偏殿之中,蒼朮炯炯有神地凝視著牙虎山的地圖,指尖在其上劃下一個鮮明的標記。此刻,金龍衛與凡兵弟子合共不過三萬餘人,而那叛逆勢力,僅憑守城之人便已有五萬之眾,此間實力懸殊,令人憂慮。

再者,金龍衛擅長地面近戰,實非攻城掠地之道,這樣一來,實際可用於攻打城池的力量只剩下區區兩萬人。將這兩萬人投入攻城之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片刻之後,蒼朮沉聲發問:“諸位同道,可有何良策應對?”

國師劉仲、丞相楊惠以及六部尚書等均在座。劉仲搶先開口建議:“陛下,牙虎城構築之時,巧妙借用地形之利,使其成為了一處易守難攻之地。欲攻克此城,至少需六萬精銳。然而如今我方兵力太過薄弱!”

“微臣提議,立即釋出十二道神令,召回在外巡邏的飛羽軍速速增援!”

“另外,首戰告捷,由全伯山領導的叛逆之徒定然不敢輕易北犯!”

劉仲之言確有一定道理,然而蒼朮不願調動邊防重軍,以防局勢失控。於是他回應道:“邊防大軍肩負重任,不宜輕易調動。諸位還有其他可行之策嗎?”

劉仲的提議遭到駁斥,心中不禁憤懣不已,眼神如同勾魂攝魄的寒鉤。

此時,丞相楊惠走出列,恭敬地道:“陛下,微臣有一計,不知是否適宜在此提及。”

“直言無妨。” 蒼朮應聲道。

“遵命。” 楊惠微微頜首,接著說:“全伯山只是長山郡的一個草莽英雄,因其劫富濟貧之舉,才得以聚攏眾多追隨者快速發展。如若我方給予其一定的利益誘惑,並許以高官厚祿,待其勢力穩固後再行剷除,您以為如何?”

“陛下,您看這樣可行否?”楊惠詢問。

這一策略的確可以降低已方傷亡,但蒼朮對此並不感興趣,因為他認為此舉無法展現自已身為修真者的勇猛本色。

蒼朮深思熟慮後,又道:“各位不妨繼續提出你們的計謀。”

兵部尚書張三甲回應:“稟陛下,雖然牙虎山依山勢而固守,但它存在一處軟肋——遠離水源。只需我方截斷其水源供給,城內的民眾乃至叛軍都將因缺水斷糧而難以支撐,最終只能不戰而敗。但這需要一些時日。”

“確實,張尚書所言甚是!”眾人紛紛附和。

實際上,蒼朮認為上述策略皆有可行性,但他補充道:“然而,各位或許忽略了一個關鍵點,即北漠使者一行此刻仍在我國京都內。若我朝三日內未能收復一群烏合之眾,訊息一旦傳至北漠人耳中,他們會如何看待我武朝的實力與威嚴呢?”

“這……”

滿堂官員們面面相覷,一時之間啞口無言。儘管有諸多平叛之法,但此刻卻都不盡適宜。

\"北域使團臨境,豈非我輩展現神通之良機乎?\" 蒼朮語氣淡然地道。

此刻,在座之人方始領悟到蒼朮之深意。

眾人皆心中暗贊,果然是武帝之姿,所慮周全矣!

\"尊上,三日內蕩平那支八萬叛匪之師,此……\" 在場之人盡皆認為此事無異於登天之難。

蒼朮自身亦覺此事不易,沉吟片刻言道:\"未曾嘗試,焉知不可為之乎?\"

\"遵命……\"

蒼朮又言:\"雙管齊下,楊相,速遣使者下一封招降書,並令吳河漠籌備攻城事宜!\"

\"遵命!\"

在場者皆不明蒼朮之詳細計劃為何。

\"朕此次定要親率大軍,一舉殲滅叛軍!\"

\"尊上,此舉……\"

\"勿再多言!\"

議事後,蒼朮身披金鱗甲冑,腰佩金鞘長刀,將留守皇城的所有金龍衛盡數帶離。

以最快速度抵達金龍衛駐地所在。

...

與此同時,全伯山亦收到了朝廷遞來的招降文書。

文書出自楊惠之手,內容滿載誘人之條件,看得全伯山心潮澎湃,眸中閃爍著一絲貪婪之色。

王麻子察覺全伯山之表情變化,略感好奇,問道:\"王上,書中所言何事?\"

全伯山此時方從思索中回神,答道:\"汝自觀之便知!\"

王麻子接過書信,卻如讀天書般難以理解,困惑地道:\"此信之字,吾未能悉識,還請兄臺解惑。\"

\"信中言明,若吾願降,則武帝將冊封吾為藩王,賞賜金銀靈丹等諸多寶物……\" 全伯山隨意解釋道。

王麻子聽罷愣住,開口道:\"王上,既敢送如此書信,足以表明其對我們已有懼意,既然懼我等,又何必降服於他們?你認為呢?\"

全伯山眉頭微皺,若有所悟,認同道:\"誠如你言……既他們懼怕我們,我等何須屈膝低頭?\"

\"來人,將送信之人首級取來!\"

\"遵命!\"

按常理,兩軍對峙不應斬殺使者,然而全伯山卻毅然決然地違反這一準則,將送信者的首級高掛在城牆之上。

...

金龍衛臨時營地之中,蒼朮身披金甲坐鎮中央,此乃他降臨此世以來首次領軍,這般體驗對於男子漢來說,無疑是熱血沸騰,簡直是爽翻天了,奶奶個熊,太過刺激了!

旋即,送信使者被斬的訊息傳至在場諸人耳中。

楊惠等人皆不敢發聲,一個個面色如土,膽戰心驚。

正當眾人以為蒼朮會勃然大怒之際,他卻忽然仰天狂笑起來。

眾人不解,莫非尊上遭受打擊,以致……?

起初,蒼朮一直在思索如何攻城,他忽視了結合地形地貌的因素,因此遲遲未找到適宜的策略。直到他凝視地圖良久,終於覓得新的攻城之法。

\"陛下……尊上,您……\" 楊惠低聲詢問,小心翼翼地探問。

蒼朮手指桌上的地圖,朗聲道:\"今夜,朕必將虎顎城收入囊中!\"

聞此言,在場之人無不驚訝,皆以為此事難如登天……

然而,無人膽敢質疑武皇蒼朮,眾人皆以無比崇敬且充滿猜測的目光注視著他。

蒼朮自是察覺到了面前這些人的不信之色,淡然問道:“可有人知曉,與牙虎山遙遙相望的那座山脈名為何方?”

“狼…狼牙山?”兵部尚書張三甲答道。

“正是……”蒼朮輕輕點頭,指向地圖繼續道:“狼牙山與牙虎山之間的直線距離,恰好是兩百靈石丈,至於與牙虎城,則相隔三百靈石丈。”

“確實如此,但這與我等攻城又有何關聯呢?”張三甲滿腹困惑,終究還是忍不住發問。

蒼朮解釋道:“若論地勢,狼牙山更為峻峭。我等若是借天之勢,自山頂直落牙虎城內,豈非易如反掌?”

“自…自天而降……”此言一出,全場譁然,皆覺匪夷所思,“陛下,我等將士並未掌握飛行之術啊!”

“必…必定能夠翱翔九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戲玩,我比世界還富有

九年磨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