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8點從大興出發至洛邑的火車準時發車,如今這個計劃經濟時代,尤其是當下的交通運輸壓力倍增,火車發車和停靠都很準點,說明鐵路員工功不可沒;大興火車站同樣是人山人海,車廂內非常擁擠,還是老辦法,所有東西都由張澤收進前世居住空間。空手上車,就可以盡情發揮,搶到兩兄弟在一起的座位,用搶這個詞語好像不太文雅,但事實就是如此,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直到火車開動,車廂裡面依然還是亂轟轟的,好多中學生還在為爭搶座位鬧得不可開交。這樣的故事天天上演,無須擔心,當紅色歌曲的旋律響起,中學生們似乎忘掉了剛才的爭吵,所有的煩惱丟到腦後,一起唱起來,慷慨激昂依舊。

怕兒辛苦怕兒涼,兒子在外母斷腸。王桂花在家天天擔憂害怕、牽心掛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9月19日上午9點,東江市臨江鎮大閘村老家,郵遞員送來安心丸,王桂花收到兩兄弟寄回去的照片和北京特產的包裹,郵遞員把王桂花和千里之外的兒子緊緊地拉到一起。王桂花立馬拿給張有為看,讓丈夫也放心兩兄弟遠離家鄉的境況,一共有四張照片和底片,一張七位同學合影,一張是兩兄弟合影,然後二張是兩兄弟單人照片,和張有為在一起勞動的同村人爭相傳看,兩兄弟在京都的照片,都說這兄弟兩有出息,見了大世面,最後桂花趕緊把照片和包裹送回家讓老三看。回家開啟包裹就看到兩兄弟的信,雖然只有寥寥數語,然而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書抵萬金,王桂花喜笑顏開,壓在心中的稱鉈終於落地。以後隔三差五的就不斷收到照片和包裹,連郵遞員和張有為、王桂花都混熟了,只要有大閘村的包裹、信件往張家送就對了;自從收到兒子們的信件和包裹,全家人尤其是王桂花漸漸地寬心。

再說遠在千里之外的張澤兄弟,正在研究和安排洛邑的行程;大興至洛邑全程約400公里,火車需10小時,也就是今天晚上6點就能到達洛邑,張澤兩兄弟在擁擠不堪的火車車廂內,旁若無人的交流洛邑的風土人情,和到達洛邑的行程安排。

洛邑和大興雖然都是古都,但是洛邑歷史最為久遠,距今已有4000年曆史;有人說在華夏國洛邑建都的歷史比大興要稍厚重一點,因為據歷史學家考證:從公元前1700左右就有王朝在洛邑建都,而大興建都時間較晚,是在公元前1100左右才有王朝在大興建都,把公元前建都加起來,洛邑和大興建都的王朝一樣多,自古以來華夏就把洛邑稱呼為神都,盛唐時期是洛邑的高光時刻,同時洛邑也算是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所以在華夏曆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從人口上說,大興最盛世的時候大約有100萬人,洛邑原先只有大約50萬人口,到盛唐在此建都時人口也過100萬,但是從地理位置來說,洛邑地處中原腹地,戰略位置更為重要,比大興更有優勢,應該說各有千秋,勢均力敵,難分伯仲。

同樣參觀遊覽洛邑古城也是要掌握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

李白在洛邑留詩句: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又有洛邑流傳千古的詩句: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城。

洛邑有許多名勝古蹟和著名景點: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龍潭大峽谷等;市內還有麗景門、古城十字街夜市、一步一景的洛邑古城等繁華之地,傳說中到洛邑不到洛邑古城就不能算來過洛邑,也許言過其實,但不難看出洛邑古城的重要性。

洛邑地處中原腹地,作為千年古都、歷來被稱為牡丹花城,歷史上地位不輸大興,古來就有:不見長安終不悔,回首所望是洛城;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假如你錯過大興古意,就不能再失約洛城花期;素來就有一座洛邑城,半部華夏史的概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華夏古代大唐盛世,都城從大興遷至洛邑就說明了洛邑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兩兄弟商定,在洛邑待二天,9月22日離開洛邑去東京,所以在洛邑學生交流活動接待站訂好9月22日從洛邑到東京的火車票。

9月19日晚6時火車準時到達洛邑,兄弟倆隨著蜂擁的人群下車出站,經火車站廣場上的學生交流活動接待站安排到洛邑師範學校住宿,坐專線公交車來到洛邑師範學校,還是由大哥張沙去學校交流活動接待站辦理登記手續,張澤飼機拿出行李,大哥辦理好登記手續,和張澤匯合到指定的教室,一樣的流程,一樣的待遇,吃飯、洗澡,然後再整理床鋪,洛邑是第四站,兩兄弟流程都輕車熟路,在火車上擠了一天,現在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去掉了一身的疲憊,兩兄弟觸膝談心,再次確定明天的行程。

商量結果決定先去城外的龍門石窟、和白馬寺一線,後天逛洛邑古城和市內的幾處景點。

龍門石窟有公交車直達,據說龍門石窟是華夏國石窟之首,距今已有1500年曆史,是華夏石窟藝術的瑰寶,也是華夏最大的石窟,總共有11萬各種雕刻,是世界上雕刻佛像最多的石窟;其範圍比較大,石窟分為東山、西山、香山和白園四個部分;在龍門石窟最為著名的佛像,竟然有以華夏女皇為原型的佛像,她優雍華貴,體態端莊,慈目善面,美豔動人,千古流芳,引來無數遊客;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洛邑情有獨鍾,曾在洛邑居住二十多年,75歲去世就葬在現在的白園,白園雖然不大,佔地僅40餘畝,但綠木成蔭、鬱鬱蔥蔥、曲徑通幽、涼爽安靜,此景符合詩人生平的習慣和意境,由於著名詩人白居易詩詞和人品,使白園的聲名顯赫,延續了千年不衰的神話;龍門石窟設有許多景點,尤其是白居易著名的詩句碑林:(長恨歌)、(琵琶行)引人入勝,讓人留連忘返;還有華夏人耳熟能詳、婦儒皆知、併入選小學課本詩的千古名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遊覽過龍門石窟,意猶未盡,沒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遊覽石窟一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但對於張澤二兄弟又另當別論,但礙於時間,不得不走,肚子也開始提意見,找個地方品嚐洛邑美食:洛邑牛肉湯配洛邑扗丹餅,別有一番風味,而後坐另一路公交車直奔千年古剎白馬寺。

白馬寺在華夏人心目中留下傳奇色彩,是華夏第一古剎,也是華夏曆史長河中,第一座由國家開辦的寺廟,所以白馬寺在華夏地位尊崇無雙。

白馬寺大門有一楹聯充滿佛教禪意吸引了張澤兄弟: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樹,

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之人。

給人們警示的同時留下永久的回味和思考。

在白馬寺大門處,兩兄弟以白馬寺古樸的寺門為背景,再次合影留念,收件人仍然是東江市老家張有為收。

洛邑白馬寺是華夏國第一佛教古剎,歷史悠久,距今有近2000年曆史,據相關考古專家考證,寺這個字就是從白馬寺開始才有的;寺內還有印度、泰國的佛教寺廟建築,也是世界上唯一集中、外建築風格的佛教古剎;人們感興趣的是:唐代名臣狄仁傑的陵墓就在這裡,一千多年來關於狄仁傑的傳奇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千年以來狄仁傑的忠誠、智慧,為民謀利和剛正不阿,千古流芳,一直為華夏後人所傳頌和敬仰。

有人說白馬寺名因唐僧西天取經的白馬而成名,實際上是一個天大誤會,白馬寺比唐僧西天取經的傳說要早大約860年;華夏國第一本佛經,就是華夏國人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鹿鼎記》中所說的(42章經),就出自洛邑白馬寺。

看看天色已晚,太陽落山,街上的路燈開始明亮起來,兩兄弟儘管意猶未盡,也只得依依不捨地,乘車回到臨時住宿的洛邑師範學校。

洛邑作為華夏古都,是混得最差的城市之一,曾經與洛邑齊名的大興、金陵、臨安是省會城市,京都更是國都,而洛邑混成三線城市,越到後世更加不堪,究其原因,洛邑也是有苦難言,雖然古城風景尤在,牡丹花仍然盛開,被戲稱為沉甸甸的古老城市,從現在開始是沿海城市發展時期,通江達海是新時代城市興起的必備條件,所以洛邑落伍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天按計劃是逛洛邑古城,洛邑古城實際上就是洛邑的發祥地,是先有洛邑古城,而後才有洛邑都城,在洛邑古城的大街小巷留下張澤二兄弟的足跡、把洛邑城內的文物古蹟粗糙地過了一遍,兄弟倆也不忘購買當地的風味特產寄回去,一門心思就是要讓他們的媽媽開心。

兄弟二人興趣所致,率性而為,我行我素,在洛邑城內穿街過巷,領略曾經的繁華,真有點: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巔峰復仇

上古千秋

萬界掠奪:這些主角也太強了吧

九月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