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公曆7月15號,農曆六月十二,恰逢東江市臨江鎮趕集的日子,華夏國江南省東江市臨江鎮當地,千年以來約定俗成,就是每逢農曆十二和農曆二十八是趕集的日子,這一天城鄉居民都會將自家富餘的物資,拿到集市上賣掉,換回自家需要的物品,比如油、鹽、醬、醋、糖等生活必需品,多少年來的農村人,就是靠這種原始的易貨方法,同時也能取得為數不多的現金錢款。

臨江鎮每逢趕集就像過大年一樣,十里八鄉的人群湧向臨江鎮農貿市場,所以這一天臨江鎮熱鬧非凡、人山人海。這一次趕集對張澤家也是意義重大,第一天晚飯後就商定,明天趕集要辦幾件事:首先要在趕集時捉一隻小豬仔,捉幾隻小雞,按現行的政策規定,每家可以飼養兩頭豬,每人可以飼養一隻雞,實際上這些政策在東江執行起來並不嚴格,村幹部也是體恤民情,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農村人主要的資金來源就靠家庭副業;還相應需要買一些豬和雞飼料,同時讓三兄弟見見世面,增加閱歷,希望三兄弟能親身體驗農村人生活的艱辛,進而儘快地成長起來。

兄弟三人心中都有些莫明的激動,因為明天全家人都去趕集,兄弟三人的記憶中,是平身第一次全家去趕集,也是開天闢地第一回。

現在的農村人家,沒有後世的空調,就連電風扇也沒有,完全依靠自然風調節溫度,最熱的時候就只在外面打地鋪;好在現在居住的房屋,均由土牆、厚厚的草頂結構建成,保溫效果良好,冬瞹夏涼,不過如此條件拿到未來世界,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明天要早起,所以今天大家早早就睡了,兄弟三人睡一個屋,兩張大床,老大一個人睡,老二和老三兩人睡一個床,因為床足夠大,再就是習慣成自然,這樣的組合,已延續多年,再說兄弟情深,互相謙讓、互相照顧,到也相安無事並樂在其中。

實事求是地說現在的氣溫比未來世界要低多了,最高氣溫就是35度左右,也很少出現,一般最高都是32度左右,東江有家近百年的紡織廠就規定,環境溫度達到36度就停產放假。到了後世,環境溫度遂年升高,最高超40度左右,38、39度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再說現世茅屋土坯房有結構優勢,另一方面現世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很低,所以雖然沒有現代化的家電,生活倒也安逸自在。

夏天破曉比較早,5點不到天就大亮了,三兄弟幾乎同時醒來,馬上起床開始洗刷,緊接著就是早餐,大米粥和粗糧餅子都是昨晚上準備好的,所以大家動作很快,吃完飯就上路,路也不算太遠,步行大約20分鐘就到,就是地處臨江鎮的東側,老三張沙興奮地說:“我們路不遠,別人不會這麼早吧。”

父親張有為振振有詞的接過話頭說:“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媽媽王桂花也說:“不管你多早,總有人比你更早!”

老三張沙吐了吐舌頭,神秘兮兮地和二哥說:“媽媽什麼時候說話如此精闢了!”而張澤在心中感慨:爸爸、媽媽說得很有哲理。張沙見二哥若有所思,也就不再言語。

農村人常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早出晚歸、辛苦勞作,難得一次趕集,放鬆心情,沒有負擔,一家人和諧溫馨,興致勃勃,舉家行動,大家都是開心愉悅。

大家想的、做的都是怎樣才能為這個家多做貢獻,父、母親想要為兄弟三人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老大想的是,作為三兄弟中的老大要做好表率,儘量為父母分擔;老二想的怎樣才能把掙錢放到明面,為全家創造幸福生活;老三雖然最小,但志向可不小,非常聰明、勤奮、努力,所以作為這個家庭的一員,應該是非常幸運和幸福的。

全家興趣盎然,迎著初升的朝陽,享受著清晨微風拂面,涼爽舒適,邁著輕快的步伐,行進在鄉間小道上,徐徐清風吹佛著兩旁水稻秧苗,散發著沁人的芬芳,稻田中蛙嗚聲此起彼伏,;一家人漸漸融入到趕集的隊伍,加分入形形色色的趕集人流,趕集人都是臨江鎮附近的居民,當然少不了販夫走卒,各式人等也是應有盡有;因為今天要買東西,所以老大張淦用一根扁擔揹著一個筐,老三也不是空手,拿了一個準備放小雞仔的紙盒子,老二準備好在回程時要和老大一起抬小豬仔。

還沒有到達集市,宣鬧聲已經遠遠傳來,人聲鼎沸,聲聲入耳,故有詩句恰如其分描寫老百姓趕集:莫道君行早行匆,大車小輛一路行,去趕早集,佔攤位,賣了東西買東西。

又有詩句描寫趕集:翻山過河趕集去,擁擁擠擠人潮襲;看著人如潮湧,張澤心中不禁想起: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不過農村人趕集,僅僅是一些不足掛齒的蠅頭小利,小本生意而已。

由此看來宣鬧、擁擠的集市就不足為奇了。放眼望去,都是些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凡夫俗子、附近村民,都是為了討生計而來,真是可敬可佩又可憐。

父、母親趕緊關照三兄弟注意跟緊,不要跑散了,三兄弟齊聲回應一聲:“好的!”相互關照,緊跟著父、母親的步伐擁擠著向前。

經過一個個攤位,都是圍滿滿人,少不得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父親老成持重,經驗豐富,媽媽也時不時的打打邊鼓,在旁協助爸爸討價還價,三兄弟在旁邊觀看、學習、體會,回味推敲均有所得,這一家子依次買了一頭約有十五、六斤的小豬仔,10只毛絨絨、活潑好動、嘰嘰喳喳的小雞,還買了一些豬和雞的飼料,老爸破天荒地割了二斤豬肉,這時已是日上三竿,三兄弟的媽媽提議找個地方休歇一下,大家就向人少的地方而去。來到一個流動的餛飩擔子鋪,給大家一人一碗小餛飩,一家人在外一起吃飯,又是一番風景。雖然只是每個人一碗簡單的小餛飩,全家人卻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其樂融融,恰如在享用山珍海味、滿漢全集,要在後世,根本難以置信,現世貧窮,人們要求不高,更沒有超高的享受慾望,非常容易得到滿足。

一家人跟隨擁堵的人群,逛了整個集市,又休息一陣,這時候趕集的人群開始稀少,好多人完成期望,選擇返回了,雖然趕集人不是每個人全部實現了自已的意願和期望,但農村人珍惜時光,可不敢在外多作無謂的停留,白白浪費光陰。

張澤一家人休息片刻,收拾收拾就準備回家。

趕集無非不過是買買買賣,都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自家日子過得好一點!兄弟三人望向擁擠的人群,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不易,不知不覺都在人生的旅途上跨出一大步;三兄弟似乎明白了柴米油鹽都是詩,平平淡淡才是真,人間煙火氣才是真正的生活。

常言說:早歲那知世事艱,年幼不知愁知味,而張家三兄弟卻不然,他們深知生活不易,世事艱辛,正所謂貧窮出孝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三兄弟都在想為父、母分憂,為這個家作貢獻。

看著嘰嘰喳喳的小雞和憨態可掬的笨小豬,三兄弟好像從中看到了希望,從此張家的生活境況將會有所改觀。

回家路上,老大、老二合力抬著豬仔和飼料,興高采烈,就象抬著希望和未來,老三提著裝小雞的紙盒,父親張有為扛了一堆零散物品,母親肩背小包手提豬肉,大家懷著喜悅的心情,邁著輕鬆、歡快而又堅定的步伐回家,全家每個人都在憧憬著自已小家,遙想更加美好的明天。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巔峰復仇

上古千秋

萬界掠奪:這些主角也太強了吧

九月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