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奏報傳來,必然會伴隨著大捷的訊息傳來。

趙小塵不僅自已打,還去信王賁,兩人配合著,竟然在短短十幾日之內,就將韓國的所有城池收入囊中。

最後,韓國終於徹底瓦解,落入了秦國的手中。

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群臣欣喜若狂。

他們不敢相信,這個如此年輕的趙小塵,就這麼一舉將韓國逼到了絕境。

韓國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多少年來秦國想要動韓國都沒有成功。

沒想到這一次竟然就被趙小塵沒有一點意外的拿下了。

這一段故事,足以稱得上傳奇,馬上就在民間掀起了熱潮。

李斯等人已經不止一次在民間聽說了關於趙小塵的各種傳聞。

趙小塵畢竟是個年輕人,還是一個沒有家庭背景的人,這樣的人憑藉自已在軍中大放光彩,怎麼能不引起人們的崇拜?

尤其是那些從韓國逃出的百姓們,把趙小塵的事蹟添油加醋傳揚出去。

趙小塵一下子在民間成為了人人稱頌的代表,獲得了百姓的崇拜。

有說他智謀無雙的,也有說他孔武有力,武藝精湛的。

當然,傳聞最多的還是關於趙小塵的運氣。

趙小塵的運氣絕佳已經在民間變成了一件美談。

據說他每一場大戰開始之前,必然會因為自已的運氣,俘獲關鍵的人物。

比如說韓國的七公子,韓軍大將方冉。

就連趙小塵自從出戰以來未嘗敗績,也成為了趙小塵運氣絕佳的佐證之一。

這讓趙小塵迅速成為民間百姓追捧的人物。

人們羨慕趙小塵的運氣,更想得到趙小塵一般的好運氣。

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經把趙小塵奉為運氣的象徵。

根據那些逃出的百姓描述,有畫師繪製出來趙小塵的畫像。

許多富貴人家會用絲絹做出趙小塵的畫像,將那畫像供奉在家中。

期盼趙小塵可以為他們家中帶來運氣。

家裡窮苦的,就會請人寫上趙小塵的名字即可。

更聽說,大秦計程車卒們會在出戰之前,在手心默寫趙小塵的名字。

他們相信,這種辦法可以獲得運氣的青睞。

讓自已也像趙小塵一樣,有運氣的加持,不管什麼樣的戰爭,都會獲得勝利,本人也會獲得加官封爵。

眾臣們每日被勝利的訊息轟炸著,心裡都是美滋滋的。

他們心裡盤算著得到韓國的城池之後,他們就可以藉此機會切斷楚國與其他北方國家的聯絡。

而且,今後不管秦國是攻打趙國,魏國,還是齊國,燕國,有韓國這個地方作為跳板,實在是方便得很。

再也沒有人可以限制秦國征戰的腳步。

這如何能讓他們不喜?

可以說,他們已經想像接下來秦趙戰場上,秦國大勝的畫面了。

到時候,他們這些參與統一六國的大臣,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姓名。

然而,這一切幻想都在贏政把秦趙戰場上的敗戰告訴他們的時候戛然而止!

桓騎竟然主動出擊攻擊肥下,然後反被李牧利用,讓留守秦軍全軍覆沒!

文武百官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幾乎都傻了。

由於之前趙塵在韓國連續傳出大捷,所以他們已經習慣了秦國打勝仗的滋味。

全然忘記了打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不是隻要出擊就會獲得勝利,得到戰果。

說實話,秦趙戰場之中,眾臣還是很有信吿的。

領兵的桓騎是一名豐富經驗的老將,曾經打下多座城池,並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所以他們對於桓騎都抱有很大的信心,以為他必然會打下勝仗。

即便是後面秦趙戰場上一直處於僵持之態,他們也沒有過於擔心。

只是希望趕快打出個勝負來,不然秦國長途奔襲,負擔實在是太大了。

但他們希望歸希望,也不是這麼個打法啊!

桓騎真是昏頭了!用這麼小兒科的誘敵之術去**李牧。

也不看看李牧是什麼級別的人物!

這下子,前幾日因為趙塵連續大捷而歡快的氣氛蕩然無存,眾臣心裡痛罵著桓,恨不得親自問問他腦子裡想的是什麼。

贏政眉頭緊皺,詢問眾臣道:“都說說吧,現在該如何處理這個局面?”

眾臣都犯了難。

現在桓騎帶著秦軍主力在肥下,失去了秦軍提供的支援之後,一切都要靠桓騎自已想法…………

沒有了糧草,就算桓騎在城中徵收糧食,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相反,這時候的李牧率領趙軍已經掌握了主動權,甚至不用攻擊肥下,只要圍住肥下,桓騎就會被活活困死,不戰而敗。

桓騎如果戰敗,那麼這一次秦軍投入戰場的所有就等於打了水漂。

這一場的戰爭,秦國可以說是投入了大半的國力,就這麼失敗,實在是不甘心。

於是,眾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王上,不如派出王賁發兵支援,王賁性格穩重,由他做主將,定然可以扳回局勢。”

“王賁現在正駐守韓國,他走了,那些打下來的城池怎麼辦?”

“而且大軍主力也不在王賁那裡,都跟著趙塵都駐守在新鄭……”

說道這裡,眾臣看到贏政的眼睛一亮,不由得心中一沉。

王上,不會是想要……

彷彿是為了呼應大臣們心中那不好的預感,贏政開口了。

“王賁不行的話,讓趙塵去支援桓騎又如何?”

眾大臣聽到贏政的提議之時,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讓趙塵去支援桓騎?

那不就意味著讓趙塵去對戰李牧嗎?

桓騎之前戰功赫赫,都搞不定李牧,反被李牧將了一軍。

現在換成是更加年輕的趙塵?

按理說趙塵運氣逆天,對上李牧結果猶未可知。

可是,這對於秦國來說無疑是一場驚天豪賭!

萬一趙塵的運氣出現一點偏差,那他們就會同時失去趙塵和桓騎兩個人!

而且,趙國不比軟弱的韓國,一旦失敗,他們

趙小塵再次被任命為護國都尉,這可是王翦等老將才有的榮譽,其他將軍不知要熬多少年才能獲得。趙小塵竟然一步登天,再次獲得這個職位!看來,王上已經下定決心,要讓趙小塵去趙國支援。王上真的相信趙小塵的好運會持續下去嗎?一旦王令下達,就沒有回頭的餘地了。嬴政宣佈退朝,眾臣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決定。

朝會結束後,眾臣一個個神情不安地離開。李斯卻面無表情,似乎並不擔心。有位與李斯交好的大臣靠近他,問道:“王上決定用趙小塵解決桓騎的困境,趙小塵這麼年輕,你怎麼支援他?你是怎麼想的?”李斯是剛才在場少數支援任用趙小塵的人。

李斯聽到這個問題,反而微微一笑,回答道:“趙將軍攻下新鄭,拿下韓國的時候,也是這個年紀。所以,我認為趙將軍的年紀並不會成為打勝仗的阻礙。”其實,李斯已經看出,群臣反對讓趙小塵出戰,一方面是因為害怕李牧的威名,另一方面是擔心王上追究他們推薦桓騎的罪責。

當初出征趙國時,王上本想派王翦出戰。但王翦年紀已大,依賴老臣並非嬴政的風格,王翦的兒子王賁也尚未成熟到能擔此重任。於是,王上為出征人選發愁。當時,許多大臣推薦了桓騎。桓騎曾隨王翦攻打趙國,奪取九座城池,後來駐紮在趙國安陽附近。無論資歷還是地理位置,派桓騎出征都是合情合理的。嬴政同意了這個意見,於是任命桓騎為大將。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桓騎竟然吃了敗仗。要知道,為了顯示對趙國之戰的重視,嬴政為桓騎配備了最好的人員和物資。相比之下,韓魏邊境的王賁那邊的物資都是次一等的,糧草供應也是斷斷續續的。在這種情況下,王賁手下的趙小塵橫空出世,不僅扭轉了不利戰局,還一舉拿下了韓國。而另一邊,擁有一切優勢的桓騎卻沒有取得戰功,反而敗給了李牧,損失了不少人員和糧草。這差距實在太明顯了。

面對如此局面,大臣們擔心王上會責怪他們,因此急需為桓騎的敗戰找理由。年齡和資歷此時成了最佳藉口。桓騎年紀尚輕,缺乏耐心,不夠穩重。但用這樣的藉口,他們就無法推薦趙小塵了。尤其是趙小塵至今獲勝多次都是靠運氣,這讓他們更加不敢推薦趙小塵出戰。萬一這次趙小塵運氣不佳呢?再次失敗的後果將是秦國無法承受的!因此,與趙小塵相比,他們更傾向於推薦王翦。王翦是老將,多年征戰,不會出錯。如果真的出錯了,那就是天意。說到底,還是他們內心的恐懼引發的焦慮。

李斯現在還是客卿,與他們不同,沒有那麼多顧慮,思考問題也簡單了許多。“王上並沒有將桓騎的敗戰歸咎於他人,可見當初王上也是認同桓騎的能力的,你們根本不必憂心這個問題。”聽到李斯的話,那些不安的大臣心中的焦慮有所緩解。確實,今天王上雖然對桓騎的敗戰非常生氣,但並沒有提及其他人。難道真的是他們想多了?

李斯看向遠方,繼續道:“況且,我不認為趙將軍能屢屢勝利都是因為運氣。”此話一出,其他大臣紛紛看向李斯,以為自已聽錯了。趙小塵一開始抓住韓闊、韓非,不都是偶然造成的嗎?就連王賁、王上他們對趙小塵的評價都是運氣極好,這怎麼不是靠運氣呢?

李斯看到眾人眼中的不解,提醒他們:“各位想一想,之前趙將軍俘虜韓王安後,並沒有選擇留在新鄭,而是果斷撤退。這也是運氣嗎?”眾人被李斯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一愣,然後陷入了沉思。確實,如果說抓到韓王安是運氣,那麼趙小塵之後果斷撤出新鄭,總不會是運氣使然吧?難道運氣還能告訴他離開新鄭嗎?那怎麼可能!而後來韓軍將領齊聚新鄭,趙小塵的撤退可以說是非常恰當、非常聰明的判斷。所以,趙小塵獲得的功勞,其實和他本人也有很大關係?

眾人領悟到了這個意思,不由自主地面面相覷。李斯繼續道:“也就是說,趙將軍確實有運氣在身上,但若說他的成功完全源於運氣,那就有失偏頗了。”“王上定然也是看出了趙將軍的才能,所以才會決定讓他去對陣李牧。”

眾人聽到這裡,恍然明白為什麼王上對趙小塵如此欣賞,其實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他們回想起之前王上突然將趙小塵從都尉提拔到前將軍,今天又將趙小塵提拔為護國都尉。看起來是越級提拔,其實是早就想好了為趙小塵鋪路。從前將軍提拔到護國都尉,總比從普通將軍提拔到護國都尉聽起來更加順理成章。

最後,李斯總結道:“總之,這位趙將軍前途無量,各位不用揣測太多王上的心思,不管是什麼將軍,只要能打勝仗,支援就是了。”

說完,李斯就翩然離去。

眾臣回過神路來,這才安心了許多。

另一邊,韓國新鄭之中。

趙小塵正在處理軍中事務。

自從韓國被秦國攻佔後,如何安置其中的百姓就成了一個難題。

一開始百姓以為秦軍攻佔韓國之後會進行屠城。

於是他們攜家帶口的想要外逃,後來見秦軍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還給他們地種,就留了下來。

趙小塵很清楚,這個時代一味地屠城其實並沒有好處。

反倒是留下百姓,讓他們繼續種地,生產糧食,才能讓以戰養戰的大秦有一絲喘息之機。

而且,留下這些百姓,只有他們真正的歸順大秦,大秦才是真正攻佔了韓國。不然,動不動就屠城,只會招致怨恨,以及其他國家的仇視。

趙小塵的這般做法很快就有了好處。

不少韓國的城池原本還對大秦有敵視之心,後來看到大秦計程車兵竟然紀律嚴明,行事有序,從不輕易搶奪他們。

比原來的韓軍不知道好多少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殭屍的約定

兔子的烤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