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想知道,能讓王上激動成這樣的奏報,到底寫了什麼。

等李斯等人看清奏報上所寫的內容之後,一個個瞠目結舌,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都是什麼神仙戰績?

幾乎是到了出手必有收穫的地步!

這趙小塵何止是運氣好?簡直是運勢逆天啊!

每一次在獲得勝利之後,就立即剛好抓獲了關鍵人物!

這是什麼驚人的巧合?

更重要的是,現在趙小塵已經抓了韓王安,還將韓國朝堂一鍋端!

甚至還挑起了韓國將領爭奪新鄭!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秦國覆滅韓國的大好的機會啊!

怪不得王上剛才如此激動!

看出這一點之後,李斯也忍不住激動起來:“王上,臣請立刻召集大軍,增援趙小塵!”

其他還沒看到奏報內容的大臣頓時傻眼了。

怎麼回事?

不是剛剛說了戰事大捷嗎?怎麼還需要增援趙小塵?

而且,怎麼李斯看完奏報以後,也變成這麼高興的樣子了?

眾位大臣此時對於那奏報的內容更加好奇了。

那些看過奏報的則是一致支援李斯的提議:“請王上派兵增援趙小塵!”

贏政對李斯和眾臣的反應很滿意。

他的臉上堆滿了笑意,道:“莫急,先讓其他人看完奏報,而且,趙小塵還有一些功勞沒有封賞呢,等會兒一起說。”

李斯等人聽到還有功勞,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什麼?還有功勞?

這趙小塵未免太逆天了吧?!

奏報在文武百官手裡傳遞著。

不一會兒,已經在眾人的手裡傳了一個遍。

當他們看完奏報的時候,反應和李斯如出一轍。

先是震驚不敢相信。

畢竟這一連串的過程實在是太過於戲劇性,巧合到了極點。

偏偏每一次機會趙小塵都把握住了,最後形成了直取韓王宮的效果!

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有這麼順利!

接下來,文武百官都意識到了這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機會。

韓王安已經成為俘虜,而穎谷已經被趙小塵拿下,接下來只等那些韓國守軍將領自相殘殺,秦軍就可以再次攻下新鄭!

現在不攻下韓國,更待何時?!

這時天賜的良機!決不能放過!

這時,眾人終於明白了剛才王上的失態狂喜,還有李斯剛才為什麼第一反應就是請求發兵支援了!

現在發兵支援,就可以蠶食韓國,讓韓國再無反抗之力!

一時間,所有文武大臣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這趙小塵,的確是個人才!”

“我還是第一次見軍功追著人跑的!

氣候,地勢,士氣,糧草,敵情……

任何一項出現問題,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更不用說戰場上的刀光劍影,生死搏鬥了。

他們在這裡的武官,哪一個身上沒有帶著多年的舊傷?

即使如此,他們已經是大多數人中的幸運兒了。

更多的人,直接死在戰場上,連 ** 都找不到。

所以,趙小塵的一系列運氣實在是太好了,簡直就像是天生吸引敵軍的關鍵人物一樣,實在是難得一見!

即使是那些世代從軍的人,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在他們看來,這個叫趙小塵的年輕人,或許就是大秦未來的頂樑柱了!

“王上,請立即召集大軍,增援趙小塵!”

“如此良機,一旦失去恐怕再不會有!”

“王上,一定要趁此機會攻下韓國!”

文武百官和李斯一樣,爭先恐後地提出增援趙小塵的提議。

嬴政看到文武百官現在和自已一樣,一個個都是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的想要攻打韓國,心裡的快樂便成倍的增長起來。

畢竟趙小塵是自已早就看好的人才,也是自已一手提拔的!

也就是說,遠在所有人之前,他就已經發現了趙小塵身上的才能!

他才是那個慧眼識珠的人!

趙小塵越是出色,越是證明當初他提拔趙小塵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

這時候,嬴政感覺自已為趙小塵造勢的計劃已經不用怎麼費心思了。

趙小塵的事蹟已經為自已造下了大勢。

現在,他只需要往裡面再加一 ** 星就可以了。

於是,嬴政輕咳了幾聲,道:“趙小塵的功勞,其實還有另一件。”

這件事情,王上剛才就說了,還有另一件趙小塵的功勞,等他們看完奏報的時候一起宣佈。

文武百官這時候安靜了下來,都豎起耳朵,想要聽聽趙小塵還有什麼功勞。

嬴政掃視全場,道:“在趙小塵前去奔襲新鄭之前,他曾經為王賁貢獻了添油戰術,讓八萬韓軍士兵不戰而逃,之後更是率兵攻下韓軍大營,立下首功!”

“穎谷守衛薄弱,也是從那韓軍大帳之中得到的訊息,這才形成了後面奔襲新鄭的局面。”

嬴政一番話說完,文武大臣又是一陣驚歎。

原來這起奔襲新鄭的計劃,從一開始就是趙小塵一連串的行動推動的!

這麼一想,趙小塵的運氣,從抓到韓闊開始,就沒有斷過!

這趙小塵,是實打實的推動了韓國的 ** !

這時候,再不相信運氣一事的大臣都不得不服了。

在趙小塵身上,運氣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此人才,不管如何,都不能讓他就此隕落!

當然,其中一部分精明的人已經看出嬴政對趙小塵的欣賞。

特意把之前的功勞都提出來說,不就是想要重重封賞趙小塵嗎?

聞絃歌而知雅意,文武百官一個個都開始進言。

“王上,趙小塵還在穎谷呢,不能涼了前線戰士的心,應該重賞!”

“大秦能得到如此人才,讓他來到王上的身邊,或許也是天意,王上一定要留住趙小塵這個人才!”

“趙小塵如此人才,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王上,請一定要重重封賞他,讓他為帝國效力!”

這下,對趙小塵的重重封賞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文武百官對於趙小塵的確是羨慕,甚至有點嫉妒他的好運來,不過他們也明白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

趙小塵此次可以說是滅韓國的首功,這樣的人如果不獎勵,萬一讓他跑到了其他國家怎麼辦?

現在戰國時代,各個國家對於人才都是求賢若渴。

只要人才有足夠的價值,根本不論是出身於哪個國家,都會得到重用。

只有讓趙小塵在秦國得到充分的重用,才不會讓他被其他國家所吸引。

而且,他們對於趙小塵的運氣,也有了另外的期待。

就這一次的奏報看來,趙小塵的得到好運之後,連帶著戰爭都變得簡單無比。

也就是說,趙小塵若是官職更高的話,影響的人可不就是簡單的一兩萬了。

若是到時候趙小塵的好運依然發揮作用的話,豈不是有更多的人受到影響?讓大秦的對外作戰變得非常簡單?

真到了那一天,秦國的發起的戰爭根本不用擔心了!

嬴政看到文武百官眾口一詞的為趙小塵請封,心裡很是滿意。

他為趙小塵造勢,然後趁機封賞的計劃,正在一點點的變成現實。

於是,嬴政開口道:“即日起,封趙小塵為前將軍,位列上卿,通關攻韓事宜。”

“此外,立刻調集大軍,增援趙小塵!”

嬴政說完之後,大殿中一片寂靜。

文武百官一時間像是被拔去了舌頭一般,不會說話了。

他們知道王上會大加封賞趙小塵,也會想到趙小塵的官職比起之前會有一個大跨步。

可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王上竟然直接將趙小塵封了前將軍?

那可是前將軍啊!

不是簡簡單單的將軍啊!

秦國設立前、後、左、右四方將軍。

四方將軍屬於不常設武職,只有在戰爭時期臨時設定,管理的是邊疆軍隊的防禦和戰時作戰任務。

他們地位上僅次於掌管禁軍的護軍都尉,和掌管軍職的任免、考核的國尉。

而且才官職的大小來說前大於左,左大於右,右大於後。

所以趙小塵直接封了前將軍,直接跨

在場的武將們聽到這個訊息後,不禁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那眼神中既有羨慕,也有嚮往。如果有機會,他們真的想見一見趙小塵。文官們也知道前將軍的分量,雖然他們剛才請求王上重重封賞,但沒想到王上會直接封一個前將軍出來,這可以說是超規格的封賞了。不過他們並沒有人出來反對,因為趙小塵立下的功勞和之前的功勞累加在一起,先是打敗韓國八萬大軍,後面又是直入新鄭,拿下韓王安,韓國已經在 ** 的道路上了。可以說,這韓國幾乎是在趙小塵一手主導下被 ** 了。一個人主導毀滅一個國家,這樣一想,好像前將軍比起來也不算是什麼了。換成其他將領領兵作戰,還不知道要花多少年,花費多少國庫裡的錢才能達到這個效果。趙小塵卻沒有花費什麼太大的代價,連士兵都沒有損傷就做成了這件事情。對比之下,趙小塵來做這個前將軍還是很合適的。尤其是之後,秦國還有趙國那邊的戰場需要開啟,或許到了那時候,趙小塵還有用武之地。如此思量著,文武百官不知不覺之間就認同了趙小塵被封為前將軍一事。

贏政的命令傳下去,很快,除了秦趙邊境的大軍,其他地方的大秦士卒開始悄悄地向秦韓邊境集結。幾日後,秦韓邊境。王賁收到贏政的命令,當看清了裡面的內容的時候,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瞪得如銅鈴一般。這,他不是看錯了吧?王上不僅封了趙小塵為將軍,竟然還是前將軍?前將軍啊!這封賞實在是猝不及防,讓他大吃一驚!要知道,他王賁現在還是一個左將軍呢!趙小塵竟然一下子連跳多級,直接變成了他的同級!甚至還比他的官職還要略高一點!這升遷的速度,讓人做夢都想不到啊!王賁拍著大腿,忍不住連聲感嘆道:“好小子,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今後在戰場上,他們就不是上下級的關係了,而是同僚。想到年輕的趙小塵變成了自已的同僚,王賁感覺做夢一般。最初的震驚過去之後,王賁心裡更多的還是為趙小塵感到高興…………

趙小塵這一次的確是立了大功。換成是他也做不到的大功!如此一想,王上這樣封賞也算是情有可原。而且,趙小塵被封為前將軍對秦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大秦,不該錯失這樣的人才!果然,上次趙小塵被封為都尉不是偶然,王上是真的對趙小塵很欣賞。他還沒見過王上對一個人的封賞如此快,還如此重的。話又說回來,趙小塵這般人才確實需要得到更多的機會。升職為前將軍意味著趙小塵手下將會有更多的人,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大戰。若是趙小塵的運氣還能繼續發揮作用,那趙小塵未來為秦國取得的功勞就更大了。想必王上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重重提拔了趙小塵。

不過,王賁身為敏銳的王家人,對於大王的動向有了更多的想法。他想到了一直僵持的秦趙戰場,忽然有點領悟了王上對於趙小塵的重用。

接下來,趙小塵被封為前將軍的好訊息像是插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到了其他人的耳朵裡。當眾人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徹底驚呆了。趙小塵不但被封為將軍,還是前將軍!這不就是與他們的王賁將軍平起平坐了嗎?甚至還略勝一籌!眾都尉、軍侯想到這一點的時候,嘴都合不上了。他們平生所能接觸到的最大的將軍,就是王賁。所以王賁在他們的心裡,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一樣。在這群都尉、軍侯的心裡,王賁能當上左將軍,除了王賁本人驍勇善戰以外,多多少少會把其中的原因歸結為他的父親王翦。王翦是護國都尉,雖說對自已的兒子沒有徇私提拔,但是王賁從小跟在自已的父親身邊耳濡目染的,自然而然就比他們這些人起點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太子的我高低給所有女孩一個家

唯有抑鬱不可醫

水滸之祝彪【三國猛將來幫忙】

方遵

反派:我是被逼的,你信嗎?

翩翩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