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榮對此感到異常興奮,因此經常挑選各地稀有珍品以討糜貞的歡心。儘管泰山地區生活物資匱乏,卻有很多其他地方少見的物什,其中山林深處尤為豐富。

所以不管信不信,糜榮都得搏上一搏,只要能找出一些旁人聞所未聞的奇物,哄得這位表妹開心,那麼今後自己的日子也能得過舒服。

在近期對小河下游的考察中,成玢取得了重要的觀察成果。他首先發現了一種超出常規尺寸的大型野獸的痕跡。

與通常所指的虎或熊相比,這些痕跡明顯更為龐大。結合之前觀察到的亞洲象蹤跡,成玢有理由推測該地區最近曾有一群象群經過。

值得注意的是,大象通常偏好在開闊的草原或荒原地帶活動,而在森林環境的出現較為罕見。

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森林中的複雜地形和潛在掠食者——如狼群和縞鬣狗群——為它們的安全帶來了威脅。此外,森林環境的導航困難可能導致它們迷失方向,從而與象群走散。

在森林中孤立無援的獨象面臨著極高的風險。因此,成玢的這些發現為我們理解該區域動物行為模式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也強調了保護和管理措施的重要性,以確保這些動物的安全和生態平衡。

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探索的持續擴大,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不斷縮減。特別是對於象群而言,古代缺乏野生動物保護的概念,人類遇到野獸往往選擇捕殺,導致象群不得不冒險深入森林以尋求安全。

“看森林中的寬大腳趾印痕,可以推斷出該象群的數量可能有十幾頭。儘管目前尚不能確定這些象群是否為之前到過潭邊的亞洲象種,但不難猜測,上游水潭已經被我佔據,這些大象可能被迫進行了長距離遷徙才得以正常汲水。這一現象也代表了這一片廣闊地域內可能地表存在的其他水源估計都枯竭了。”

在森林生態中,通常只有最強勢的動物能夠佔據最佳的棲息地。相比之下,大象雖然體型龐大但性格溫和,並不擅長爭鬥,因此傾向於避免與其他強悍動物的競爭。

例如,即便是華北野豬這樣的物種,也不敢輕易涉足那些被更強大生物如成玢控制的領域。

這種避讓行為反映了動物們基於生存本能使然的危險感知,而成玢雖然也沒有任何侵略或全殲某群野獸的意圖。

在深入分析保護亞洲象種群的問題時,成玢曾沉思道:

“若有機會,應確保這些大象能夠得以在這片地區繼續自然生存。亦不可忽視的是該探索大象與人類共存是不是可以做到,特別是在未來的現代社會,北方已經沒有了了原生大象,大象可能是因人類的不斷擴充套件與捕殺才出現絕跡的命運。”

事實上,不止北方,亞洲象在後世熱帶一樣變得極度稀少,其中人為因素佔據了主導原因。由於象牙在人類社會的高價值,導致這一物種遭受無休止的獵殺,其珍貴的象牙成了它們災難的根源。

如果歷史上大象被納入人類社會並得到妥善利用的情況可資借鑑,例如役象的使用,那麼人象共存或許有實現的可能。

據歷史記載,商朝末代君主紂王曾騎象徵戰東夷部族,而三國時期的南蠻王孟獲亦有以象為騎的歷史,這些例子表明,在古代社會,大象不僅被用於戰爭,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擔任重要角色。

因此,探討和實踐大象與人類和諧共處的途徑,對於大象的保護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改進均具有重大意義。

在對比大象與耕牛的工作潛能時,明顯地,由於大象的體格和力量均超過耕牛,這個時期除了少部分地區植被都很豐富,具備取代耕牛進行農業勞作的潛力。

若得以與人類社會相容,則大象不僅可免遭獵殺,反而可能會受到類似於古代保護耕牛的嚴格法律的保護,因為在古代,屠殺耕牛被視為重罪,觸犯者將面臨極刑。

成玢正在醞釀一項策略,他計劃在東嶽鄉的居民前來與他進行以物易物時進行。

成玢的探索中還發現了一些野生動物的蛋。這一發現是在一片泥灘上,該地點被各種野獸破壞得面目全非,四處可見動物踏過的蹤跡以及滿地破碎的蛋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退婚皇妃後,娶了大齊第一女戰神

一串大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