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成玢感覺小蛇更為可愛,因為它們無需讓他過於擔心。

最初的那條小蛇已經休息了接近一天,看樣子它還會持續睡眠一段時間。

成玢考慮到,“一旦它們醒來,就需要準備食物。鑑於目前外界的乾旱狀況,很可能會有蝗蟲出現。

或許可以考慮與人交換一些蝗蟲,畢竟森林裡資源豐富,其他物資並不缺乏。”

成玢沉思著這些事情,然後張嘴發出嘶嘶聲,進入了午休。

......

成玢是被腦海中叮的一聲吵醒的,於睡眼惺忪中逐漸恢復清醒,環顧四周後,不禁發出一聲嘆息。

系統提示:惰氣積累完成可抽獎

成玢這次剋制住了詢問成玢:‘抽獎’

叮恭喜獲得:強獸丹

是否使用

成玢:‘是’

用完並沒有什麼特殊感覺,成玢遂不在注意蟒軀,轉而思念起家人。

每次從睡夢中甦醒,他都會思考自己是否有可能返回現代世界,但無一例外,總是發現自己仍舊身處森林之中。

“不知家中現狀如何。”成玢心中湧起一抹憂慮。

在家庭結構方面,成玢是林氏夫婦的唯一子嗣。儘管在婚後生活中,家務事務多由王婉怡負責,但成玢始終被視為家庭的支柱。

在女兒成莉的心中,父親更是她堅實的依靠。成玢無法忍受想象父母與妻子女兒在自己失蹤後的悲痛與無助。

經過一番自憐自哀後,成玢重振精神,順著屋頂滑落,來到了玄龍潭邊,計劃進行一次清潔沐浴。

即便現在身軀已化作蟒蛇之體,成玢仍保有人類的思維方式。

對於他而言,保持個人衛生是一項根深蒂固的習慣,無論外在形態如何變化,他堅持每兩日至少洗浴一次,以維持其基本的清潔習慣。

成玢在玄龍潭中的存在似乎是對蛇類天生水中生存能力的生動體現。

它在水中的自在遊弋,毫無擔憂之情,反映出其高度適應性和放鬆狀態的本能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成玢具備顯著的潛水能力,曾在水下屏息超過一小時都沒有不適感,這一能力凸顯了其蟒類體型的強大生理優勢。

隨著成玢在水中的漂浮與沉降,它體驗到了身體上的輕微癢感,這驅使它審視自己那粗壯的身軀。

事實上,成玢很少進行這樣的自我觀察,對於自己具體屬於哪類蟒他也一直很好奇。

他的體積之大,難以歸結於他在現代已知的任何蟒種,甚至讓人聯想到華夏地區的神話傳說中的巨大怪獸,儘管這些描述缺乏可信度。

因此,成玢更傾向於認為自己可能是經歷了某種未知的變異進化過程。

自然界的演變程序確實充滿神奇,環境因素促使動物演化出最適應當下環境的特徵。

這些適應性變化可能表現為增強的身體力量、更高的防禦機能,或是具有保護色彩的外表。

所以,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演化,其終極目的均指向了物種的生存與繁衍。

蛇類生物的演化歷史追溯至逾億年前,源於白堊紀時期,一個由爬行動物—蜥蜴進化形成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恐龍是地球上的主要統治者,它們控制著陸地和天空,而其他物種往往成為其食物鏈的一部分。

在此種生態環境的壓力下,初期體積較小的蛇類開始經歷了一段迅猛的進化歷程。蛇類群體中快速崛起了能夠與恐龍對抗的品種。

其中一種名為塞雷洪泰坦蟒(譯為“泰坦巨蟒”)的蛇種尤為突出,它以強悍的特性被廣泛認知。

在眾多的大型蟒蛇種類當中,儘管泰坦巨蟒可能並非最為長的,但它以其卓越的體格,被現代科學界公認為世界上最為強壯的蟒蛇。

關於該物種的最大體型,學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已發現的最大的泰坦巨蟒化石記錄約為十五米長。

雖然蟒類的化石證據較之恐龍更為稀缺,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存在更大型個體的可能性。

此外,泰坦巨蟒還具有驚人的體重,超過一噸的重量,即泰坦蟒長大後重量最輕的也通常在兩千斤以上。

泰坦蟒,一個屬於史前巨蛇的分類,據推測生活在恐龍時代的末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肉夾饃中隊,起飛!

妖女別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