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官們魚貫而入,步入大殿之中。都很默契的站到自己,該站著的位置。

就在這個時候!

嬴政身著一襲黑色龍袍,上面繡著金色的巨龍圖案,栩栩如生。

頭戴冕冠,珠簾垂落。雖然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但卻掩蓋不住,嬴政身上散發出的威嚴氣息。

在滿朝百官的注視下,嬴政昂首挺胸,邁著堅定有力的大步,向著那象徵著無上權力的皇座走去。

待到嬴政穩穩地坐在皇座之上,一名小太監立刻高聲喊道:

“朝會開始!”

其聲音清脆響亮,傳遍整個大殿。

隨著這聲呼喊,百官們齊刷刷地跪下行禮,動作整齊劃一,同時口中高呼:

“吾皇萬歲,大秦萬年!”

聲音響徹大殿,震耳欲聾。這激昂的呼聲,表達了他們對皇座上嬴政的忠誠和敬畏之情。

嬴政坐在皇位上,看著下方臣子的行禮。面沉似水,眼神平靜而深邃,宛如一池靜水。

最後嬴政微微抬手,淡淡地說了一句:

“平身!”

百官們聽到嬴政的旨意,紛紛起身,同時齊聲說道:

“多謝陛下!”

於是乎,朝會正式開始。

丞相馮去疾率先站出來,朝著上方的嬴政行了一禮。語氣彷徨道:

“陛下,在老臣的干涉下。咸陽的糧價終於穩定下來。”

嬴政聽見這話,只是淡淡回了一句:

“朕知道了!”

而這話落在公子高的耳中,恍若驚雷。忍不住慶幸道:

“原來前幾天,糧價波動是馮去疾出手了。難怪出現那樣有違常識的現象。”

“還好還好,聽了雲中豹的話。把糧食全部拋售。不然真的會造成父皇的不滿!”

而馮去疾聽到嬴政的話,也算是鬆了一口氣。明白這件事情算是掀過去了。

可還沒有等馮去疾鬆一口氣的時候。

嬴政掃過下方的百官,更是在角落裡看到了胡亥的身影。心裡暗自想道:

“胡亥你給朕看清楚了,朕這麼多臣子,不信還想不出好的辦法來。”

嬴政收回思緒,淡淡說道:

“現在集聚咸陽的災民,只是第一波。”

“朕收到下面的奏報,說已經聚集不下十萬的災民,不日就會抵達咸陽。”

“諸位可有辦法應對?”

嬴政的話,在議政殿裡迴盪。滿朝百官都紛紛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十萬飢腸轆轆的災民,能來到咸陽。眾人無法想象,在路途中又有多少人沒有堅持下來。

如果一個處理不慎,很容易造成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來。

嬴政就這樣坐在皇座上,就這麼默默的看著,下方百官的討論。

而嬴政的眼角餘光,不經意間,就掃到角落裡的胡亥。

發現這廝居然閉目養神,如果是尋常人,還會以為胡亥是在閉目沉思。

可只有嬴政知道,胡亥現在腦海裡什麼都沒有想。

換句話說,就是胡亥在這議政殿在打瞌睡。

士可忍,他嬴政反正是忍不下去的。於是嬴政就對著臺下百官低呵一聲:

“好了,都來議一下吧!”

此話一出,百官紛紛把目光,投向上方如此反常的嬴政。不明白為何要打斷他們的議論。

雖然不解,但沒有一個人敢出聲反對。

於是就有人硬著頭皮,提出自己的建議。

咸陽的郡守閻樂站出來,朝著上方的嬴政行了一禮,恭敬說道:

“陛下,這些災民人數實在太多。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產生民變,威脅咸陽安全!”

“所以依臣之見,可以對這些災民進行合理地分流安置。將他們疏散到周邊各個郡縣去生活。”

閻樂一邊說,一邊死死的盯著嬴政臉上的表情。準備一有變化,就暫停自己的建議。

而閻樂之所以先站出來,也是因為,這即將發生在自己管轄之地的事情。

自己必須要率先,表明一個態度。

閻樂見嬴政沒有絲毫反應,便繼續說道:

“如此一來有兩個好處:其一,透過這種方式實現災民的分散轉移。”

“可以有效降低其帶來的潛在威脅和風險。”

“其二,把災民人數平均分配到各個郡縣後,每個地方需要承擔的壓力自然就會小很多。”

“更有利於開展救援及善後工作。這無疑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啊!”

待到閻樂把話說完,百官都開始細細咀嚼閻樂的話。

雖然閻樂這條建議中規中矩。乍一聽沒什麼毛病。

因此得到了一部分官員的贊同:

“此計甚妙!”

“微臣贊同閻郡守的建議!”

“閻郡守大才!”

嬴政依舊是不為所動。他在等胡亥發表意見。

果不其然,胡亥當時被嬴政的呵斥給驚醒過來。

站在迷糊的胡亥,陡然聽到了閻樂的話。頓時就不爽了起來。

可僅存的理智告訴胡亥,這裡是議政殿。不能當面懟。要懟只能在心裡。

於是,胡亥就在心裡罵道:

[臥槽,你個狗東西,說的是人話嗎?]

[別人災民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咸陽,這裡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你不但不妥善安排他們,居然還要分流他們去往別處!]

[說這些冠冕堂皇的話,你這是在拋大秦的根啊。如此佞臣當真是可恨啊。]

嬴政開始聽到閻樂的話,雖然也覺得有些不妥。但經過胡亥這一分析。瞬間就明白了過來。

於是,嬴政冷哼道:

“你當真以為朕不知你的小心思?倘若真如你所願。朕定會被人所詬病!”

“朕今日不罰你,還望你好自為之。”

閻樂聽到嬴政的話,頓時臉色慘白的跪倒在地,抖如篩糠。不敢去看皇座上的嬴政。

嬴政並沒有把閻樂放在眼裡,對於他的過錯,嬴政也不打算並未追究責任。

這其中原因有兩點。

其一,旁人向自己獻計策,本就是出於一片好意。儘管這些計策可能夾雜著某些人的私心雜念。

但嬴政不能因為計謀不夠高明,就要責罰獻策之人。那日後恐怕就無人再敢輕易進言獻策了。

其二,則是由於閻樂與趙高之間存在翁婿關係。

於是嬴政賣趙高一個人情也無妨!

雖然閻樂沒有遭遇嬴政的處罰。但經過此事,就算有趙高一層關係。

恐怕閻樂的仕途,也將止步於此!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秩序:戰爭的第五交響樂

愛妻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