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楊芝草與張盡忠說了什麼。

張盡忠答應放人,只把一些值錢的,包括九十九子水晶葡萄拿走,剩下的全部分給土匪。

張盡忠還有一個結拜兄弟,叫張森。

這人壞得腳底流膿,心眼最多。

召集了王紹義四人,在關帝廟發了毒誓,要他們三盜清東陵。

這一次目標,放在清朝名聲最大,最豐功偉績的帝王身上,康熙皇帝!土匪隊伍再次出現變更。

張盡忠、張森入夥。

王紹義只能排老三。

張盡忠有野心,見過大世面,對黃金白銀不感興趣。

他點名了,要王紹義盜康熙皇帝的景陵。

只要一樣東西,康熙皇帝的九龍玉杯!早幾十年,評書很火。

物質條件匱乏的年代,評書來來回回那麼幾段,基本是三俠五義、綠林豪俠、瓦崗五代、水泊梁山這些。

聽過評書的,大都知道九龍玉杯。

這可是一件頂尖,沒法比的珍寶,經常出現在清代公案小說、綠林軼事之中。

相傳盜門高手楊香武,三闖皇宮,三盜御書房,想偷康熙皇帝的九龍玉杯,均不曾得手。

此杯可以說,與西太后的夜明珠齊名,號稱“東陵二珍”。

九龍玉杯並非古物。

相傳由番邦進貢,注入清水,可見杯中九條神龍九九歸一,活靈活現。

若注入美酒,則玉杯放光,九龍捧聖。

康熙是中國罕見的長壽皇帝,注重養生。

番邦進貢九龍玉杯,同時進貢長白山下開採的地泉。

地泉也叫太一精,乃一種冰靈化為的聖水,三伏酷暑也冰涼幽冷,沁人心脾。

據說康熙長壽,與九龍玉杯飲用太一精有關。

張盡忠早年給鬼子做過事,知道東陵有這麼一件至寶。

他放任王紹義盜陵,存了黑吃黑的心思,眼看東陵挖的差不多,土匪終於瞄上聖祖康熙的景陵。

張森詭計多端。

他知道,盜陵這事遲早會水落石出,屆時舉國震動,世界譁然,縱然逃到西方也難太平。

不如把屎盆子扣在王紹義這夥人身上,他和張盡忠只說是剿匪,撇乾淨關係。

張盡忠比張森還要毒。

從古至今,對挖墳掘墓,無不深惡痛絕。

尤其王紹義這幫人,不僅破壞皇陵,還鞭屍將滿清皇帝挫骨揚灰。

哪怕放到現代,殺人不一定死,盜墓大了肯定要吃花生米。

如何避過法律的懲罰呢?張盡忠身居官場,苦思冥想,終於悟出四個字。

法不責眾!三人盜墓,抓了肯定死刑。

倘若三十人,三百人一起呢?縱然國法再大,這麼多人,如何抓,如何斃?要說法不責眾四個字,確實是五千年曆史的真實寫照。

想通這一點,張盡忠幹了一件大事。

因為這件事,清東陵幾乎全盤被盜,如今沒剩幾個完整的墳頭。

他把附近守陵的八個村全部召集起來。

正趕上冀州旱情嚴重,田裡顆粒無收,群眾生活艱難。

張盡忠對附近村民煽動道,皇帝是歷史上最大的大地主,如今日本鬼子跑了,咱們要打倒大地主,平分財富,推翻三座大山。

又說,滿清皇帝橫徵暴斂,搜刮民脂民膏,現在該讓死人把錢吐出來,大家也好拿了錢度過災年。

革不了活人的命,還革不了死人的?經張盡忠一煽動,人心如水,民動如煙。

周圍村莊的村民紛紛參與進來,人數最多時達兩千餘人!就這樣,張盡忠拉了許多人下水,對東陵展開地毯式盜掘。

派人把住路口,封鎖交通,使得這場盜墓案卷入的人數越來越多。

當時外界還矇在鼓裡。

清東陵內,已被攪了個天翻地覆。

凡宗廟的香爐、牌位、門窗、銅花,悉數掃了個乾淨。

捎帶地宮金井裡,塞的珍珠、小玉石,也都空空如也。

那麼多人參與進來,倒黴的不止帝后了。

凡葬於清東陵的阿哥、格格、妃嬪、貴妃,全部開棺揚屍,陪葬冥器一掃而空。

這便是建國前,最大的盜墓案!張盡忠當然不會好心帶著村民發財。

他做這件事,主要是法不責眾,將來東窗事發,上面沒法抓人。

二來,存了心制衡王紹義那夥土匪。

只要盜了景陵,他就把王紹義賣出去,自己則混在“群眾”裡頭,借“打倒封建大地主”的大旗躲過天譴。

張盡忠和張森一肚子壞水,王紹義和楊芝草也不是傻瓜。

二人也悟出四個字。

叫“鳥盡弓藏”。

楊芝草私底下跟王紹義商量,等盜了景陵,二人就金盆洗手。

不過得除掉張盡忠,才能私吞寶藏。

王紹義本就看不上穆樹軒那夥人,私底下跟楊芝草結盟。

想著把黑吃黑擴大,引軍統抓捕張盡忠,來個狗咬狗,他們好趁機轉運寶藏。

雙方各懷鬼胎,各有算計。

沒幾天,張盡忠派張森來,催王紹義等人動身。

張森制定了十六字盜皇陵指示。

炸藥開路,石灰洗道,銅釺破門,柺子頂棺。

這十六字不一般,哪怕到了現代,都是盜皇陵的金玉良言,堪稱最高標準。

穆樹軒和關會增渾然不知大禍臨頭。

盜來的東西,仍埋在一棵松下,商議等挖了景陵,再刨出來平分。

王紹義四人領著土匪,出發去了景陵。

周圍八個村,陸陸續續上千人參與盜陵活動,那些農民只能挖個貴妃嬪妃的墓,為幾顆金瓜子打得頭破血流。

景陵那邊沒有人,事先讓張盡忠圈起來了。

土匪盜景陵的時候,清東陵已經被挖的差不多了。

再好的機關,再厚的金剛牆,架不住這麼多人用炸藥轟。

縱有機關,石灰洗道,什麼機關都無法開啟。

自來石讓鐵釺捅翻,農民盜皇陵有張森的十六字真言,堪稱速成班,自學成才。

景陵位於孝陵東。

順治最早埋在東陵,是為孝陵。

民間傳說順治五臺山出家,東陵只存了衣冠冢,沒啥寶物,在那場浩劫中,可謂少數沒被破壞的陵寢。

景陵在清東陵,規模數一數二。

地宮葬著康熙皇帝、四位皇后、一名皇貴妃。

地宮寶物也多,除了九龍玉杯,其餘陪葬品只怕比定陵、惠陵加起來還多得多!土匪找到景陵的時候,已是黃昏。

天色將晚,日薄西山,半拉松樹林溶在黑暗,半拉砌著火紅的鎏金,將天都染色。

皇陵神道前,矗立著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碑。

七米多高,四千餘字。

生前如何顯赫,如何大權在握,死後不過黃土一埋,土匪一挖,不見得皇帝就比平民高貴。

當年輝煌巍峨的石碑,如今佈滿青苔,風塵僕僕。

邊緣的稜角都磨平了,斑駁不堪。

王紹義沒興趣破壞這坨破石頭,倒是關會增在石碑後面,刻了“到此一遊”,將康熙皇帝的豐功偉績給掩了。

過了石碑,便是金水河、金水橋。

景陵的金水河比定陵寬,橋也更大,可見康乾盛世時期,國力鼎盛,能工巧匠如雲。

景陵的橋,是五孔三路,走上去非常氣派。

天色擦黑,王紹義顧不得許多,率先走到橋上,往隆恩門進發。

二過金水橋,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關會增跟在最後面,想起定陵金水河的水鬼抓替身,入了景陵不免疑神疑鬼,下意識往河道看去。

景陵金水河不深。

兩岸用漢白玉圍成,靠水的一圈,陽刻海波雲濤水龍紋,一圈一圈,能把人眼神攪成亂麻。

關會增盯著水面的波紋看,一時竟走了神。

王紹義在前面大搖大擺,越走,心裡越慌。

石拱橋也就七八米,愣沒走到對岸,好像這橋在不斷延伸。

楊芝草也發覺不對。

倘若景陵這麼好挖,張盡忠不會自己動手?就聽身後關會增慘叫起來:“水,長水了,啊,水漫金山啊.”

“什麼?”

一眾土匪大亂,不知關會增抽什麼瘋。

關會增指著兩岸的海波雲濤,說他看見了滔天濁浪,巨海決堤。

大水汪洋,漫過了昌瑞山,要把他們葬身海底。

順關會增指的方向,穆樹軒等人跟著看過去。

一時頭暈目眩,也見到了濁浪滔天,大水無邊,他們踩在橋上如汪洋一片秋葉,隨時會傾覆。

已經有人跪下去,汗出如漿,四肢比泥還軟。

“不好.”

楊芝草喊了聲,伸手捂住王紹義的眼:“千萬別看橋底,兩岸石雕的花紋有古怪,多半是西域的魘術,盯著看不知不覺,能把你催眠了.”

王紹義聞言閉上眼。

然而穆樹軒等人全部發瘋了,在橋上亂奔,好幾人掉下水去,真的被淹死。

隊伍愈發混亂,王紹義拉住楊芝草的衣領,二人吊在拱橋欄杆下,躲過一劫。

楊芝草道:“好個景陵,果真不凡。

兩岸的海波雲濤能蠱惑人心,只怕這金水河大有文章,走橋是過不去的.”

“那如何是好?”

“大哥莫急,來之前我查了皇陵府志,這點小機關攔不住咱們,不過還需大哥出馬,咱們先脫身再說.”

楊芝草有謀略,王紹義有膽識。

自從張盡忠接管了東陵,二人私底下組成聯盟,把穆樹軒、關會增兩個結義兄弟給撇了。

二人吊欄杆,順孔洞爬了回去,任其餘人自生自滅。

好在金水河不深,也可能是地質變動,水脈枯竭。

除了兩個倒黴的,摔下去扭斷脖子的被淹死,其餘人雖成了落湯雞,命卻沒丟。

眾匪七手八腳爬回岸上,不敢看石頭上的花紋。

然而走上拱橋,不知不覺就會被魘了魂魄,看見驚濤拍岸,朝自己湧來。

眾匪戰戰兢兢,若非張盡忠張森強迫,隊伍只怕要散夥。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日:我的技能愈發變態

觀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