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城內,有一譙樓,樓高三層,督臣盧象升的總督行轅就設在昌平的這處譙樓之內。

這譙樓是昌平城的最高建築,戰時可以登高遠望,指揮作戰極為得便,因當今皇上命盧象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

將來各地前來京師勤王的兵卒都將匯聚於此,他正可在此憑高遠望,觀察各軍陣容並指揮排程。

所以督臣盧象升就把他的總督行轅設立在這裡。

總督行轅大廳就設在譙樓的一層,一張巨大的案几,擺放在大廳上首正中的位置,督臣盧象升正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上神色凝重。

左側下首位置,依次坐著宣府鎮總兵官楊國柱、山西鎮總兵官虎大威、大同鎮總兵官王樸三位總兵。

右側的人則略多一些,都是督臣盧象升幕府中的親信之人。

督臣盧象升的督標營親將遊擊陳安,則站在盧象升身側,手裡捧著當今皇上御賜的尚方寶劍。

“三位總兵,務要約束部屬,切不可散了軍心,亂了軍紀。”盧象升坐在座位上說道。

三位總兵大聲答應著,盧象升又說道:“步卒三日後,就要趕至,務要備好營盤。同時,不可疏忽了哨探,以防東虜遊騎擾我步卒。”

楊國柱挺身站起,回道:“請督臣放心,末將等定會加強哨探,必不給韃虜可乘之機。”

虎大威和王樸也是站起,大聲說道:“請督臣放心。”

盧象升坐在那裡,點了點頭,才又說道:“各鎮除卻哨探軍卒,可稍作休整,以緩我軍士的疲勞,養足精神,再尋敵血戰。”

楊國柱等再次站起領命,並感謝督臣體恤士卒。

這時,一位盧象升的親信幕僚知道,皇上這兩天定會召見他,就起身問詢道:“督臣,若楊閣老和皇上問到督臣對與東虜是和、是戰有何意見,督臣將作何回覆?”

盧象升聽了此話,面色為之一暗,只見他從座位上站起,緊握著佩刀的刀柄,說道:“我盧某深受皇恩,恨不得為國捐此殘軀,以報皇恩浩蕩。今日東虜犯境,只能言戰,豈可言和!”

又商議一些使軍隊將士稍作休息,準備尋敵作戰的事情,以及為即將陸續到來的其他各路勤王兵馬規劃駐營之地等事物,眾將與幕僚們便紛紛散去。

……

戌時,北京城內已經開始實行靜街,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戒嚴,各個主要的街巷路口都派駐有兵丁把守著,盤查偶爾過往的行人,沒有令牌是無法通行的。

街巷邊家家戶戶的大門前,都掛著一盞紅色或白色的紙燈籠,燈光略有些昏暗,在各家各戶的房簷下隨夜風搖晃著,本就昏暗的燈光,更是忽明忽暗的不時閃爍著。

彷彿襯托著大明京師重地今時遭受的磨難一般。

在搖曳的昏暗燈光之下,仍依稀可以看見各街巷路口牆壁上,張貼著的戒嚴佈告,更增加了北京城裡那種種迎敵備戰之下的緊張氣氛。

在寬廣的街道上和那些狹長的衚衕裡,時不時的有更夫提著一盞小紅燈籠,乏力的敲打著梆子或是敲打著鑼。

他們瑟縮發抖的身影偶一出現,就又很快的消失在冥冥黑暗之中,梆子聲或鑼聲也在風中逐漸遠去,彷彿喪鐘一般暗示著大明一日不如一日。

自打崇禎二年時起,韃虜已不止一次突破我邊牆入犯大明京畿重地,這都已經是第三次直逼北京城下,直是如入無人之境一般。

他們來去自如不說,每次都比前次深入的遠,劫掠大批金銀財帛和人口,耀武揚威的離開,曾經武功極盛的大明,繁華無匹的北京城還能經得起幾番這般的折騰。

韃虜奉命大將軍多爾袞由薊鎮青山口毀牆入寇,揚武大將軍嶽託則自密雲牆子嶺毀牆入寇,兩路十萬韃子大軍已然浩浩蕩蕩在北京東郊四十多里外的通州會師。

兩路韃子兵破邊牆入寇不久,大明薊遼總督吳阿衡、總兵魯宗文即相繼戰死,鎮守太監鄭希詔更是擅自離職逃跑,清軍遂長驅直入。

此刻正在通州段大運河的兩岸肆虐著,狼煙處處,生靈塗炭。

由於韃虜多爾袞、嶽託所率兩路兵馬已在北京不遠的通州會師,嚴重威脅到了京師的安全,所以現在北京城東面的東直門和朝陽門方向戰事最為吃緊。

這兩處城頭上的燈籠也比別處更為稠密些,城外同樣設立多處篝火,火光一直延伸到很遠很遠。

十餘萬的北京城外失地的流民都逃進城內,官府也無處收容他們,很多人就捲縮著在各個街巷的角落裡背風之處。

他們許多的人擠在一起,無分男女老弱,卻都是為了能互相取暖,靠著大家的體溫一起捱過一個個冰冷的夜晚,即使如此,每日夜還是會有許多的人在飢寒中被凍餓而死。

…………

大明崇禎十一年十月初三日晚上,北京城大明皇宮的文華殿內,當今崇禎皇帝先是召見了總監天下勤王兵馬的內監高起潛公公,現在又傳召兵部尚書、當朝內閣輔臣楊嗣昌覲見。

文華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宮殿建築,位於外朝午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明朝初年曾一度作為“當朝太子的視事之所”。

根據“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為綠,表示生長之意,故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蓋著綠色的琉璃瓦片。

後因明朝一眾太子大都年幼,不能直接參與到政事之中,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後便改為皇帝便殿使用至今,建築隨之改作黃琉璃瓦頂,著名的經筵典禮也是在這裡舉行。

此刻,在文華後殿的東暖閣內,決定大明朝今後命運的君臣二人正一個坐著問話,一個則站著回話,所談內容皆是可以列為國朝機密的大事。

崇禎皇帝躺坐在鋪著黃墊子的雕龍靠椅上,面容略顯憔悴,正對著閣臣楊嗣昌溫言問道:“盧象升今夜一定能來?”

楊嗣昌垂手站立著,面容平靜得如一汪死水,沒有一絲表情,聽到崇禎的問話,語氣平和恭謹的回道:“盧象升督率宣、大、山西勤王援軍日中時已抵至昌平,今夜定可趕至京城。”

崇禎皇帝輕輕的點了點頭,已顯得略有些疲憊,經年的操勞讓他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此時像是在靜靜的思索著什麼。

楊嗣昌見皇上不在問詢,也只得垂手在旁恭敬的肅立著,卻是不敢主動向皇上說些什麼。

“京營各部如何分派的?”崇禎突然間就問了這麼一句。

楊嗣昌也不敢直接回話,在心中略一思索近日分派部署情形,組織了一下語言,方才輕聲回道:“京中各營原是分為三部,一部專司守城,一部駐防於東直門和朝陽門外防虜。原來在德勝門外還駐紮一部,是用於備援昌平的。

現如今各處的勤王兵馬已然陸續到來,昌平當可無慮,這一部兵馬,現如今也已調往朝陽門外駐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悍婿

叢林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