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玉華不是普通的商戶之女。

林月清娶樂玉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個最淺顯的道理,連林府最愚鈍的下人,都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唯獨孫姨娘不明白,也許她壓根就不想明白。

她就是嫉妒,同為商戶之女,憑什麼樂玉華就能嫁給知州府大公子做正妻?

而她就要給人做妾,這讓她著實不開心。

儘管這位商戶之女,嫁的是自己的親兒子,她還是氣不順。

不過孫姨娘高不高興,開不開心,林月清也顧不得了。

他騎著高頭大馬,穿著喜慶的婚服,腰背挺得倍直,滿臉都是不加掩飾的喜悅。

在歡樂的喜樂聲中,在眾人的讚頌祝福之中,熱熱鬧鬧、高高興興地將心愛的姑娘迎進了門。

第二日清晨,小夫妻倆早早起床,恭恭敬敬地到聽雪閣給林文昌和方氏敬茶。

樂玉華有些羞澀,臉色微紅,微低著頭。

林月清緊握著她細嫩潔白的小手,與她一同步入聽雪閣。

小夫妻間的美滿幸福,明晃晃地表露在眾人面前。

林文昌欣慰地看著長子長媳,男兒沉穩端正,女子溫婉柔情,這一對也堪稱璧人了。

方氏喝過樂玉華敬的茶,摘下手上的翡翠玉鐲,戴在她的手腕上。

“玉華,從此之後你便是林家的大少奶奶了。這玉鐲是當年月清的祖母傳給我的,今日我將它傳給你。”

“母親,這鐲子玉華不能要,”樂玉華急忙褪下玉鐲,推辭道,”您還是留著,日後傳給小糖包的妻子吧。”

林月清只是庶長子,祖母傳承下來的東西,怎能給她這個庶長媳?

“給你的,你便戴著,你是林家長媳,這鐲子也是戴得的。”

方氏把住樂玉華往下褪鐲子的手,又給她戴了回去。又道:

“玉華,你既是林家長媳,便該負起打理家事之責。

母親今日便把家事託付給你,你要好好打理,務使林家上下和樂,主僕和睦。”

“母親……”

樂玉華完全懵掉了,她沒想到,方氏會把管家權交給她。

更沒想到,她會在她婚後第二天,就要將管家權交給她。

“母親,玉華年幼,又出身商賈之家,不知官宦人家府裡的規矩,只怕打理不好家事。”

樂玉華想了想,還是拒絕了。

她在家裡也幫母親料理家事,但是商賈人家沒有那麼多規矩,大體上過得去就好。

現在要讓她立刻接手林府,她還真有些發憷。

“玉華,你雖出身商賈,但你自幼讀書習文,知情達禮,行事又大度得體,把家事交給你,母親很放心。

不熟悉府中事務,可以慢慢學。我和月萱、落蕊都可以幫你。待你熟悉過來,便由你全權打理,你不可懈怠。”

方氏並非故作姿態,是真心實意要把家交給玉華。

樂玉華本來就是大方爽朗的性子,自小也不是怕事的。

有月萱和落蕊幫忙,她也不會太難堪。

便應下了方氏,接過林家的管家權。

一旁的林月萱衝她溫和地笑,落蕊調皮地衝她眨了眨眼睛。

方氏的信任、林文昌的和藹,還有丈夫的疼寵、小姑們的友愛,一家人都沒有因為她只是個庶長媳,而小瞧她。

這一刻,她無比慶幸自己選擇了林月清。

嫡母行事之大度,也把林月清看懵了。

他知道林文昌和方氏都很看重玉華,卻沒想到會看重到如此地步,竟將闔府的家事都託付給了她。

主持中饋之權,歷來是各府中女眷爭奪的重要目標,它象徵著權力,象徵著利益。

誰能主持中饋,不僅能為自己行事帶來方便,還能得到家中所有主子和下人的尊重和敬畏。

他姨娘因為被奪了管家權,便耿耿於懷,因此做了很多錯事。

而今嫡母竟一點都不在意,隨意將之交給了自己這個庶子的妻子。

這種胸襟,這種氣度,讓林月清這堂堂男兒都自愧不如。

林月瑩比她哥哥更受觸動,她是女兒,與孫姨娘在一起的時間更多。

更知道自己的姨娘為了管家權被奪,有多麼的不甘心。

她雖然一貫以自己的喜好行事,遇事不善於思考,卻也懂得了分辨。

從嫡母將管家權交給剛過門的大嫂,這件事上看,嫡母與自己姨娘的心胸高下立見。

樂玉華過門第二天,便開始與落蕊、月萱一起管家。

而且落蕊和月萱只是在旁協助,主事權在樂玉華手裡。

這件事更是讓孫姨娘百感交集、百爪撓心。

自己心心念念而始終拿不回來的管家權,樂玉華一個剛過門的下賤的商戶之女,竟然就這麼輕輕鬆鬆拿到了。

她不甘心,可是她又興奮不已。

她是誰?林月清的親孃啊。

林月清是誰?樂玉華的丈夫嘛。

樂玉華敢不聽自己丈夫的?

兒子敢不聽自己親孃的?

孫姨娘感覺樂玉華拿到了管家權,便相當於自己拿到了管家權。

從此,她又開始對林府的事務指手劃腳了。

過了臘月,便到了年。

過去的一年對林家來說,是波瀾起伏,喜事連連的一年。

大公子考中了秀才,嫡母生下了小糖包。

柳靜雲中舉,林月清大婚。

中間還夾雜著二姑娘幾次被暗算,算是其中起伏的波瀾。

不過二姑娘有驚無險,三姑娘更成為靖王殿下的身邊人。

總之這一年,林家的喜事多過於憂。

林家歡歡喜喜地過了年,年後三天便送走了要上京趕考的柳靜雲。

春闈在二月中舉行,全大盛國的舉子們都要到京都去應考。

柳靜雲和樂逍遙提前兩個月去了。

陳子煜帶著柳靜雲,拜在丞相大人門下。

樂逍遙則由靖王舉薦,拜了戶部尚書為師。

科舉場上道道多,能得一甲還是二甲,看的不僅是個人的才學,還有各考官不同的評判標準。

此外還有京城內錯綜複雜的關係網,還有當今聖上的忌諱,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

否則一旦犯了忌,任你才學再高,文章寫得再好,也沒有機會了。

所以他們早幾天去,投入師門,可以得到有針對性的指點。

只不知,這科舉路上最重要的一環,他們又會取得怎樣的成績?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