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了糧食,又聽幾人說明了來意,大同知府也不急著去城外視察災民情況了,派人給佐貳官交代了一下。

在衙門的二堂,自己的簽押房裡,知府接待了範大發三人。跟著他們一起來化妝成夥計的滿倉則沒有這個待遇,被那兩個衙役尋了一處僻靜出待著。

看到糧食,知府大人虛弱無力的樣子改變了許多,不失熱情的問起了三人的身份。

三人一一說了。

聽說是本地的商人,而且還是大同府有名氣的商人,知府大人也沒有表現明顯的輕視。

歷朝歷代,官員都是看不起商人的。大明初年也是一樣的,在朱皇帝的影響之下,這些官員比起前朝官員對待商人的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見。

不過能當到一府知府,人情世故上也不會那麼幼稚。如今天下大旱,到處缺糧。饑民處處,人心浮動,能有人主動上門送糧,這是好事。所以心中雖然輕賤三人,但是面上卻也不會表現的太明顯。

範大發三人人老成精,那知府大人雖然沒有表現的太明顯,可是他們卻也能看出來。

不過作為商人,他們心中也有數。若非這特殊時期,他們可沒有機會坐在知府大人的簽押房中,一人還賜了一杯茶水。所以根本不會在意,反而覺得與有榮焉。

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知府大人這才問起他們的今天的前因後果。

昨天早都商量好了說辭。

範大發回話說,三月份的時候他們就感覺今年雨水稀少,有些擔心糧食的收成。後來到五月的時候,天果然還繼續旱的不捨得下雨。

所以三家就商量了一下,安排了在江南行商的人採購籌集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沒成想,天氣越來越旱,先前的擔心果然變成了現實。

本來這些糧食留著三家自己吃的,可是看到城外災民越來越多,想了一想,三家一商量還是覺得應該拿出一部分獻給官府,好歹盡點綿薄之力。

三人都是老於世故,這番話都是提前商量過的,所以也是滴水不漏,看不出什麼漏洞。

知府聽了,想了一想,覺得這番話也說的過去。

商人雖然地位低賤,但是靈敏度卻比一般人要高,什麼東西要漲價,什麼東西要降價,什麼東西最緊缺,什麼東西最氾濫,他們比其他人看的都清楚。

所以提早籌備糧食這事情也說的通。

其實知府也就是那麼一問,這三個有名有姓,而且在當地也不是籍籍無名,所以也不怕他們有什麼不軌企圖。

再說了三個商人能有什麼企圖,知府想破腦袋也想不到。

這三人在城裡有產業,經營多年,如果不是擔心災民生亂,會壞了他們的產業,他們才不會把糧食獻出來的。

所以歸根到底,他們幫了官府也算是幫了他們自己。

大同知府想當然為三人的行為找到了一個自認為非常合理的解釋。

前面這些問話其實也就是照例的程式,下來的這個問題才是關鍵。

“你們打算先給朝廷多少糧食?”

“回大人的話,小人三家除了自己所用之外,還有一千石。”範大發小心回答著,臉上掛著一副人畜無害的笑容。

知府眉頭皺了一下,一千石麼?太少了。

不過一想,一千石雖然看起來杯水車薪,但是好歹也能緩解一下危機。多撐幾日,朝廷的救濟糧也差不多就能到了。

想想也合理,自己因為形勢危急,所以對他們的期望太高了。他們只不過是小小商人而已,能夠提供一千石的糧食也不錯了。

“你們雖然只是一介商賈,但是卻能做到為朝廷,為本官分憂,實屬不易。你們的善行本官會稟報到朝廷的,說不定還有嘉獎。另外,本來表彰你們的善舉義行,本官回頭也會給你們獎勵的。”

三人聽了,頓時大喜,急忙站起身來道謝,說了一通場面話。

感覺差不多了,三人正準備告辭,又聽到一句話:

“以後你們在大同做事有什麼為難的,只要不觸犯朝廷律法禁忌,本官也會為你們轉圜一二的。”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客氣話,不過也算是知府大人的一片好心了。

以後真有什麼事情,就算輕易求不到知府頭上,但是卻也有些底氣了。

三人又是一番感恩戴德,要知道一個商賈要想結交知府這樣一個高官,那平日裡是不可想象的。

這次雪中送炭,災中贈糧,正是好時候,總算結下了一番香火情。

三人說好明日便可以將糧食送過來,請知府派個人交接驗收。

很快知府便安排了自己的錢糧師爺封壽田跟著跟他們交接。

又說了兩句閒話,三人便識趣的起身告辭了。

來的時候揹著的一袋子米自然給知府大人留下了,好讓他今天也能多吃一點了。

看待三人出來了,外面候著的滿倉也急忙起身跟了上去,他的身份是范家店鋪的一個夥計。

三人在裡面的時候,滿倉也沒閒著,一邊在觀察衙門裡面的地形建築還有人員位置,一方面在想如果將來要攻打衙門的話怎麼進攻更好一些。

純屬職業病發作,並不是要攻打大同城。

走出大門的時候,守門的兩個衙役對待他們的態度也好了很多,笑著跟他們說了兩句話,當然主要是看在之前給的兩個饅頭身上。

災荒來了,能夠饅頭的才是土豪。這兩個差役雖然在衙門當差,可是卻是最低等的那種守門的,平日裡根本沒有多少有水。

洪武年間,別說這些衙役了,就是知府這樣的高官都過的可憐巴巴的,跟叫花子比強不到哪裡去。

朱元璋老闆根本不捨得給官員開工資,而且更不允許他們搞灰色收入。一旦發現,超過六十兩銀子就要剝皮揎草。

這就是典型的既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典型。一個大明朝的地方官,他的俸祿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老婆孩子,還要請師爺幕僚。

作為地方主官,一般身邊最少得有兩個師爺,一個錢糧師爺,一個刑名師爺。沒有這兩人,這工作根本沒法開展。

另外,還得請廚子,丫鬟,馬伕,車伕,轎伕等等一系列為官員服務的人。指望那點俸祿,那根本無法養活這麼多人。

可是朱元璋給官員發的俸祿,僅僅只夠官員一家三口人吃飯的。所以,在大明朝不搞灰色收入,當官的根本活不下去。

這也就是為什麼朱元璋的刑罰如此酷烈,卻依然擋不住一批又一批的官員前赴後繼的貪腐,生活所迫啊。

官員都過的這個光景,那些下面的小吏差役更不用說了,而且還是在這大旱的災年。

所以能給一個饅頭的人那都是善人了,差役們的臉色自然就好了。(未完待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悍婿

叢林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