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進行的幾乎毫無懸念。

軍心大亂,已經陷入了各自為戰的處境的明軍騎兵們失去了指揮,士氣低落,很多人已經開始返身奔逃的處境下,這場戰鬥的結局已經基本註定了。

天河城的追兵只需要幹一件事情,就是追殺,不停的追殺。

有了那些悍不畏死,為了生存而玩命的馬賊們作為前鋒,騎兵大隊也緊跟其後切入了混亂的敵陣之中。

一方在逃,一方在追,弓箭、長刀,大槍各種武器輪番招呼。

鮮血迸射,殘肢亂飛,中間夾雜著人類瀕死之前絕望的厲喝聲,叫罵聲,似乎向這個世界發出自己最後的吶喊。

即使偶爾有一些悍勇的明軍士兵逆流反擊,也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呼嘯而來的人群馬蹄之中,然後被踩入了泥土之中,成了一攤爛肉。

竇武一馬當先,一張硬弓不停的開弓,每射出一箭都會有一人落馬。

打頭的馬賊們本來以為是一場殊死搏鬥,卻沒想到看起來不可一世的明軍騎兵都已經變成了拼死奔逃的兔子,所以更激發了他們暴戾的兇性。

騎馬與砍殺,此時已經成了這場戰鬥的主要形式。

騎兵大隊計程車兵們本來驚恐不安的情緒隨著敵軍的潰敗奔逃也精神抖擻起來,一個個臉上綻放出殺人帶來的狂熱之情。

刀光閃爍處,一道道血光迸射,一段段殘肢飛舞,一個個人頭落地,血腥的場景在蔓延,快速的淹沒這些原本樸實膽怯計程車兵心中的恐懼和緊張,將他們逐漸轉化成一個個嗜血的戰士。

最好的訓練都在戰場之上,這裡能看到人性最殘酷的一面,也能看到人性最光輝的一面,這裡能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很快變得冷酷堅硬起來,能讓一個樂呵呵只知道耕田勞作的農夫變得嗜血暴力。

明軍之中偶爾有組織起來一點反抗的浪花,很快便會被呼嘯而來的竇武的箭和老兵們雪亮的長刀給淹沒,然後化成一堆堆的血肉。

大勢已去,誰也沒有辦法力挽狂瀾了。

城頭上一直跟在易天身邊觀戰的範大發三人此時看著遠處四處潰逃的盟軍,一臉的震撼之情。

雖然之前他們覺得天河城這一仗能贏,可是卻沒有想到能夠贏得這麼幹脆利索,這麼的毫無懸念,這麼的匪夷所思。

而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身旁這位年輕英俊無比的將軍那神乎其技卻霸道無匹的箭術。

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場戰鬥,但是環環相扣,每一步都計算的剛到好處。

從一開始的活捉明軍叫陣計程車兵,用來激怒明軍將領,然後再用城頭毆打俘虜的辦法來激怒和動搖明軍的軍心,讓明軍將領一怒之下終於前進。

然後利用明軍的大意,用自己超凡的箭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殺明軍主將,讓敵人來不及做出任何部屬,軍心受挫。

接下來又一個一個精準無比的射殺敵軍的各級將領,讓明軍徹底變成了一個群龍無首的狀態,從而持續的打擊他們計程車氣和軍心。

在明軍崩潰的邊緣,又恰到好處的派出人馬衝擊砍殺,真正的開始擴大戰果。

看著那些狼狽不堪奔跑,然後一個個被追上然後又栽落馬下的明軍騎兵,範大發三個人的臉上到此時才真正的表現出凝重之色。

如果說之前也有敬重的話,那隻不過算是商人的職業表情。但是現在見識了易天表出來的真正實力之後,他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之情,從心底開始重視敬畏這位年輕的將軍。

可以說決定這場戰鬥結局的根本原因與其說是易天神乎其技的箭術的話,不如說是他洞察人心的精確算計。

戰爭,從來都不是蠻力的純粹較量,那是一門藝術。

看著城外,易天輕輕的無人察覺的撥出了一口氣,有驚無險,甚至可以算是無驚無險的一場戰鬥就這麼結束了。

此一戰過後,影響深遠。

首先,對於天河城內民心士氣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在任何一個團體內都不可避免的有著許多小團體,天河城也不例外。

有最早跟著他的秦虎臣那一批人,還有後來的燕難飛等一批反正的馬賊俘虜,有秦虎臣他們收攏的那一批難民,還有自己和竇武救回來的戴正的這一批人,還是人數最大的一群人。

目前這些人看起來還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日後一定會出現齷齪嫌隙。

這種事情無法避免,但是也並非全無好處。

自古至今,所謂的帝王之術其精髓無非就是“制衡”二字。

所以這種嫌隙和矛盾那就是上位者的機會,用來制衡和駕馭部下的機會。

易天雖然從本能上討厭這一套,但是卻也不得不相信這套理論的實際意義。世界上最難猜測最難控制的就是人心,所以必須用這個將人心控制在一個不會危及自己權勢和威望地位的地步。

這也是一門藝術,如果玩不好的話,也很容易被下面的人聯合起來幹掉。如果幹的好,那就如魚得水,部下爭相依附,爭相邀寵,和諧社會一片美好。

易天雖然並非長袖善舞之人,但是他也有他的制衡之道,那就是在軍中在民間不斷營造自己至高無上的威望。

而這種威望是建立在他真刀真槍的本事上,建立在他貨真價實有目共睹的赫赫戰功之下,以至於完全沒有人能夠有資格撼動自己的權威。

自古以來就有功高震主的說法,這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所產生的結論。

自古以來,帝王將相最渴望得到的就算威望人心。威望人心有了,權勢地位富貴很快也會有的。如果這些失去了,那他的權勢地位富貴也很快就會雨打風吹去了。

儘管天河城如今的人員組成成分日漸複雜,但是易天的威望卻是如日中天,無人可比。

這一戰過後,民心高漲,士氣大漲,他的聲望又會飆升。這對提高穩定天河城內部的團結有著重要的意義現實作用。

安排騎兵營出城殺敵,一個是鍛鍊隊伍,另外也是給竇武一個證明自己,提升聲望的機會,讓他能夠和秦虎臣等老人真正的相提並論。

這是一個比較深遠但是不太明顯的意義。

第二個則是對於軍隊的鍛鍊,第一是讓他們真正見了血,心理聲完成了第一步的蛻變。

其次,便是打破了他們對於大明軍隊的恐懼心理,讓他們知道真正的大明精銳軍隊也不過如此,以後再碰面的話就直接放手幹,而不至於還沒打就先怯場了。

當然,易天深知今天這場仗有很多取巧的地方,這些明軍騎兵並沒有機會表現出真正的戰鬥力來。如果是在平原野戰的話,自己這些人絕對討不了好。

至於說第三個影響,那就是一個比較壞的影響了,但也是無可奈何的影響了。

那就是從此之後跟大明軍隊,跟朱元璋老闆就不死不休了。(未完待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縣令開始無敵

迪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