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縉的事情再大,與立儲相比也只是一朵小浪花。在諸多文臣的狂轟濫炸下,朱棣終於下旨封朱高熾為太子。

同時,朱棣借文臣們彈冠相慶時賜馬和以鄭姓、授內官監掌印太監之職,順便宣佈出使倭國和溝通西洋的計劃。

百官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終沒能提出有效的反對意見。至於內閣成員,由於早知此事的利益所在,皆是三緘其口。

次日一早,朱高熾著太子冠冕正式臨朝聽政。

有周林的幫助,朱高熾雖然胖但不羸弱,在許多事情上也不再跟朱棣針鋒相對。因此,朱棣對他的認可程度比原本的歷史上要高得多。

朝會剛剛開始,宮城外突然鑼鼓喧天。

朱棣皺起眉頭令鄭和前去檢視。

不多會兒,鄭和急匆匆地跑進來道:“陛下,外面是浙西父老給您和淇國公送謝表和萬民傘來了。”

說完,他將籤滿名字的謝表放到龍書案上。

火速看完謝表,朱棣的眼神落在幾個簽名上。

“卞元亨、施耐庵、羅貫中……”

侍立一旁的朱高熾瞬間會意道:“父皇,用不用兒臣去請他們一下。”

“去。”

朱棣毫不猶豫地揮了揮手。

隨後,他看向另一側的黃嚴道:“淇國公是不是還在陪少師誦經?”

“是。”

捱過幾頓揍,黃嚴再也不敢多說。

朱棣點點頭道:“召他入朝。”

黃嚴連忙接旨,一路小跑地衝出皇城……

等周林趕來的時候,卞元亨等人已經離去。

很明顯,朱棣沒能說動幾位賢才留在朝中為官。

進入大殿,周林驚訝地看見一把巨大的油紙傘。遠遠看去,傘面通體漆黑。走近才發現,上面籤滿名字,幾乎將硃紅色的傘面全部蓋住。

見周林前來,朱棣露出和藹的笑容道:“淇國公,這把傘是浙西百姓和治水的民夫聯合送的。因為寫不下太多名字,朕這裡還有一本名冊。”

厚厚的名冊上面滿是簽名和畫押,算起來只怕有幾萬之眾。

在父皇的示意下,朱高熾展開名冊道:“大明立國以來,淇國公可能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公侯。”

論殊榮,大明的公侯中還有一位德慶侯廖永忠曾經被人立祠供奉。可惜他最終被洪武帝迫害致死。

周林可不想追隨德慶侯而去,連忙跪倒道:“若不是陛下恩澤天下,臣怎能得到百姓的愛戴?此傘與其說是送給臣的,不如說是百姓在表達對天子的感恩。”

“你倒是會說話。”

朱棣忍不住啞然失笑。

隨即,他沉下臉道:“你謙虛內斂,卞先生也是極力推脫。怎麼,你們就這麼怕朕嫉賢妒能,容不下功臣嗎?”

“臣不敢!”

周林連忙叩首。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用眼神示意鄭和宣讀聖旨。

抑揚頓挫的宣旨聲中,周林被加援太子少傅,瞬間與恩師道衍站到同一起跑線上。

“臣何德何能,敢與恩師一起位列三孤?”

高興歸高興,周林還得象徵性地推辭一番。

朱棣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道:“行啦!若不讓你位列三孤,朕怕眾臣說朕有功不賞。”

“臣定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和太子。”

見好就收,周林從來就不是一個假客氣的主兒……

……

散朝之後,朱棣將朱高熾、周林、方博請到御書房。

“從北方傳來的訊息看,紀綱可能是真反了。”

能讓剛愎自用的皇帝認識到錯誤,眾人料定漠北有大事發生。

當然,周林對此是心知肚明。

早在半個月前,乃爾不花和阿哈出已經將相關的訊息傳了過來。

為了避免猜忌,周林始終沒有向陛下透露此事。

方博接過話茬道:“據錦衣密探的稟報,紀綱借塔塔兒、斡亦剌等部的力量擁立本雅失裡為北元皇帝,已經反出韃靼、自號太師……”

等他說完,書房內變得寂靜無聲。

不管是周林還是朱主熾,都不想率先出頭。

半晌,朱棣緩緩開口道:“朕想同時封鬼力赤、阿魯臺和馬哈木為王,及早確立大明與他們的宗主關係。”

“父皇英明。”

朱高熾順口奉承。

按照周林的教導,朱高熾對於陛下提出的意見總是先表示同意,再予以補充和改進。

周林笑了一下道:“陛下高瞻遠矚,實乃吾輩楷模。只是臣認為鬼力赤的元裔身份存疑,不值得浪費一個王爵。”

“你怎麼知道他的身份存疑?”

朱棣詫異地挑了下眉。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周林隨口唸出一副對聯,“只要陛下說他不是,他一定不是。”

朱棣瞬間會意,臉上露出笑容道:“既然朕已經準備好三個王位,不如給鐵邁赤一個吧。”

鐵邁赤就是紀綱,朱棣有意讓鬼力赤和阿魯臺撕扯到底。

恭維幾句,周林拱手道:“陛下的計策足以削弱韃靼的勢力,但瓦剌可能會趁勢崛起。為了防其做大,臣想挑撥馬哈木與他為敵。”

朱棣點了下頭道:“適可而止。朕不想收回一個破破爛爛的蒙元。”

前提是,你也得能收回來啊。

周林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勸導陛下。安南的大亂近在眼前,朱棣竟然還想全須全尾的收服蒙古諸部。

難怪謝縉會說‘國力之有限而人慾之無限’啊!

想了一下,周林故意給自己留了條後路道:“臣一定努力。”

聞聽此言,朱高熾一本正經地叮囑道:“淇國公務必努力!”

努力讓他們血戰到底,直到管大明叫爸爸!

原本挺純潔的太子似乎被周林帶偏了。

定下計劃,方博躬身請示道:“紀綱之事已經水落石出,臣想在北平收網、抓捕張桐及其同黨。”

朱棣咬牙切齒地說道:“準!”

暫時抓不到紀綱,永樂大帝準備拿張桐等人洩憤。

說完,他抬頭看向周林道:“辛苦周卿儘快返回北平,主持分化蒙古諸部的大事。等此事結束,你就回到京城任職,全力教導太子吧。”

“臣求之不得。”

周林連忙表示感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商城混大唐

藍色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