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現場的氣氛有些尷尬,葉希賢微微一笑道:“將軍出身窮苦,恐怕更希望朝廷能施行仁政吧?”

“確實如此。”周林重重點頭道:“天下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臣雖為武將,卻寧願放棄馬上封侯的機會換取百姓的幸福安康。”

朱允炆聞言點頭道:“因此,將軍才會幫助鄉里脫貧致富?”

知道太孫肯定會把自己查個底掉,周林索性直言道:“臣不僅想幫助鄉里的百姓脫貧,還想幫助天下人致富。只是……”

話說一半,他的神情變得有些蕭索。

“將軍有話儘管明言。”

見他似有苦衷,朱允炆露出好奇之色。

周林起身施禮道:“臣與文武不融,做事寸步難行。這個理想只怕最終會變成水中月、鏡中花。”

黃子澄沒有現身,周林正好藉機試探一下太孫的態度。

“此言差矣!”

朱允炆擺擺手道:“朱陸之爭,早已有之。將軍不用擔心朝中文臣不肯接納。而且以將軍功勳,更不必擔心遭到武將們的排斥。”

周林嘆息一聲道:“臣說的是北平諸將和文官。”

朱允炆的眼中閃過一絲喜色道:“你是說他們心有異志?”

“殿下慎言!”

葉殺賢驚得冷汗直冒,暗怪殿下犯了交淺言深的大忌。

朱允炆瞥了他一眼道:“葉先生不必驚慌。周帥在陛辭時已經將一些事情告知曾公公。而曾公公已經將所有事情轉述給陛下。”

原來如此。

周林恍然大悟,終於知道太孫為何會突然伸出橄欖枝。

稍後,朱允炆直入主題道:“將軍文采不凡,不知對歷史可有研究?”

“臣粗鄙,略讀過一些史料。”

“不知將軍對前漢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可有研究?”

重要的戲碼來了。

周林微一皺眉道:“兩次內耗根在不明尊卑,亂在藩王掌兵。依臣看,當年的皇帝應該大力削減諸王護衛,使軍權重歸朝廷。”

朱允炆對此很是受用,卻故意擺出不以為然的態度道:“藩王俱是宗親骨肉。如果能忠於朝廷,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殿下何出此言?”

周林裝出一副吃驚的樣子,“臣非不顧宗親之情,只是藩王之事,與歷朝歷代之穩固關係重大。以臣愚見,宗藩過強,必生鉅變。若想天下安康,唯有削藩!”

一番話說得朱允炆和葉希賢瞠目結舌。

雖然有周興和曾安的保舉,可朱允炆萬沒想到周林會有如此強烈的削藩之志。

觀察一番,朱允炆長嘆一聲道:“祖訓之下,你讓當時的皇帝如何處置?”

周林搖搖頭道:“臣雖久在邊關,依然知道‘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藩王若不肯就範豈不是有違君臣之道?”

沒等朱允炆開口,葉希賢捋須問道:“若宗藩不願配合,何解?”

“先易後難,徐徐推之。實在不成就用漢時的推恩令化解此事。”

周林丟擲黃子澄的論調。

“愛卿說得很對!”

朱允炆略顯激動。

沉吟一下,葉希賢開口問道:“只是諸王素為陛下信任,如何能夠順利削藩?”

周林啞然失笑道:“葉大人如果不信任本官,不如不問。”

明明在借古喻今,還偏要繞彎子。周林表示不想奉陪。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葉希賢的臉上一紅,隱蔽地看了一眼太孫。

朱允炆瞬間會意,倉促起身道:“孤有些不適,還請二位愛卿見諒。”

說完,他轉身出了大殿。

等殿中只有周林和葉希賢二人,葉希賢鄭重拱手道:“既然將軍知道本官的意思,還請不吝賜教。”

猶豫一下,周林緩緩開口道:“削與不削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間。可從目前的情況看,陛下並沒有意識到強藩的危害。如果貿然提起,恐會適得其反。

等……您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到了那時再行削藩則上應天命、下順民心,必能成功。”

明白他指的是陛下駕崩,葉希賢輕輕點頭道:“若諸王不服,滋生禍亂又該如何?”

就你們這樣的還想成事?

太孫的幼稚和屬臣的愚鈍令周林心生輕蔑。

“若有不服,便是謀反!”周林故意提高聲音,“天下衛所皆是朝廷兵馬。天子下旨,莫敢不從。只要能勸陛下縮減諸王所控兵馬,只留儀衛,此事易爾!”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文人出身的葉希賢哪裡懂軍中的同袍之情。在聽到如此康慨激昂的話語後,他激動地拉住周林道:“征討不臣之時,將軍可願為殿下驅遣?”

周林沉聲說道:“本官久沐皇恩,無以回報。若天子有令,臣定會全力討伐不臣!”

“此言甚善!”

葉希賢明白他是準備在殿下登基後大展宏圖,當即拱手道:“事關重大,還請將軍保密。”

周林澹然一笑道:“若被他人知曉,本官隨時都會身首異處,也請葉大人保密!並且,在行事之前本官依然會聽從燕王的調遣,還請殿下莫生猜忌。”

“應該的,應該的!”

不得不說,太孫的屬臣都是一群書呆子。對於臣子們的空話、套話很是受用。在他們的眼裡,只要能在口頭上表決心的都是可以信任之人。

歷史上,楊士奇和重新迴歸朝廷的謝縉深諳此道,平時把削藩的口號喊得震天響。

等燕王進入應天,哥倆麻利兒地率領群臣在宮外迎接。

當然,這一世的謝縉會不會迴歸朝廷尚無定論。

忽悠完葉希賢,周林也沒心情繼續品嚐宮廷晚宴,直接起身告辭。

等他走後,朱允炆一臉興奮地走進來道:“葉卿,此事先不要與黃先生他們說。孤覺得周將軍是個可用之人。”

清楚黃子澄等人跟周林的理念不合,葉希賢連忙拱手道:“請殿下放心,臣定會守口如瓶。”

朱允炆點點頭道:“具體的,還要看看他的表現。如果敢於直面四叔,孤定保他成為通州衛的統兵官。”

趙興貴已老又只忠於當今陛下,朱允炆不得不考慮為他找一位接班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封神當老六

愛吃竹筍的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