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樹谷。

此處正是太原軍紮營之地,位於潞州至太原的官道旁,北距太原二百里,南距潞州一百里。原先蔣思危計劃安排太原軍進至一百五十里即止,也就是太原和潞州的中間位置。但考慮到安全因素,最終決定讓其再向南前進五十里。正是這一安排,使得如今潞州軍距離城池更近,城中駐軍予以支援也就更為便利。

此次太原軍的領兵將領為太原守將吳明,此人亦是太原刺史吳忠的表弟。吳忠赴任太原刺史以來,將大量親族安插進太原府、駐軍等要害之處。依靠這些親族作為心腹,吳忠已然徹底掌控了整個太原。

此刻,吳明正與自己的副將嚴斌坐在帥帳中,盤算著接下來的行動。根據斥候來報,潞州軍護送欽差衛隊正趕往這裡,距離不足二十里。潞州軍只有一千人,而自己所率太原軍足有兩千人之眾,是對方的一倍以上。至於欽差衛隊三百人的羽林軍,吳明根本沒有放在眼裡。羽林軍不過是花架子,已經成為天下將領的共識。這支軍隊在宮中宿衛尚可,真到了戰場上想來全都得尿褲子。

吳明雖是靠裙帶關係上位,坐到了太原守將的位置,但其的確是有幾分本事。吳明沒有像徐逢秋那樣高中武狀元,但他亦是汴州的武舉人,赴任太原之前,長期擔任汴州守軍副將。

此次吳明奉表哥吳忠之命率軍南下,本以為是一份輕鬆的差事。卻不想臨行之際,吳忠對其一番言語使其震驚當場:吳忠讓其趁機襲殺欽差衛隊。當時吳明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再三確認之後,背後的冷汗早就浸溼了衣服。

襲殺欽差和皇家羽林軍,此乃誅九族的重罪,他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奈何這是吳忠下的命令,自己總不能當場反對。況且憑藉軍人的直覺,吳明發覺當日刺史府內情形不太對勁。他在與吳忠談話之際,也發覺屏風之後隱隱有兵器輕微的磕碰之聲,似有伏兵。想到這裡,吳明當即接受吳忠的命令,之後順利離開刺史府。可以預見,吳明一旦拒絕,等待他的只有刀斧相加,身首異處。

但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吳明當面答應吳忠的要求,可以說是為了保命的應變之舉。但他離開刺史府回到軍營之後,手握太原數萬駐軍,何不派人飛馬入京,檢舉吳忠的謀逆之舉呢?屆時,他不僅不會獲罪,還會因此立下不世之功,何樂而不為?

原因很簡單:吳明沒有任何證據。吳忠所言,只有他和吳忠二人知曉,再無任何書信之類的佐證。吳忠可以輕易否認並指控吳明汙衊朝廷命官,以吳忠作為丞相韓邈心腹的地位,朝廷相信吳忠還是吳明,結果顯而易見。退一步說,即便朝廷認定吳忠謀逆,吳明作為吳忠表弟,手握太原數萬大軍,又是吳忠一手舉薦,朝廷會繼續信任他嗎?恐怕很快朝廷會找個機會解除其兵權,再隨便找個罪名將其逮捕下獄。況且,吳明本身並非什麼忠臣良將,他只會考慮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因此,無論吳明心中是否願意參與行動,他都別無選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秩序:戰爭的第五交響樂

愛妻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