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久在北疆,想來對這太原府應是熟悉得很。”申寒說道。

“公子想知道什麼?”趙源溪笑著問道。

“晚輩對太原刺史吳大人有些好奇。還請大人指點一二。”申寒問道。

“公子出身官宦之家,對官場之事好奇,倒是情有可原。也罷,今日我等聊得投緣,本官就隨便說兩句。”趙源溪說道。

“晚輩洗耳恭聽。”申寒恭敬地回道。

“太原刺史吳忠吳大人,原是丞相韓邈韓大人的門客。十二年前,由韓大人舉薦,出任太原刺史一職。”趙源溪說道。

“吳大人可有功名?”申寒問道。

“吳大人是壽光六年進士最後一名,按理說要麼當個翰林,要麼外放做縣令。但因其曾為韓大人門客,丞相大人極力舉薦,陛下特批其為太原刺史。”趙源溪回道。

“晚輩沒有記錯的話,大人正是壽光六年殿試第一名,陛下御筆親書的狀元郎。”申寒說道。

“公子所言不差。我與吳大人是一榜進士。如今一地為官,也算頗有淵源。”趙源溪笑著說道。

“大人堂堂狀元,吳忠不過末位進士,今日境況,令人唏噓。”申寒嘆道。

“本官倒沒什麼不自在,一日做官,就要為君王分憂,為百姓謀福。至於是刺史還是縣令,都沒什麼區別。”趙源溪說道。

“大人之賢,晚輩不及。”申寒讚道。

“公子謬讚了。”趙源溪說道。

“韓大人是當今皇后娘娘的父親,這麼說來,這位吳大人也算是皇后娘娘的人了?”申寒問道。

“公子所言不差。韓大人既是丞相,又是國丈,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堂之上,韓大人振臂一呼,百官必定群起響應。故此,當年韓大人舉薦吳忠出任太原刺史,陛下明知吳忠位列進士末位,其人又曾是韓大人門客,還是御筆親書,下詔封官。足見韓大人說話的分量。滿朝之內,無出其右者。”趙源溪嘆道。

“吳忠初入官場,即官居正五品刺史,起點不可謂不高。只是為何十二年未得升遷呢?太原雖為北都,卻地處邊陲,時有鮮卑入寇。為官者,一般不願久居此地。吳忠既有丞相撐腰,為何沒有青雲直上呢?實在是想不通。”申寒說道。

“吳大人刺史做了十二年,本官這縣令也做了十年。說起來,本官與吳大人,倒也算是同病相憐呀。”趙源溪自我調侃道。

“大人與吳忠卻是不同。大人一則戴罪,二則歷練。以大人之才,有朝一日,陛下必會重用大人。吳大人背靠丞相這顆大樹,外放北疆十二年不得召回,此中緣由,想來外人無從知曉。興許韓大人日理萬機,倒把這千里之外的吳大人忘了也未可知。”申寒說道。

“太原雖遠離長安,到底還是大秦的北都,其地位毋庸置疑。吳大人與其說是被遺忘了,莫不如說是丞相大人佈下的一枚棋子。如此重地,有自已一手提拔的親信掌握,於韓大人而言,他在朝堂的籌碼便又多了一分。”趙源溪分析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歷代的英雄

不會寫書的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