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衙後堂。

刺史吳忠高踞主位,此刻正端著一盞碧螺春細細品味,不時吹著浮在上面的些許茶葉。吳忠其人身長不足七尺,略顯矮胖。北疆苦寒之地,多有風霜。但在吳忠的臉上絲毫看不出風霜的痕跡,相反確是面色紅潤,福氣滿滿。不知是太原的城牆太高,擋住了風霜。還是他終日端坐府衙之中,自有僕役環繞伺候,使他得以養尊處優,有了這樣的好氣色。

坐在吳忠左側客位的是太原府長史張遠。此刻他也在品茶,只是沒有吳忠那般享受,而是輕輕抿了一口就放在了一旁。申寒一行初入太原的時候,就見過此人。當時適逢太原府月考,張遠一個人悄悄溜到了城北的楓葉池躲清閒,不巧被申寒等人撞見,因此有了一番偶遇。

此番吳忠召見趙源溪,順帶把張遠喊來作陪。別看張遠平日裡有些懶散,但他卻頗受吳忠的倚重,每有重要的事情,吳忠總會向張遠請教問詢,張遠也都能給出較為合理的建議。至於吳忠聽不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像這次吳忠氣得發公文召見趙源溪,張遠就建議作罷,畢竟那東市是孔府的手筆,若是強行召見和責難趙源溪,勢必會因此得罪孔府。但吳忠處在氣頭上,又想來個敲山震虎,因此就沒有聽從張遠的建議。趙源溪只得奉召來了太原府。

坐在張遠對面的便是此次事件的主角,陽曲縣令趙源溪。此刻他卻是沒有心情品茶怡情,心中掛念著陽曲的公務和初建的東市。對於吳忠即將展開的責難,他倒是絲毫沒有擔心,畢竟自己同意修建東市是出於公心,可謂是問心無愧。至於沒有向太原府行文報備,自然也是有意為之。只等稍後吳忠責難,自己應對便是。

“趙大人,此番好手筆啊。”吳忠放下茶盞,看向趙源溪說道。

“請刺史大人明示。”趙源溪拱手回道。

“陽曲縣興建東市,為何不向太原府行文報備?是不把本官這個太原刺史放在眼裡?還是不把朝廷律法放在眼裡?”吳忠責問道。

“大人息怒。依《秦律》,在所轄地區內,地方行政主官有權批准興建除軍事用途之外的相關農業或商業設施。若需朝廷下撥款項,則需向上官行文報備, 再由上官逐級遞交,朝廷審批同意後即可下撥款項開工,並由戶部、工部分別派員監督款項使用和工程質量。此番興建東市,所需費用皆由洛陽孔府出資,官府並不需要出一兩銀子。正因如此,下官才未向太原府行文報備,還望大人明察。”趙源溪回道。

“本官自是知曉《秦律》,只是東市工程較大,絕非一般小事。雖不需花費朝廷銀兩,但本官身為太原府最高行政長官,陽曲又是太原府轄下之地,趙大人真就不把本官當一回事嗎?”吳忠繼續責問道。

“回大人。下官只是依法辦事,若是因此使大人不悅,下官也是無可奈何。”趙源溪不卑不亢地回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烈火南明二十年

青弋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