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一帶緊鄰鮮餘,並不太平,大人身邊只有三百羽林軍護衛,實在是有些危險。末將願派一支人馬保護大人,不知可否?”吳明問道。

“將軍好意,本官心領。本官已命潞州守將徐逢秋率所部一千親軍隨行護衛,應當無虞。”蔣思危笑著回道。

“徐將軍當世名將,有他護衛,自是萬無一失。倒是末將多慮了。”吳明有些尷尬地說道。

這也難怪,此前徐逢秋單刀赴會,只率二十名護衛直入太原軍大營,順利迫降兩千太原軍,足見此人乃是當世名將。如今有徐逢秋率軍隨行護衛,作為手下敗將的吳明自是無話可說。

許是看出了吳明的窘迫,蔣思危當即好言撫慰。言稱大局初定,城中人心浮動,諸事百廢待興。吳明作為太原守將,重任在肩,不能掉以輕心。至於隨行護衛一事,亦是前番徐逢秋主動提出,自已順勢答應罷了,並非是不信任吳明。若是不信任,也不會將之官復原職,繼續出任太原守將。吳明聞言,倒是頗有些慚愧,當即又是表了一番忠心。

送走吳明之後,蔣思危派人將沈有容和徐逢秋喚來。二人聞訊後,也是匆匆趕來。蔣思危向二人說出了自已對於青樹谷之事的最終決斷以及接下來的安排。對於赦免吳明並將其官復原職,沈有容此前已然知曉,因此面上並無波瀾。

而初聞此事的徐逢秋,則是顯得有些驚訝。吳明率軍伏擊欽差,已經視同謀反,即便有勸說部下棄械投降的舉動,至多也是減輕罪責。至於赦免其罪並官復原職,在徐逢秋看來,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不過話說回來,同為武將,徐逢秋對於吳明多少會有一些同情。青樹谷一役將其擒拿之際,徐逢秋亦曾表態會為其美言。只是在徐逢秋的設想之中,吳明至多因為檢舉吳忠而戴罪立功,得以從輕發落。如今吳明官復原職,卻是大大出乎了徐逢秋的意料。不過,欽差既已決斷,徐逢秋也不好多說什麼。

蔣思危命徐逢秋率所部一千親軍護送自已前往代州,查察北疆走私案。徐逢秋抱拳領命後,詢問太原城如何安定,以及潞州城防事宜。蔣思危言稱,吳明久在太原軍中,對太原軍掌控得力。對其稍加安撫使其洗心革面,甘願為朝廷效忠,則太原無憂。至於潞州城防,素聞張文忠將軍驍勇,智謀雖不及徐將軍,然守衛潞州亦是足矣。

徐逢秋又追問對於吳忠的處置,其稱吳忠陰沉狡詐,經營太原十餘年,早已根基深厚。此番因為證據不足,無法將其以謀逆之罪拿下,實在是可惜。一旦欽差北上,難保吳忠不在城中掀起風浪。而以吳明之智,想來不是吳忠的對手。

蔣思危聞言稱善。對於徐逢秋的擔憂,蔣思危的心中早有計較。送別吳明之際,他就已面授機宜。吳明只需照此行事,則吳忠不足憂慮。但正如徐逢秋所言,以吳明之智,真能按照蔣思危的叮囑行事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爭霸錄

連城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