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間,左側眾臣後方,一位中年男子走出來說道。

“御史臺這個時候添什麼亂?”

皇帝皺眉喝問道。

走出來的這位大臣,竟是御史臺的御史中丞!

赫然是御史臺的第二號人物。

看到御史中丞走出來的這一刻。

皇帝心中明白,他知道御史臺只要一開口。

就有人要倒黴了!

而且這人,皇帝心中瞬間猜到是誰。

但現在,皇帝還想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

“臣身為御史臺御史中丞。”

“遇見朝政大事,就要起到幫陛下解憂的重任!”

“如今瀘州郡發生兵變。”

“兵部負有重責!”

“若不查處兵部相關官員,臣擔心下次還會出現此類大事!”

“衛國公乃是兵部尚書,臣建議陛下立刻收回兵部尚書印。”

“讓御史臺和大理寺,以及刑部徹查兵部各類文書。”

“查出瀘州郡都尉怎麼能輕易調動上千郡兵?”

“這樣才能確保各地軍鎮的安全!”

御史中丞抱拳說道。

他此話一出,整個大堂內頓時一陣死寂。

皇帝無奈的坐在那裡。

在這個關鍵時刻。

御史臺居然直接參劾兵部尚書!

可他說的事情,皇帝又無法直接拒絕……

“陛下,臣附議。”

“瀘州郡兵變已有相關司衙前去查探。”

“但兵部的情況,陛下也得同時徹查到底!”

“否則,未來很難確保不會再有同樣的事情發生。”

另一個大臣走出,赫然是御史臺的御史大夫!

乃是御史臺的頭號人物!

所有殿內重臣,看著御史臺一二把手齊齊參劾兵部。

臉上全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他們心中清楚,御史臺這是要陛下立刻解除衛國公的兵部尚書之職。

等調查完所有案情之後,再來決定是否官復原職。

“陛下,現在瀘州的情況還未查明。”

“怎麼能輕易追究兵部尚書的罪責?”

“如果衛國公被解除職務,誰來幫著徹查這次調兵事件?”

林恩立刻上前抱拳說道。

“陛下,臣也覺得,御史臺此時不應追責。”

“而是要幫著兵部來徹查瀘州郡。”

“甚至是全天下軍鎮文書。”

“杜絕再次出現此等案情!”

宋文正也上前說道。

“微臣也覺得,衛國公不應承擔此等罪責。”

“下發各地的兵部文書,若是全由兵部尚書處理。”

“衛國公恐怕忙不過來。”

溫玉也走上前說道。

“你們說的朕都明白。”

“御史臺……”

“陛下,瀘州郡出現兵變。”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災民聚集地帶,出現此等兵變。”

“恐怕民間早已亂成一團!”

“所以臣想請求陛下,讓衛國公暫停兵部尚書一職。”

“御史臺和大理寺再來徹查兵部。”

“這樣才能徹底找到兵部這些年存在的弊病。”

御史中丞抱拳堅持道。

“臣附議。”

御史大夫同樣說道。

“臣等附議!”

殿內還有兩個監察和督查御史齊齊上前說道。

“你們……”

皇帝已經皺緊了眉頭。

其他大臣,包括三位王爺全都默不作聲。

他們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此時不敢輕易開口。

周朗低著頭站在那裡,心中卻異常疑惑。

按照朝局的劃分,御史臺屬於門下省的管轄範圍。

但今天,這兩位御史臺官職最高的御史大人率先表態。

想要陛下直接暫停衛國公的兵部尚書之位。

而宋文正卻站在兩位御史大人的對面,支援衛國公。

這已經超出了周朗的預計。

估計,陛下和溫玉,還有恩師都沒想到。

難道是,門下省出問題了?

還是宋文正以退為進?

不妙,如果是笑面虎以退為進的策略。

恐怕岳父就要遭殃了!

御史臺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必須先擱置兵部尚書的位置。

兵部的事情,御史臺和大理寺才能跟進調查。

否則,御史臺就無能為力。

宋文正雖然表面支援岳父,恐怕也只是一種態度罷了。

目的還是想要逼著陛下撤換兵部尚書……

他們這麼做,難道是為了將朝中勢力重新洗牌?

“陛下,此舉是為了保證兵部不再出事。”

“臣等並非針對衛國公。”

“要想讓衛國公不被此事牽連。”

“先讓衛國公暫停兵部尚書之職,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御史大夫繼續說道。

“朕知道了。”

“各位愛卿,都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皇帝第一個看向林恩。

“陛下,兵部尚書乃是我大周掌握軍權的核心職位。”

“倘若沒有任何證據,就讓衛國公暫停職責。”

“微臣不知道,大理寺到底能查出一些什麼?”

“還不如讓衛國公正常處理公務,御史臺同時進行調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商城混大唐

藍色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