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的內殿,可不是內侍們能隨便打掃的。

皇帝下過嚴令。

內殿之中,旁人不得進入。

那裡可是存放機密奏疏和密函的所在。

除非是他親自下旨讓人進去才行。

“遵旨。”

高懷義的聲音從院門口傳來。

“工部的事情,朕……”

“朕不是不給答覆。”

“而是前段時間臨平縣發生血案。”

“天下各地流民遍野。”

“朕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三十幾萬兩銀子……”

“朕還想再等等。”

“吏部的奏摺朕知道,被朕壓下了。”

“具體原因,朗兒可否猜得到?”

皇帝問道。

“皇伯父,侄兒從不參與政務。”

“吏部的事情,就是三郡太守和刺史的任命。”

“侄兒更不敢妄言。”

周朗低頭道。

“遼東郡位於大周東北邊疆。”

“遼東太守負責教化邊民,為附近軍鎮提供足夠的物資和糧草。”

“召集匠人修築邊防。”

“是朕一直很放心的老臣。”

“樟北郡位於北方邊境,跟遼東郡太守一樣。”

“只負責處理當地政務,為各大軍鎮提供物資支援。”

“這兩處地方,朕還沒想好合適的人選前去赴任。”

“一旦選錯人的話……。”

“朗兒應該明白。”

“大周的北方和東北方,只怕會有一場滔天禍事!”

皇帝嘆息道。

“侄兒明白,邊境太守可是當地的擎天柱。”

“絕對不能用錯人。”

周朗趕緊回答道。

“吳東郡在皇城東南方。”

“自古便是產糧之地。”

“刺史又是身兼當地太守和都督的軍政大權於一身。”

“如果安排錯了人,吳東郡今年便會出現大問題!”

“朕更不敢輕舉妄動了。”

“因為吏部報上來的人選。”

“朕一個也不放心!”

皇帝搖頭說道。

周朗已經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在如今這種紛亂的朝局之下。

皇帝也不敢輕易的任命一些他根本不熟悉的人。

去接掌這三處關鍵地帶。

兩處邊境的太守,如果跟當地軍鎮不合的話。

邊境防禦將會出大問題,甚至弄不好是滅頂之災!

如今大周缺糧,吳東郡乃是產糧區。

如果讓有心人佔據吳東郡刺史之位。

那吳東郡的糧草,也就不在皇帝的控制之下了。

皇帝還在斟酌合適的人選。

那這件事情,就不用自己去給張達帶話。

“吏部的事情,是張達讓你來詢問朕。”

“朕倒是懷疑,這裡面有不少的心思。”

“高懷義,去把吏部留中的奏疏拿來朕看看。”

皇帝一聲大喝。

“奴才遵旨。”

高懷義從大門口匆匆跑向一側的廂房。

上官嵐靈其實早已準備好了香茶,但她明白。

皇帝這是有重大事情跟周朗協商,所以她一直沒過來。

便在廂房中迅速幫高懷義找到吏部的那份奏疏。

皇帝拿到奏疏,翻開後仔細閱讀了一陣。

“朗兒,你拿去看看。”

“朕當時看到這份奏疏,心中就有些忐忑。”

“如今看來,這裡面恐怕真有大事!”

皇帝冷笑道。

周朗疑惑的接過奏疏。

開啟後一看,上面各郡的吏部推薦名單。

赫然有十幾人之多。

等於每個郡的接任官員,至少在三五名左右。

由皇帝來進行選擇。

周朗看了一眼這些候補官員的履歷。

不由得有些糊塗,這上面看著也沒什麼特殊之處。

吏部推薦的官員,不論資歷和現在的官職。

都有資格接掌三郡之職。

“皇伯父,這……”

“侄兒看不出有什麼不同。”

周朗疑惑的說道。

“朕看第一眼的時候,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同。”

“只是感覺,他們的威望不足罷了。”

“可是朗兒今天來稟報了張府的事情。”

“頓時讓朕心生警覺!”

“剛才看了一眼,便已經看出這裡面的貓膩了。”

皇帝不屑冷笑道。

“貓膩……”

周朗更加疑惑的再看了一眼。

還是沒看出什麼不同。

“朗兒,看看這些候補官員的入朝時間。”

“還有他們的升遷履歷。”

“你就知道,這世界上有一些人……”

“幾乎就沒遇到過什麼挫折!”

皇帝冷笑道。

“呃……”

周朗再次檢視起來……

這一看之下,確實把他看呆了!

因為這十幾名候補官員,年齡在三十一到三十八之間。

被朝廷選取為官員的時間,竟然全都在那三年之間!

而且,這些官員在皇城三省六部任職期間,從未犯過任何錯誤。

升職一帆風順,而且全都被掉到各郡各地擔任過地方官。

歷經五六年的地方任職,再次被調回皇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爭霸錄

連城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