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繼續尋找目標,戰鬥已經參與了,自然需要出力,如果一直混著,對我也沒有好處。敵人越少,我就越安全,敵人太多我想跑都費事。甲殼族那邊的防線依然穩固,他們的策略是什麼我完全不知道,別的河系什麼狀態我也一無所知。我能知道的只有眼前的艾爾13。

河系的環境比較複雜,類地行星的數量跟新世界那種系統專門改造的河系沒法比。我更多的是關心如何消滅敵人的艦隊,有積分拿的同時也可以給丟失防區當藉口。

艾爾13上的戰鬥比想象的要複雜一些,敵人的攻擊艦隊完全混入了我們這邊的防區中。系統這邊很多文明都被打的敗逃,甲殼族依然無動於衷,他顯然還有其它的打算,我們真的被當成了高階一點的炮灰再用。

“大人,我找到了新的目標,距離我們4000光年,敵人的數量是3000萬,友方數量2700萬,雙方正在激戰中。”諸葛亮對於資訊分析很有一套,跟荀攸也差不多了。荀攸是經驗豐富,諸葛亮就純粹是天賦了,他能在海量的資料中準確的找出需要的資訊。

“可以,秦良玉,你們5個,加上旺達她們,作為先鋒,我們隨後就去,武器使用上沒有限制。”我對秦良玉下達了命令,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入侵的敵人在技術上並沒有超過我們,只是數量上更多,我在數量相差不大的時候敵人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接到命令的秦良玉,馬上就組織她的另外4個姐妹向目標位置出發了。旺達她們跟在後面,厭戰級沒有隱身效果,而我這邊野豬兵團的所屬戰艦都有部分隱身能力。含有黑曜石的裝甲可以吸收能量,漆黑的顏色可以在宇宙中完美的融入背景。厭戰級戰艦的顏色有點藍灰色的金屬色,在宇宙中甚至還有些反光。

旺達她們後出發也是有麻痺敵人的意思在裡面。當敵人看到旺達她們的時候自然會提高警惕,但是也就慣性的認為還有一段時間才會受到攻擊,正常情況下他們會調整隊形。秦良玉就會利用這段時間發動攻擊,如果正好趕上敵人調整隊形,那麼秦良玉的收穫就會非常大,敵人很可能直接被打亂陣型。

現實中就是如此,當幾個小時後,我帶著大部隊趕到的時候,旺達她們正在打掃戰場。厭戰級戰艦的耐力就是好,打了幾個小時依然可以火力全開。一些還在抵抗的戰艦被她們用集火的方式一艘接一艘的秒掉。

秒掉,就是秒殺的意思,很多時候有些中的就願意用這樣的術語。由於我的原因我的手下也會用這樣的詞語,甚至有相應的戰術。描述戰術就是這麼得名的,幾艘或者更多的戰艦使用集火的方式用首發攻擊直接擊毀對手。

友軍已經撤退了,他們根部不願意停留,要不是被敵人尾隨追擊他們甚至都不會參戰。看的探測器上能看到友軍戰艦隻剩下了1000多萬艘,剩下的都成了宇宙中的塵埃。

因為有用的物資不多我的艦隊也沒有打掃戰場,而是馬上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諸葛亮已經選好了下一個目標,1支數量5000萬的敵方艦隊,友軍的戰艦數量是6000萬。戰場分散在100個恆星系中,平均1個恆星系雙方各有幾十萬戰艦。

“現在的作戰方式跟銀河系保衛戰很像。”諾娃在我旁邊疑惑道,“諸葛亮這傢伙找的真快,這麼打下去是不是太招搖了?”諾娃對於我選擇繼續攻擊充滿疑問。

我並不覺得現在情況樂觀,我們看似戰果不錯,實際上入侵的敵人數量更多。我想了一些才回答道,“敵人太多了,我們總不能直接撤退,那樣這次任務就算是失敗了,系統對於任務失敗應該有隱性的懲罰,我不想被懲罰,對於野豬人來說肯定不是好事。我們只能託到系統宣佈勝利或者宣佈放棄。削弱敵人的數量才是拖下去的關鍵。”

在我們的幫助下,友軍很快就完成了戰鬥並開始打掃戰場。我則沒有理會他們而是帶著艦隊返航,回到我的防區繼續休整。我的防區敵人很少,也許是我離開的原因,敵人只去有生物的區域,對於沒有生物的區域根本不在乎。

我們長時間不再防區內,防區內也沒有其它的生物群落,只是有一些可以改造的類地行星。我們的防區反而不是敵人的首要目標。因此當我們回到防區的時候,我並沒有碰到敵人。

諸葛亮很就找到了另外幾個目標,我們也很快就消滅了那些目標。戰場也因為我們的介入而出現了轉機,敵人的戰艦損失過多,導致他們正在逐漸失去數量優勢,甲殼族那邊的防禦依然很穩固,沒有被突破的跡象。敵人沒有放水,他們攻擊甲殼族的戰艦更多,甲殼族也因為戰鬥損失了幾億艘戰艦。

甲殼族真的很需要艾爾13,在這裡投入了很多力量。我也發現了,這邊的戰場上全是比較強大的20級文明。甲殼族把跟著過來的20級文明中較為強大的文明都派到了這邊的戰場上。敵人的質量相對少一些,因此我們反而出現了不少區域性優勢。很多20級文明跟我們一樣都獲得了勝利,有一些則是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勝利。

敵人的後續力量依然很充足,我的探測器距離有限,一些隱藏在艾爾13各處的智慧人分艦隊正在源源不斷的給我傳來河系的星圖實時資訊。此時的河系邊緣位置,敵人的支援艦隊剛剛到達一批,數量有幾十億艘,正好被我捕捉到了。

我不可能如此巧合的正好看到這些,一定是敵人經常進行支援,幽魂族寄生的生物非常多,他們又不知道發展了多長時間。數量眾多的幽魂族肯定有無數的戰艦正在參戰。

整理好心情,我們很快就重新開始找敵人的麻煩,我們的任務不是擋住敵人,我現在能做的就是消滅入侵者。他們的數量如此之多,我消滅的這些影響不大。好在不止我們一方,還有一些文明也能應付稍多一些的敵軍艦隊。

時間過的很快,幾個星期的時間眨眼就過去,我的亞莉安娜級戰列艦的數量也快速的增加。諾娃的艦隊正在快速增加,我也沒有打算停止,我準備把諾娃的艦隊加到100萬讓她跟旺達她們一樣,有數量龐大的艦隊可以使用。

至於剩下的手下,那需要慢慢來,我有無限的壽命,根本不在乎這些。細胞自噬控制不好是癌症,控制好了就是無限生命。我相信我一定能有足夠的時間瞭解系統,瞭解它的敵人,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

敵人也在我們的襲擊中損失數億艘戰艦,我們這邊的恆星系密集區內敵人的數量明顯不足。各個戰場也在扭轉局勢,我們的形式變的好轉,甲殼族那邊的敵人攻擊也因此減少了很多。按照我的分析,敵人應該已經是停止增援了。

艾爾13逐漸穩定下來,敵人的戰艦被大量的消滅,起因就是我消滅了更多的敵人,從而使敵人的增援不足。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整場戰役因為我們超出敵人的意料之外而變的對我們有利。

我們的科技實力肯定超過了20級文明,系統評定等級時用的時人口值,並不是科技。實際上科技優勢在人口值的巨大差距下會變的微不足道。我以前看過很多外星人入侵太陽系的科幻片,那裡的外星人總是一支飛船就打敗無數的地球戰艦。

實際確實如此,因為駕駛那艘飛船的戰士,自身的人口值超過了大多數國家。太陽系中是國家為主體,科技等級自然按照國家計算,所以實際上太陽系的文明等級極低。

假如20級文明的戰艦入侵1個21級文明,那麼20級文明科技較高的情況下,他也需要消滅10倍的敵人。人口帶來的持續作戰能力讓20級文明面對的可能是100倍的敵人。加上廣闊的領地,20級文明面對的可能是1000倍的敵人。

如果我要對付甲殼族,我就要對付1000億艘戰艦,我的領地中補給全用上也不夠,而且是敵人的戰艦強度跟我們差不多的情況下。想想看,那麼多的人口怎麼可能沒有科技進步,科技爆發也是必然的現象,著眼於未來的文明才能長遠發展。龐大的人口中出現了遠見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能快速提高文明的等級。

系統內的文明都是這麼發展起來的,系統提高的只是一個平臺,讓文明可以快速的度過關鍵時期。填鴨式發展出來的高階文明表現出的戰鬥力也不同。同樣是20級文明,我在馳騁疆場,有一些已經灰都沒剩下。

敵人的數量開始快速減少,緩過來的各個文明都在發力,系統的獎勵還是很豐富的。大量的系統積分可以促進科技的發展,大量的緊缺資源也可以確保文明快速發展。

甲殼族對於戰場的資訊掌握的很全,不過戰場分析應該差一些,諸葛亮選擇的目標很巧妙,任何文明都出現都可以達成我們的作戰效果。我們的實力只有那些受到的幫助的友軍有一些資訊,跟我地位一樣的友軍根本不可能獲得甲殼族的重視。

一段時間後,戰鬥平息了下來。我們也被要求休整1個月,下個目標是500萬光年外的艾爾19。這裡也是艾爾星系團的最後一個目標,甲殼族顯然獲得的絕對優勢,艾爾13消耗了敵人太多了戰艦,甲殼族成功的控制住了艾爾星系團的其它河系。

艾爾19是我們在艾爾星系團的最好一次戰鬥。每次任務之間的間隙是1個月。我的艦隊安心的進行休整,並沒表現出特殊的情況,我需要保持低調。種族之間怎麼可能有情懷,系統看的上我,那些高階的種族未必看得上。

我可以讓王女和手下的人族成為星盟的一部分,並被野豬人管理,那麼其他種族也可以做到。如果我被其它的文明強行收編了,也是有可能的。系統中的事情千奇百怪,系統又是一個鬆散的管理機制,我可不想給自己增加麻煩。

當日期剩下2天的時候,我的艦隊出發了。我的艦隊可以在超空間內停留非常長的時間,只要確認方向,我可以在超空間內走很久。當目標足夠大的時候,哪怕有距離足夠遠也會有一個角度範圍,我要的就是這個範圍,這可以極大的加快我的效率,我可以儘量少的跳出超空間進行測算。

我只跳出了幾次超空間就準確的到達了艾爾19的預定的區域,整個移動過程才用了2天時間。這對我的艦隊來說也是最快的一次,長時間的作戰讓我擁有了艾爾星系團的準確星圖。

宇宙中真正的危險就是大,當你在一個星球上的時候,你會在海洋裡迷路,當你在宇宙中的時候,你就會在空曠的空間中迷路。星圖就是宇宙中各個文明的一切。人口讓文明有足夠的底蘊去拓展和探索。系統巧合最看重的就是這兩點。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息世界再就業

小巷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