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尼亞-舒爾茨是國際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天文物理學家之一,他在宇宙微波輻射背景、超大質量星雲以及宇宙學等研究領域,都有非常重大的成果。

如果把現有的天文物理學家做一個排名,馬澤尼亞能輕鬆排進國際前五之列。

這種級別的物理學家,學術影響力自然是非常大的。

馬澤尼亞-舒爾茨接受採訪的新聞,被很多領域內的學者關注,他說的每一個單詞都被詳細報道出來,同時也在天文物理學界,產生了近似於核彈爆炸式的影響。

因為,天文物理學引入湮滅理論,引入宇宙膨脹論,就必定會有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被推翻。

馬澤尼亞個人的一些成果,也同樣會被歸在‘被推翻’行列中。

在一個重要的物理分支領域,過往大量的成果被推翻,就代表著一個學科,將會經歷從顛覆再到重塑的過程。

如果拿歷史上的政權更替來舉例,就像是一個延續百年曆史的政權,被新的勢力擊敗推翻,以往的當權者、貴族等,金字塔上層的人物,絕大部分都必定會受到影響。

這也是湮滅理論中‘暗物質不存在’的論證,長期不被天文物理學界接受的重要原因。

現在的宇宙膨脹論也一樣。

絕大部分天文物理學家們,就只當成是一種與之無關的物理理論,就像是弦理論十一維度空間的解釋,只不過是一種物理理論,根本無法就得到驗證,而他們還是依照以往的方式做研究,根本不會考慮到‘暗物質不存在’、湮滅力場影響等因素。

所謂湮滅理論相關論證、宇宙膨脹論的觀點,引入到天文物理中,對於過往天文物理成果的顛覆,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黑洞。

有關黑洞的研究是天文物理的重大方向之一。

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釋,也就是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過往的天文理論普遍認為,黑洞可以透過不斷吸收周圍的物質來壯大自己,但,即使一個黑洞不斷的吸收恆星以及其他黑洞,想要成為超大質量黑洞仍然很困難,已知的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基本都在100萬倍至100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很難想象這樣的黑洞周圍的環境有多麼惡劣。

但是,對於一個星系來說,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也不夠其產生的引力,不足以維持整個恆星系的穩定,就需要引入‘暗物質’來填補質量缺失。

那麼,問題來了。

在引入了湮滅理論以後,作為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天體,黑洞內可能會存在強湮滅力場,甚至可能是‘大量存在’。

那麼有關黑洞質量的計算就全部是錯誤的。

以往對於宇宙中星體質量的計算,牽扯到一個‘史瓦西半徑’的重要概念,天文學認為‘史瓦西半徑’和星體質量正相關。

換句話說,只要能計算出‘史瓦西半徑’,就能夠得出星體的質量。

‘史瓦西半徑’,是從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來,它將物件的逃逸速度設為光速,配合萬有引力常數及天體質量,便能透過計算得出結果。

現在有了湮滅理論,還有了發現了所謂的‘一階能量波’。

一階能量波,波長、頻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強度要高出很多。

這樣一來,針對存在強湮滅力場的星體,天文物理依靠觀測‘特殊射線逃逸’來計算史瓦西半徑的方式就是錯誤的。

如果引入‘暗物質不存在’的概念,會更簡單的推匯出結果。

既然暗物質不存在,維持超大星系所需的質量,自然就都在星體本身,就可以得出結論--有關黑洞質量的計算是錯誤的。

兩個方式,同一個結果。

這個結果得出的過程中,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都被否定,以往的工作都成為了無用功。

這種背景下,馬澤尼亞-舒爾茨支援把湮滅理論、宇宙膨脹論引入天文物理,自然會引起天文物理領域的巨大爭議。

在國際天文物理領域中,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馬澤尼亞-舒爾茨的說法,“我不認為天文物理應該接受宇宙膨脹論,它畢竟只是一個新的理論,即便有一些實驗支援,它依舊是理論。”

“那些所謂的實驗支援,只是理論研究的基礎而已,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向推導,並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有關一個實驗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宇宙膨脹論只是一種解釋而已,我個人認為,它是錯誤的。”

“馬澤尼亞不能代表天文物理,他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不同的。”

“……”

這些站出來堅決反對的天文物理學家,絕大多數都非常有名氣,其中還包括兩個獲得過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學者。

他們站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引入湮滅理論以後,他們的很多成果都被否定。

任誰花費一輩子時間投入到研究中,成果還獲得了國際獎項,結果被其他人證實研究是錯誤的,都是不能夠接受的。

同時,也有很多學者站出來支援馬澤尼亞的說法。

這些支援的學者多數都很年輕,他們認為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才會真正的煥發活力,而不像是現在的情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天文物理的進步,多數只是發現幾個星體,或是對遠在‘億光年’為單位距離的星雲做研究。

當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有了全新的基礎支援,領域內就多出了很多方向。

很多成果被推翻,自然就留出了‘科研空地’,可以讓更多年輕的學者進行探索。

這就是爭議的根源。

老學者們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被推翻,而年輕的學者們希望有更多的科研空間,就可以挖掘到很多新的東西。

一時間,有關天文物理的爭議,成為了國際學術界的主流,就連其他領域的學者們也加入其中,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很快。

支援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的論調就佔據了上風,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多。

那些功成名就的天文物理學家畢竟是少數,還有一部分就像是馬澤尼亞-舒爾茨,已經被完善的《宇宙膨脹論》所征服,他們很清楚引入《宇宙膨脹論》,就能夠解決很多天文問題。

大部分年輕的學者,也包括其他領域的學者,自然會支援湮滅理論,支援《宇宙膨脹論》,因為湮滅理論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強湮滅力場可以製造出來,一階能量波也被發現,天文學界繼續否定湮滅理論,不就等於是掩耳盜鈴嗎?

……

天文物理界圍繞引入湮滅理論的問題展開的爭議,成為了物理學界、學術界的超級大事件。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已經被遺忘了。

他們大張旗鼓的釋出了一個被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順帶釋出’的成果,也都直接被天文物理的爭議蓋了過去。

這對於恩波利-庫博是個好訊息,至少他不用面對學術界輿論的尷尬。

可實際上,遺忘的也只是學術界而已,有關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的討論,絕大部分人是根本不感興趣的。

天文學、星體、黑洞等研究,和普通人沒有任何關係,即便研究再怎麼深入、再怎麼正確,也影響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他們對於湮滅理論、《宇宙膨脹論》同樣不感興趣,一階能量波之類的研究,也同樣無法和生活相關聯。

他們對此都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普通人更關心的是‘八卦新聞’。

現在學術界最大的八卦新聞,自然就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以及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釋出的成果,把兩個成果拿到一起做對比,很明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早就已經發現了一階鐵元素的抗磁化特性。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做法是,根本不在意一個小發現,而是繼續研究直到發現一階能量波,並以此完善了《宇宙膨脹論》。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做法是大肆宣傳,明明只是一個小的發現,卻讓他們宣傳的像是顛覆物理學一樣。

這個對比聽起來就很有意思了。

“恩波利-庫博竟然以一個其他機構根本不被在意的成果為傲。”

“他還對此公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一階鐵元素電子遷躍達到了極值,不會再受到強湮滅力場產生磁化反應!”

“這隻能證明,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技術嚴重不足啊,不是一階鐵元素不會受到磁化反應,是不會受到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所製造的‘微弱強湮滅力場’作用而已……”

“……”

看著大量輿論的諷刺,恩波利-庫博根本就不敢站出來,他推掉了所有記者的採訪,還決定以‘重大實驗’為由,封閉了所在的小鎮,拒絕任何非工作人員進入,甚至連組織內部工作人員的家屬都不可以。

因為……

好多記者就以‘某某女友’、‘某某男友’、‘某某學生’的身份進入到小鎮中,再找機會採訪組織內部的學者,還爆料出組織根本沒有進行實驗,只是恩波利-庫博不敢接受採訪的訊息。

這讓恩波利-庫博非常尷尬,但實際上,他所謂的‘拒絕外人進入’的命令,根本就無法實行下去。

因為,他不是皇帝,就只是組織負責人而已。

最終,恩波利-庫博只能選擇悶在辦公室,不斷痛罵著外面的無良記者,他感覺自己的臉面都丟光了。

同樣感覺很丟臉的還有阿貢國家實驗室的克里斯托弗。

研究是克里斯托弗的團隊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合作進行的,他確實沒有恩波利-庫博的高調,但也出現在《科學》雜誌釋出的快訊新聞中,結果到現在,就收到了好多的問候郵件,還有一些記者找上門要採訪。

“那些該死的記者,根本是不懷好意!”克里斯托弗怒罵著,心裡也非常的後悔。

他根本看不上恩波利-庫博,但他也認為一階鐵元素的抗磁化特性是個不錯的發現。

結果……

克里斯托弗仔細思考著,也感到非常的無奈。

雖然輿論上的訊息讓人尷尬,但實際上,他們的實驗發現確實是個不錯的成果,只不過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或者說王浩的團隊水平太高、技術太強,研究總是要超前好幾步。

有對比,才有了尷尬!

“看來湮滅理論方向,還是算了……”

克里斯托弗反覆思考後,很認真的做出了決定,“恩波利-庫博,根本不可信,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差距太大了。”

“還是從基本材料方向入手,去研究材料特性、超導特性比較好,最少,競爭對手中沒有王浩這樣的怪胎!”

……

另一邊。

王浩就沒有這些煩惱了。

在第一期《湮滅物理與理論》釋出後,他只是關心了一下學術界的反響,發現沒什麼問題以後,就沒有再繼續關注了。

王浩也知道天文物理學界的爭議,但他只是帶領團隊研究理論而已。

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認可《宇宙膨脹論》,又或者不在意湮滅理論,繼續原本的研究方式,都和他個人沒什麼關係。

畢竟,他只是研究湮滅理論,而不是研究天文物理。

王浩的生活倒是非常清閒,主要就是因為,湮滅物理實驗上達到了一個極限,暫時想不出什麼新方向。

以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確實可以拓展很多方向。

比如,一階鐵元素拓展的材料學方向。

再比如,《宇宙膨脹論》拓展的天文物理方向。

但不管是材料學還是天文物理,都不是王浩的主要方向,他主要從事湮滅理論、超導技術等研究,不會轉而去做其他方向的研究。

現在主要限制研究的還是技術問題,他們所能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達到上限,就不能批次的製造一階鐵元素,激發出的一階能量波也極為有限。

在理論的探索方向,想找到新的方向也很不容易。

所以,王浩乾脆過上了輕鬆的生活,連續半個多月都像是普通上班族一樣,早上來到實驗室打個卡,下午早早的就回家休息,晚上則是和蘇映雪膩在一起,順帶發洩一下多餘的精力。

咳咳……

這種輕鬆的生活,讓人感覺身心舒暢。

但是,輕鬆的時間一長,王浩還是忍不住考慮研究問題。

當前阻礙研究的就是技術問題,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制造出的更強的湮滅力場。

現在支援製造強湮滅力場的混合高壓材料,已經是最優的材料配比了,想要再提升強湮滅力場強度,就只能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個是提升螺旋力場強度。

一個是製造五種疊加裝置。

前者對於湮滅力場增強的效果極為有限,後者倒是能有很大的提升,但需要的經費是海量的。

那不止是經費問題,還有時間問題,製造裝置也需要很長時間。

強湮滅力場研究有個很重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投入都是‘科研性質’,想要研究出有經濟或軍事價值的技術,一定程度上就是看運氣。

這種純‘科研性質’的研究,要獲得高經費也是可能的,以王浩的個人影響力來說,申請個幾百億經費,根本就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

即便是申請到幾百億經費,製造了新的強湮滅力場裝置,研究就能有質的提升嗎?

那可不一定。

比如,現在的強湮滅力場數值是10點,製造新裝置以後,強湮滅力場數值也許只有15點。

15點比起10點,數值上確實是有了提高,但後續的研究是否能有質的突破很難說。

投入幾百個億,結果什麼也沒有……

那自然是虧本買賣。

這也是王浩遲遲沒有申請高額經費去製造五種疊加力場裝置的原因。

“那麼,是否有其他方法,能製造出強湮滅力場呢?”

王浩仔細思考著,他從超導基礎理論到反重力技術,再到外層強湮滅力場問題,都仔細想了一個遍,還是感覺沒有任何收穫。

“哎~~”

他長長嘆了口氣,忽然用力抿了抿嘴。

“對啊!”

“有辦法,可以試試!”

王浩忽然想到了系統任務,就乾脆建立個任務試試--

【建立任務】

【任務五】

【研究專案名稱:一種製造出強湮滅力場的新技術(難度:S)。】

【靈感值:0。】

“S級難度?”

“竟然……”

“——可行——!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代號是神明

真理無念

最初的血族

蘿蔔上秤

龍之命途

炎夕

末日神像

湯湯水水

末世我有超級光腦

薪火傳道

國王與奴隸之神魔大陸

玫瑰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