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頭之上,俯瞰眼前“C”字型中被包夾的良渚古城地域,孔建文讚歎不已。

“良渚古城的興起,與興旺發達的水系不無關係啊!”

實際上,經過五千年的滄海桑田,原本在平原內遍佈的支系水網,因為一場大洪水,大部分都消失了。

但是,經過考古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

一道道古河溝的痕跡,被考古人員清理了出來,密密麻麻的分佈在良渚古城的內城裡。

當然,最明顯的,還是良渚古城的城牆遺址。

哪怕過去了五千年,良渚城牆和城門的遺址,共同構築了一個近似圓的閉合圖桉,是良渚古城最不容否認的實跡。

也是良渚文化顯露在地面上的最後遺存。

以山為郭,以水作牆。

良渚人為了把近300萬平方米的王城圍起來,利用發達的水系,從山腳下和水溝裡運來大量的石頭,混合著墊土建起了一道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略呈圓角長方形的城牆。

為了防禦,四面城牆中,除了南城牆沒有護城河外,其他三面城牆都有內外護城河,相當於夾河築城。

另外,目前已經勘探出8座水城門,四面城牆各有2座,與內外河連通。另外,南城牆的中部還有一座陸城門,平常進出城應該走的就是這裡。

也就是這道寬寬的城牆,就像是當時的一個分割線,牆內是整個古城最中心的地方,城外就算是古城郊區。

一道陸門分割了內城和外城郊區。

“據考證,外郭以內的河道,大多數都不是天然水道。而這些人工河道的長度,已經達到三萬多米。”陳翰在旁邊頗為震撼的說道。

糧食種植需要水,發達手工業之間的交流也需要水道的參與。

為此,除了本身的河道之外,良渚國人還在原本的水系基礎上繼續開挖河道。

內城密密麻麻的水路網,其實大部分都是良渚人自己順著一條大河支流挖出來的。

這些水路加起來,在內城一共有三萬多米,相當於30公里的水路。

而整個內城的大小,也不過3平方公里而已!

可見內城的水網有多麼密集,就如同蜘蛛網一樣。

除了內城中央的莫角山臺地,沒有任何水網覆蓋,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土方外,內城的其他地方,都被水網聯通了。

可見,當時陳翰感慨良渚是東方威尼斯的想法,是多麼精闢。

不對,應該說威尼斯是西方良渚!

良渚蓬勃發展的時候,威尼斯城邦都還沒出現呢!

水,,不止可以用來當道路,還可以用來防禦。

良渚土質城牆與河道相互搭配,共同起到防禦的作用。甚至於,城池本身就是一座水城,九座城門中只有一座是陸城門。

但是,水帶來了豐富的物產、機遇和繁盛,同時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興於水的城池,同樣飽受著水患的困擾。

那時的天目山系是絕對的暴雨中心。每當夏季來臨,充沛的雨水容易氾濫為洶湧的山洪,對地處下游平原的良渚古國形成直接的衝擊。

為了抵抗山洪的侵擾,天才的良渚人民創造性地打造了一個由11條壩體構成的水利系統。

此時陳翰和孔建文他們所在的地方,其實就在良渚古城西北側的群山之上,在“C”字山谷的端點位置。

良渚的水利系統由谷口高壩、山前長堤和平原低壩三個部分組成。

其中,谷口高壩共有六條,它們分佈在良渚古城西北側的山間,分為東、西兩組,每組封堵一個谷口。

平原低壩則位於谷口高壩南約公里的平原孤丘之間,共有四條。

山前長堤的部分主要是指塘山遺址,呈東西向,平面近曲尺形,中段有雙重壩體結構。是水利系統中最大的單體工程。

分成高、低兩級的水壩與山前長堤互相配合,可以將大量的來水豬留在山谷和低地內。

大致可以阻擋短期內870毫升的連續降水,這雨量,即使放到現在,也屬於百年一遇的標準。

可以說,良渚人五千年前做的水利工程,做的大壩河堤,哪怕是放到現代,也是一場非常不錯的水利設計!

根據水利專家對溢洪道位置的估計,整個水利系統在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形成了面積約13平方千米的儲水面,蓄水量可達約275萬立方米。

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體系,在良渚水利系統發現前,中國的水利史,一般從4000多年的大禹治水開始講起。

而良渚的水利系統,則把華夏民族與水的抗爭,往前推進了1000年。

這也是一部分學者將“良渚文明”與傳說中的大禹聯絡在了一起。

認為大禹可能是良渚的後裔。

大約距今4200年左右,良渚古城所在的杭州盆地發生過很大的洪水。

整個杭州盆地都被洪水淹沒了,形成了有一米多厚的洪泛層,這個地區變得不適合人類生活,良渚古城從此就消失了。

杭州地區成了澤國,一直到2000年後,戰國時期才有人居住,這也是後來中原看到吳越兩國還是短髮文身的蠻荒之地原因。

而在洪水之後,良渚倖存的遺民們,分為了兩支,一支西遷陝西,一支北下廣東。

因為在這兩地距今四千到三千多年的時期,都發現了玉琮這一良渚代表禮器。

而大禹以及他的父親鯀,就是來自中原以西的地方。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後來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

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

鯀的這種治水方法,恰恰和良渚文明建造大壩,設定河堤的水利工程思路都是一樣的。

都是想要用堵的方法,將大量的水滯留在水庫之中。

然而,良渚人要對付的是強降雨,這種類似修水庫的河堤大壩方法,還能堵得住。

鯀要面對的卻是洶湧的黃河洪水,這種先輩口口相傳的“治水方法”,當然是沒辦法解決黃河的。

還別說。

這種說法聽起來還滿符合邏輯的。

畢竟現在從考古角度來看,良渚文明絕對是最早,也是華夏最先進的水利工程創造者。

如果說在公元前五千年這個時間點,要給出一個“治水小能手”,那非良渚文明莫屬。

恰好,鯀所在的有崇氏,恰恰就是以善於治水聞名。

說他們是良渚滅亡後西遷的後代,確實有那麼幾分說服性的!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誤闖女人村

撞破南牆

傳奇人生之我的時代

夏牧羊

豪門第一寵妻

白小洛

萬能提升系統

桂書白

最強反派系統?我本來就是反派!

鴻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