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了數道大門,宏偉煌麗的太極宮展示在了眾人的面前。

長孫皇后與長樂公主二人,早已經在此地等候多時了。

看到李恪的到來,長樂公主連忙跑上前去,激動喊道:“恪兒哥哥。”

然後便衝著李恪飛奔而去。

一眨眼,便撲進了李恪的懷中。

看著長樂還是這麼一副不成熟撒嬌的樣子,李恪親暱地揉了揉長樂的腦袋道:“小妹,怎麼還是如此冒失?”

“再長大幾歲,你可就是要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這怎麼能行呢?”

聽到李恪這雖是責備,但卻言語中充滿了寵溺的語氣。

長樂公主撒嬌道:“我不,我才不出嫁呢。”

“我就要留在這皇宮之內,我要三哥永遠陪著我玩。”

“再者說了,這天底下哪個男子能比三哥你更優秀?”

“別看著那些臭男人們看著挺像回事的。但是和三哥你一比,簡直什麼都不是!”

“反正今後我誰都不嫁,我就要和三哥你一起。”

李二看到苗頭有些不對,連忙喝止道:“長樂,你這說的是什麼話?”

“你們兄妹就算是感情再好,恪兒他又豈能永遠陪著你玩?”

“傳出去,不是讓人笑話?”

“恪兒他如今也算是有家室的人了,肩膀上現在是家和國兩頭挑。”

“哪能顧得上你呢?”

“你今後可不能耍小性子了。”

“麗質,你也不小了,今後要注意避嫌~。”

“這事關皇家的顏面,知道嗎?”

……,……

而久久等不來李二的長孫皇后,看到李二在訓斥長樂,長孫皇后連忙打著圓場趕了過來。

“你們說什麼呢?”

“宴席都已經擺下了,就等你們來了。”

看著長孫皇后,李二無奈地說道:“唉~,皇后你聽聽。”

“你聽聽長樂剛才說的什麼話啊?”

“什麼叫永遠陪著玩?這說的什麼話?”

“知道的明白這是你們兄妹之間感情好,不知道的傳到了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那裡,豈不是敗壞我皇家威嚴?”

聽見李二語氣中頗有微詞,長孫皇后順著話茬道:“陛下,今日是妙清與恪兒來歸來的第一天,風塵僕僕,舟車勞頓。”

“肯定早就已經餓了。”

“陛下,咱們那就趕緊入席吧。”

“妙清這是第一次來宮中,別讓妙清餓著肚子了呀。”

聽見長孫皇后的話,李二也不好再說什麼。

最後埋怨道:“皇后啊,你就寵著他們吧!”

“這成何體統?像什麼樣子?”

說完後,李二便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無奈地搖了搖頭。

李二最後狠狠地颳了眾人一眼,沒好氣道:“你們聽著,這是看在人家妙清的份上。”

“妙清這是第一次來宮裡,咱不能讓妙清陪你們這幫人餓肚子。”

“你們這都是沾了人家的光!”

聽到李二的話,眾人紛紛對柳妙清行禮拜道:“吾等拜謝蜀王妃。”

這一切都被李恪盡收眼底。

李恪怎麼看不出來,這是長孫皇后順手送了柳妙清一個群臣們的人情啊。

長孫皇后能夠被後世稱為屈指可數的幾個賢后之一,這點城府和小手段還是有的。

長孫皇后的這一下,不僅讓李二有了一個臺階下,而且還讓群臣們對柳妙清的第一印象一下子就變好了。

也算是變相的送了柳妙清一個人情。

當然,之所以長孫皇后要平白無故得上來便送給柳妙清一個好處,看重的當然還是站在柳妙清背後的李恪。

送給柳妙清好處,便是變相的討好李恪!

這筆賬,長孫皇后還是能夠算的明白的。

……,……

於是乎,在長孫皇后這一套太極拳下來,才算是暫時緩和了關係。

長孫皇后挽著李二的手臂,示意道:“二郎,走吧~”

“今天是恪兒和妙清兩個人的大好日子,應該高興才是啊,可千萬別壞了心情啊。”

於是乎,在長孫皇后的耐心勸說和催促下,李二才終於平緩了心情,隨眾人進入了太極宮的大殿之內。

……,……

剛才的小插曲,並沒有打亂李二的計劃。

李二與長孫皇后坐在正座之上,身邊李恪與柳妙清相伴而坐。

下方的眾人也皆已入席,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

李二叫停了眾人的推杯換盞,然後進入了今天的正題道:“諸位,今日之宴會,是特意為吾兒李恪,與幽州之女柳妙清所辦的。”

“今日之宴,請大家一起來做個見證!”

“朕今日,便是要正式替兩人賜婚。”

“大唐三皇子、天策上將、蜀王李恪,與幽州太守柳仁之女,從今日起正式定為結髮夫妻。”

“冊封幽州之女柳妙清,為蜀王正妃。”

“賜金縷玉衣一套”

“加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加封幽州太守柳仁官升三級,賞賜大唐國丈之稱號。”

“……,……”

就在李二宣佈了這一系列的封賞賜福後,只聽見門口處響起一道突兀的聲音。

“太上皇……”

“太上皇駕到!”

正在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大臣們,此時也不禁一下子愣住了,端起舉著的酒杯也停在了空中。

“太上皇?太上皇來了?”

“居然是太上皇!”

其實,也難怪群臣們如此激動和不可思議。

畢竟,群臣們可是知道,自從當年的玄武門一事之後,傷透心了的李淵便從此不願出門。

將自己幽閉在深宮之中,從此不問朝政,沉溺於酒色之中,來麻醉自己。

誰能想到,這平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李淵,居然今天一反往常,主動來到了這太極殿內?

這怎能不讓群臣們感到震驚與驚訝?

與此同時,大臣們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太上皇李淵,很可能正是為了李恪而來。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大臣們的心中更加震驚和驚訝了:“原來是因為蜀王殿下嗎?”

“是太上皇得知了今日是蜀王殿下與蜀王妃兩個人的賜婚,才特意前來的嗎?”

“沒想到太上皇與陛下之間的如此僵硬冰冷的關係,居然到頭來是因為蜀王殿下而化解了的。”

“嘖嘖嘖……”

“這傳出去,也倒是一樁美事啊。”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封神當老六

愛吃竹筍的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