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皇帝又開始折騰了

“年後讓青雀去流求如何?”

皇帝喝著流求進貢的凍頂烏龍,忍不住對長孫皇后道,“要不就去青海,朕覺得青海雖距長安更近,但流求能更安逸一些.”

長孫皇后手裡動作頓了下,

這幾年她和皇帝身體都不太好,更捨不得孩子分離,尤其是對青雀,對這孩子打小就有虧欠。

當初太上皇欽選了青雀給衛王做嗣子,他們夫婦無奈只得把這嫡次子過繼到已故衛王名下,從此親生兒子卻只能叫他們叔父叔母,

那年宮門喋血之後,也是皇后幾次找到丈夫,讓他把青雀要回來,另選宗室侄子過繼給衛王。

青雀打小也懂事孝順,皇后越發覺得虧欠。

“太上皇臨終前跟我說的那番話,我這半年來思來想去覺得挺有道理,朕回頭想起前幾年朕說的那些關於太子和魏王的話,很不應該,甚至因此引發出了所謂太子黨和魏王黨,朕差點鑄成大錯,幾毀了承乾,”

說到這,李世民眼睛有些泛紅,這讓他想到了與建成、元吉,想當年他們李家還僅是皇親國戚的時候,做為唐國公府公子的哥幾個,其實關係還是不錯的。

那時在長安,建成柴紹他們帶著李世民李元吉等一起玩耍,甚至在長安城還是有名的俠少呢。

可誰又能想到,多年後兄弟間會手足相殘。

據說因雨多山高路滑,蹦緊腳尖上了山頂,腳尖都凍住了,故稱凍頂。

皇帝又開始折騰了。

這話出來,一時殿中無聲。

皇帝說著,讓人取來一張流求島地圖,

以州為國,

大臣們頭疼。

“流求吧,聽說夷洲這幾年開拓的也不錯,物產豐饒,移民越來越多,那邊的島夷土著也比較順服,臣妾也只望青雀能夠安穩.”

之前的世封制,可以說是搞的一地雞毛,齊王李祐在青齊胡作非為,鬧的非常難看,把他舅舅可坑慘了。

一眾大臣們神色各異,皇帝又要搞事情了。

皇帝手指在地圖上那麼一圈一劃,

選在了流求島中部,北以烏溪為界,南以濁水溪為界,西抵大海,東抵玉山下的日月潭。

“先前朕定宗室諸王世封刺史制,可後來出了不少亂子,朕思來想去,覺得當初還是太草率了,”

此茶品級也很獨特,有特等貢茶、頭等、二等、三等,然後還有五朵梅、四朵梅、三等梅、二等梅、一等梅等共九個品級.”

內侍們抬了兩副屏風進來,一副是流求地圖,一副是青海地圖。

除了侯君集、秦瓊在外,李靖稱疾不來,

“挺好,”皇后見這裡離流州也就二百來裡,相隔不遠。

次日,他便召來太子和宰相們,又特地召來了武懷玉、長孫無忌,連老宰相陳叔達、宇文士及、楊恭仁都請來了,而之前拜過相的張亮也召來了。

這塊地方不算小,西海岸南北有一百多里長,東西也有一百多里,

一半平原,一半山區,差不多有兩縣之地。

“觀音婢你嚐嚐這茶,流求進貢的冰頂烏龍,流求有大山名鳳凰山,鳳凰山有一支脈被移民稱為凍頂山。

李世民看著地圖,想了想,“朕乾脆再多劃點,從烏溪再往北劃到大甲溪南岸,這樣從濁水溪北岸一直到大甲溪南安,封地翻一倍,這下起碼也是一州之地了.”

長孫皇后沉默了許久,最後伸手握住丈夫的手,“我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既然如此,那陛下安排吧,”

“這凍頂烏龍茶,一年可採好幾次,春茶最好香高味濃色豔,秋茶次之,夏茶最次,”

“痛定思痛,三思過後,打算更改一下.”

聽到這話,

這次議事規格很高。

而功臣世封刺史,在長孫無忌帶頭的堅決反對下,以及後來武懷玉的諸番建議下,最後改成了世封州別駕了。

皇帝指著流求島中部,“朕要分封魏王李泰於此,置長泰州,魏王李泰世封長泰州刺史,許子孫世襲.”

賜封魏王李泰為世封長泰州刺史。

武家從建州武夷山帶去了青心烏龍等茶樹良種,移栽凍頂山、日月潭一帶,那裡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茂密,終年雲霧籠罩,

製茶也比較獨物,烘乾後,需要重複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使茶成半發酵半球狀,稱為熱團揉,除慣常的輕焙火製茶外,還有陳年炭焙茶,每年反覆拿出來高溫慢烘焙,製出甘醇後韻十足的茶。

李世民抓緊妻子的手,“先把此事定下來,年後派人去流求建王府,等青雀十八歲後再正式就藩,還可以在京陪我們幾年.”

“青海還是流求?”

連帶著陰妃和燕妃都打入了冷宮。

“州名長泰,”李世民想了一個名字,長泰,長久國泰民安,又含有魏王李泰名字在內。

陰氏燕氏兩大外戚家族,斬的斬流的流貶的貶,慘極了。

這事好不容易拋下兩年,

事涉諸王,不是皇帝的弟弟就是兒子,大家也不好怎麼過多的干涉,但不參與又不行。

決定了此事後,李世民有些興奮起來。

然後攤開在皇后面前,

“這凍頂山就在流求島的中部,流州治所東寧城,還有安平港都在流求島西南部,朕打算給青雀的封地選在中部,”

定下此事,李世民似乎也了卻一樁心事。

長孫皇后看著茶罐裡的凍頂烏龍,色澤墨綠油潤,泡出來湯色金黃帶綠,品起來滋味甘醇濃厚,具有花香甘甜滋味,確實是好茶。

“朕不希望朕的子孫也重蹈覆轍,”

皇帝揮手,

之前世封刺史,後來改世封別駕,現在又要恢復刺史?

反覆折騰,不累嗎?

武懷玉有些意外,這事之前沒什麼風聲出來啊。

但看著流求地圖,武懷玉倒覺得這不是壞事,一直以來,他就覺得分封制不完全是壞的,主要還是看怎麼用,

要是把諸王分封到中原腹心,那絕對的弊大於利,甚至會成為心腹之患,早晚諸侯王造反。

可要是皇帝捨得把這些龍子龍孫們分封到邊疆,跟西周分封一樣,讓他們去開疆拓土,或是屏藩守土,則利在長久。

這更是代表著大唐的開拓精神,

而不是一味的保守、享受。

至於說造反這事,只要給諸侯國加上幾條鎖鏈,那基本上永遠反不起來,反也不用擔憂。

皇太子坐在那裡,神情很淡定,已經越來越沉穩了,把李泰分封到海外去,李承乾心裡是極高興的,省的這個弟弟天天在長安晃,總是個隱患。

但他沒表現出來。

“陛下,具體如何分封呢?”右僕射溫彥博發問。

“諸位愛卿以為該如何分封?”李世民反問。

眾大臣一時沒人應答。

“懷玉,你來說說.”

皇帝直接點了代司空、太子太傅武懷玉的名。

諸王分封邊疆,可以說是早幾年武懷玉一直在主張的。

“陛下,臣支援分封宗室諸王於邊疆之地,屏藩中央,開疆拓土,對於諸侯國的政策,臣還是堅持原來的那一套,

“你再說說.”

李世民籠著袖子道。

武懷玉的那一套,其實大家都還記的很清楚,今天武懷玉當著大家面又重申了一遍。

主要還是那幾點主張。

首先,諸王分封邊地,以州為國,諸王兼任刺史,享受封地州三分之一稅賦,另三分之一留州縣,三分之一上繳國家。

分封的諸王享有刺史的一切職權,臨民治政,授魚符,加號持節諸軍事,統領州兵。

但是,封國的流內品級官員,須由朝廷任免,諸王沒有任免官員的權力,但流外的吏,可由諸侯、州縣自置,諸侯雖無官員任免權,但有監察權。

再就是,封國的司法權,歸朝廷所有。

然後就是軍事這塊,

諸王,刺史加使持節諸軍事號,可以統的是州兵,也就是團結民兵。

另外視諸王的品級他們可以擁有一定的護軍、親事、帳內等。

而鎮戍兵、折衝府兵,諸王無權直接統領,但與內地刺史一樣有一定的監察權,比如朝廷調動州內的這些鎮兵、戍兵,按制,兵部發令,將領要與刺史合符,才能調兵。

民政、財稅、軍事、監察、司法,這麼幾大塊,劃分的很清楚明瞭,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諸侯國的繼承問題,比如魏王李泰分封的這個長泰州,他死後,由他的嫡長子繼承爵位、世職,但按例要降等襲爵,繼一等,稱嗣王,刺史之職仍襲。

其餘個別兒子,或有特殊功勞恩典的可以封郡王,其它兒子們只能封郡公。

嗣王和郡王的繼承人封國公,其它兒子再降爵封。

只要是襲有爵位的,那就能在封國內劃分一塊封地,原則上不管傳襲多少代,分封多少子孫,都只在初代封的封地內劃分封地。

李泰的這個長泰州封地,現在看著不算小,但在海外,人口又沒多少,掀不起什麼浪花來。

就算土地肥沃,將來人口上來了,可那時兒孫繼承,推恩分封,就算嫡長一系代代能維持個嗣魏王、長泰州刺史的官爵,可這個長泰州,其實也被分封成大大小小的封地了,

李泰兒子們的封地可能還有一個縣或是一個鄉那麼大,但等孫子輩可能就只有一個裡,再往下分封,就可能只有一個村。

沒有官員任免權,沒有司法權,沒有軍事大權,甚至封地必須嚴格實行朝廷的律令法規,加上這代代推恩分封,

那這長泰州的諸侯,其實根本成不了朝廷威脅,時間越久,威脅越小。

而三分之一的稅賦收入,又能供養諸侯,不需要朝廷額外掏錢。

這個分封法,對朝廷來說確實沒啥壞處。

當然,還是那個問題,就是皇帝能不能捨得,畢竟這分封的是邊地,不是中原內地,

就算給三分之一的稅賦,但以現在這長泰州為例,那有幾個漢人移民?

還得李泰在那邊招募移民,甚至招商,自己屯墾,一切都得自己白手起家,前期別說稅賦收入,只怕得不斷的投入進去。

當然,長泰州不是什麼真正的蠻荒苦地,那裡土地肥沃,氣候也不錯,島夷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威脅,加之朝廷現在開的流州,已經初步起來了,能夠借力不少。

稅賦李泰現在別指望能收多少,但那裡資源很多啊,能夠墾荒種植的田地,能夠種茶的山地,能夠砍伐樹木採摘藥材甚至熬樟腦的山林,還有沿海的鹽、漁資源也不少,甚至還能沾上海貿之利,

另外山裡的礦產資源也還有,

李泰要是能夠開發利用,不說自己開發,就是招商過去開發,他從中也能得到不少利,

武懷玉當初跟李世民說的沒錯的,流求是個寶島,面對福建,依靠航線,種甘蔗熬樟腦採硫磺都能起飛的,

李泰分封去流求,那絕對是上上之選,當然,流求這種地方,富庶安穩是有餘的,但也沒其它野心家發展的可能了。

相比青海南中黔中安南等地,流求勝在安穩,但也別有其它的指望了,那裡不是什麼王霸之基業,

但李淵給李世民建議,讓李泰去流求,又何嘗不是看中這些呢。

若是讓李泰去河北相州,或是江南揚州,有心人攛掇下,腦子發熱生出不該有的野心,到時免不得是場禍端,甚至終究逃不過自取滅亡,這是李淵和李世民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說到底,李世民現在分封諸王,最主要考慮的不是屏藩中央,而是不想讓這些諸王養在長安,再生出什麼事端來。

太子這些年,已經透過了他的考驗,他也認定太子了。

現在就是穩固太子這儲位,不想再動搖國本。

把能威脅太子的隱患都送出長安,遠離長安。

“陛下,還有一點建議很重要,”

“諸王若分封就藩,以州為國,那麼就不能再擔任朝廷其它官職,”

這條,其實就是指皇帝喜歡以諸王出任都督刺史,甚至任雍州牧、大將軍等職去的。

哪怕是遙領都不合適,更何況皇帝是真給成年諸王實授這些要職的。

要是這條不改,

那以後諸王有自己的封地,卻又在朝廷擔任大將軍,在地方任都督刺史等要職,這早晚重蹈西晉老路,最終諸侯王們權勢濤天,最終走上造反老路。

分封,就得把諸侯鎖死在邊地的封地上,有本事你就專心經營封地好了,其它地方就別想了。

皇帝從諫如流。

這天討論的很熱烈,有皇帝定下的基調,後面討論的也只是更加完善制度。

比如以後只有分封的親王、嗣王有權置護軍府,親王護軍最多一千人,嗣王護軍最多八百。

而沒襲封刺史的諸侯子弟,哪怕襲封郡王者,也無資格置護軍府。

郡王、國公、郡公等諸侯子弟,都只能在襲封領地後,可以置護衛府,統親事、帳內,按爵位親事帳內人數有差,郡王一營,國公一團,郡公一旅,縣公一隊。

縣公以下,不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跪了:你管這叫村子?

會員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