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此時還沒有海港。

著名的天津城現在叫做天津衛,才剛剛建立起來100多年。

此時在天津衛好好搞一下豈不美哉~

王宏宇看中了天津衛西南靠近衛河南岸的一大片鹽鹼地,當地人起名叫鹹水沽,這裡四周幾十裡內毫無人煙。

選擇港口和軍事基地不佔耕地,只要讓地方劃撥就可以了。至於將來的飲用水挖深井就可以了。

對於治理鹽鹼地王宏宇有許多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挖渠控水,造船場的船塢挖墊高完後就把地下水位降低了,鹽鹼地自然就改良了。

練兵場當然要配備戰艦了,挖出港灣墊高了陸地自然解決了鹽鹼問題;加工工坊也要通貨船,也需要水路。

挖水路的土把地面墊高就解決了鹽鹼問題。

在京城留守的孟彪也到天津匯合,考察了這個大運河崛起的城市,分析其潛力遠不止靠大運河,未來不僅僅是一個天津衛。

選定的港口方便運河、陸路、海運三種運輸的區域,雖然距離城鎮有點距離,但正適合發展貨運、造船等產業。

此時聽說山東白蓮教風聲不小,已經有亂軍出現,許多當地人從運河搭乘曹船逃到了北直隸。王宏宇清楚如果不及時平叛不久就會蔓延到北直隸來。

這也是讓韓浚升職到那邊的一個充分理由。

天啟二年六月,王宏宇返回京城。

這一去一回剛好一年,離京以後走過的地方大多局勢變了樣。

參加六月十日的早朝,一身紅色侯爵朝服無比威風,朝廷眾臣無人敢當面表現出過去的輕視樣子。

楊漣看著王宏宇,表情像古井一般,旁人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些什麼,只知道楊漣無比鎮定,以為他是毫無懼色、胸有成竹。

其實他知道天啟、魏忠賢和王宏宇三位一體,以東林黨的力量已經很難限制了。

現在最好的策略是裝一裝慫,然後找機會突然反擊。

楊漣絕不是那種會認慫的人,歷史上明知必死也要彈劾魏忠賢。

可現如今,葉向高還在首輔位置上呢。

對於廣大東林,這就相當於沒撕破。

而葉向高又是能給楊漣剎住車、鎮得住場面不亂的關鍵人。

王宏宇看了眼文官之首葉向高。

還不錯嘛。

朝廷沒有群起彈劾自己,說明他還暫時穩得住局面。

歷史上葉向高作為東林外圍,看著東林和閹黨鬥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廣寧之戰他學生王化貞犯了大錯,葉向高幹脆辭職離開躲開漩渦。

葉向高看到定遠侯在看自己,微微頷首回禮。

兩人算是也有默契,那就是讓朝廷穩定不亂的默契。

內閣之後是六部,六部之首的老天官吏部尚書,正是鄒元標。

王宏宇對鄒元標微微行禮,鄒元標卻微微嘆了口氣才回禮。

嘿嘿,他肯定感覺被我折騰的夠嗆。孫女都跑我麾下了,學生也都跟著我走,就連在朝堂上都欠了我的人情。

偏偏他還是個倔老頭,內心肯定不想對自己這個武勳客氣。

走過他的身邊,鄒元標向前一步低聲道:“定遠侯,不知你有沒有興趣考科舉。”

“科舉......”

“沒錯,就像熊廷弼一樣,文武雙舉人,這樣在文武兩邊都能服眾。”

鄒元標語重心長,看來是真的在為自己考慮。

“謝南皋先生,某也有此打算,不過想先當院士,再考慮科舉。”

“院士?”鄒元標聽了一愣,想了半天才想起來南皋書院跟他傳信說過,是西南聯合學堂的最高職位,雖然也涉及一些典籍,但更多是側重於學問和技術。

院士什麼的雖然也有些用,可哪有科舉來得重要?

他有些氣呼呼,可是一想此人倡導實學,勝過其他武夫許多,再加上也沒算拒絕科舉,罷了罷了。

就這樣吧,反正這種年輕人都不服管教。

“南皋先生,在下前半生希望致敬王陽明,探索深奧的哲學和學問,所以才希望先當院士,而不是先科舉。”王宏宇又舉了一個鄒元標非常熟悉的例子。

“王陽明?陽明先生也是先科舉,然後才去悟道的。”鄒元標搖了搖頭。

“所以我先振興西南和陽明之學,鼓勵王學各派的創新和進一步發展,如此更是致敬王陽明先生。”

“冬!冬!冬!”

午門上的第三通鼓敲響,眾臣按照順序排好隊。

“好吧,你這傢伙真會說,罷了罷了。”鄒元標聊了兩句,回到文官隊伍裡站好。

王宏宇也走到武勳佇列中,僅在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的身後。

朱純臣此時還比較年輕,看到王宏宇更年輕有些不服氣。

他半轉身不正視王宏宇道:“定遠侯,第一次當武勳,對於武勳的規矩和淵源還不太懂吧?以後跟我和英國公好好學學。”

王宏宇嘿嘿一笑:“某確實有在學習靖難之役的事蹟和精神,那時候武勳的威風名揚天下,可惜今日敵寇不知靖難遺風,只知道九邊的名號。”

“哼~”朱純臣有點不忿,這王宏宇分明是在說自己的名聲在九邊之上,而九邊又在靖難武勳之上,這是說成國公府這麼多年都沒功績呢。

他想要轉過身質問,卻被英國公張維賢拉住。

張維賢年紀更大,又是萬曆、泰昌兩次託孤的重臣,對於天啟朱由校登基也算是有功。

再加上第一武勳和為人交友廣泛,大夥都對他比較服氣。

張維賢半轉過身,對王宏宇微微抱拳:“定遠侯西南大捷,徹底平定土司的威脅,確實為我大明武勳揚了名聲。”

王宏宇微微抱拳客氣回道:“某在西南,尤其期待我大明能重新主導安南,昔日英國公張輔深入安南、以少敵多、擊退象陣、大破敵軍的事蹟,某聽說以後激動萬分,期待我等武勳能再下安南。”

這是當年英國公張輔的事蹟,聽王宏宇這麼一誇,張維賢當然要回禮致謝,然後客氣道:“希望我等武勳共勉,讓大明迎來再一次的中興。”

“某一定。”王宏宇鄭重回答。

“啪!”

隨著淨鞭清脆的聲音響起,文武官員正式進入午門,早朝即將開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