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裡的高階裝置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進口的,這不僅是三博醫院的實驗室,整個國內是這種現狀,高階實驗儀器被歐美牢牢地把控,國內連配套的零部件廠商都很難找到,更別說整機廠商。

發展科學技術,實驗儀器裝置就是工具,沒有這些實驗裝置,發展科學只能是幻想,現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科研成果,絕大部分是依靠這些尖端工具取得的。

所以,尖端實驗室儀器裝置是科學技術發展極為重要的一環,卡住這一環,就相當於卡住科研的脖子。

此時,三博醫院幹細胞實驗室、腫瘤實驗室、面板擴增研究實驗室,所有高階機器全部變成一堆廢鐵,實驗不得不終止。

事情有點突然,唐順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還以為自己的實驗裝置出現故障,可是當發現不是一臺裝置罷工,而是所有裝置罷工的時候,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三個實驗室可都是有正在進行的實驗,一旦宕機,不僅實驗無法進行,正在進行的實驗細胞也會因為失去各種設定的實驗條件而死亡或者失控。

唐順正想向楊平彙報的時候,銳行醫療的黃佳才打來電話說明情況:這是實驗裝置供應商遠端摧毀機器的系統,讓他們不要驚慌,立刻採取措施對實驗細胞進行保護,銳行的工程師團隊立刻進駐實驗室,進行軟體的重刷工作,大概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重刷之後,所有機器可以重新工作。

但是自己研發的軟體可能會出現一些小毛病,比起以前的軟體會不那麼順手,但是工程師團隊會留下人來24小時待命,隨時處理小問題,對軟體的出現的毛病進行修正。

楊平的得到這個訊息,沒有多少意外,他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競爭到一定程度,動了別人的乳酪,這些人自然會露出原型,當時使用進口的儀器裝置是權宜之計,自己研發這些高階裝置需要時間,在沒有國產裝置可用的情況下,進口的裝置可以正常使用,肯定用進口裝置來做實驗室,別無選擇。

但是楊平知道,這些基礎性的東西靠別人,無異於高樓大廈建立在沙灘之上,隨時可能被別人摧毀。

現在這一天就來到了,好在這時銳行醫療已經有替代版的自研產品可以用,雖然不是很好,但是總算能保證實驗正常進行。

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布魯克核磁共振儀出現故障,北大校方向儀器生產方的外國廠商發出售後要求,可是該廠商極為傲慢,他們要簽字先支付23萬元人工費之後才會開始做檢修準備,而且這23萬隻是一個上門費,不包括維修費用,無論是否能夠修好,這23萬元人工費用都不會退還的,後續還要依據維修的難度追加維修費。

面對這種無理的要求,北大一怒之下宣佈停止同布魯克的合作關係,可是機器還得維修呀,北大後來聚集全國相關專業頂尖人才進行研究,花了很長時間,終究沒能修好這臺磁共振,而且北大發現國內不僅沒有整機廠商,連零部件廠商都沒有,最後這臺機器不得不閒置。

如果沒有提前的應對佈局,現在的楊平恐怕陷入尷尬的局面,沒有實驗儀器做實驗。

好在黃佳才這個人很有遠見,這段時間積累的資金並沒有拿去揮霍,每一分錢都投入這些基礎性的研發,加之安寧集團、郭氏財團、昌鑫礦業等兄弟企業的大量資金支援,黃總聚集國內外頂尖人才,在帝都、魔都、南都、武漢、重慶建立五個研究所,他們研究的專案全是基礎性的卡脖子技術,比如實驗室的儀器裝置。

功夫不負苦心人,透過各種努力,銳行已經系統掌握了這些基礎裝置的軟硬體技術,雖然目前只是初步掌握,但是聊勝於無,總比沒有用要好。

在技術上彎道超車是不可能的,只能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去解決。

高階實驗儀器的技術門檻很高,其中對於實驗裝置軟體系統的研究,黃佳才聚集六千多優秀軟體工程師,花了不知道多少日日夜夜才攻克難題,自己的寫的軟體暫時還沒有進口機器的好用,畢竟起步階段,主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檢驗,小問題太多是必然的。

硬體裝置也一樣,涉及到很多精密的零件和尖端技術,這些技術來不得半點虛假,只能一點一點去研究掌握。

聚沙成塔,所有技術難題解決後,拼湊起來才是一臺完整的機器。

剛剛製造出來儀器裝置肯定沒有成熟的進口產品好用,但是至少填補空白,從無到有,從粗到精總有一個過程。

銳行的工程師團隊輪流換班,24小時不停地刷機,軟體刷機必須一臺一臺的儀器地刷,刷完之後還要檢測適配情況,進行各種除錯,如果順利還好,如果出現不順利的情況,還要查詢原因,然後解決問題。

工程師們廢寢忘食,不眠不休,用了五天時間將三個實驗的機器全部刷完。

楊平看著實驗室這一堆幾億的廢鐵又可以運轉起來,工程師們個個雙眼通紅,想起張宗順教授的話:科學是有國界的。

當時還有人舉出一些反例,張宗順教授說,即使在殘酷的二戰也可以舉出一些交戰雙方閃爍著人性光輝的例子,但是這幾個例子能夠說明二戰不殘酷?

垃圾堆裡能夠翻出一枚戒指,並不能說明戒指產自垃圾堆,這是個案,不是常識。

刷完這邊的實驗室儀器,工程師們還要跑去南都醫大的數字醫學實驗室和遺傳學實驗室,那邊的機器也全部宕機,無法使用,因為這兩個實驗室是楊平課題的合作伙伴。

當看到所有的儀器裝置重新啟動的時候,唐順這才鬆一口氣,不然沒有這些裝置,所有的實驗必須停止,唐順試了一下,國產的軟體其實也不是那麼差,很多地方比較方便順手,很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給宕機崩潰的實驗室儀器刷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自主裝置要慢慢替代進口裝置。

但是畢竟是第一代產品,不是很穩定,所以不能全部替代原來的產品,只能等新機器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到時再完全替代舊機器。

這次被對方突然鎖機,實驗室的損失肯定是有的,正在進行的實驗必須重新開始,因為實驗過程出現意外因素,很多原本可控的或者恆定的因素現在失控,或者發生變化,這樣導致實驗資料會出現巨大的偏差。

實驗是嚴謹的,任何的偏差都會導致最後的實驗失敗。

對楊平來說,暫時這點困難什麼都不算,雖然有那麼一點影響,只是微不足道的,妄想透過這種手段阻滯他的研究速度,只是痴人說夢。

本來楊平專注於醫學研究,對這些研究工具沒有太多的關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現在不得不迫使他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研究這些生物與醫學方面的研究工具。

楊平的知識結構主體是醫學方面的知識,為了解決當前的困難,楊平開始大量閱讀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書,他決定自己在實驗儀器方面積累一點知識,如果能夠開發出新的儀器硬體與軟體,說不定能夠將自己的科研能力又提升一大截。

知識面的拓寬,科研視野自然會拓寬,這樣自己對科研的認識也會跟著提高。

以前他根本沒有想過這方面的問題,現在不得不面對。

在系統空間,這些實驗裝置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只要地球上有的,全都可以積分採購,不像現實中會受到這些資本巨頭的壓制。

楊平進入系統空間,他耗去大量積分買來很多裝置,然後在系統空間一臺一臺的開始拆卸,一個一個零件進行測量和檢測,無非就是測量零件的尺寸,檢測零部件的材質。

對於實驗儀器的軟體,他一行一行地看程式碼,似乎經過系統空間訓練這段時間楊平感覺自己學習能力也變得越來越來越強。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要不是國際巨頭這麼搞一下,楊平哪會再花精力重新學習數理化,花時間來研究實驗儀器裝置之類的東西,這不是逼著自己對知識進行升級嗎?

——

上午,楊平忙完手術,中午匆匆吃完飯。

下午的時候,南都醫大有一個學術會,關於幹細胞研究前景討論,這個學術會是針對年輕博士,參會是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年輕博士們,楊平被安排半個小時的演講,對空間導向基因理論進行講解。

下午兩點,楊平準時來到南都醫大,他的演講時間是兩點半,怕路上堵車,他提前半個小時到,此時饒校長親自跑來接楊平,隨同的還有何教授。

何教授陪著楊平走進會場,輪到楊平演講的時候,楊平深入淺出地對空間導向基因進行講解。

空間導向基因猶如物理界的相對論,能夠真正聽懂的人並不多,尤其年輕人。

“我們人體的發育過程非常奇妙,它最初只是一顆受精卵而已,這顆受精卵在母親的子宮內用十個月時間發育成複雜人體,這麼複雜的事情我們一直把這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受精卵所做的基本工作就是細胞分裂,不斷地分裂,無數的細胞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我們已經初窺其中的奧妙,比如能夠用幹細胞定向培育初各種型別的細胞,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受精卵在發育成人體的過程中,無數的細胞為什麼會自動進行三維結構的搭建,最後組成複雜的人體?它為什麼可以完成如此複雜而巨大的工作,一切都藏在我們的基因裡,負責細胞空間搭建的基因就是空間導向基因,沒有它細胞不知道自己應該出現什麼位置,如何與自己相鄰的夥伴牽手。”

楊平對自己的理論進行簡單的總結,會場一片雅雀無聲,因為真的能夠全部聽懂的人恐怕沒有。

此時,一個年輕的女博士站起來提問。

“楊教授,我是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專業的博士李穎彤,我一直在思考,空間導向基因指引細胞進行空間構型,它具體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也就是它使用的方式或工具是什麼,楊教授的論文裡提到,它有一套複雜定位系統,比如領細胞之間的資訊交換,比如細胞本身有類似磁極的存在,另一個細胞會去感應這個磁極,然後依據預定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於該細胞建立相應連線,我很疑惑的是,細胞在這種龐大的工程中,它如何做到不犯錯誤,這樣的鄰細胞定位,屬於連鎖定位,一旦出現錯誤,錯誤會一直延伸下去,現實中我們的胎兒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畸形,但是很罕見出現受精卵發育成非胎兒的情況。”

這位哈佛大學的博士是亞洲人的面孔,說著極為流利的漢語,應該是中國人,身高大約1米七多一點,穿著淡黃色的t恤,和藍白色的牛仔褲,面部面板白皙透紅,不管是容貌還是身材絕對是極品,而且聲音也極為好聽。

她提出的問題一點也不膚淺,非常的深刻,可以說如果不是為數不多能夠看懂空間導向基因理論的人之一,她是無法提出這樣深刻的問題。

如果換做別人,肯定會眼前一亮。

可是楊平是在系統空間經歷無數歲月的人,類似《來自地球的男人》里長生者,無數的系統空間手術與實驗,讓他的心態已經與普通人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在細胞進行空間搭建的時候,他們一套近乎上帝視覺的糾錯機制,這套糾錯機制利用某種反饋修正機制,會對搭建後細胞進行檢測,一旦發現錯誤,他會對後續的細胞構建進行修正,終止錯誤的連鎖傳達,整個細胞構建人體就像建房子,整個人體基因圖譜就像詳細的房子圖紙,它不僅包括結構還包括功能,而空間導向基因就是拿著圖紙的工人,它們必須將每一塊磚送到預定的位置,並且與鄰近的磚頭形成精密的相對位置,這樣才能實現構建整個房子,糾錯機制就是質量監工,他們發現錯誤立刻糾正。”

楊平解釋道。

李博士拿著話筒提問時,眼神裡全是那種女人對男人的崇拜之情,這是個擅長用眼神交流的女人。<BR />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剛重生,就把未來老婆嚇暈了?

飯桌C位

戴著假面的人

每日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