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郭圖,衛固長出一口氣。

事因郭圖而起,如今也隨著郭圖的離開而終。

雖然郭圖說得大義凜然,但他能感覺到郭圖的緊張和不安。

僵持下去,未必能有更好的結果,不如就此罷休。

衛固來到楊彪的小院,跪地請罪,將一切責任都推到了郭圖身上,表示願降。

楊彪打量了衛固一會兒,嘆了一口氣,起身更衣。

衛固隨即安排投降的事宜,在日出之前,開啟了莊園大門,陪著楊彪,來到士孫瑞的大營前。

晨風清冷,衛固的心裡也有點後悔。

折騰了一回,什麼好處也沒撈著,白白損失了一半家產,還要受辱。

早知如此,他絕不會聽郭圖的蠱惑。

士孫瑞接到報告,親自出營,來迎楊彪。

楊彪盯著士孫瑞看了好一會兒,一聲嘆息。

“君榮,你太讓我失望了.”

士孫瑞苦笑。

“慚愧,慚愧.”

楊彪又嘆了一口氣,邁步入營。

士孫瑞命人引楊彪入營休息,然後將衛固收押,接管衛氏莊園,清點存糧、財產。

——“陛下,太尉楊彪求見.”

“誰?”

正伏案審閱文書的劉協抬起頭,神情愕然。

“太尉……楊彪.”

虎賁侍郎又說了一遍,看向劉協的眼神有些不解。

隨駕這麼久,他還是第一次看一劉協露出這樣的神情。

劉協愣了片刻,這才回過神來,放下了手中的筆,搓了搓凍得發僵的手。

楊彪來了?這裡面有文章啊。

楊彪原本被衛固拘禁在衛氏莊園時,他能夠出現在這裡,要麼是士孫瑞已經佔領了衛氏莊園,要麼是衛固主動放了他。

不管怎麼說,士孫瑞都應該提前送個訊息來,楊彪直接出現在營外的情況根本不應該出現。

除非是刻意為之。

劉協想了想,讓虎賁侍郎先去傳蔡琰。

蔡琰最近很忙,劉協不接見大臣的時候,她就在旁邊的小帳裡整理文書。

蔡琰很快來了,神情不安。

她也意識到了楊彪突然出現意味著什麼。

劉協這時才讓虎賁侍郎去傳楊彪。

從營門到大帳,有兩百餘步,楊彪到達之前,劉協還有足夠的時間和蔡琰交換意見。

蔡琰也猜不出發生了什麼事,她只能提醒劉協要冷靜。

不管怎麼說,楊彪脫險終究是好事。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作為天子,都要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城府,更要對老臣表現出應有的禮敬。

劉協點了點頭,調整好表情,站起身,走出大帳。

楊彪快步走來,見天子站在帳外迎接,心中既溫暖又愧疚。

他加快腳步,來到天子面前,立定,雙臂張開,大袖飄飄如翼,躬身下拜。

“臨晉侯,太尉臣彪,見過陛下.”

劉協上前一步,扶住了的楊彪的手臂。

“太尉辛苦了.”

楊彪苦笑。

“臣慚愧,為小人所困,累及陛下親征,以身犯險.”

劉協笑道:“你我君臣數年,一起經歷的危險無數,這點辛苦何足掛齒。

你看,朕在這裡行獵,哪有危險可言.”

“陛下……”楊彪欲言又止。

劉協抬起手,輕輕擺了擺。

“太尉,外面風大,進帳說話.”

楊彪暗自嘆了一口氣。

他脫困之後,稍作休息,便匆匆趕到天子大營,就是想親自向天子解釋這件事,攬過責任,為士孫瑞開脫。

可是看到天子這麼熱情,他又覺得難以啟齒。

兩人進了帳,劉協吩咐賜座,又問楊彪有沒有用餐,語氣親切溫和,看不出一點異樣。

但楊彪卻越發不安。

天子雖年幼,卻是個有城府的人。

當初侍御史侯汶借賑災之便,貪汙糧食,天子也是這般不動聲色,在御座前量米作糜,使侯汶無從遁形,有司想為他掩飾都沒機會。

這次士孫瑞先斬後奏,違背天子既定章程,接受衛固投降,責任可比侯汶貪汙嚴重多了。

他突然出現在這裡,天子不可能什麼感覺也沒有。

天子越是不動聲色,越是說明他做好了心理準備。

楊彪悄悄地看了一眼負責記錄的蔡琰。

蔡琰握著筆,低著頭,根本不看楊彪。

天子笑得很溫和,帳中的氣氛卻有些冷。

楊彪遲疑片刻持後,離席再拜。

“陛下,臣有罪.”

劉協也收起了笑容,靜靜地看著楊彪。

“太尉何罪之有?”

“臣行事不謹,為衛固、範先所困,辜負了陛下信任,又耽誤了衛尉士孫瑞平叛。

衛尉為保全臣性命,接受了衛固的請降.”

劉協的眼角抽搐了一下,垂下了眼皮。

衛固請降不意外。

士孫瑞接受了衛固的請降,卻一直沒有彙報,這才是意外。

兩營相隔四十餘里,騎士往來也就是半天時間。

士孫瑞不是不能事先彙報,而是有意不彙報,先斬後奏。

楊彪明知士孫瑞先斬後奏,卻親自趕來,主動承擔責任,為士孫瑞開脫。

這些老臣是將朕當小兒看待啊,聯起手來糊弄朕。

劉協很生氣,甚至有一種命人將楊彪推出去砍了的衝動。

但他忍住了。

除了蔡琰的提醒,他心裡也有一個聲音在提醒他。

殺了楊彪,並不能解決問題。

甚至殺了士孫瑞也沒用。

士孫瑞為了救楊彪,違背詔書,接受衛固的請降,給了衛固一個活命的機會,有錯嗎?沒有。

恰恰相反,這正是他有擔當的表現,至少在很多大臣看來如此。

李膺殺張讓之弟,張儉殺侯覽家人,比這嚴重多了,卻沒有人指責他們,反而有很多人覺得他們做得對,天下傳誦。

士孫瑞不僅救了楊彪,還救了數百衛氏族人,這是大功德,何錯之有?楊彪主動承擔責任,為士孫瑞開脫,有錯嗎?也沒錯。

太尉掌兵、司徒治民,是外朝大臣一直以來的奮鬥目標。

如今機會就在眼前,自然不能錯過。

楊彪為了保護士孫瑞,不惜犧牲自己,正是識大體,有氣節的表現。

至於詔書,至於天子的面子,與此相比,都不重要。

相反,天子應該嘉獎他們才對,要不然就是昏君,就是沒風度,不僅得不到大臣們的支援,還會引發群體反對,說不定還有人搬出桓靈二帝做反面例子,教訓他一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撿到少年的秦始皇陛下

夢夜雨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