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俊正坐在路邊休息,一邊喝著涼茶,一邊與沮授說話。

看到士孫瑞與王端一起走過來,他多少有些意外,與王端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即站了起來,露出熱情的笑容。

“君榮,有什麼事麼?”

沮俊親自倒了一杯涼茶,遞給士孫瑞。

士孫瑞接在手中,喝了一口,如利劍一般的目光掃過沮俊和王端的面龐。

沮俊嬉笑如常,王端卻有些不自在,下意識地避開了士孫瑞的眼神。

士孫瑞看得清楚,卻不說破,和沮俊開起了玩笑。

“你倒是自在,行軍如出遊.”

沮俊擺擺手,哈哈一笑。

“君榮,我沒法和你比,一把年紀了,還能與年輕人爭雄。

待拿下鄴城,平定冀州,我就準備解甲歸田、臥遊鄉里了。

這射聲營交給太史子義,我放心得很.”

士孫瑞哼了一聲,卻沒說什麼。

雖說天子保留了魏傑、沮俊的官職,但他們心裡多少有些怨氣。

兩個曾隨天子西狩的老臣,又在華陰之戰時立過大功,如今卻與幾個後輩比肩,任誰心裡都有些不爽。

沮俊尤其如此。

太史慈正當壯年,武藝精湛,尤其是射藝出眾,被人稱作養由基再世。

這樣的人被安排到射聲營來做假校尉,本身就意識著射聲校尉沮俊的任期即將結束,甚至是屈指可數。

所以沮俊索性將事務都交給太史慈,自己心安理得地做一個擺設。

士孫瑞私下裡批評過他,但他改變不了沮俊,也只能聽之任之。

好在沮俊也是個有分寸的人,不會將對天子的不滿擺在臉上。

可是今天情況有些不同。

王端突然來訪,而且和沮俊有不言而喻的默契,很可能和即將合圍的鄴城有關。

鄴城裡不僅有審配、田豐,還有不少沮俊的親朋故舊。

在面臨生死之難的時候,向沮俊求救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沮俊的話已經露出了這樣的意思。

如果不能為鄉黨盡一分力,他豈能從容地臥遊鄉里。

“我去一趟邯鄲,營裡的事,你和伯俊多費心.”

“好.”

沮俊一口答應。

“公與忙不忙?你不是對天子調教人才很好奇麼,隨我去邯鄲看看吧。

諸葛亮可是天子一手調教出來的.”

沮授與沮俊交換了一個眼神,欣然答應。

士孫瑞隨即與沮俊拱手作別,帶著王端、沮授,趕往邯鄲縣城。

——邯鄲縣寺前,立起了十幾個長棚,用草蓆蓋著,遮擋陽光,留下一片陰涼。

長棚下襬著一隻只大桶,桶裡裝著綠豆湯。

排隊的人隨時可以舀一碗湯喝,既解渴,又消暑。

如果運氣好,還有幾粒煮得開花的豆子充飢。

上有長棚遮陽,下有綠豆解暑,來核驗名籍的人雖然不少,秩序卻井然。

所有人都站在長棚下,跟著隊伍向前走。

有幾個年輕小吏來回巡視,除了維持秩序,就是不停的提醒排隊的人根據自己的鄉里排隊,不要站錯了隊伍,浪費時間。

士孫瑞看到這一幕,暗自點頭。

將百姓按鄉分開,不僅可以提高登記效率,還能避免混亂。

混亂會讓人焦灼,脾氣變得暴躁,如此炎熱的天氣,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極大。

分開排隊,又提供解暑的食物,秩序就好多了。

“如何?”

士孫瑞回頭看了一眼沮授。

沮授撫著鬍鬚,讚歎地點點頭。

“思慮周密,很難得.”

“這得浪費多少石綠豆?”

王端有些感慨。

“大戰之際,每一粒糧食都是有用的,這麼做也太奢侈了.”

“王君侯.”

一個年輕小吏趕了過去,向王端拱手施禮,隨即又疑惑地看著士孫瑞和沮授。

王端連忙介紹。

士孫瑞雖是北軍中侯,統領近三萬精銳,穿的衣服卻很普通,只是一身夏季軍服,看起來和普通軍官沒什麼區別。

沮授穿得更簡單,只作軍中文吏打扮。

聽了士孫瑞和沮授的身份,年輕小吏嚇了一跳,連忙拱手行禮。

“邯鄲劉劭,字孔才,見過士孫公,沮君.”

“你就是劉孔才?”

沮授很意外。

“正是,不想沮君也知道小子微名.”

劉劭笑得更加燦爛,隨即又道:“請三位隨我來,縣尊在裡面.”

“不用.”

士孫瑞搖手拒絕。

“我們也沒什麼大事,不便打擾縣尊。

你若得空,能為我們解說解說,就可以了.”

劉劭正中下懷,殷勤地問道:“敢問士孫公有何疑問?”

“秋收在即,這時候為何要核驗名籍?”

劉劭笑了。

“士孫公有所不知,前些日子,縣裡收到訊息,得知有新縣尊即將上任,有些亂,縣裡的名籍散失了不少。

不得已,諸葛縣尊只得決定提前算人.”

“名籍散失?”

士孫瑞眉頭緊皺。

“是的.”

劉劭轉身一指正在排隊的百姓。

“好在邯鄲戶口雖多,範圍卻不大,離縣城最遠的也不過三十里,兩天足以來回。

諸葛縣尊為他們準備了休息的地方,還承諾減免一部分田租,所以百姓還算支援.”

“今天是第幾天?”

“第三天,再有兩天就能結束了.”

“邯鄲還有多少戶口?”

劉劭皺起了眉頭。

“比我們想象的要少。

不出意外的話,整個邯鄲剩下的戶口不到三千戶、兩萬人,而且……老弱為多.”

士孫瑞吃了一驚。

趙國雖不是大郡國,邯鄲卻是大縣,當在萬戶以上。

就算這些年遭了戰亂,也不至於損失如此之大。

王允為司徒時,士孫瑞聽他說過冀州的戶口,印象中趙國雖然在黃巾之亂時受了兵災,後來恢復得還算好,一度恢復到八千多戶。

怎麼這幾年下來,邯鄲的戶口不增反減?邯鄲在西山腳下,袁紹與公孫瓚的交戰在東部,應該波及不到邯鄲才對。

“青壯都去哪兒了?”

劉劭猶豫了片刻,搖搖頭。

“我等也頗為不解.”

士孫瑞打量了劉劭一眼,轉頭問王端道:“君侯就是邯鄲人,可知邯鄲的青壯都去哪兒了,戶口為何不增反減?”

王端眉頭緊皺,不太確定的說道:“我倒是聽說,前幾年有不少人外出逃難。

近的進了山,遠的出了塞。

具體情況如何,我也不太清楚。

只是……”他看著劉劭,有些不敢置信。

“整個邯鄲不到三千戶?”

劉劭苦笑著點點頭。

“也許更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跪了:你管這叫村子?

會員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