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洪承疇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他從知道阿濟格不聽勸阻執意分兵之後,就預料到了齊王沈墨一定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各個擊破的機會。

從他掌握的那些資訊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一個非常善於掌握機會的人。

而且如果沒有機會的話,還會想法設法地創造機會。

現在阿濟格帶著騎兵離開了,而齊王一定會想辦法絆住阿濟格的腳步,然後趁機對清軍的後隊下手。

如果阿濟格不能及時趕回來,那己方必然會遇到這次離京之後最大的危機。

到了這個時候,無論是洪承疇還是福將葛林都不會認為阿濟格會失敗,更不可能認為阿濟格會死在齊軍手中。

就算不能擊敗齊軍,齊軍也沒有辦法留下阿濟格和他麾下的五千滿蒙精銳騎兵。

洪承疇在遼東跟滿清打了這麼多年仗,對於野戰無敵的八旗兵的彪悍勇猛深有體會。

所以他在督師遼東之後,這個通達權變,冷靜務實的人分析總結了前幾任遼東軍事長官屢戰屢敗的教訓後,指定了穩打穩紮的策略。

針對滿清羽翼已成,實力豐滿的現實,他決定採取屯田久駐,步步為營的策略,一步步壓縮滿清的生存空間,逐步把滿洲人趕回老家。

應該說,這時當時情勢下唯一現實可行的策略,也是明朝在明清角逐當中最大的一個勝機。

可惜洪承疇這個戰略構想遭到了大明朝廷上下的激烈反對,性格急躁的崇禎皇帝和那些精通小楷和八股卻全然沒有一點戰略眼光,每天最熱衷於黨爭,滿嘴仁義道德的官員們一致主張速戰速決。

他們認為天朝大國對付一個小小的蠻夷之邦,還要用步步為營這樣謹慎小心的策略,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他們激烈地指責洪承疇怯懦猥瑣,怯敵避戰,耗費朝廷軍餉錢糧,折騰士兵百姓的奏章如同雪片一般飛到了崇禎皇帝的御案上。

在滿朝官員的慫恿逼迫下,本就沒有多少主見和擔當的崇禎皇帝則派出一個又一個的太監到前線督軍,諭旨裡流露出越來越明顯的懷疑和殺機。

袁崇煥的侍寢讓本就多疑缺乏安全感的崇禎皇帝變的更加多疑敏感起來。

被逼無奈的洪承疇被迫倉促出戰,最終落了一個全軍覆沒,兵敗被俘的結局。

大明朝在遼東最後的機會徹底失去了。

且不去評價洪承疇降清的行為,回到洪承疇本身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有著驚人的洞察力的人。

只可惜這樣的聰明人說出來的話,得出的判斷在眼前卻是沒有一個人會相信的。

願意相信他的人也沒有那個能力去改編任何事情,最多是跟那個被洪承疇派去報信的侍衛一樣獨自逃生。

回到眼前的情勢下,突然出現的無數身穿紅色戰袍計程車兵,正在從三個方位向擺成長蛇陣正在行軍的清兵緩緩壓了過來。

那一面面旗幟上大大的“齊”字已經表明了他們的身份。

更讓洪承疇心驚肉跳的是在那些旗幟當中有一面最為高大最為顯眼的旗幟,那顯然是齊王沈墨的大纛。

這意味著面前這支齊軍是齊王沈墨親自率領的齊軍主力。

既然齊王都在此處,那可想可知他們的英親王阿濟格此時的境遇恐怕很不妙。

洪承疇不敢再繼續想下去,那個結果實在太匪夷所思。

突然出現的齊軍主力讓清兵主將葛林大吃一驚,但是他畢竟也是沙場宿將,很快冷靜下來。

他手下這兩萬多人畢竟也是大清的精銳兵馬,別說遇到野戰跟自己數量想當的敵人,就算是超過己方數倍的敵人,也不一定就能擊敗他們。

在葛林以及所有滿洲兵心中,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野戰之王。

這種自信是他們這麼多年征戰,在一場一場的勝利下培養出來的自信。

葛林很快下達了收縮結陣固守的命令,嗚嗚嗚的號角聲很快吹響。

清兵面對突然出現的齊軍雖驚不亂,有條不紊地收縮,向著葛林的中軍靠攏。

他們用運輸輜重的大車以及巨盾長槍在外圍逐漸形成了一道道屏障,弓箭手躲在後面,一層一層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防禦陣型。

葛林帶著五百多名滿洲兵在後陣充任中軍,也是督戰隊。

剩下位數不多的數百名騎兵護著薄弱的清兵兩翼。

洪承疇本以為齊軍絕對不會放任清兵順利地完成收縮結陣,一定會在清兵收縮的過程中發起突擊,打斷清兵的收縮動作,然後將清軍分割成數段,逐一擊破。

任何一個富有經驗的將領都會這麼做的,因為這是最合理也是最有利的做法。

但是讓洪承疇意外的是,對面的齊軍對於清兵的收縮防守完全沒有任何阻止的意思,他們只是默默地看著,似乎還在耐心地等待著清兵完成收縮,結好陣勢。

這讓洪承疇非常的意外和驚愕。

難不成對面的齊軍主將根本就是一個草包,所以才會錯失這個良機?但是從對面的齊王大纛上來看,顯然是齊王沈墨親自統兵的。

以齊王沈墨之前表現出來的戰場指揮素養,絕對不可能錯失這樣的機會的。

那麼,齊軍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洪承疇思緒震盪之下,很快就想到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齊王是要用堂堂正正之陣來擊敗清軍,以此來打掉清兵野戰無敵的自信,同時告訴天下人,誰才是真正的野戰之王。

可是,齊王的自信到底從而何來?不過洪承疇並沒有等到太久,就明白了齊王的底氣是什麼了。

是至少一萬名以上密密麻麻排成五橫排,身穿大紅色戰袍,頭戴高頂黑色軍帽,神情冷漠的火槍兵!至至少一百門甚至更多的長短不一的炮管斜斜指向蒼穹的各式火炮!是數千名手持巨盾,身穿重甲在陣前形成密不透風的數千名重甲步兵,是護衛著兩翼身穿皮甲的數千名弓弩兵,是身穿鐵甲,手持三米多長的長槍,在陣前形成一道鋼鐵叢林的長槍兵。

如果說眼前這個陣勢讓洪承疇震撼心驚的話,那麼此時在清軍後方出現的數以萬計,同樣身穿紅色戰袍的齊軍騎兵則是讓洪承疇絕望。

在絕對的火力優勢面前,再精密再完備再森嚴的步兵大陣都無濟於事。

沈墨今天就是要讓這行驕橫自大狂妄自信的八旗勇士們明白在火器面前,個人的勇武強悍不值一提。

“開火!”

伴隨著中軍方向的令旗揮舞,齊軍神機營主將舉起的戰刀猛然下劈,厲聲下令。

“轟!”

一門最大的野戰炮隨之發出轟鳴,點燃了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序幕。

緊接著所有的火炮此起彼伏地轟鳴起來,前面的火槍兵兵也舉起了手中的燧發槍,冷漠地扣動了扳機。

鋪天蓋地,大大小小的炮彈和密密麻麻無以計數的鉛彈向著密集的清軍大陣呼嘯而去……這場火力嚴重不對稱的野戰在一個時辰後就分出了勝負,清軍原本嚴密的大陣變的支離破碎,遍地的屍體和斷臂殘肢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濃郁至極的血腥味引來了無數的黑鴉在上空盤旋。

清兵的自信在齊軍無比猛烈且持久的炮火打擊下徹底消散殆盡,最終陷入了崩潰之中,成千上萬的清軍潰兵要麼驚叫著四面逃竄,要麼跪地在上瑟瑟發抖,沒有人還能保持著戰鬥的意志。

一直在清兵後方好整以暇等待的齊軍騎兵開始進場收割生命,到處可見一片片紅雲掠過,雪亮的刀光中帶起一蓬蓬腥血。

戰後,沈墨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洪承疇果然跟隨阿濟格一起前來的訊息,但是在俘虜中卻沒有發現洪承疇的影子,很有可能死在了齊軍的炮火中變成了一堆爛肉。

當然,也有他運起好到爆棚死裡逃生的可能性,只是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不過,就算洪承疇沒死,沈墨也沒用那麼在意。

滿清入住中原的勢頭已經被自己給打斷了,洪承疇再厲害,也無法改變什麼了。

而且隨著多鐸和阿濟格這兩個兄弟的先後陣亡,北京的多爾袞也差不多到了該下臺的時候了。

連續幾場大戰起來,滿清軍隊被齊軍殲滅的超過八萬人,陣亡的親王就有兩個,如果再加上吳三桂的話,那就是三個王爵了。

更不用說還有覺羅巴哈納以及石廷柱葛林這種都統級別的大將。

可以說,短短半月時間,齊軍已經讓剛剛入關的滿清傷筋動骨。

在休整了兩天之後,齊王沈墨繼續率大軍沿著運河向天津進發。

多鐸兵敗被殺的訊息和阿濟格兵敗被殺的訊息前後腳傳入了京城,多爾袞接連聽到兩個親兄弟的噩耗,急怒攻心,吐血之後昏死過去,攝政王府一片大亂。

禮親王代善臨時攝政,召集了在京的滿清貴族議事,很快連續下發幾道命令。

首先就是下令讓在京城周邊的清兵歸營,做好戰鬥準備。

第二道命令則是讓恢復之前被多爾袞削去王爵的豪格的肅親王爵位。

這就等於事實上剝奪了多爾袞的攝政王的權柄,多爾袞就此被架空了。

第三道命令,則是下令入關的滿清兵將官員做好撤離京城,撤回關外的準備。

誰都看得出來,齊王沈墨必然會挾大勝之勢進軍京城的。

這次多爾袞領兵入關,加上漢軍八旗和蒙古軍隊,其實總共也就十來萬軍隊。

入關之後再收降了一些明軍降兵,加起來也不過二十萬人。

在山海關留了一萬人駐守,前後幾仗又被齊軍滅了八九萬,清軍入關的兵力幾乎折損了一半,根本沒有餘力再守住京城了。

而且就算能守住,齊軍表現出來的強大戰力,也讓所有的滿清上層沒有了守京城的想法。

也沒有什麼捨得捨不得,最捨不得是多爾袞。

而多爾袞已經在事實上被剝奪了攝政王的權柄,所以即使反對撤回關外,也無濟於事了。

況且多爾袞現在也沒有了反對的理由。

況且,清兵連續被齊軍擊敗的訊息傳來後,那些原本投降的明軍以及大明降官們許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各種騷亂反叛的訊息不斷傳來。

這些降而復叛的降兵開始四處襲擊落單和小股的清兵,許多投降滿清的城池也紛紛中心豎起了大明的旗幟。

因為訊息混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齊王沈墨的來頭,還以為是南明小朝廷冊封的王爵,所以乾脆就繼續懸掛大明的旗幟。

有人帶頭,就有人跟風,一時間,京畿附近的幾十座大小城池幾乎一兩天之間全部拔掉了滿清龍旗,重新插上了大明的日月旗。

一時間竟然給人一種大明中興的感覺。

而京城之中,那些公開上表歸順了滿清的大明官員們後悔不跌,驚恐不安。

萬萬沒想到形勢一片大好的滿清竟然這麼不經打,之前跟大順軍乾的時候那麼勇猛無敵,但是在突然崛起的齊軍面前就像一群綿羊一樣無能。

這些人在一邊咒罵怪罪清兵太菜之餘,又一個個開始私下串聯,打聽齊王沈墨的各種的訊息,籌劃著如何做能夠補救他們之前投降滿清的行為,甚至許多人開始絞盡腦汁地給齊王上降表,有些機靈的,甚至連勸說齊王入京後直接進位皇帝的奏章都寫好了。

正事上無能,但是這種溜鬚拍馬阿諛奉迎見風使舵的事情卻是這些人最擅長的。

那些之前還沒來得及歸順滿清的明朝官紳們則暗自慶幸,認為以齊王沈墨對滿清表現出來的厭惡痛恨,那些之前投降的了滿清的人必然會被棄用,說不定還會被追究治罪。

那麼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在他們看來,齊軍雖然很猛,但是齊王一旦入京之後,肯定要做皇帝的的。

到時候要任命官員,他們這些在大明朝有過工作經驗的人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一個個都開始絞盡腦汁地想找關係提前跟齊王甚至齊王身邊的人搭上關係,提前混個臉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