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蔡齡逝世,這座龍泉地區的窯口,才改為官商合辦。

不過,之後就一蹶不振,卒至閉歇。

惟其出品式樣,力求現代化,與仿古不同。

自德傳教士本德宣傳出土貨後,外人競來採購,供不應求。

邑人廖獻忠首謀仿古,幾可亂真,是為近代仿古之先河。

還有陳佐漢、李君義等,亦建兩窯,原制日常用品,繼仿大窯古法制器。

如爐瓶盆缸盒等,式樣不一,種類繁多。

爐,有鬲爐、直筒爐,鼎爐,扁爐,彝爐,穿心爐,鼓釘爐。

瓶有龍虎瓶,五德瓶,三管瓶,牡丹瓶,天球瓶,鳳耳瓶。

盆有雙魚洗,梅花盆,菊花盆。

缸有金魚缸,鼓式缸。

盒有光素印泥盒,雲鶴印泥盒,山水印泥盒等。

均仿二章破式制之。

釉色有粉青、天青、或蔥翠,或點彩。

但梅子青、白湖、片文、魚子紋,則不易仿製。

尤以胎骨太厚,間有跳釉不勻,更泥土中夾雜黑點,而底腳端燒現紫色,較諸真品,難忘項背。

但擇其精者用弗酸浸洗,去其新光,亦可混珠。

其巧者,即鑑賞家亦茫然難辨。

而這樣的作品,在抗戰前,可以說是充斥市場。

從此也可以看出,民國時期的仿古技術到底有多厲害。

雖然在民國時期,西方陶瓷打敗了東方陶瓷,但這只是日用瓷方面。

在晚清以前,西方人從我國大量進口的是日用瓷,對於古董基本不涉及。

但晚清以後,西方人對我國古董特別感興趣。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瓷器,畢竟瓷器不容易被時間侵蝕而損壞。

有份文獻記載了英輪醫生史提芬·布紹爾,收購瓷器的記錄。

他在1868年被派往我國,作為英倫駐華公使館的大夫。

他同時還接受了一份,收購我國工藝品委託。

委託方是現在大名鼎鼎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當時還叫南肯盛頓博物館。

布紹爾在我國工作了整整30年,診病之餘研究我國文化,收購我國的工藝品。

他在1882年把收購253套,我國工藝品交給了博物館,其中大部分是瓷器。

而這個並不是個案,在西方國家是普遍現象。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

西方國家對我國古董趨之若鶩,這導致了我國仿古行業興起,特別是在仿古瓷這一塊。

在仿古瓷技術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接底技術。

現在陳文哲手種一件明黃色的小碗,就是明顯接底的作品。

之前陳文哲做修復瓷器的工作,可是把接底技術練到了大師級,所以他很瞭解這種技術。

在民國時期之所以會誕生這門技術,是因為瓷器底部往往是判斷瓷器的重要依據。

大部分人會透過瓷器底部,來檢驗瓷器的真偽。

而接底技術,正是為了迷惑這些只看瓷器底部的人。

一般情況下,可以依據以下三點,透過瓷器底部來判斷瓷器本身。

對於大部分瓷器而言,表面會覆著一層釉,瓷胎上的資訊會被釉給掩蓋。

而瓷器底足的一圈沒有釉的,透過底足就可以得到胎體最直接的資訊。

官窯瓷器底部常常伴有款號,比如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底部書寫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

而民間瓷器底足往往不寫年款,只是畫一片樹葉或者一個圓圈。

除了款號外,從書寫細節上面也能看出瓷器的年代。

底部一些工藝上的細節、特徵以及手工留下的痕跡,也能夠成為判斷一件瓷器製成年代的依據。

接底之所以如此流行,除了很多人透過瓷器底部,來判斷瓷器本身外,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量大價低儲存完整!瓷器底部是非常難以損壞的,一來底部要作為瓷器的支撐,本身做的比較厚實;二來底部面積比較小和隱蔽,不容易受到外來的傷害。

所以多數情況下,瓷器即使破損嚴重,底部卻常常儲存完好,這導致古瓷底部量大價低儲存完整。

今天景鎮的古玩市場上,常常可以看到大量宋代和明清的瓷器碗底。

這些碗底經過打磨,被當成蓋置或者杯託,賣給對古代瓷器感興趣的人們,價格低廉。

雖然接底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但其中有兩大難點。

一來瓷器燒造有很大的收縮性,要想燒製出一個與碗底能完美地搭配的碗身,非常苦難;二來接好的底部,必須讓人看不出縫隙。

以上這些難點會讓普通人望而卻步,但難不倒造假高手。

他們接底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首先仿燒幾件完整瓷器,從中選擇最合適的一件把底切掉,將切口的內壁磨平整。

之後再將老底對應邊緣磨平與切口剛好吻合,然後塞進瓷器底部粘好,嚴絲合縫,完全不露痕跡。

雖然文字描述起來簡單,但對手上功夫是相當有考驗的。

接底只不過是仿古瓷的冰山一角,在民國時期仿古瓷非常旺盛。

這雖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但許多制瓷技術往往透過這種方式儲存了下來,對景鎮手工業反而有積極作用。

而就算是這樣,民國時期也是我國陶瓷生產、發展史上最為低潮的時期。

我國陶瓷業發展到宋、元、明、清諸代,都有一個復甦、發展、全盛至衰落的過程。

但到了民國時期,整個陶瓷業就一直低迷不振,瓷器生產已呈全面衰退之勢。

袁大頭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景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葆昌監督窯務,陶瓷業中心仍在景鎮。

這些瓷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傳統官窯瓷器的精美細膩。

但總體上看工藝低劣,精美程度甚至不及工藝衰落的晚清瓷器。

不過,由於國外有人收購古董,所以民國時期仿古成風。

但是以青花、五彩、粉彩為主流。

一個原因是官窯敗落以後,窯工流散到民間。

以前民間不得製造的御器,現在隨便燒造了。

所以仿官窯的制式,已不再被阻止;二是利益驅使,從三國、兩晉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沒有不仿的,數量極其龐大。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園大摸底,你把校長送進去了?

猴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