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蘇伊士運河通航

承順五十二年夏四月,埃及地區蘇伊士運河區。

這座昔日龐大無比的工地已經迎來了尾聲,昔日在這裡工作的十幾二十萬土著免費勞工已經消失不見,只剩下了部分楚國人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還有數千名從行政領地裡招募來的普通土著勞工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但是這些收尾工程已經不涉及運河的主工程,因為運河的主體工程已經在三月末的時候正式完工。

理論上來說,自從三月份開始,蘇伊士運河就已經具備了通航能力……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而已。

實際上想要引導船隻通航狹小又漫長大運河,還需要諸多的輔助設施乃至人員……要不然的話,大船開進去很容易就擱淺乃至出現事故,那樣的話整條運河都得被堵死。

因此,哪怕是運河的主體工程都已經完成了,但是運河區的建設工作依舊沒有停止,只不過都是一些輔助性的小建設,已經用不著十幾萬人的龐大勞動裡了。

而隨著這條蘇伊士運河的建成並即將開通,大楚帝國高層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視,羅志學甚至專門召開了三次的御前參務會議,以討論對這條用以連線亞洲和歐洲地區的航運命脈的安全使用問題。

而經過三次的御前參務會議討論後,最終敲定下來了諸多決定。

首先,運河區在行政上從半島省裡獨立出來,領地級別從以往的行政領地,升格為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不過這個直轄領地的範圍,只侷限於運河兩岸各二十公里的範圍。

圍繞著運河區這個核心區域,調撥半島省的西奈半島,埃及地區裡的尼羅河下游三角度地區的埃及州以及南部沿著紅海地區的蘇伊士州地區,在附加管理東北非地區的諸多行政領地,組建新設立的北非行省,設巡撫,巡撫駐地為開羅。

而駐地在開羅,那是因為現在開羅乃至尼羅河下游三角洲都已經是屬於大楚帝國的地盤。

前些年奧斯曼帝國在帝國的各種手段下分裂崩潰後,其埃及地區也演變為了埃及王國,但是這個埃及王國的領土範圍並不是整個埃及,甚至連至關重要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都沒有!

因為早在這之前,大楚帝國為了商貿,同時也是為了確保運河的安全,就透過多次的戰爭威脅,逼奧斯曼王國放棄了運河地區,同時也割讓了一大片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後續埃及王國成立的時候,這國王也是大楚帝國的代理人……所以在雙方簽訂正式條約,劃定邊界的時候,直接就放棄了開羅為核心的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因此大楚帝國時期裡的埃及王國,其實和傳統意義上的埃及有比較大的區別……但是領土也相當大,包括了相當多的後世北蘇丹地區以及利比亞地區……面積還是挺大的,只不過絕大部分國土都是沙子!

楚國人佔據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也沒啥太特殊的想法,甚至都不是出於開疆擴土的想法,純粹是為了保護運河安全而已……

因為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在這之前有不少的土著,歷盡戰亂之後大概還能有個幾百萬左右……說實話,幾百萬土著就在邊上待著,一時半會是沒什麼威脅,但是幾十年後呢?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運河的安全問題,楚國人乾脆把運河兩岸,數百公里範圍內,所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都給搶下來,然後讓當地的土著滾蛋……

當然,也不用楚國人自己幹,當年奧斯曼分家的時候,奧斯曼從這裡遷移了一部分人口回去,然後新成立的埃及王國也把人口帶走了大部分,還剩下一部分死活不願意走的則是被楚國人控制下的外籍軍團趕到了運河區當免費勞工。

總之,楚國人為了運河的未來安全,特地弄出來了一個方圓數百公里的無人安全區……這也是大楚帝國在三十年代之後,罕見的又幹了一次要地不要人的政策!

而這樣一搞,實際上整個運河地區以及邊上半島地區,實際上都沒有了土著……只剩下楚國人。

半島省以及紅海省的部分地區,這一片以半島為中心的區域,也是大楚帝國裡除了美洲地區,南洋地區,東歐地區之後,所搞的第四片大規模的要地不要人的地區……

羅志學估摸著,這地方以後大機率是不可能出現什麼頭巾大鬍子暴亂了……因為這地方就沒有大鬍子頭巾人……

這片除了沙子就是石油的地方,如今是清一色的楚國人!

之所以這麼搞,純粹是羅志學覺得這地方的石油太重要……所以來了個一勞永逸:要地不要人!

人都沒了,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反抗了。

還別說,楚國人在歐洲,在非洲等地區經常遇上各種亂七八糟的反抗,但是在半島地區……卻是安安穩穩的。

原因很簡單,半島地區沒土著……

如今這個可沒土著的地方,還得再加上一個開羅地區。

因此,新設立的北非省其大部分核心領地,都是屬於直轄領地,同時這新設立的省份,也是可以透過鐵路和東亞本土直接聯絡的。

因為西亞鐵路網早就建到了運河區,而且從東歐地區的巴庫到半島省的伊拉克地區……這中間的沿途地區也是直接隸屬於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

為了在地理上直接連通半島地區,帝國之前和奧斯曼王國以及南邊的波斯王國達成了諸多相關協議,硬生生割讓了高加索地區區,隨後又割讓了高加索地區到伊拉克地區的一片寬數百公里的狹長地帶。

如此硬生生的把帝國的東歐地區和海外領地半島省,在陸地上進行了連線。

然後沿著這條陸地狹長的通道修建了鐵路。

因此,從北非省的巡撫所在地開羅乘坐火車,是可以一路直達金陵城的……並且沿途不需要經過奧斯曼地區或波斯地區等藩屬國領地,甚至都不需要經過其他的行政領地,一路可以沿著直轄領地走。

而這條西亞鐵路為核心的這一片狹長地帶,也從地理上把傳統仇敵,即波斯和奧斯曼給徹底的分割了開來……估計未來幾百年都打不起來了。

這兩家如今中間隔著好幾百公里呢!

有了鐵路連通後,帝國本土的中亞以及東歐地區到北非地區也比較方便……當然,不走陸路的話,走水路一樣能到。

因為可以走黑海-地中海抵達北非。

同時因為在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楚國人也建設了一條小運河,所以哪怕是從裡海也能直接走水路到運河區的塞得港,只不過比較麻煩而已。

但是對於大宗貨物運輸而言,這條水路的價值依舊非常龐大……因為目前而言,水運的成本依舊遠遠低於鐵路運輸。

而這一點在跨州遠距離運輸裡體現的更為明顯……同樣的貨物如果從歐洲巴黎透過火車,一路東運到松江……那運輸成本對比走海運而言,那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差距,而是七八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差距。

這也是為什麼當代大楚帝國的鐵路系統,明明已經能夠從東亞的沿海地區,直接抵達歐洲地區了,但是貨物運輸依舊選擇走海運的緣故。

不僅僅是貨物運輸,就算是人員出行往往也是傾向於選擇乘坐客輪……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此遙遠距離的跨洲出行,乘坐客輪的價格要比乘坐火車更便宜,而對於有錢的旅客而言,乘坐輪船出行的舒適性也比火車更好。

人家有錢人乘坐豪華客輪的頭等艙出行,住的那可是豪華大套房,路途中能享受餐廳美食,戲曲,游泳以及其他各種娛樂設施……而乘坐火車的話,哪怕是頭等車廂那也只是一間小小的車廂而已。

所以當代的跨洲出行……嗯,主要是指亞歐大陸之間的沿海地區之間的出行,人們更傾向於選擇輪船,而不是鐵路!

當然了,沒有船隻抵達的內陸地區那就沒辦法了,只能選擇鐵路運輸。

航運成本相對於其他運輸方式更便宜,這是大楚帝國大力發展航運的重要因素,而蘇伊士運河能夠大幅度的縮短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航運距離,進一步降低航運成本,同時避免好望角危險海域的危險,讓中小型船隻也能安全順利的往返歐洲和亞洲之間。

這就是蘇伊士運河的巨大戰略價值!

為了這個戰略價值,大楚帝國不惜前後花費十餘年,前後投資達到數千萬楚元,就為了開挖這條運河。

而類似情況的運河還有巴拿馬運河。

如今,耗費了大楚帝國眾多人力物力的蘇伊士運河終於是建成了。

承順五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運河的部分收尾工程也全部完工。

這意味著,這條在承順三十年代末就開始進行規劃勘測,並在四十四年開始設立運河公司,並在當年正式動工建設,前後一共挖了足足八年之久,一共投資接近四千多萬楚元終於建成了,一開始的預計投資成本是三千萬,但是後續不斷的追加成本,導致最後的投資總額超過了四千萬楚元的巨資。

不過即便是四千多萬楚元的投資成本,實際上已經非常低,甚至說得上是節省了,因為大楚帝國挖掘的運河規格上,要比原時空法國人開挖的運河規格要更高……但即便如此,法國人當年也花了足足一千八百多萬英鎊,用黃金計價的話,大概是四千萬楚元左右。

看似價格相當,但實際上楚國人挖的運河規格要更高,施工量更大……法國人挖的蘇伊士運河,水深大部分河段只有八九米,而通航水深只有七米。

但是楚國人挖的運河,通航水深是十三米,哪怕是去掉安全餘量,也能安全通航吃水十米乃至十一米的大型船隻。

而二戰期間的小日子的大和級戰列艦,吃水也不過十點四米,美國人的衣阿華戰列艦吃水也就十米。

二戰期間的兩三萬噸的航母吃水普遍在七八米,二戰後的超級航母則是在十一米上下。

也就是說,單純從水深角度來看,大楚帝國建設的這條蘇伊士運河,完全能夠滿足原時空超級航母的通航……當然為了安全最好是要輕載通航。

當然,其實大楚帝國海軍方面並沒有對運河的水深提出這麼高的要求……因為海軍自己也沒有想到過自己以後會建造這種五六萬噸,甚至十萬噸的超級戰艦……現在海軍連建造兩萬噸級的戰列艦都被噴成超級敗家子……實在沒膽子提更大的三萬噸級之類的超級戰列艦建造計劃。

楚國高層之所以把蘇伊士運河以及巴拿馬雲運河的建設標準,直接定在了十三米通航水深這個級別,主要還是考慮到商業船隻的噸位越來越大……如今三萬噸的超大型豪華客輪雖然還是比較少,但是也在穩步增加當中,兩萬噸左右的更是一大堆!

而貨輪上,一萬多噸的貨輪也相當多。

按照這麼個情況發展下去,帝國方面預估未來二十年,三十年後的貨運或客運船隻的噸位將會大幅度飆升。

而帝國顯然不可能在運河剛通航沒幾年,就開始搞什麼擴建加深工程,所以一開始就把規格定的比較高。

而之所以規格比原時空法國人挖掘的運河要高,而成本卻是大體相當……主要還是因為楚國人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有優勢,同時大楚帝國在挖掘運河的時候,各方面的技術也比原時空的法國人更強悍,大量的運用了各種機械化裝置。

法國人挖運河的時候,也只能少量運用蒸汽機裝置而已,但是主要的工程還是依靠人工挖掘的。

但是楚國人呢,在運河挖掘的時候就已經大批次的運用了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各種挖掘機,推土機,運載土方以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卡車等,其挖掘效率更高,單位成本更低。

同時人力成本控制上法國人也只能甘拜下風。

法國人雖然也是搞殖民主義,但是他們僱傭當地工人也是要給錢的,哪怕給的非常少……而楚國人挖運河的土著勞動力來源,並不是直接僱傭,而是和勞務派遣公司合作……使用勞務派遣公司派遣過來的免費勞動力……

用人話來說就是,對這些挖掘運河的土著工人,法國人好歹還給點錢,楚國人是直接不給!

這麼一搞,人力成本自然也就下來了……當然損耗的免費勞動力也稍微多一些,但是也不是特別多,區區三十幾萬而已,也就比法國人損耗的勞動力多了一倍。

嗯,真別覺得多……相對於過去幾十年里美洲和非洲乃至部分印度地區,南洋地區,以及其他部分地區裡因為不可言喻的原因而消失的土著……這區區三十幾萬連零頭的零頭都算不上!

楚國人在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在對待土著上已經好很多很多了……要不然,歐洲都得本土直轄領地!

而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比如美洲,南洋,如今的半島,北非地區,可是沒有土著存在的。

總之,楚國人在土著人力成本控制上,比法國人做的要更好一些……

人力成本控制的不錯,再加上楚國人親自上陣的機械化挖掘效率非常高,單位成本也低,所以最終楚國人就能以區區四千萬楚元的成本,把這條規格更高的運河給挖通。

運河的工程全部完成,又進行了幾次小噸位船隻的通航測試,透過測試建立了完善的通航管理程式之後,蘇伊士運河公司在五月十三日組織了第一次的大噸位船隻通航測試。

而參與通航測試的,乃是一艘滿載排水量達到一萬四千噸的大型貨輪安嶽號,隸屬於印度洋航運公司,兩家公司經過協商後,讓這艘從歐洲返回本土的船隻,走地中海然後經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

而這艘安嶽號貨輪在大海上,興許也不算什麼,滿載一萬四千多噸的的大型貨輪,在茫茫大海上其實也只是個小黑點而已。

但是當這艘貨輪進入運河之後,卻是顯得龐大無比……以至於通航在兩三百米水面寬度,水底寬度也達到數十米的運河上都得小心翼翼,免的一不小心就擱淺了。

因為該船船自身重達到四千多噸,載重萬噸,滿載重量達到一萬四千多噸,這麼重的一艘船,體型也是相當龐大的。

全艦長達到了一百三十米,船隻寬度達到近十七米,因為滿載貨物,所以其吃水深度也達到了八點四米。

如此一艘在當代稱得上龐然大物的輪船在這麼狹小的運河裡通航,那自然是要小心翼翼的,要不然的話很容易就擱淺了。

畢竟運河的通航水深雖然標稱十三米,但是這只是在航道最中間的位置,主航道兩邊的水深可沒有那麼高,而是慢慢的向兩岸縮小……

也就是說,如果偏離主航道的話,少量還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偏離太多了就會擱淺了。

不過為了這一次通航測試,運河公司方面是準備充分……甚至為了避免意外,這一路上都有多艘大馬力的拖船隨行……在安嶽號貨輪偏離主航道的情況下,用以隨時修正航道。

這一路提心吊膽的,最終總算是把安嶽號平安的送出了運河,成功進入紅海!

這一次順利通航之後,蘇伊士運河公司也是迫不及待的正式對外公佈,運河的大噸位船隻通航試驗已經獲得了成功,並宣佈在一個月後運河將會正式通航。

蘇伊士運河公司已經迫不及待的收取大量的通航費用了……那可是四千多萬楚元的龐大投資呢,總得收回來啊!<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縣令開始無敵

迪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