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楚帝國目前的工業體系,已經能夠滿足內燃機應用的工業體系生產,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做到年產數十萬臺汽油發動機以及應用平臺。

現在的問題就是出現在市容需求還比較小……當然市場需求比較小也是因為目前的汽油發動機以及其應用平臺相當比較昂貴,只有農業裝置以及工程裝置還有軍事裝備,才能夠承受這種昂貴的技術裝置。

然而,成本是可以降低下來的……只要銷量足夠大,產能足夠大,那麼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生產成本。

畢竟汽油發動機以及其應用平臺,都是屬於非常典型的工業產品,是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進而降低成本的。

只是成本高,市場小,然後市場小又導致成本無法大幅度降低……這裡頭就給卡住了,如果不施加外力影響的話,那麼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等到技術持續進步,在技術源頭上大幅度降低成本,進而推廣汽油發動機以及其應用平臺,這才能夠較大的刺激市場需求,最終市場需求大了反過來降低成本,由此形成良性迴圈!

就和原時空一樣……從第一臺汽油機出現,第一輛汽車出現,再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汽車,這中間間隔了二十幾年時間呢。

對此,羅志學的解決辦法就是人為的刺激汽油發動機以及其應用平臺的市場需求……透過政策,官方採購等方式刺激內燃機市場,透過強行刺激起來的市場來擴大產能,進而形成規模生產後降低成本,等到降低成本後自然也就有了更大的市場規模,由此形成良性迴圈。

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在視察的時候,專門提到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農業裝置的應用問題。

作為大楚帝國的皇帝,羅志學的每一次公開的講話,指示都不是隨便亂說的,這背後往往都是代表著帝國高層的政策走向,背後都是有深意的。

在新瑞典地區的機械化農業講話就是如此!

在新瑞典地區視察了當地的農業後,羅志學乘坐專利繼續往西前行,這一路上看到最多,也是讓羅志學最滿意的東西就是鐵路沿線地區的大量農田!

楚國人的移民開發要麼是沿著沿海沿河,要麼是沿著鐵路,而北美東西大鐵路作為北美地區的戰略鐵路大動脈,其鐵路沿線也成為了楚國人移民開發的重要區域。

基本上上間隔二三十公里,鐵路沿線上就會有一座城市,城市規模根據當地的交通,資源,氣候,歷史作用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大有小。

有一些是隻有幾千人的小規模城鎮,這些小城市往往建立在交通比較便利的沿河地區,可以方便的透過河流把周邊的物資以及人口進行彙集,然後透過鐵路或者當地的河流向沿海港口或其他大城市進行流轉。

少數也有一些人口規模達到上萬人甚至好幾萬人的中等城市,這些城市往往都是當地的府治,同時也是當地的主要工業聚集地。

不過也有規模超過十萬人的大城市,這就是伯塔府的府城伯塔城(芝加哥)。

伯塔城,名字取自當地原來的土著伯塔瓦托米部落名字的音譯前兩個音階,這地方因為優良的地理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進行農業開發,同時又礦產豐富,周邊有著豐富而優質的煤礦以及鐵礦等礦產,還位於五大湖沿岸,可以方便的進行河運。

楚國人在十多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抵達了此地,並在這裡建立了小型的定居點……那個時候,楚國人都還沒有從歐洲人手中接管整個東部美洲地區,東美省都還沒有成立呢。

因為當地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加上人口也不少,發展潛力大,同時也更容易一些。

所以當年修建鐵路的時候,楚國人才會專門把東西大鐵路繞了一個大彎,硬生生的把鐵路修到了這裡,並在這裡設立了伯塔府,正式設立城市,即伯塔城。

因此這個城市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受到了美洲官府的高度重視,往這裡派遣了好幾批官方移民前行前期開發。

不過官方移民其實不多,更多的還是透過鐵路源源不斷抵達的各種自費移民。

當年,楚國人的移民從西海岸乘坐火車,一路抵達此地後,因為此地條件優良,加上官方重視在這裡設立了府,又把這裡當成了前線修建鐵路的後勤供應基地,在這裡設立了鋼鐵廠,木材廠等鐵路材料供應工廠。

因此很多自費移民看到了此地的優良條件後,就選擇了在這裡安家落戶,成為了伯塔府的定居者。

同時這些移民以伯塔城為中心,向周邊擴散……建立小城鎮,開發農田以及礦產,並在伯塔湖上捕撈開發漁業資源。

最終,形成了一個北美中部地區的農業以及工業集散中心。

這地方,是目前北美三省裡規模前五的大城市,從城市規模來看,僅次於金山城(舊金山)、夏陽城(西雅圖)、新丹城(紐約)、超過密河城(新奧爾良)。

而且是五大城市裡,唯一的一個北美地區內陸城市……其他四個全都是沿海城市,而且還都是清一色的沿海河口城市!

能夠從一一大堆沿海城市裡脫穎而出,成為北美地區的五大城市之一,人口規模第四……這和當地的豐富優秀自然條件是分不開,要不然的話光靠一條鐵路其實也不行。

畢竟北美東西大鐵路可長了去……沿途城鎮也多了去,這麼多鐵路沿線城鎮裡為什麼只有伯塔城發展起來了。

這背後就是當地的優良條件支撐著。

對於這樣的北美人口和經濟重鎮,羅志學自然也是會投以更多的目光,擬定的視察時間也不是和之前沿途的一些鐵路沿線城鎮一樣只是一兩天,而是準備在這裡停留至少十天以上。

一方面是留出時間讓給工程師們檢修火車,另外一方面則是打算詳細的視察當地的經濟發展。

抵達當地的第一天,按照慣例簡單接見當地文武官員後,羅志學並沒有參與其他什麼活動,而是開始在當地下榻的一個莊園裡休息了。

乘坐火車出行,比乘坐船隻的舒適性要差一些,羅志學在視察沿途的休息其實並不算太好。

畢竟乘坐船隻的話,羅志學乘坐的可是滿排三萬噸的皇家公主號,只要不是遇上大風大浪,尋常小風小浪的話可影響不了其分毫。

所以乘坐皇家公主號出行,日常時候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羅志學基本是感受不到什麼顛簸的,也沒有什麼嘈雜聲音,一切和在地面上其實差不多。

但是在火車上……哪怕是乘坐的是專門特製的御用專列,在舒適性已經遠遠超過了火車該有的水準。

但是依舊難以避免的感受一些輕微的震動以及持續不斷的噪音……火車的鋼輪行駛在鐵軌上,持續發出的摩擦聲以及鋼輪經過鐵軌連線處所發出的哐當哐當的聲音。

這些聲音,只要火車在行駛就無法避免……

哪怕是御用車廂……它也避免不了這種噪音。

也好在御用專列為了安全以及人員休息,是不會在夜間行駛的,所以晚上倒還是能夠睡個好覺。

但是不管怎麼說,乘坐火車的體驗都遠不如乘坐皇家公主號這種大噸位的豪華客輪!

這……其實也是明明已經有火車了,但是在兩個火車以及客輪都能抵達的城市之間,有錢人依舊更傾向於乘坐客輪的緣故。

這年頭乘坐火車,可不是什麼很好的體驗!

和後世的高鐵的乘坐舒適性比起來,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別可大了去……

因此這年頭出遠門,如果有的選,人們更加傾向於選擇大噸位的豪華客輪出行……當然,也只侷限於大噸位的客輪,最好是豪華客輪……哪怕只是個三等艙,那也比乘坐火車舒服啊……

畢竟小噸位的船隻乘坐起來……那玩意稍微遇上風浪就上下顛簸左右搖晃,比乘坐火車還難受。

當代的大楚帝國,人們出行是火車和輪船都坐,各自有各自的選擇,兩種交通方式都是屬於民眾的主流出行方式。

羅志學一路乘坐專列,休息的也不算好,這到了伯塔城後也就早早休息了,並且後續兩天也沒有安排太多的活動,主要還是以休息為主。

等到了第三天,羅志學的行程才密集起來,這一天的上午,他就去了伯塔城的中心城區進行視察……要看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的如何,雖然有諸多辦法,但是最簡單,也是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看當地的城市建設水平。

儘管光看城市建設水平也不能準確反映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依舊能夠看個七七八八……怎麼說呢,一個地方可能很有錢,但是城市很破……但是絕對不可能地方很窮,城市卻很高大上又幹淨漂亮整潔。

地方有錢不修城市裡的基礎設施,可以找出一萬種理由!

但是地方窮想要修城市的基礎設施,那是找一萬種理由都做不到!

有錢不花,和沒錢花……這可是兩種概念。

而伯塔城裡的城市建設,在羅志學看來還算不錯……至少作為一個歷史不過十多年,真正高速發展不過十年左右的海外領地城市,其成果已經算是非常突出了。

同時因為伯塔城是一個全新建立起來的城市,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不用考慮任何的歷史遺留問題,城市規劃想要怎麼來就能怎麼來。

因此整個伯塔城的城市規劃很不錯,城市裡的主幹道非常寬闊……雖然其中只有中間的行車車道是水泥路,大部分還是煤渣面,但是預留的路面卻是非常寬闊,未來有需求了也有錢了,分分鐘就能夠鋪上水泥或瀝青。

同時工業區和生活區的劃分也搞的比較好,兩者有著一定的距離,可以有效的避免工業區裡的蒸汽機發出來的煤煙汙染生活區的空氣。

同時為了方便上下班,這兩者的距離也不算太遠,同時還有著多條的路況非常不錯的主幹道連線,並搭配了相應的公共馬車。

光看這些道路規劃以及工業區規劃……一看就知道當初規劃伯塔城的設計師,肯定是去過鬆江城看過甚至是詳細考察過的,完美的避過了松江城的諸多痛點:工業區和居民區混雜,早期規劃道路不夠寬敞,導致環境汙染問題極其突出,交通擁擠。

雖然在其他諸多領域,尤其是工業領域裡,松江城是其他城市的學習物件……但是要說起城市規劃,松江城往往就是典型的負面教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當初松江城最開始發展的時候,是以當地的上海縣城為中心對外進行規劃的,當年的規劃人員也沒有想過有一天這地方會變成一個五六百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了……

甚至當年規劃的時候,其實都已經做了超前規劃,比如當年建立的工業區距離當時的中心城區,也就是上海縣城,也有著好幾公里遠呢……最遠的更是跑到江北那一片去了!

按照常規來說,這個距離其實也夠用了。

但是哪裡能想到,松江城的城市規劃擴張會如此迅速啊,幾十年後的今天,昔日還是郊外的諸多工業區,全都變成了中心城區的一部分!

就連是屬於外地縣……距離當時上海都有十幾二十公里的地方,如今都變成了市區了一部分。

至於交通,那就更不用說了,當時就這麼點人,人家能夠規劃出來的雙車道,四車道這些通行馬車的城市主幹道,其實已經不算小了……但是誰能想到,四十年後的松江城竟然有了六百多萬人口,維持交通運轉的騾馬足足有四十多萬匹啊!

人家設計師當年想破腦袋,也無法預料到今天的狀況啊!

所以,時至今日有人說當年那些設計師都是傻叉,規劃的什麼破城區啊……人家設計師也很憋屈啊!

有了松江城這個典型的負面教材……其他後進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會特別注重工業區的佈局以及交通規劃,寧願提前規劃留出一大票地方不用,也要留出足夠的餘量來。

伯塔城也是其中的典型,整體城市規劃非常的超前……而當年的超前規劃,也給了伯塔城非常良好的發展空間。

最終形成了羅志學所看見的伯塔城,一個不擁擠,層次分明,看起來很乾淨整潔的城市。

而且這個城市裡,市中心也沒有當代諸多城市裡常見的煤煙……

主要是當地的工業區都在郊外,而居民的生活區也比較分散,再加上這是個沿湖城市,因此工業用用煤以及生活用煤散發出來的煤煙,不會在一片地方里彙集不散,形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而只要解決了煤煙汙染問題,其他問題就不大了……至於人口彙集,交通問題導致的人畜排洩物問題,因為城市工業規模以及人口規模不大,所以問題也不嚴重。

畢竟不是每個城市,都和松江城那樣好幾百萬人口……而且好幾百萬人口還扎堆在一小片地方。

其他城市早早就吸取了經驗,把城市的面積搞的更大一些,也就是所謂的扁平城市。

這有好處有壞處……但是羅志學看著前方人口沒多少,但是城區面積已經非常龐大的伯塔城,心裡頭琢磨著,這原時空近代芝加哥里摩天大樓雲集的場景,估計是不會在這個時空出現了。

這地方,現在連四五層高的建築都沒多少……地方太大,地皮又不值錢,官府又傾向於搞扁平城市,所以高層建築在這裡沒市場!

高層建築不僅僅在伯塔城裡沒市場,其實在美洲的其他城市,包括新金山,新丹城等地方,都沒啥市場……

不像是在東亞本土地區,很多城市都因為人多地少,陸續學著松江城那邊搞高層建築!<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縣令開始無敵

迪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