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找到一勞永逸的辦法。

就和這個世界上沒有千秋萬載的王朝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再好的制度也經不起人心的考驗。

大楚帝國也同樣如此!羅志學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搞出來一勞永逸的各種制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現在他弄出來的參務制度,看似能讓他更加自如的掌控整個帝國,但是較真了說,其實也和明王朝的內閣制度或者清朝的軍機處沒啥太大的區別。

都是依靠閣臣之間的相互制約,來達到一種平衡,從而讓皇帝高高在上。

但是這是需要皇帝持續的掌控閣臣之間的平衡,如果沒有持續的調整和平衡,很容易就會出現權臣了。

只不過參務制度,相對比明王朝的內閣制度,閣臣的制約要更多一些,顧忌要更多一些而已。

而掌控軍權上也同樣如此。

單純依靠各種制度進行平衡,其實也很難說徹底的維持平衡,所以羅志學制約軍方將領的辦法從來都不是一種,而是很多種!比如近衛軍制度。

羅志學老早就以近衛部隊為前身,建立起來了獨立於陸軍、海軍之外的近衛軍,並且對近衛軍還特別的重視。

近衛軍自成體系,擁有自身的參謀、軍械、軍政、後勤機構,甚至連軍官學院都在去年建立起來了,而且去年開始,羅志學為了進一步切割近衛軍和陸軍,直接禁制了近衛軍和陸軍以及海軍之間的軍官流轉。

同時近衛軍的軍費,也不是走傳統意義上軍費,財政預算裡的軍費,是特指給陸軍以及海軍的軍費。

而近衛軍的軍費,則是直接從皇室經費裡支出。

從經費再到人員上,近衛軍都不受陸軍或海軍的管轄。

同時隨著陸軍的規模持續增加,羅志學也沒忘記持續擴大近衛軍的規模。

在北伐戰役裡,隨著第一近衛師和第二近衛師北上參戰,第三近衛軍和第四近衛師也悄然的在金陵城城郊軍營開始編練了。

到如今,第三近衛師和第四近衛師已經成軍,並駐防在應天府。

此外,近衛軍還成立了近衛軍騎兵師,這也是大楚帝國裡的第一個師級的騎兵部隊,轄有兩個驃騎兵團、一個龍騎兵團、一個槍騎兵團,一個騎炮團,一個騎輜重團,總兵力達到三千多騎兵以及三千多名炮兵輜重兵力,這是一支擁有獨立作戰能力的騎兵部隊。

嗯,其實羅志學更願意把這個騎兵師,稱之為快速機動師,要不然也不會給他們配上擁有大批騾馬的騎輜重團和騎炮兵團了。

一共五個近衛師,總比兵力達到七萬多,這是一個足以在平常了制衡陸軍和海軍,在關鍵時刻維護皇權的關鍵力量。

由此,陸軍、海軍、近衛軍也就形成了大楚帝國裡軍事力量的三角構架。

眾所周知,三角構架最穩定!因為近衛師的數量不少,同時近期,甚至未來好幾年內京畿所在的泛江南地區也不可能遭到什麼大規模的軍事威脅,所以自然不會讓這些近衛師待在應天府裡無所事事。

之前羅志學派遣了第一近衛師和第二近衛師外出征戰。

現在嘛,羅志學則是透過輪換的方式,讓第三近衛師和近衛騎兵師北上,接替第二近衛師進行輪換。

第二近衛師將會結束長達兩年的在外征戰,撤往天津一帶休整駐防,充當也算是充當戰略預備隊。

此外之前前往山西、陝西作戰的第一近衛師,也已經被調回了應天府駐防,同時接受整編換裝。

因為這個第一近衛師,還是舊式甲等師呢,正好趁著這個時間進行整編換裝為新式甲等師。

如此,京畿一點,依舊還有第一近衛師和第四近衛師駐防,確保京畿安全,威懾可能存在的異動。

嗯,順帶著也幫著陸軍彈壓鎮守江南地區。

如今的泛江南一帶,其實沒多少陸軍主力。

浙江那邊有個第二十一師,分別駐防在寧波、杭州、湖州這三個地方。

江南省有個第二十二師,分別駐防在松江、蘇州、常州三府。

然後……然後就沒甲等師了,只剩下一些乙等師,比如駐防吳淞要塞的第一百三十八師,駐防揚州的第一百三十九師,駐防當塗的第一百四十師。

然後還有零散部署在各府縣城池內,彈壓內亂為主的各守備司令部所轄的乙等師,比如江南省的第一百零一師,安廬的第一百師,江北的第一百零二師等等。

但是這些地方守備的乙等師,都是零散的,想要集結起來難度太大。

如此情況下,近衛軍的兩個是鎮守應天府,也算是加強了泛江南地區的軍事部署了。

嗯,其實也正是因為有近衛軍的存在,陸軍才能夠把大批主力部隊調離江南、江北地區,前往各地作戰。

比如之前剛編練成功的第六軍第二十六師、第二十七師,這兩個師就從江北調往北方,準備參與東北作戰。

東北戰役,這是大楚帝國下一階段最為重要的戰略計劃。

不僅僅是為了奪取遼東,收復漢地這麼簡單,而是想要徹底的解決東北乃至草原上的重大威脅,使得大楚帝國能夠騰出手來進行內部的經濟建設,或者是在其他方向進行擴充套件。

為了防備東擄以及東擄控制下的東蒙古,大楚帝國可是在北方漫長的長城防線裡囤兵數十萬啊!從東邊的山海關再到薊鎮,再到宣府、大同。

不僅僅是薊遼和宣大,陝甘防線裡的大部分兵力,其實也是為了抵抗東擄人控制下的蒙古人。

承順六年的東擄,人家的地盤可不僅僅是遼東一地……他們還控制著高麗半島、遼東北邊的大片東北區域,大片漠南蒙古草原。

東擄人在前幾年的時候就徹底征服了高麗半島,把高麗半島納入了自己的藩屬國體系裡。

同樣的,東擄人老早就開始佈局漠南蒙古諸部,就當明王朝的君臣們躲在幽州城玩朝堂鬥爭過家家的時候,東擄人先透過戰爭以及聯姻等方式拉攏了科爾沁,隨後又擊敗了林丹汗征服了整個漠南蒙古(大概就是現代內蒙一帶)。

所以這個時候東擄人的勢力範圍,是東至對馬海峽,西至嘉峪關以北的戈壁沙漠,幾乎完全覆蓋了大楚帝國的北部邊境。

此外,漠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的不少部落為了抵抗俄羅斯的入侵,都是採取了向東擄交好進貢的策略。

東擄,就是大楚帝國在北方的最大威脅,一天不把他們給幹掉,大楚帝國就要在北方陳兵數十萬,耗費龐大的錢糧以維持北方的長城防線。

儘管以大楚帝國的國力而言,也不是不能維持,一年幾千萬軍費而已,能支撐的住。

然而把大部分財政收入都投入到軍費之中,那麼也就擠不出錢來發展內部經濟民生了。

而內部不發展,那麼國力就無法提升,甚至會因為長期的沉重軍費壓力而壓迫民生經濟,到時候甚至都有可能形成惡性迴圈。

如今大楚帝國能夠撐住,那是因為統一關內漢地諸省的時候,透過大規模的抄沒獲得了海量的錢財收入,但是如果持續維持龐大的開支,這些錢不用幾年也會花完,到時候國庫恐怕就要入不敷出了。

羅志學自然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

所以在雲貴戰役結束之後,羅志學就已經實際上開始調兵遣將,為後續的東北戰役進行準備了。

調兵遣將的方向,也不僅僅是侷限在山海關一線,那裡雖然是重點區域,但是薊鎮以及宣大還有陝甘地區同樣重要。

大楚帝國的敵人,可不僅僅是本族的數十萬東擄人,還包括遼闊草原上大批投靠了東擄人的蒙古人呢。

這些蒙古人也是一大威脅,所以在大軍殺入東北的時候,也需要確保長城防線,尤其是薊鎮和宣大方向的安全。

不說主動殺出去,但是至少要能守住。

至於陝甘那邊倒是要輕鬆一些,雖然陝西和甘肅的北邊的漠南蒙古區域裡的眾多部落,已經歸順了東擄,但是東擄人主要是對靠近遼東一帶的部落控制力度比較嚴,而對於西邊的一些蒙古部落實際控制力度要差一些。

此外,這種歸順更像是藩屬國體系,這些部落很多都還保持著獨立性,跟著東擄人打順風仗可以,但是你想讓他們單獨對陝甘地區的長城防線發動進攻,死磕楚軍邊軍,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

陝甘的北邊是漠南蒙古,而甘肅的南邊則是青藏高原……嗯,大楚帝國佔據的甘肅地盤比較小,只有一個河西走廊,北邊是漠南蒙古,南邊就是青藏高原,而根據各種傳聞,那邊的人正在和漠西蒙古的和碩特部幹架……所以這個方向對大楚帝國沒啥威脅。

嘉峪關以西,東察合臺汗國也處於內外的巨大威脅當中,目前實際控制吐魯番一帶阿布倫·木漢默德·阿濟汗,繼承其父和中原王朝交好的原則,在大楚帝國接受了河西走廊後,第一時間就派遣了使者前往嘉峪關,和大楚帝國建立了聯絡,並繼續商貿互市。

所以在這個方向裡,大楚帝國也不會遭到什麼威脅。

最後,在北方以及西北地區裡,還有一些沒和大楚帝國接觸的蒙古部落,比如漠北蒙古的,漠西蒙古其他三大部,比如準格爾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

但是這些蒙古部落,對於大楚帝國北方的局勢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尤其是漠西蒙古,其中的準格爾部實力還挺強悍的,和碩特部能順利入青藏高原,就是得到了準格爾部的支援。

這個準格爾部,就是原時空裡和清王朝幹架的那個準格爾汗國。

而值得注意的是,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諸多部落,為了對抗俄羅斯的入侵,已經陸續派遣使者向東擄交好進貢。

之前大楚帝國也嘗試過派遣使者過去,想要讓他們和東擄人幹架,可惜人家也不傻……沒搭理大楚帝國的請求。

一方面是兩者的距離實在太遠了。

另外一方面,人家自己都遭到了俄羅斯入侵的威脅,外部壓力極大。

同時這年頭東擄人在草原上的惡名還是挺狠的,他們沒事犯不著招惹東擄人啊……整體來說,大楚帝國在西北方向上,短時間內局勢穩定,不太可能有什麼強悍的敵人。

如此,大楚帝國也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宣大以東,一直到山海關一線的戰事當中來。

幹掉東擄,收復遼東!而一旦幹掉了東擄,那麼不僅僅能夠收復遼東,說不準還能順帶收復整個漠南蒙古呢。

對此,羅志學很期待!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縣令開始無敵

迪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