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因為東擄的再一次入關為驚慌不已,崇禎和幾個內閣大佬們更是不顧陝西、河南等地的剿賊局勢,大規模抽調中原剿賊的兵力北上抗擊東擄。

如此情況下,洪承疇直接被調往北線,洪承疇可不是一個人去的,他更是把好幾萬陝西、河南等地的主力明軍帶走了一部分。

其中主力是陝西方面的明軍,還有一部分則是河南地區的兵力,其中包括了左良玉派出的五千人,吳三桂率領的近萬人。

只不過這些兵力想要北上京師一帶和東擄作戰,少說也得幾個月了。

畢竟大軍一路北上是需要時間的,哪怕一路上後勤充足都得走好久,更別說明廷給洪承疇他們只是下了調兵北上的命令而已。

至於後勤補給……不好意思,這得洪承疇以及其麾下的將領們自行解決。

所以洪承疇要帶兵北上,還得先湊集大批的軍需,同時行軍的過程裡也需要不斷的和各地方接洽,以在當地官府的配合下徵集軍需。

如此情況下,洪承疇所部想要順利抵達京師一帶,那需要的時間可久了去。

北方鉅變的訊息,一時半會的也沒有傳到南邊的明軍將領,尤其是史可法等幾個核心統兵將領的耳中來,就算傳過來了也影響不了史可法等人的決策:抗擊楚賊東進!畢竟距離太遠了,光是訊息傳遞來回都得差不多一個月呢。

如果要做出實際反應,比如說調兵,沒有幾個月根本做不到。

更何況在楚賊大軍壓境,九江一線局勢越來越緊張,楚賊隨時都能東進的情況下,現在長江沿岸,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官員和士紳們,根本就不關心北直隸那邊的情況。

即便關心,也不覺得北直隸那邊會有什麼不可挽回的風險。

畢竟東擄繞道蒙古入關,撐死了也就是劫掠一波而已,影響是惡劣,但也就那樣了。

退一萬步說,哪怕明廷在北直隸一帶不進行抵抗,只死守京師,放任東擄在北直隸其他地方劫掠的話,這些東擄用不了幾個月就會退走。

要是東擄大軍在關內待太久了,一旦薊遼尤其是遼東方向的明軍給殺回來截斷退路,再加上洪承疇等緊急援救京師的中原兵力進行配合,搞不好入關的東擄大軍都要全軍覆沒……所以,東擄入關後,基本上都會在明廷大軍反應包抄之前,完成劫掠然後撤出去!至於京師的安全,江南士紳們倒是不用太擔心,東擄野戰是厲害,但是攻城的能力還差了點,在關外連錦州這些地方都沒能拿下呢,更別提強攻京師了。

嗯,以正常的軍事角度去看的話,京師就是一個堅固無比的大堡壘。

只是很多時候,戰爭的勝負,一個城池能不能守住,軍事只佔據了其中一方面而已,有時候空有數萬大軍駐防,但是也會出現被攻克的情況,比如被偷襲,比如說有守軍反正開啟城門等等。

楚軍攻克襄陽,靠的就是偷襲。

原時空裡李自成能輕易拿下京師,靠的是一路不斷投誠反正的明軍官兵。

最後連城門都是守軍自己開啟接李自成進去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京師被攻破了,崇禎完蛋了,大部分江南權貴士紳其實還是不怎麼關心,他們只關心江南這一片小地方的局勢安全,只關心楚賊什麼時候殺過來。

這天殺的楚賊要是殺過來了,那可是要收稅的,而這比東擄可怕多了!畢竟東擄哪怕是殺進來了,奉行的政策大多也還是明廷的那一套,還是會優待士紳的,嗯,至少現在東擄是這麼對外宣傳的。

東擄搞士紳一體納糧,那是雍正年間乾的事了,現在的江南士紳們可不會想到大幾十年後會有這麼一套東西出現。

也就是說,在江南士紳,乃是在所有士紳的認知當中,東擄雖然是異族,但是隻要尊儒家,善待士紳,那麼異族入住中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是楚賊……那些天殺的楚賊竟然敢找老子收稅,比李自成那些流賊更可惡……必須乾死楚賊,否則國將不國,百姓哀嘆,白骨遍地,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東擄問題?那是名義問題,平日講一講就好了,具體做不做另說。

流賊問題?這是小問題,能剿就剿滅,實在不行到時候讓李自成他們當皇帝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李自成不找他們收稅,繼續讓他們當官,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

楚賊問題?這是原則問題,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性,除非……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

嗯,這一點大部分湖廣士紳在過去一年裡已經做出了表率。

楚賊殺過去之前一個各種剿滅楚賊,幹掉灰賊,把羅逆千刀萬剮的口號喊的震天響,楚賊真殺過去了,一個個跑的比誰都快,當跑不掉要交稅了,一個個交稅比平民交的還積極。

稅務部尚書陳星凱對這些人的評價就是:都他媽是一群賤骨頭!相反,川東雲貴一帶的土司們就好多了,人家才不管你明軍還是楚賊又或者是流賊,想要殺進他們的地盤裡,都跟你玩命……之前張獻忠想要入川,被四川裡秦良玉為首的土司兵揍了個滿頭包,楚軍入川了,這些土司兵同樣頑抗不退,搞的楚軍去年就殺入川東了,但是現在還是沒能拿下巫山縣。

其中固然有楚賊在川東一線沒有投入重兵的緣故,但是依舊證明了這些土司兵們抵抗的決心遠超明軍。

畢竟楚賊在川東一線的兵力,縱然以第四守備師這種守備部隊為主,但是楚軍裡的守備軍的待遇和裝備也都是不差的,放在明軍那邊,妥妥的都是主力野戰營哨軍,大部分士兵拉出來那都是職業戰兵,並且後續又陸續配屬了多門兩斤半野戰炮,十八斤臼炮等火炮。

論戰鬥力,明軍那邊估計也只有把邊軍拉出來才能玉指相提並論了。

但是這樣的第四守備師愣是被堵在川東進不去。

——東擄繞道蒙古入關,絲毫可以影響到史可法為首的江南一帶的官員們的積極備戰,抗擊楚賊東進的動作。

七月初四,有一批明軍抵達湖口!這一批明軍,並不是普通明軍,而是三千名新標軍,並且隨同他們一起過來的還有十多門的紅夷大炮。

史可法親自帶湖口的碼頭迎接這一批明軍。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千名新標軍以及十多門的紅夷火炮,並不是屬於史可法這個安廬巡撫麾下。

而是屬於應天巡撫麾下!並且這支新標軍比楚軍走的更加極端,三千步兵裡,除開炮手和其他輔助兵力外,大概有兩千多人步兵。

而這兩千多步兵裡,有大概一千七八人都是火槍手,長矛手數量只有區區五百多人。

這樣的兵力比例,讓史可法看的都無語……雖然說新標軍講究槍炮吧,但是你也不能搞這麼多火槍手啊,步兵裡一半火槍手就差不多了,再多的話,近戰是要被一衝就崩潰的啊……看著這些火槍手,史可法也沒有和別人爭論的想法,只是默默的從其他部隊裡調了上千名長矛手過來。

自從去年楊嗣昌開了頭,再加上楚軍的彪悍戰績,而更重要的是楚軍主力部隊的模式讓明廷的很多督撫們看到看可以輕易效仿的可能性。

所以現在明廷很多督撫都在搞新標軍,有些人老老實實按照楚軍的標準搞,比如楊嗣昌,史可法,就連洪承疇、左良玉他們基本都是這麼一個路數。

而有些人嘛,不知道腦洞比較大還是真心信任火槍手,又或者是不捨的花錢,搞出來的新標軍裡火槍手的比例非常大。

甚至聽聞江南還有新標軍是清一色的火槍手,連一個長矛手都沒有……簡直驚掉了史可法的下巴!說實話,史可法多少也能猜到他們的想法:省錢!新標軍,這玩意練起來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說容易……不就是弄一堆紅夷火炮和火槍嘛,再招點青壯過來練上幾個月嘛,也沒多難啊,甚至比以前的那種傳統舊軍都還要來的容易,還省錢。

傳統舊軍想要練出戰鬥力來,那可不容易,刀盾手長矛手弓箭手,全都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短時間內很難速成。

說難,那是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新標軍,練到能達到楚軍主力部隊的水準,那麼訓練強度要非常高,所需的伙食也大,對裝備的要求也高。

這樣一來,這花銷比傳統軍隊還要高,而且是高得多!楚軍主力部隊,明軍新標軍,這種新式的軍隊,上限很高,但是下限也很低……你隨便找一群農夫,給他們其中一半人發一根長矛、一半人發一支火槍,再隨便訓練一個月也能拉出去了。

這種兵力,按照明軍的裝備成本以及伙食成本,人均成本估計也就五六兩銀子左右。

但是如果你想要達到楚軍主力部隊的水準,那麼花銷可就大了。

哪怕是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長矛手這玩意訓練也不容易。

楚軍裡光是那一堆重甲長矛手的裝備就得人均幾十兩銀子呢!更別說重甲長矛手對體能要求很高,這天天吃的都比普通士兵多。

想要練出一群好的長矛手,這花銷可比訓練一群火槍手還貴,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督撫搞新標軍的時候,往往更傾向於編練更多火槍手,縮減長矛手的緣故。

無他,省錢!楚軍裡,一個穿戴盔甲的重長矛手訓練是非常麻煩的,戰術動作不少,同時對士兵的體能、勇氣、紀律要求性不低。

楚軍裡的普通士兵當中,騎兵薪資最高,待遇最好;其次就是炮手(特指炮組成員,不包括炮兵部隊裡的輔助兵力),再過來就是重甲長矛手了。

再往後,才是火槍手和輕甲長矛手等普通步兵兵種。

至於刀盾手,這個兵種在楚軍裡已經是越來越少了,早期半吊子騎兵還不多的時候,楚軍還會用刀盾手作為偵查兵力,但是隨著半吊子的騎兵越來越多後,一般偵查任務都是由這些半吊子騎兵進行了。

值得一提,很多半吊子的偵騎,基本都是以前的刀盾手改行來的……楚軍列陣作戰的時候,嗯,包括對面的明軍!步兵們列陣作戰的時候,火槍手,甭管你是用鳥銃還是元年式火繩槍,那都是作為輔助火力使用的。

當短兵相接的時候,長矛手就是絕對的近戰核心。

而火槍手因為過於鬆散的佇列(火繩槍沒辦法緊密列隊),進行肉搏戰的時候,火槍手單獨列陣的話,基本不可能維持陣型,很容易被敵人分割導致產生混戰。

但是長矛手不一樣,長矛手可以緊密列陣,依託陣型進行作戰。

這年頭的步兵之間的列陣作戰,往往看的就是雙方的長矛手發揮如何,誰家長矛手先慫誰就先崩潰。

火槍手的戰術作用,則是儘可能的在雙方進行短兵相接的時候,持續開火殺傷對方的陣列,迫害敵軍的陣型,而且很多時候都會對著敵人的前排重甲長矛手打……拉近距離後,沒有槍刺或刺刀的火槍手一般都會退後,依靠長矛手進行掩護並持續開槍。

楚軍那邊特殊一些,楚軍的火槍手都是裝備槍刺的,有時候會在近距離開槍後,就乾脆不再開槍,而是直接端著上了槍刺的火槍化身短矛手,和長矛手一起進行作戰。

不過這都是建立在敵軍陣列已經崩潰,痛打落水狗的時候。

如果對方陣型依舊穩固,那麼楚軍的火槍手也會退後,依靠長矛手的保護繼續進行火力輸出,直到對方陣型崩潰後,再跟隨長矛手發起衝鋒反擊。

縱觀當代的明軍,乃至楚軍的戰術,那麼就會發現,近戰核心依舊是長矛手,而長矛手的訓練可不容易。

可不是隨便拉個民夫,然後發一杆長竹竿就能拉出去打仗的。

沒有充裕的體能,普遍在四米五甚至更長的長矛,你都不可能長時間時間握住,更別說進行捅刺作戰了。

而前排的長矛手往往披甲,大多還是重甲。

這一身幾十斤的盔甲穿上去,再搭配一根四米五長的長矛,這一身負重可不輕。

而列陣戰鬥又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解決的時候,除非是緊急遭遇戰,要不然常規列陣戰鬥的話,前期磨磨蹭蹭好幾個小時很正常。

如果是大熱天裡,穿著幾十斤厚實的盔甲,提著一根四米五長的長矛,都不用幹別的,僅僅是原地站幾個小時都不容易。

更別說,實戰中這幾個小時裡還會不斷的進行陣型的變化,試圖透過陣型的變化來取得優勢,比如迫使敵軍跟著進行變換陣型,一旦對方陣型變換的時候應對失誤,那麼就會造成陣型漏洞,而那個時候往往也就是戰鬥真正爆發的時候。

這就對將士們,尤其是身披重甲計程車兵們體能要求非常高。

沒良好的體能,光是穿著盔甲列個陣都能累死你。

而體能又是建立在訓練之上的,而訓練又是建立在伙食供應上的。

想要訓練出來一群體能優秀,戰術素質過硬的長矛手,你得準備大批食物。

而楚軍能這麼搞,一方面是不差錢糧,另外一方面大楚帝國比較特殊,這說是建立一個國家了,但是這個國家是建立在軍隊的基礎上的,軍隊方面的軍費能夠得到保障,沒有文官敢貪腐軍費。

先有保鄉軍才有的大楚帝國!這個先後關係不能搞亂了,不然的話,是很那理解大楚帝國的諸多看似奇葩的政策。

文官們要是敢對軍費伸手,那些暴脾氣的將領是真的會把文官塞進炮管裡打出去的……楚軍,也不僅僅是長矛手體能好,耗費大,其實火槍手的耗費也不小。

因為火槍手也需要進行實彈訓練啊,也需要訓練體能啊。

同時楚軍的火槍手除了火槍射擊訓練外,還會進行近戰訓練。

畢竟火槍手很容易就會陷入混戰當中,所以火槍手會專門進行槍刺搏殺訓練,尤其是混戰之中的訓練。

使用槍刺進行混戰搏殺,這是楚軍裡的火槍手的必修課,而這也是有別於其他軍隊火槍手的一大特色。

因為其他軍隊的火槍手,基本沒有成熟可用的槍刺或刺刀,火槍手近戰要麼直接用槍托,要麼乾脆用刀、劍。

不對,現在還有一支軍隊的火槍手也是配屬槍刺的。

對面楚賊這麼搞,他們新標軍沒道理不搞啊。

而有了槍刺後,明軍新標軍的將領們發現,火槍手的近戰能力提升了不少,甚至都可以充當短矛手來使用。

既然如此,那些死貴的重甲長矛手也就可以酌情減少一部分了……至於自家長矛手被敵軍的重甲長矛手殺過來,會不會被打的生活不能自立,這一點不少督撫以及將領們認為,這怎麼可能!只要有槍炮在,完全可以在敵軍殺過來之前就把敵人幹掉,等到那個時候,火槍手們要做的就是打一打已經佇列完蛋的敵軍殘部,收拾殘局而已,槍刺足矣!反正對面的楚賊就是這麼幹的,官兵和楚賊的多次交戰裡,大部分都是衝都衝不過去,就被楚賊的槍炮給幹趴下了。

這沒道理換到自家的新標軍就幹不成啊。

火槍,我們有,比質量好的丈半長矛都多,還便宜……火槍手,更是多的不得了,外頭大把農夫,隨便抓一批過來練上個把月就是一批粉嫩的火槍手。

火炮嘛,這個雖然有點難度,但是紅夷火炮對明廷來說不算什麼大問題,畢竟明廷玩紅夷火炮都幾十年了,甭管是幾千斤的紅夷大炮,還是大幾百斤的小號紅夷大炮,明廷都能仿製打造,只要錢不是問題,多了不敢說,但是少一些還是能搞出來的。

人家楊嗣昌之前在長沙就造了三四十門兩斤半乃至五斤的野戰炮呢。

火炮的機動問題,楚賊已經幫我們解決了,直接弄個雙輪炮架就是了。

至於明廷窮的叮噹響那來的經費……這個你i不能真指望朝廷啊!人家楊嗣昌連湖廣新標軍可沒要明廷一個大子啊……史可法練安廬新標軍,待遇好一些,但是前後也就拿了朝廷三萬多兩經費,左良玉練新標軍,甚至都懶得找崇禎要經費。

哪怕不是新標軍,那些傳統明軍舊軍們,人家也沒靠朝廷過日子啊。

比如吳三桂所屬的關寧軍,朝廷撥給的銀子就那麼一點,根本就不夠,他們是怎麼養軍的?自己屯墾,走私做生意賺一點,打仗的時候搶一點。

其是有機會入關作戰的時候,那基本都是去一次吃三年,不撈足了錢糧那是絕對不可能返回遼東的。

今年吳三桂帶兵入關,好幾個月裡,說是打楚賊,但實際上楚賊的毛都沒見著,光顧著搶錢搶糧往遼東送回去了。

如今明廷的各軍,甭管是文官統帶的新標軍,還是左良玉、吳三桂等人統領的傳統舊軍,那都是軍需自籌,或找士紳攤派,或找地方官府索要,或私自設卡收錢,甚至做生意。

最後免不了縱兵自取,甚至這個方式還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你瞧,這麼一搞,這編練新標軍的經費不就有了嘛。

只是錢不多,得省著花而已。

同時也會部分錢糧會被按照規矩被漂沒,進入各級官員將領的口袋而已。

但是錢,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而不少督撫、將領們覺得多練火槍手能省錢,所以都不約兒童的增加了火槍手的比例。

就算是長矛手,很多也是輕甲或乾脆是無甲的長矛手,至於重甲長矛手,那玩意太貴,能少幾個是幾個……如此,也就搞出來了應天巡撫新標軍前軍這麼一個奇葩出來!三千新標軍,除開炮手等兵力外,兩千多人的步兵裡,一千大幾都是火槍手,長矛手只有區區五六百人,並且還是輕甲長矛手……搞的史可法都準備從其他地方臨時抽調一批長矛手和他們配合作戰,否則的話,史可法擔心這支新標軍在戰場上的表現,比傳統舊軍還要不堪……雖然這個應天新標軍前軍奇葩了點,但是史可法卻是沒有任何的責怪,甚至在當天晚上親自設宴款待應天新標軍的將領們。

畢竟這好歹也是一支新標軍,自己補充一千多長矛手過去後,那麼就能湊出來大概三千人左右的步兵,足夠充當戰場上的主力使用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帶了十多門的紅夷大炮。

這十多門的紅夷大炮裡,是清一色的兩斤半野戰炮,嗯,這玩意也是目前明廷裡風頭最大的火炮,被稱之為兩斤半滅賊炮,基本是個明廷控制下的火炮作坊,目前都在仿製這玩意。

因為這種火炮仿造起來簡單比他們造紅夷大炮還簡單!兩斤半野戰炮,本身就是宋鐵匠從紅夷火炮簡化而來,整體結構上和傳統的紅夷火炮的炮管其實區別不大,甚至因為炮管更短,鑄造起來還要更簡單一些。

如果不夠簡單,當初還處於保鄉軍時期的大楚帝國,就那麼點工匠,技術太高也搞不出來啊。

兩斤半鐵鑄火炮,這玩意的技術難度對明廷的造炮工匠們來說沒有任何的技術難度。

除了核心的炮管外,另外一個核心部件,也就是炮架。

而炮架這東西,說開了也就是一個創意,一個思路的問題。

至於技術問題,有個屁技術問題……就一個鐵架子而已。

實在不行,你都可以不用鐵鑄造炮架,而改用厚木製造炮架,嗯,人家東擄那邊就是這麼幹的。

你隨便找個懂得造馬車的木匠都能給你搞出來,至於還要懂造馬車的木匠,那還是為了造個木車輪……其中最關鍵的是火炮行軍狀態下,是四輪馬車結構,裡頭有個轉向結構。

這玩意你讓他們自己搞肯定要抓瞎,但是人家楚賊都給你打好樣了,你抄都還不會抄,那還玩個屁,回家學崇禎上吊算了。

技術簡單,威力也不小,鐵鑄火炮成本也不貴,最重要的是能拉著到處跑。

於是乎,這種兩斤半野戰炮也是迅速受到了明廷中原以及南方督撫們的重視,至於為什麼說督撫不是說崇禎……人家崇禎還不知道自己帝國下的軍隊,很多已經用上了這種野戰利器了呢。

明廷和楚賊之間的戰爭,打到這份上,其實和崇禎已經沒啥關係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洪承疇率軍北上的時候,麾下大軍也帶了十多門野戰火炮北上!人家洪承疇雖然看不起楊嗣昌的諸多政策,對楊嗣昌搞什麼新標軍的行為也是嗤之以鼻,但是對楊嗣昌仿造楚賊槍炮這事,還是非常肯定的。

因為他自己也這麼幹!在洪承疇看來,楚賊的步兵也就那樣,真正讓楚賊戰無不勝的還是威力巨大的火炮。

尤其是那些輕便的野戰火炮,堪稱野戰神器。

所以在陝西的時候,他一邊剿賊,一邊對抗楚賊侵入陝西,同時也在蒐集工匠仿造楚賊的槍炮,尤其是輕便,非常適合野戰使用的兩斤半、五斤野戰炮。

這一次北上,他也是帶了十二門野戰炮北上,再加上左良玉所部也帶了四門兩斤半野戰炮北上。

這加起來一共十六門,剛好可以湊一個早期楚制,也是目前明軍新標軍編制裡的野戰炮兵營。

在如今的南邊戰場上,面對動不動九十門甚至上百門火炮的楚賊而言,明軍十六門兩斤半野戰炮根本不夠看。

但是面對東擄,洪承疇有信心給他們一個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悍婿

叢林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