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臺必須獨立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不受其它官場的影響,從而更好的監督百官!”

垂拱殿中,寧復神情堅定的道。

當初趙煦在世時,寧復就向他提過這個建議,監督權必須獨立於行政機構之外,這樣才能更好的實行監督的職責。

只不過趙煦擔心這種改動太大,會影響到朝堂的穩定,所以最後並沒有同意。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御史也是官員,同朝為官,肯定會與其它官員產生交集.”

章惇卻搖了搖頭,覺得寧復的話根本不現實。

“這件事說容易也容易,以後御史臺一系的官員,由朝廷獨立選拔,升遷調動也與其它官員不同,甚至御史可以做為一類特殊的官員,由朝廷專門培養.”

寧復再次道。

“若是這樣的話,勢必會讓御史一系的官員與現在的官員對立起來,恐怕會挑起官員間的內鬥啊?”

章惇再次擔心的道。

“朕任命官員是讓他們治理國家的,而不是讓他們相親相愛的,而且若是官員之間一團和氣,朕反而要睡不著了.”

寧復卻毫不留情的道。

其實關於御史這一類特殊的官員,以前也同樣不受人待見,因為御史可以風聞奏事,不用講任何證據,而且御史是唯一不受宰相任命的官員,所以御史與宰相處在天然的對立面上。

可以說每一任宰相上任,都會受到御史的彈劾,哪怕是撲風影,朝廷也不會怪罪。

但御史也只有這點職權,除此之外並沒有其它的權力,這也造成了御史的監督權過小,無法對官員形成有效的威懾。

所以寧復現在決定將御史獨立出來,並且增加他們手中的權力,但也解除了他們風聞奏事的權力,上奏必須要有證據。

當然御史的權力也隨之增加,可以對官員展開調查,甚至連宰相他們也有權監督,而這顯然會觸犯許多官員的權利,所以章惇才會如此謹慎。

不過寧復卻鐵了心要推行這件事,畢竟大宋的官員,特別是文官太缺監管,導致官員貪汙受賄之事時有發生,甚至把持一地的大權,對朝廷的旨意陽奉陰偽。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寧復之前為了儘快讓全國穩定下來,保留了大宋原來的官員,這些官員良莠不齊,天知道其中有多少貪贓枉法之輩?現在大周的天下已經穩定下來,寧復需要對現有的官員體系做一個清理,而御史一系的改革,顯然是一個最佳的藉口。

章惇也明白寧復的心思,只是他年紀大了,在政務上也一心求穩,可是現在寧復態度堅決,他最終也只能同意。

看到章惇同意,寧復也立刻召來柳正等人,然後一同商議了一下對御史臺一系的改革方案,對於寧復的決定,柳正是無條件支援的,呂嘉問更不用說了,因此最後幾人也十分順利的商討出一個大概的方案。

半個月後,寧復正式下旨,將御史臺更名為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等。

大周設有二十四路,於是又設二十四路監察御史,每一路監察御史人數不等。

其實寧復就是把明清時期的都察院照搬了過來,都察院的前身就是御史臺,只不過都察院的權力更大,對官員的監督力度也更強。

要知道在明清時期,中原王朝的皇權達到頂峰,甚至廢除了宰相制,從而使得皇權再無人可制。

特別是在清朝時,皇帝的權力更加強大,大臣成了皇帝的家奴,徹底的失去了與皇帝爭鬥的底氣,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都察院在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章惇他們當然知道都察院一出,相當於在所有官員的脖子上,都套上了一件沉重的枷鎖。

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寧復對這件事表現的十分強硬,顯然是鐵了心要限制文官集團手中的權力。

另外在都察院成立的同時,武學也被更名為武學院,直接隸屬於皇帝直管,而且歷代武學正,也都由皇帝兼任,另外武學設有兩個副學正,負責武學院的具體事宜。

現在的武學院規模已經擴大了不少,每年畢業的學生已經足夠供應軍中之用,比如新軍和西北禁軍,軍中的將領幾乎都是武學畢業的。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寧覆在武學院成立的同時,也直接宣佈,以後軍中的將領,全都要由武學院畢業的學生擔任。

當然如果有軍中的將士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也可以得到提拔,只不過在提拔之前,同樣需要進入武學院學習一段時間。

上面這些措施使得軍中將官盡出自皇帝門下,不但極大的增強了將官們對皇帝的忠心,同時也讓他們擰成一股,從而有本錢抗衡文官集團的打壓。

畢竟朝代雖然換了,但社會的風氣一時半會還無法改變,哪怕寧復以軍隊起家,事後也大幅度提高軍隊的待遇和地位,但一時還無法扭轉社會上對軍人的鄙夷。

另外朝堂上對武將的打壓和防備也同樣存在,哪怕寧復這個皇帝在背後給軍隊站臺,但暫時還是無法改變武將們的地位,所以只能一點點來。

武學院成立後,接下來就是對軍隊的改革,這件事關係重大,寧復也十分的慎重,因此也多次與章惇等人商議。

不過還沒等寧復對軍隊朝廷改革,都察院成立引發的動盪也終於發生了,朝中不少官員紛紛上書,認為都察院的監察,是對官員的不信任,並且容易引發官場上的爭鬥,因此許多人嚴辭要求,解散都察院,保持原來御史臺的原狀。

這些官員顯然是串通好了,反對的奏本一波接著一波,這也是寧復登基之後,第一次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反對。

不過寧復對此早有經驗,當初趙煦在世時,可沒見面對同樣的情況,而趙煦表現的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強硬。

寧覆在這一點上,絲毫不比趙煦差,因此他將所有反對的奏本都打了回去,並且直接宣佈對各路御史的任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逼婚:躺平後攜妻復仇

遊走金魚

英倫狂潮

笨宅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