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語錄】餘身體平安,合署內外俱好,惟“儉”字日減一日。

餘兄弟無論在官在家,彼此常以“儉”字相勖,則可久矣。

【曾國藩軼事】曾國藩一生生活儉樸。

他自己衣著樸素,布袍鞋襪,都是其夫人、媳婦所做。

吃的也是粗茶淡飯。

即使是官至大學士,每次吃飯也僅一個葷菜,如果不是有客人來,從不增加。

因此時人戲稱他為“一品宰相”。

“一品”,指的就是“一葷”。

他30歲過生日時,家人特地為他縫製了一件青緞馬褂,他平時捨不得穿,只在慶典或過新年時才穿上。

這件衣服穿了30多年,到他去世時,還像新的一樣。

對此,他幽默地說:“古人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然以吾視之,衣亦不如故也。

試觀今日之衣料,有如當年之精者乎?”

儉樸持家,是曾家的祖傳家風。

曾國藩作為同輩長男,從持家之始,就將“儉”字放在頭等重要的地位。

他教育子侄說:“‘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僕婢僱工.”

其中的“儉”字,又與“勤”字相關聯,所以曾國藩常常將“勤”“儉”並舉。

不用婢婢和僕役,固然是為了少花錢,但更重要的目的卻是培養家人親自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習慣。

曾家的男子要親自下地耕田,婦女更要親自紡織。

為兒子娶妻,也選勤儉之家,而不願與官宦之家聯姻,以免長奢惰之習。

紀澤剛剛結婚,曾國藩就告誡兒子,要他引導媳婦織布做衣:“新婦始至吾家,教以勤儉,紡績以事縫紉,下廚以議酒食,此二者,婦職之最要者也.”

而當時曾國藩已經是位尊權重的大軍統帥、封疆大吏了。

曾國藩的節儉還表現在一些特殊的事情上。

他認為,日常持家應當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紙片都要收集起來,以備使用。

如他所言:“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可珍之物固應愛惜,即尋常器件亦當彙集品分,有條有理。

竹頭木屑,皆為有用,則隨處皆取攜不窮也.”

積少成多,就會變廢為寶。

這樣家裡既顯得整齊,又節省了財物,還養成勤動手、辦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曾國藩從政治軍,每件書信、文牘、奏章都要抄一副本,收藏在家中。

早在咸豐四年(1854)五月,他就對幾位兄弟說:“凡諭旨、章奏等件付至家中者,務宜好為藏鰃。

我兄弟五人,無一人肯整齊收拾者,亦不是勤儉人家氣象.”

他還特別告誡:“餘寄回片紙隻字,俱請建四兄妥收.”

經過日積月累,曾家所藏的書籍、文獻已經汗牛充棟。

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後來都成了珍貴的史料,堪稱無價之寶。

曾國藩重視節儉持家,因為在傳統社會中,家是一個人事業的根基,治家與治國相通相關。

不善治家者,必不能治天下。

一個人即使再有能力,倘若家庭出了問題,也就如木拔其根,難以立足。

曾國藩有這樣一種不同尋常的看法,他認為為官不是長久之計,而家庭則與一個人的一生相始終。

所以,他認為治家比為官更重要。

他曾經給自己的夫人寫信告誡說:夫人率兒婦輩在家,須事事立個一定章程,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

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

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廉恭節儉之意,則福澤悠久,餘心大慰矣。

湘軍將領中,兄弟一同參軍的大有人在,如江忠源、江忠義、江忠濟、李昭慶四兄弟,劉滕鴻、劉騰鶴二兄弟、李瀚章、李鴻章、李鶴章三兄弟,李續賓、李續宜二兄弟,他們或全家戰死,如三江二劉,或有一二人通顯,如李鴻章,但若論家族常保不衰,只有曾家。

這正是因為曾家有專人主持家政,並且以儉持家的緣故。

【智慧解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項美德。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意思是說,節儉是一切美德的基礎和來源,而奢侈則是所有惡行中最為嚴重的。

這部先秦經典將“儉”字提高到無以復加的高度上,充分地展示了節儉的重要意義。

這種崇尚節儉的精神,在以後歷代都受到推崇發揚,有的人從學理上闡發之,更多的人則是在行動上實踐之。

縱觀歷代有為之主,無不是節儉之人。

漢文帝以儉治國,停止修建露臺,開創“文景之治”。

曹操一生節儉,不好奢華,他的帷帳屏風,壞了就修補接著使用。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節儉得近於苛刻。

皇宮中有太監穿新鞋在水中走過,他竟大發雷霆,嚴以治罪。

康熙、雍正兩位盛世君主,也勵行節儉,並諄諄告誡子孫,因此清朝才有近300年的興盛。

這些君主節儉,並非是財用不足,而是認識到節儉是其他美德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一國統治者而言,一身節儉,則上行下效,舉國節儉,如此則國用日足,國力日強。

對臣子而言,節儉則可保證日用充足,避免貪汙,是遷官保身的不二法則。

對平常百姓而言,節儉可節制物慾,積累家財,日漸豐裕,傳之子孫,永世不墮。

具體說來,“儉”字的益處還有許多,石成金在《傳家寶》中總結說:儉有四益:凡貪淫之過未有不生於奢侈者,儉則不貪不淫,是儉可養德也;人之愛用自有劑量,省嗇淡泊有長久之理,是儉可養壽也;醉濃飽鮮,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儉可養神也;奢者妄取苟求,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儉又可養心也。

他從“養德”、“養壽”、“養神”、“養心”四個方面歸納了“儉”字對於人自我修養方面的作用,可謂精練而深刻。

當然,“儉”雖作用於一人,但其作用卻不僅僅侷限在一個人身上。

除了上述四個方面外,“儉”字在治家、為官、治國方面,有著更為顯著的作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亂世,我卻只會普攻

東方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