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光文帝紀》:建興十三年,二月,中祖入長安,郡守顏斐舉眾降。

同時辛巳(十八)日,中祖還居未央宮,以前將軍王平護衛,更替長安左右。

軍士無犯,道不拾遺,百姓遂安。

長安自從獻帝東遷,已經過了四十餘年;距離東漢平定關中,也有了三百多年曆史。

而這座荒廢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未央宮,又將重新迎來了新的大漢帝王。

長安薄霧朦朧之間,捧露仙人屹立於未央宮前,其手上露珠滿盤,緩緩滴落於石階上。

金人眼眸凝視遠方,彷彿穿越時光,將兩漢四百年興衰景象一一重現眼前。

劉禪站在銅鏡前,捋著鬢角旁的幾根黑絲,看著鏡內自己年輕的臉龐,心中歡喜異常,思忖道:“今年二十八歲,正值年輕力壯之際,卻已經收復長安,天下十三州能有其三。

就是不知自己需花多久才能平定天下?”

說話間,劉禪不禁想起前任開國帝王一統天下花費的時間。

秦皇嬴政,滅六國十六載;高祖劉邦,起兵至一統天下七歲;光武劉秀,南征北討定天下十二年。

念及此處,劉禪又不禁嘆了口氣,自己還是太遜了。

光武帝劉秀一統天下時,年僅四十二歲。

自己若能在他這個年紀一統天下,已是善莫大焉。

從現在算起來,自己還有十四年的時間。

“既然如此,朕便定個小目標,花十四年一統天下,留給自己二十年時間來治理這大一統的中華大地,創一個盛世留於後人.”

劉禪望著銅鏡內的自己說道。

就在劉禪思緒之時,侍從說道:“啟稟陛下,諸卿求見!”

“讓其在殿內稍等.”

劉禪淡淡回道。

“諾!”

劉禪穿上春服,整理了下衣冠,徐步出殿。

王平、廖立、魯芝等幾人見劉禪出殿,行禮齊呼說道:“臣等拜見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嘉福永壽!”

這一次終於對上了,身居未央宮,才能長樂嘛~劉禪輕抬手臂,沉聲說道:“諸卿無需多禮!”

“謝陛下.”

眾人應道。

眾人各自安坐後。

魯芝驅步出列,拱手說道:“啟稟陛下,臣奉詔令勘探兩漢宮殿,今略有所得。

陛下若要以長安為都,臣竊以為當需新建宮殿,方可用之.”

說著,魯芝將懷中的奏疏拿出,呈交於劉禪。

“哦?”

劉禪接過奏疏,感嘆說道:“卿何其速也!”

魯芝微微弓腰,拱手說道:“啟稟陛下,臣察城內飲水、閭里、宮殿可得也。

留於典籍之中的閭里,如尚冠、修成、黃棘、宣明、建陽、昌陰、北煥皆夷漫滌盪,亡其處而有其名.”

“其長安城牆多為破碎,自長安毀於新莽戰亂後,後漢雖有修繕,但至董卓亂政以來,又經郭李之亂,長安城牆多有傾廢。

如霸門有三門道,崩塌二門,唯有一個門道可用。

已無守城之用,唯有守民之能.”

“至於宮殿的話,長樂宮老舊不堪,雜草重生,甚至有百姓於其間耕種,狹窄的宮道也變成寬闊的城內大街。

桂宮大梁傾斜不能居也。

陛下所住未央宮正殿乃偽帝曹叡簡易修繕,未央宮其餘大部分也已經破舊,宮牆破敗不勘.”

魯芝的話簡單理解,那就是長安在二百多年前的新莽戰亂中已經壞得不行了,東漢建立後對長安也只是縫縫補補而已,內部早就老舊不堪。

又經歷了郭李之亂,致使長安無人煙,宮殿的大柱子及城門都塌了。

劉禪微微蹙眉,轉頭看向顏斐,問道:“顏卿沒有修繕?”

顏斐苦笑說道:“啟稟陛下,非臣不願修繕。

臣剛到長安之時,百姓困頓,食無所出,家無牛馬,道路閉塞,風氣大逆。

臣歷經十餘年時間,傾盡家產,方使百姓初有生氣,至於宮殿於百姓無益,修之何用?”

頓了頓,顏斐面露尷尬之色,說道:“正因長安破舊,唯有安民之用,不能堅守。

故蔣濟不敢守之,引兵東撤,留臣於長安之中.”

漢長安可不是簡單的一座城池,其佔地面積有65平方公里,相當於84000畝,巔峰時期容納人口五十萬人。

魯芝繼續補充說道:“至於要新建宮殿乃是因為舊宮殿多居於長安南部。

長安城東南低而西南高,前漢長安水土充沛,雨季時東南潮溼蔭翳,西南無水氣潮溼之貌,井水甜美,遂建宮殿於此.”

“但今時不同往日,自臣記事以來,關中日漸寒冷,雨量不似往時之多。

故今時,未央宮井水稀少,打水已是不易,汲取不便。

今若要建宮殿,當取前漢相反之地,即城東南為宮殿之地,方可滿足宮殿用水.”

這就是小冰河時期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地下河水位下降,導致西漢原本的水土適宜之地與不適之地作為一個轉換。

當然僅限於皇宮這種存在大量人群生活用水的集體。

若是普通百姓生活,基本還是沒有問題。

歷史上十六國也是因為魯芝所說的這個原因,廢棄西漢宮殿原址,而在東南角新建小城,以為皇宮之用。

因此漢長安的廢棄並非無緣無故。

當劉禪聽到要新修宮殿,眉頭微皺,說道:“算了,如今長安初定,戰事未消,新宮之事暫且不議。

命人修繕正殿,朕偶爾居之,不影響起居即可.”

說著,劉禪看向魯芝,讚揚說道:“卿自領命,不過三日,便能提出宮殿利弊之言,甚好。

來人賜蜀錦百匹以賞魯卿.”

“臣謝陛下!”

魯芝應道。

廖立、關興二人看到這一幕,互相對視一眼,都感覺魯芝幹事效率太快了。

好卷的說!待魯芝上報完後,廖立出列稟告道:“啟稟陛下,臣已命人重建高廟十二室。

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三廟已清理完畢。

首先只待陛下親臨祭拜,以慰前漢十二帝.”

西漢有十二位皇帝,十一座廟。

經新莽兵亂,光武帝至長安,見宮闕盡廢,宗廟為墟,就合聚十廟入高廟作一廟中,分十二室,祭拜西漢十二位皇帝。

劉禪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不急,待車騎將軍、上丞相回師,朕攜文武,共同祭之.”

頓了頓,劉禪問道:“今關中局勢如何?”

前將軍王平聞言,虎步出列,拱手說道:“啟稟陛下,據昨夜軍報,姜維已率軍擊退樂綝,保上洛、商縣百姓安寧,唯被樂綝遷走二餘千百姓.”

“蔣濟欲遷鄭縣、華陰二萬餘眾百姓入弘農,車騎將軍遣魏延追擊蔣濟,被蔣濟大軍擊退。

車騎將軍率眾近逼,蔣濟大軍不敵後撤,又幸得弘農楊氏舉族人以反抗。

唯被蔣濟遷走五千人入潼關.”

弘農楊氏乃是四世三公的楊氏,其族人有漢末太尉楊彪、楊修皆是本族之人。

至於楊氏舉族人反抗蔣濟不難理解,楊彪自謂漢臣,終生不仕曹魏。

曹操都有些害怕這個老頭,當初好不容易把楊彪投入獄中,結果惹起眾怒,又不得已把他放出來。

而楊修更不用說了,出仕曹魏被曹操殺了,這讓弘農楊氏怎麼會忠於曹魏。

而且曹魏也對弘農楊氏沒有任何重用之舉,直到司馬氏當政才有改變。

是故當大漢重新攻克長安,楊氏又怎麼不會應和呢!“司馬懿欲遷左馮翊百姓走河東,上丞相率軍追擊,大敗鄧賢,安定蓮勺。

渡洛水圍臨晉,臨晉降。

司馬懿遷郃陽、夏陽等縣百姓入河東,約有一萬八千人。

魏軍約遷走關中百姓二萬五千人上下.”

王平說道。

王平根據戰報如實說道:“據前方戰報所言,上丞相、車騎將軍約五日內,便可返回長安.”

聽到二萬多人被曹魏遷走,劉禪心中不禁肉疼。

劉禪收斂小心情,沉聲說道:“既然如此,定八日之後,朕與諸卿前往高廟,焚告於天,以慰先帝之靈.”

“諾!”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狙擊從亮劍逃殺期開始

星空背厚

穿越水滸之宋江傳

梨樹芳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