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威武、廣武二衛已下廣寧,奪居庸。二衛司馬正行清丈田畝之事,周校尉請求運送錢糧、工匠、官吏,修建營房校場,打造器械,以待來春之用。”

聽過傳信兵的稟告,王言看向一旁的親衛,問道:“元化處未有動靜?”

那親衛回道:“一如既往,兩軍相持。”

王言點了點頭,他對公孫瓚的心思還是有幾分把握的。倒也談不上高看、小看,只是公孫瓚的選擇不同罷了。畢竟公孫瓚本就與劉虞爭奪兵權,洛陽還有變,就是能滅了他王某人,公孫瓚也不會隨意用兵,損害自己的力量。

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什麼先見。有點兒腦子的也可以看出來,漢室氣運已盡,先何進、後董卓攬大權,甚至有言董卓夜宿皇宮,穢亂宮闈,皇權衰微至此,如何看不明白。

洛陽鬥爭激烈,不是大臣們要保皇,而是董卓大軍在握,兵持洛陽,即便董卓顯示出了親近之意,啟用黨人之類的,但他們仍舊活的戰戰兢兢,睡不著。這時候凡是有幾分野心的,都會知道該怎麼做。

不過為了給公孫瓚來點兒強度,省的腦子一抽抽真的翻山越嶺過來偷襲徒河,大將軍道:“調玄甲營進兵臨渝,每日軍前演武,給吾兒公孫好好看看。”

玄甲營,是王言取了李二的玄甲鐵騎之名,乃重騎兵部隊。訓練了將近兩年,不過只有八百人而已。人馬俱披玄甲,覆以鬼面,只露著眼睛,兵器自然都是馬朔,這玩意兒成本太高,要求也太高,到現在也就這麼點兒人。

調玄甲營過去的目的很簡單,都練了兩年,總得出去亮亮相。另外一方面就是威嚇公孫瓚,真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翻山偷襲,那就把公孫瓚後路給斷了,家也給抄了,將其困死山中。

“另知會民政,往廣寧運送物資。”

親衛領命而走,傳信兵也懂事兒的離開……

現在已經是十月份,遼東的第一場雪早已落下。洛陽的情況,傳到遼東的就是何進身死,董卓進京,議論廢立之事。按照時間來看,估計現在已經收了呂布,殺了丁原,換上了劉協,弄死了劉辯。

王允假託生日之名,私會朝臣,尋計除董卓。老曹出頭,借七寶刀行刺,說不得這時候老曹都已經開始逃亡,寧他負人,毋人負他,回家繼承家業拉隊伍了。

也是因為天下亂起,王言這才進兵南下,先佔住幾個位置,以為前出之地。因為這時候除了劉虞、公孫瓚這倆人,沒人在乎遼東怎麼折騰,都各有心思。

事實上這一次進兵,除了佔據位置以為日後前出,基本沒什麼收穫。

廣寧、居庸那邊,雖然還沒統計,但是能屠戮幾個小地主,資財勉強填補一些兩萬大軍的軍費開支也就頂天了,再有一些鮮卑頭人之類,能有些進項,算是平了千里遠征的支出。人口估計也不會太多,估計也就是有個萬把人。

而臨渝那邊,五年前王言北上,早都搜刮的乾乾淨淨。現在不過是因為空出大量土地,有南邊的流民北上,一些人往遼東投,有一些人就留下來,也有幽州其他地方無產流氓被分過來,還有不要命的小地主過來圈地。雖然過去了幾年,但比起王言劫掠之前,還是不如,資財肯定是沒有的。統計出來的人口,也只有五千多而已。

不過要指著殺豪族富戶來填平開支,那也是不可能的。現在廣寧、臨渝兩地,就是要兩處開花,吸引更更多的人投入到他們的麾下,慢慢的將土地、民力開發出來,並隨著這個過程,自然而然的用兵擴張。

而隨著洛陽的變故,傳遞開來,就連黔首都聽知道了朝廷亂了的訊息。一些有識、有志之士,也開始了一些動作。

這日,王言正抱著大兒子,在躺椅上曬著落地窗照進來的陽光,親衛來報:“大將軍,黃忠校尉來信,言情勢如常。又有義勇常山趙雲者來投,黃忠校尉與其交手,百合未分勝負,旗鼓相當。遣其隨傳信軍士來徒河,現在館驛安歇。”

王言挑了挑眉,趙雲原是討董之後,投了公孫瓚。毫無疑問,趙雲是正經的猛將。跟許褚單挑不分勝負,還能領軍戰一方,很有水平。對於趙雲來投,王言倒也沒有驚訝,只不過相對來說,現在早了兩年。

“帶其來見。”

“是。”親衛領命,轉身離開去安排……

趙雲隨著館驛人員一起,走在清掃了積雪,鮮見人影的街道上,吹著冷冽的寒風,一路到了城內的將軍府,由親衛領著進入了溫暖如春的室內,在一間堆滿了書的大書房中,終於見到了當今割據遼東的大反賊。

看著一身單衣,還披散著頭髮的隨意樣子,趙雲很難跟他聽說的那個威猛無比的男人聯絡起來。

不過他還是恭敬的拱手行禮:“常山趙子龍拜見大將軍。”

“子龍無需多禮,坐下說話。”

王大將軍指了指書桌對面的椅子,笑呵呵的打量著面前的趙雲。

其人長相英俊,文質彬彬,卻又身高馬大頗為孔武,且面顯稚嫩,年歲不很大,腰間配著一把漢劍,穿著白色麻布衣衫,裹著熊皮袍,看起來又窮又富,又文弱又英武。

“子龍是何年歲?”

“二十有四矣。”

“可曾婚配?”

“父母早亡,無人做主。某醉心武功,未做他想,孤身至今。”

王言點了點頭,又問道:“緣何來投?”

“素聞大將軍待民甚厚,近來洛陽亂起,天下恐無寧日。鄉里欲遣勇壯,擇明主成大事,又聞大將軍並進臨渝,下廣寧,奪居庸,以圖幽州之地,大事將行,加之將軍賢名廣傳,故爾來投。若將軍有需,鄉里更有義勇千人,可供將軍調遣。”

趙雲說的挺清楚,感覺天下大亂,又早就知道他的名聲,現在又聽說他已經興兵南下,所以便來投靠。

就是這個年歲有點兒問題,趙雲是先死於廖化的,歲數肯定比廖化的歲數大。現在廖化二十二,趙雲才比廖化大兩歲,廖化卻比趙雲多活了那麼多年。

不過這個念頭也就是一轉罷了,畢竟這是演義,歷史走向相同,但是很多事都不一樣,他也沒有深究的意思。

“汝既父母早亡,未曾娶妻,吾當為汝婚配良妻。聽汝之言,汝之鄉里深明大義,天下將亂,彼時必強徵軍卒,加徵稅賦。吾治下廣興民兵,農閒訓練軍陣,遇來敵可結陣自保即可,不強徵入伍,且吾治下之民,未有許多稅項,耕地十稅一,經商另有細則。來春汝可回鄉,遷鄉里之民至臨渝安家。

吾麾下軍規法令與漢室不同,縱汝與漢升旗鼓相當,亦不能驟居高位。漢升如今為吾麾下宣武校尉,然其初至遼東之時,亦是軍中一小卒。汝既有戰力,便去玄甲營。出去以後,自有人與汝分房,置辦驗傳,令有軍需之人與汝寶馬、戰甲。子龍切勿自持勇力,莫負吾望。”

“是,大將軍。”趙雲拱手應聲。

倒也沒覺得被小瞧了,畢竟王大將軍說的清清楚楚,而且先前黃忠確實也跟他說過這些。帶兵打仗,不是能打就行的。而且他更聽說了,面前的王大將軍更能打。

“去吧。”王言擺了擺手。

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不過是正常對待罷了,但就是如此,對於趙雲來說也是很高的禮遇了。實在是兩者差距懸殊,趙雲之前又沒什麼名號,王大將軍治下軍民百萬,能夠見面已經是相當給面子了。

正如先前的黃忠一般,不管孩子能不能治好,王言這麼大一個反賊,能夠見他這個不知名的人,還給孩子治病,這就是老大的恩情。

不過因為制度不一樣,他手下的將領是沒有資格募兵的,戰損的兵力補充也得報到王言這裡,從哪裡補充,補充多少,是不是擴軍等等,軍中人都沒有資格決定,他們的任務就是練兵、打仗,甚至練兵的章法都是統一的,這是由督軍府研究出具的練兵方案,將領的決定權很少。

至於升遷方面,軍侯可以任命十人隊的夥長,到了百將就得是都尉任命,而軍侯則是要校尉才能任命,都尉的任命就要透過督軍府,報呈王言,封號校尉以及副校尉,都是要王言直接任命的。從軍執事、從軍長史、從軍司馬亦是跨級任命。

這基本就是常態了,畢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軍隊,他只任命正副校尉以及正副行軍司馬,屆時幾十萬的正規軍,能到他這裡的也就是那麼五六百人而已。

所以現階段,像趙雲這樣自覺武勇,主動來投的人,是必定能見到王大將軍的,不能阻斷了有能力之人的上升通道……

王言不知道劉備跟公孫瓚斷言,遼東冬日不用兵,就算知道了也只會呵呵一笑。其實在冬天,才是遼東軍隊戰鬥力最強的時候,畢竟他們有棉衣、棉被,雖然仍舊會被凍透,但是比起別人破布衣服靠蘆葦安慰的禦寒方式來說,那是沒有辦法比較的,真打起來,基本就是屠殺。

運動再是湧動熱血,凍的手腳麻木刀都攥不住,也是白費。

只不過軍隊在冬日的時候,要負責治下百姓的取暖問題。成建制的上山砍樹,同時還要抽調一部分棉衣過來,分發當地的青壯,要他們一起做事,同時也編練民兵隊伍,組織訓練等等,這都是冬日裡的大事,不能耽誤。

民生為要,戰爭是維護、擴張民生的手段,這是遼東所有官吏、軍官都明白的共識。

這個冬天,對於遼東來說,絲毫都沒有什麼影響,一如過去的四年,看著自家已經將去年的陳米賣給將軍府,從而騰出了空間,換成了今年新收的,堆滿倉的糧食,看著肥嘟嘟的豬,滿地走的雞鴨鵝,溫暖,幸福,並盼望著來年的春。

相比起遼東的安寧,中原卻是徹底的亂了起來。

初平元年(190年),刺殺董卓未遂的曹操,一路逃往陳留起兵,過程中當然還有殺呂伯奢一家之事,更有陳宮半路捉放曹之事,不過這都是點綴,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曹操回到老家,矯詔討董,廣發天下,散家財,募鄉勇,浩浩蕩蕩往洛陽殺去。

收到曹操矯詔,各地諸侯雲集響應。

有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有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如此再算上身為驍騎校尉的曹操,正是十八路諸侯討董。

存在於畫本之中的故事,就此轟轟烈烈的上演。各部均率萬餘人馬,往陳留會盟……

劉備看著遠處演武的玄甲營,看著後邊跑圈的部隊,再看看不斷往這邊送木頭的民兵。這些他都無比熟悉,他也清楚,王言這樣做的目的,這是他敬重王言的地方,從來說到做到,不會出爾反爾。

他嘆了口氣,問道:“兄長,當真要往陳留會盟?”

“此次討董,乃揚名天下之機,不得不去。劉虞乃漢室宗親,其已下軍令,若吾不為,在幽州與他相爭,吾便為漢賊,亦不得不去。至於王賊,汝言其有大志,然其持棉之力,寒冬不思開拓,反用軍隊伐山與民取暖,吾以為其難有所成。

而今流民不斷相投,其糧海量,亦是徒勞,實為自取滅亡之道。與民為善,非是如此所為,吾料他必難久持。今吾領軍南下,要他與劉虞相爭,互相損耗。待吾討董歸來,必一戰而定遼東,王賊今之所有,他日皆乃吾之基業。吾定將王賊剝皮萱草,挫骨揚灰。”

恨恨的看著遠處的軍營,公孫瓚大手一揮:“傳吾號令,拔營南下。”

說罷,轉身就走。

在公孫瓚看不到的身後,劉備連連搖頭,他都要被公孫瓚逗笑了。現在公孫瓚不過兩萬兵馬,據他所知,對面的玄甲營甚至都不必出動,黃忠率領宣武衛就能把好師兄打的滿頭包,運氣不好可能一戰就死了。怎麼有勇氣,說出要將王言剝皮萱草、挫骨揚灰的話?

公孫瓚肯定幹不過王言,這是劉備早有的認識,這一次公孫瓚離幽討董打上一兩年,搞不好回來的時候幽州都姓王了。

不過他也正是想要南下,去那邊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肯定得脫離公孫瓚,更得離王言遠一些,要不然根本沒他的機會。

正是帶著這樣的認識,劉備跟著公孫瓚南下了……

這邊的兩萬兵馬撤走,劉虞又徵召了五千人過來與黃忠相持,黃忠當然是不會搭理的,仍舊自顧訓練軍士,配合著民官的行動。大將軍早已有言,有多少人就要有多少地。現在地夠用,不夠用了,不用大將軍發話,他自己就能決定出兵,事後報備就可以,左右差個三四天的往來通訊時間。

王言知道公孫瓚帶走了兩萬兵馬,更是沒什麼表示,討董打了一年多,他這還有一年多的安生日子。不過考慮到方便省事兒的原因,他親自寫了一封勸降書,讓黃忠送到了對面的軍營轉呈劉虞。

劉虞是愛護花花草草,愛護建築,愛護百姓,相對來說比較喜歡清談的人,秉持黃老無為之道。老小子又不是沒有見識,漢室已經沒救了。畢竟當皇帝淪為玩物,被人拿捏,手裡沒有一星半點兒的兵權,如何掌控朝堂,節制地方?劉虞一定是有認識的。

所以王言去信勸一勸,要是投降了,那麼皆大歡喜。他直接入主幽州,開始大建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靠著流民自己來投,或是一點點的往前發展。

當然就算入主幽州,也是如同現在這般發展。不過他沒有實際佔領,不用一同待遇對待。這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他的資源支撐不住。若非如此,去歲秋收之後幽州就易主了……

不過很可惜,劉虞親筆回信,表示不投降,又大段大段的闡述,他是漢室宗親,不能幹這種事兒。但是言辭之中,也表示出了對王言的認可。認為王言除了對豪族富戶地主下手太狠,別的都是正確的,還給王言亂七八糟的講了一通治政心得。

王言對劉虞的評價是,一個糊塗的聰明人。若是個聰明的糊塗人,也不會幹不過公孫瓚,被公孫瓚當傀儡架著,最後還給弄死了……

十八路諸侯討董,進行的轟轟烈烈,廣傳天下,這也更加的讓人看出了割據分裂的苗頭。

最簡單的道理,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如此多的人,帶著自己的兵馬,如何會服他人。縱然推出了袁紹做盟主,又能如何。

一件人盡皆知的事兒,袁紹是庶出的長子,袁術是嫡出的次子,這倆人都不對付,現在還以四世三公高門顯貴,門生故吏遍天下為由,推舉袁紹當盟主,袁術能高興就怪了。

一門出來的兩兄弟都不和,十八路諸侯湊一桌,都是帶著一兩萬的兵馬,誰能服誰,各種陰私算計定然少不了。

打順風仗肯定沒問題,一旦久持相拒,那麼諸侯聯軍必然散夥……

正在天下人關注著討董戰事的時候,已是冰消雪融,春回大地,萬物競發。

一個穿著有些發白的綠色長衫,踩著打補丁的靴子,腰佩長劍,他的身形瘦弱,面貌清秀。他牽著一隻驢子,驢背上馱著行囊,一路小心行走,望北而去。

終於,他到了幽州,這時候天氣已經熱起來,已是春耕的尾聲。

他徑直往東北方向過去,沿著大路北上。

如此行走三天,他也不知具體是何地界,但是他認為應該是到了。因為他看到農人的精神面貌,不同別處。更看到了,不遠處駐紮的百人軍隊。

那軍隊的甲冑,同他北上見到的幾騎相同,不過當時那些人誰也沒有搭理他。但現在他到了人家勢力的門口,肯定是要驚動主人的,他看見遠處的軍卒已經看了過來。

沒有惡意,盡是探究。

他定了定神,牽著驢子走了過去。

“汝何人耶?來此作甚?”雖然問的直接,但軍士的態度還算友善,有著笑臉。

他拱了拱手:“敢問此處可是天武大將軍治下?”

“正是。”軍卒問道,“汝乃流民?士子?名士?”

“某乃郭嘉,字奉孝,潁川人。聞大將軍賢名,故爾來投,助大將軍成大事。勞煩將軍告知,如何相投?”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軍士們猛然笑出了聲,先前那人笑道:“凡北上者,識得幾個字便言欲助大將軍成大事。吾觀汝年歲不過二十,何必滿嘴大話?大將軍有言,人之能事不在言,但在行。吾遼東之地,雖亦有清談高士,然最重實幹。汝年歲尚輕,當腳踏實地。”

郭嘉反而問道:“觀汝談吐,汝曾習文?”

“未曾,乃大將軍要求軍官必識字,軍中執事教導我等。吾乃百將,已學四年,今能讀書矣。”

百將絲毫沒有小瞧的感覺,咧嘴笑著解釋,說起能自己讀書,甚至還很自豪。學問吶,哪是他能接觸到的東西?反正現在他認字了,他兒子還在學堂讀書,以後他們家就不可能有不認字的,死都得傳下去。

“將軍聰慧。”郭嘉拍手稱讚,繼續問道,“還請將軍告知,如何得見大將軍?”

“哎,總有似汝之人要向大將軍自薦,彼時又無有實才,只會空談,大將軍何其勞矣……”

心疼過了王大將軍,百將搖了搖頭,用著紙筆在一張紙上低頭寫字,末了又用上了自己的百將印,將紙撕下來遞給郭嘉。

“此通關文憑,妥善保管,切勿丟失,否則多生誤會,傷人傷己。汝沿大路北上,一路或有盤查,出示文憑即可。沿途有館驛,憑此登記入住飲食,汝亦只得住館驛,不得借住百姓家中。待行至徒河館驛,可尋管事,言汝欲見大將軍,安候三五日,便可面見大將軍。”

郭嘉小心的接過文憑,細細看了一眼,正是先前他講過的姓名字以及屬地,還給他寫了個士子的身份。

“多謝將軍,奉孝告辭,後會有期。”

他鄭重的向百將行禮,那百將從凳子上站起身,面目嚴肅,錘了兩下胸口。雖然有些奇怪,但是郭嘉也明白,那是他們的軍禮。

作別了守路的百將,郭嘉牽著他的驢子,沿著大路北上。

他一路觀察著,也與路上遇到的商隊,士子,黔首等閒聊著,仔細的瞭解著遼東的實際情況,看看現今排在董卓之後的第二大反賊,有何治世之能。

他發現,愈往北走,民生愈好,百姓的精神面貌愈好,身體也愈好,更加的有生氣。他更發現,不論是館驛,還是黔首,亦或警尉、軍卒,甚至是小孩子,但凡提起大將軍,那就是極度的崇拜。

他更加的好奇,傳說中的反賊,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感謝(偷閒偷香)大哥打賞500幣支援。

感謝(你有老伴沒有)大哥打賞100幣繼續支援。

日常感謝投月票的好哥哥們支援、

感謝投推薦的眾位哥哥們支援、

感謝默默看書的大哥們支援。

(本章完)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掛的我令神明迎接終焉

十二月的春風

從鐵襠功開始天下無敵

仲夏老柳

元始神尊

大丈夫的貓

未曰一遊

執筆墨仙

一人飛昇,不如一起飛昇

千尺舟

我,劫修!殺人放火,天生純良

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