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千里打贏遼東之戰,待到清點戰利,統計收穫,大遼河已是徹底化凍。

此一戰,得無濾、房縣、平郭、襄平、柳城五城,公孫度等遼東豪富誅戮大半,丘力居、蘇僕延、烏延等烏桓單于以及烏桓統領,參與其中的遼東各部漢軍都尉,五十人隊長以上軍官者,盡皆處死。這一戰,遼東敵對勢力的中高層領導,受到了巨大的創傷。

自此以後,遼東之地的烏桓人、漢人,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一盤散沙,難成氣候。再想組織如此規模的兵力,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據戰後統計,此戰新增漢民兩萬,烏桓人四萬,共計六萬人口。另剿戰馬四千餘,糧草輜重財寶無算。

雖然此次來攻的烏、漢聯軍很窮,但是那些單于、官吏、富戶之流,卻都還挺富裕的。雖然王言堵了遼西走廊,斷絕關內外貿易,但他們該收東西還是在收,反而因為王言的原因,更加壓低了價格。都等著弄死王言,重新打通商道,再多賺一些。

他們不只收遼東的東西,也北上收域外烏桓、高句麗、扶余等等的物產,域外有大興安嶺、長白山,這兩個山脈東西包圍出了東北平原之中面積最大、最肥沃的松嫩平原。雖域外蠻夷,不善種地,但是人家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口,靠山吃山便能得活,山貨、獸皮、獸骨、草藥,都是一堆堆的。

他們需要食鹽,需要鐵器,需要一定的糧食,需要布匹,等等等等。有能力跟他們換的,也就是遼東這些富戶了。甚至就連丘力居等烏桓單于,也是指望著氏族富戶貿易的。

現在這些東西都到了王大將軍的手裡,除了留下自己用的,基本都處理給了那些豪族,換取糧食、布匹、鹽等物資。

他已經著手建造鹽場,這種最基礎的生活物資,是必須要保證的。平郭(營口)、文縣(蓋州)一帶,正是鹽場的好位置。自今年開始,以後便不必再讓豪族用鹽鐵割韭菜。

地盤擴張、人口新增,相應的軍事部署自也要跟上。

戰鬥力最強的威武衛,移駐襄平。在王大將軍轉戰千里之時,東方果然有敵來偷平郭,被留手的三千威武衛打的落花流水。補充了戰損的兵員之後,頂在最前,以防止玄菟侵擾。

無濾城由興武衛鎮守,前番遼東之戰興武衛防守徒河大本營,穩紮穩打,都沒讓敵人從山道中出來。其駐無濾,與襄平護衛犄角策應,護衛遼河平原。

廣武衛則是駐防阜新,先前便是廣武衛前攻阜新,王大將軍破了丘力居之後,奔襲過去一戰而定。其部補充兵員,駐守阜新,一來可借地利,防止賊寇殺入無濾山谷,長驅直入破昌黎,取徒河,亦可倚仗地勢,以為前出之地。更可策應支援無濾、襄平兩地,但有來敵,合而攻之,亦可長驅偷家。

在無濾城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的英武衛,則是由民兵轉為正式軍隊,駐防平郭,任務還是防止東向來敵,另外生產食鹽也是他們的活。

廖化統帥的驍騎營,則是又於各衛選調了兩千五百人,補充到了五千軍馬的規模。繳獲的戰馬,除了各衛騎兵所乘,餘下的基本都給到了廖化。他們駐防在臺安,正是兩千年之後的鞍山臺安,又是大將軍命名。

他們駐防颱安,倚仗著騎兵的機動性,支援前三地,也是防止遼河平原開闊,敵人直入房縣腹地。平日裡所做,就是訓練、養馬、種地。

以上皆是正規編制部隊,計有三萬餘。除此外,還有三支民兵部隊。先前調取昌黎防守的雄武衛,順勢囤兵昌黎。徒河大本營則是又新編了一支振武衛,南方前線的綏中則是編了一支宣武衛。

至於柳城,王大將軍現實的老家,他並沒有派人去佔領。因為他老家的地理不很好,四面環山,十年九旱,收成相對來說不很好。北方有更廣闊的地方,沒有必要囤兵在山溝裡。

要說柳城方向再度來敵,這一點也不是什麼問題。畢竟他的遊騎是完全脫產的專業戰兵,老帶新的方式,培養著這種士兵。他們散播極廣,學會了王言傳授的地圖測量製作之法,在外面風餐露宿,既畫地圖,亦查敵情。只要知道了來敵,那就能贏。來的越晚,贏的越輕鬆。再晚,那就不是他們來攻,而是王言派兵過去了……

既然打勝了遼東之戰,徹底立足遼東,那麼漢軍定然便不會來攻。而且他的軍事部署,更加的傾向於防禦北方,而非是南方。要知道,只要滅了綏中宣武衛,再來就是徒河大本營。而其他地方的兵力調動到綏中,最快也得三天,最遠的可能要十天之久。

這算是王言的表態,讓大家都放心吧。

但綏中的兵馬,肯定不可能沒有。不為了南下,也得為了守商道。現在王大將軍據遼西走廊,怎麼可能讓南北商人,從他的地盤來來回回。

眾所周知,商貿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今扼東北咽喉之地,必然要以他的地盤,做商貿中轉,在此進行大宗貿易,大收商稅,發展經濟,反哺民生,有個五六年的時間,定然富饒起來。

事實上現在他的負擔很重,正編軍卒以及民兵合計五萬餘人,算上軍隊後勤,不打仗的時候得是六萬多人,打仗那就上十萬了。

他目前總人口都不到四十萬,這個數字,基本上帶把的都上了戰場,負擔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現在雖然區分戰兵、民兵,但其實都不是職業士兵,真要說起來,無非就是戰兵比民兵吃的好,訓練任務重,民兵比普通農民吃的好,任務更多。

要不是有著玻璃割韭菜,不是打仗屢屢收穫頗豐,基本是挺不住的。

眼下遼東已定,遼河平原盡在掌握,大遼河之水已化,自然要開始轟轟烈烈的春耕大計。

雖河水已化,已近春分,但適逢小冰河期的東北土地,不是那麼好化的。東北正經的春耕時間,農曆要到三月份,西曆也要四月份。現在不過才是二月份,相差一個多月的時間,土地尚未化凍,但不可能真等到化凍的時候再行動。

遼河平原並沒有開發完全,還有很多的荒地,去歲耕種的田地也要進行翻土。磚窯仍舊燒磚,玻璃窯口也不能停工,樹要砍,房子要蓋,春汛要預防,水利必須休整,春天的漁獲也不能放棄,大規模圈養雞鴨鵝羊牛等也要謀劃,凡此種種,全在大將軍一人。

隨著大將軍一聲令下,在溫暖的火炕上躲了一個冬天,消耗了老大一片樹林的百姓們,吹著料峭的春風走出了家門。

能生育的婦人,絕大多數都挺起了肚子。經過平整的街道上,久違的響起了稚童的歡聲笑語。這個冬天,大將軍創造了一個在辛亥以前不可能的記錄,沒有一個人因為凍餓而死。病死的更是沒幾個,畢竟能一路走過來的,身體都不錯,比較能挺。再加上王言親自出馬,帶著手下的大夫去給看病,問題沒多大。

這一次為了提前出屋耕作,不至於染上風寒,或是染上了也不至於來一場病毒性流感,王言已經提前配藥了。有病沒病的,都喝一喝,反正也喝不壞。

百姓們走出家門,遵循著大將軍的指示,帶著希望的笑容,領取著耕牛、種糧、農具,又一次的開始了大建設。

在這個冬天,經過鐵匠、工匠以及躲在屋裡過冬百姓的通力合作,打造出了五萬套王犁,以及上百個大水車的零件。

耕牛不多,只有兩千餘頭,這是去年一路自幽州搶掠而來的。當祖宗似的伺候了一冬,到目前生了一百多頭小牛犢。這是因為牛的生產週期比較長,有近一年時間。生的這一百多個小牛犢,還是先前帶孕過來的。

生產之時,王大將軍可是特意過去當的獸醫教師,教了幾個自詡精通牛事,給地主老爺專門養牛的農夫。他這一冬,可是連口牛肉都沒吃過。

耕牛的稀缺,是一直伴隨了兩千年的。這種情況肯定得解決,圈牧場,大規模飼養,是必行之舉,要不然如何豐富食譜,如何吃肉。

兩千多頭牛,肯定是不足夠近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耕作,這個時候,軍隊的作用就展示了出來。牲口不夠,人當牲口上去拉犁,一個人不夠就兩個,兩個不夠就三個,權當鍛鍊體格了。

相比起百姓,軍隊種地才是主力,他們開墾大片的軍屯田地後,還要去給百姓種地,前邊為公家的,後邊是自己家的。

對於軍隊的兵役年齡,現在並沒有完全推行。因為這不只是當兵這麼一件簡單的事,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包括物質水平,醫療基礎,教育基礎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決定的,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的。

現在人口生育提到十八歲,這是必要的。多的三四年時間,相比起生十個,只有那麼三四個能活到十歲,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服役年齡,雖然現在沒有提到二十歲,但是也在收緊,各衛會慢慢的裁汰三十二歲以上,還不是軍官的老兵。

基礎教育,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好比現在,他就是印出了書,就是把蔡邕也弄過來了,哪裡有那麼多的師者教書?

至於造紙、印刷對於豪族的衝擊,基本是可以忽視的。因為這個根在教育上,在於國家選官體系上,無人教導,把書發的到處都是,有幾個認識字能看懂的,這注定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過程,才能初步的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建樹。

而教育的基礎,是物質條件,只有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有時間去學習進步,進而培養出一個什麼遠大的目標。

同樣的,物質條件也決定了醫療基礎,看病要花錢,培養醫者要花錢,藥材要花錢,研究要花錢,如此種種。醫者,又決定了嬰兒成活,病人得救,保證了人民的生命,這又是決定兵役的一個基礎。

而兵役制度,又決定了保護生產資料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保證自己的生產所得,保證人民的生命,才能不斷的改善物質基礎,進而推行教育、醫療體系的建設。

漢代人民壽命,普遍在三四十歲左右,他們死於飢餓,死於嚴寒,死於疾病,死於兵禍。但以上種種之事都在向好發展,壽命是自然而然便提高的。

至少目前在他王大將軍的治下,可以很肯定的說,百姓只有死於重病,死於工作時的意外,不可能凍死、餓死,更不可能被敵人打入腹地殺死……

轟轟烈烈的生產建設開始了,王言也是忙的不行。

他整日的,帶著一夥十餘人的親衛,騎著馬兒到處晃悠。今天看看磚窯,看看玻璃窯口,明天就看看地的翻土進度,後天跟鐵匠討論一下兵甲,看看鐵礦以及鍊鐵的情況,跟木匠研究研究還有什麼東西要做,給病人看看病,關注一下各種動物的養殖情況,每天還得跑出去給人看上幾個病。

不時的,就得跑去其他的地方巡查一下,看看民官工作是否盡心,是不是又有人想錢想瘋了,得關注軍隊的耕作情況,關注士兵的身體、心理健康,要找各衛司馬研究休沐制度,沒結婚的研究婚配事項,鹽場也得注意,這也是賺大錢的。

經常性的,清點自己的家底,看看能夠支撐多少時間。還得研究商稅如何收取,更得找人去北方散播和平的理念,要讓人們都知道,他們現在開放做生意,可以過來看看,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的人,都能拿著東西過來賣。

關內不好操作,因為生意是被豪族把持的,距離也更遠,王言沒辦法直接跟個人做生意,但是在北方,那就沒問題了。他們自己過來貿易,誰也攔不住。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會羨慕大將軍治下百姓的生活,一點點的被滲透,被大將軍利用物質先進、文化先進,一點點的拿下。

作為經濟貿易的關鍵,錢幣,那是必要有的。待到今年秋收,王言就會用錢幣收購治下百姓的餘糧,再待到來年,治下的經濟活動就能初步的活躍起來,那就是富強的開始。

徒河城,又擴建了不少的書苑之內,王言已經不在落地窗前坐著了,很簡單,因為熱,故而把辦公桌之類的,全都橫移內裡許多。

不止如此,以前的席子、矮几,也都統統不見,換了一套榆木打的實木桌椅,終於改變了跪坐。

此時此刻,穿著素白蜀錦單衣的大將軍,正笑呵呵的看著站在那裡哆嗦著翻看書籍的甄晟。

好一會兒,甄晟小心的將書放在王大將軍的辦公桌上:“大將軍,此書真乃天賜之造化也!”

這多少有些誇張了,不過甄晟吹捧的意思卻是到位了,王言淡淡的擺手,懶散的坐在鋪了虎皮的椅子上:“孟光言過其實矣,此承蔡侯之妙思,為我百姓勞苦之造物,與天何干?汝以為,此書如何?”

“當真好極,書面光滑,印字方正,墨跡清晰,更有書香之氣,有此書,當文教大興矣。”甄晟話鋒一轉,說道,“前翻將軍命請蔡邕來此,晟往吳地拜見蔡邕,盡言大將軍之志,然其不為所動,晟照將軍指示一請再請,今將軍造化神術,無需威脅蔡邕,但憑此書三請,定教他飛馬來投。”

這是好員工,人家放著買書賺錢的事兒不說,先把這個書跟大佬交代的事兒給聯絡上。王言雖然沒有跟其他豪族代表人接觸太多,但是可以直接的下判斷,那些人綁一塊都不如甄晟。

一個最簡單的原因,甄氏正處敗落之際,危及存亡之時,舍的下豪族的臉面,要不然也幹不出把主宗的,相差十三歲的女兒一起許給王大將軍的事兒。而其他的豪族,一個個的都是龐然大物。能捨下臉,自然就有更多的收穫,有更大的長進。

這是其他豪族代表不具備的條件,儘管現在王言已經受封遼侯、天武大將軍,官拜遼東太守,實際掌控遼西郡大部,遼東、玄菟、遼東屬國以及樂浪四郡半之地。有民四十萬,全力暴兵能拉出來十萬兵馬的割據遼東之地的一方諸侯,也不入中原世家的眼。

是的,漢室已經來遼東宣旨,給印綬,王賊,已經成了王太守,雖然還沒有結婚生子,但尊稱也可謂‘公’,也能稱‘使君’,亦可稱‘王遼東’……

甄晟要是當的甄氏的家,可能甄氏要比現在好一些,只不過很可惜,他乃旁出,當不得家,做不得主。

王言接話問道:“蔡邕之女可打探清楚?”

“其有五女,大女夭折,二女、三女均已嫁人,四女名琰,年十歲,許河東衛氏,五女名璃,年八歲,蔡邕妻早亡,現在羊氏送女隨侍在側。其於吳地不問世事,專心學問,教導來往求學者,其甚喜書,藏書鉅萬。”

“甚好,蔡邕要來,琰、璃二女要來,其鉅萬藏書亦要來。一千軍卒或難承其事,再與汝兩千軍卒,隨隊往吳地,一應糧草,汝且資助,自交易扣除便是。”

“晟,定不負將軍所望。”甄晟避席而拜。

“前番吾教汝將甄氏藏書盡皆運來,此事汝當速辦。非吾圖汝家學,實乃欲將甄氏藏書盡皆印成此書。比之竹簡,此書存世更久。比之帛書,此書所載更甚,持之,更易讀耳。”

王言笑道:“不瞞孟光,吾與甄氏印書,定然印雙份,一份為吾藏書。吾確有販書之意,然則必不販汝家藏書。去歲吾自安次起兵,沿途所獲甚矣,前番破襄平公孫氏,又剿許多,此書苑便乃吾之藏書,所販亦為此。此事皆與汝甄氏運作,吾所求,乃糧草、豪族藏書。

待吾藏書海量,當單立一閣,吾名‘藏書閣’,蔡邕來此,當為此閣之長,管理書冊,行老子舊事,或其亦能得道矣。”

“將軍安心,甄氏藏書皆可販,吾甄氏販書,其他豪族定然亦販,吾等交換家藏,實乃好事一件,吾甄氏當為表率。”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甄氏把書印在紙上,販書之時加些條件,不只要花錢,還要拿書來,都是他們甄氏做主的麼。如此,大將軍在遼東建藏書閣,他們亦可一道,在無極老家建家族藏書閣,確實是好事。

況且他們家有多少書,王言又不知道,一些珍惜書籍,不拿出來便是,沒什麼大不了。

王言肯定的點了點頭,轉而問道:“既已與十常侍聯絡,汝可使錢溝通一番,秘書監藏書應是海量,可分批次將書運至遼東,翻印完畢,即可將書送回。”

“此事易耳,將軍且於遼東安坐,兩月後便有書至。”

書很珍貴,知識很珍貴,那是因為稀少。更珍貴的,是教導。豪族家學,教的也正是這些。都是君子六藝,但顯然,縱是識字,那也不是看書就能看明白的。再說現在必修課的兵法,那是要名師指導的。

劉備皇族特權福澤已斷,家族業已淪為農民,其自身更是織蓆販屨為生。如何初出茅廬便得與關張結義,領五百兵馬行軍打仗?

不要小看五百人,更勿小看行軍打仗,那不是用嘴說的,但劉備就做到了。在沒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雖然一直流浪,但很多戰役,很多運作,可都是他自己來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有個好老師,盧植可是正經的大佬,這是去除了他的官身以外,於經學、兵法之道上的能耐。

公孫瓚能取幽州之地,成為一方諸侯,自然也是因為師盧植,以及其後他從其他人那裡學得本事。若非如此,他出身令支公孫氏,在當今都排不上號,其人還是庶出,幾乎不可能達到那個高度。

確有天縱之才者,可以自己總結學習,事實上流傳下來的書籍、知識也是這麼來的,正是前人開悟,記錄心得,傳於後輩,不斷完善。

但能不斷的總結、學習、進益,這是一個難得的能耐,人們都知這是好的,但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否則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不必總是重複。

“吾自然放心,與孟光相識至今,未負吾望,孟光大才啊。”

“將軍盛讚,晟不敢當。”甄晟拱了拱手,掩蓋不住臉上的笑意,他轉而說道,“去歲將軍教吾遣商隊往西域尋棉花,管事言與將軍所畫之圖一般無二,實不知是否將軍所尋之物啊。”

王言挑了挑眉:“種子何在?”

“吾雖身攜帶些許,教將軍辨認。此行共獲一石棉花種,皆在城外貨棧。將軍且觀之。”說著話,甄晟從懷中取出一錦囊,開啟遞給了王言。

接過了錦囊,從其中抓了一把棉花出來,挑出了其中的棉籽,點頭笑道:“沒錯,便是棉花種,孟光有大功矣。”

“為將軍盡職,乃應當之事,不敢談功勞。晟實不知此棉花種作何所用,還請將軍解惑矣。”

“此若絲、麻,可紡棉布,此乃其果,經一番擊打,可使其蓬鬆,可做衣裳填充之物,能防嚴寒矣。吾遼東苦寒,有此棉花,吾遼東百姓冬日便無需躲藏屋內,實乃遼東之福。”

“恭賀將軍得此良種,假以時日,遼東苦寒無憂矣,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王言哈哈大笑:“孟光言辭精準,正須假以時日,無有五年難成矣。”

“將軍,未知此種如何得種?”

“需於大日高照長久之地,地需水源、地力足夠方可。”

“莫遼東之地不能種?”

“平郭之地尚可,然其產難多矣。”

“如何所在能種?”

“乃西域之姑墨(阿克蘇)耳。若汝與西域都護府有聯絡,可使其遣蠻夷耕種,吾當以鹽鐵交易。”

“晟歸無極即遣人書信聯絡,若不成又當如何?”

“便不成罷。“

王大將軍擺了擺手,能答應最好,不答應無所謂。平郭種一種,雖然產量少些,總好過沒有,一點點的總是向好發展的。只要有了種子,知道了所在,來日方長麼。

其實黃河、長江流域也是棉花的產區,但糧食種的滿地都是仍舊不夠吃呢。棉花是經濟作物,糧食卻是基礎生活物資,他不能害人。

甄晟點了點頭,沒再多說。至於大將軍一介黔首,如何得知此聞所未聞之棉花,他是打死不會問的,更不會多想的,只當大將軍乃天授之神人矣。

正在這時,親衛報了一聲跑了進來:“大將軍,綏中游騎來信,有上萬黃巾北上。”

“哦?”

“大將軍,此事吾知,正要報與將軍知曉。吾此行北上沿途所見,皆黃巾流民也。非只上萬,乃十數萬矣,拖家帶口,綿延幾百裡。

吾遣家兵探得,皆青、冀、幽之黃巾潰兵,聞聽大將軍於遼東之地大破烏桓,又得封遼侯、天武大將軍,官拜遼東太守,故而來投。沿途州郡,亦知其因,竟不相阻,任黃巾過境,卷席百姓北上,實乃疲我之謀啊。”

甄晟拱了拱手,說著他了解的情況。

“孟光勿慮,遼東之地,良田沃土無人耕作,不懼來人相疲,但懼來人不夠矣。”王言哈哈笑道,“傳吾軍令,熊武衛分兵三千來守徒河,振武衛即刻整軍,全副武裝,急行綏中。爾等亦全副武裝,帶好吾之裝備,即刻啟程。”

“是!”親衛領命而走。

王言笑呵呵的說道:“孟光可要同往?”

“晟當南下與將軍辦事,便隨將軍見識一番。”

“此五本書收好,收拾行裝,半個時辰後起程……”

日常感謝投月票的好哥哥們支援、

感謝投推薦的眾位哥哥們支援、

感謝默默看書的大哥們支援。

(本章完)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掛的我令神明迎接終焉

十二月的春風

從鐵襠功開始天下無敵

仲夏老柳

元始神尊

大丈夫的貓

未曰一遊

執筆墨仙

一人飛昇,不如一起飛昇

千尺舟

我,劫修!殺人放火,天生純良

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