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唐不缺地,缺的是人。

李治登基後的永徽三年,戶部尚書高履行奏,時有戶三百八十餘萬,人口約一千四百萬左右。

偌大的疆域,僅僅只有一千多萬人,後世差不多的疆域上卻有著十幾億,兩者比較,可見如今的大唐是何等的地廣人稀。

所以自從大唐立國後,困擾三代帝王最大的問題便是如何鼓勵生育,為了讓民間百姓多生,朝廷官府出臺了不少獎勵政策。

與生育有關的民間男女婚配問題,也被提到了政治高度。

“官媒”這個字眼,便是貞觀年所創,官媒不是唐朝的媒體,是有官方背景的媒人,一般由縣衙的司戶兼任,他的任務就是上山下鄉,走村竄巷。

誰家孩子到了婚配的年紀便上門催婚,沒有物件不要緊,官媒負責介紹,負責拉媒,甚至連婚禮都負責,總之,湊合成功一對入了洞房,便是官媒的政績。

官府給發物件,這年頭也沒人敢提什麼天價彩禮,實在無法感受古代勞動人民過得多悲慘……李治是有抱負的帝王,絕對不像史書中形容的那麼不堪。

史書所載,不過是史官的個人宣洩,將武周篡取江山的怒火全怪罪到李治身上,儘管所有人都知道,武周篡謀江山是李治去世之後。

李治的抱負很遠大,他想做的不是安享前人餘蔭的太平天子,而是比先帝李世民更雄才偉略的一代英君聖主。

誰都不願活在前人功績的陰影下,李治尤如是。

超過李世民的難度太大,不但要擴充更大的國土,也要比貞觀年間的國庫更充盈,人口也要更多,方方面面的資料都超過,李治才能實至名歸。

幸好,他認識了李欽載。

上天見他選擇了地獄級遊戲難度,實在看不過眼,於是偷偷塞給他一個外掛。

外掛就是李欽載,從他這幾年各個方面的表現來看,確實像個沒天理的外掛,被官方封一百年都不冤枉的那種。

“若我大唐的人口真能破億,天下何事不可為?”

李治臉上散發著湛然的光彩。

所謂的“大國”,是必須有前提條件的。

首先是遼闊的國土縱深面積,其次是豐富的各種資源,最後是無比龐大的人口基數,三者缺一不可。

前兩者,大唐可以發動戰爭去掠奪,但後者,卻只能老老實實鼓勵百姓多生育。

若大唐有了充足的糧食,人口將不再是困擾帝王的問題,時機成熟了,民間的生育自然水到渠成地增加。

強盛帝國的外部條件,在這幾年裡不知不覺已具雛形。

仔細一想,好像每件事都跟李欽載有關,國土,糧食,以及軍事,各個方面都有李欽載至關重要的貢獻。

接下來呢?李唐皇朝要面對的問題很多,不僅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

“景初,一個月後,朝廷要開科考了.”

李治嚴肅地道:“每一次的科考,朕都非常看重.”

“你知道的,朕要擺脫世家門閥的影子,朕不希望朝堂裡到處都是世家門閥的人,由他們來參與或掣肘大唐的興衰.”

“天下的權力必須歸於天家,歸於皇帝,如秦皇漢武,號令天下如臂指使,那才是皇帝該有的樣子,而不是現在,任何一項國策的推行,朕都不得不左右平衡各方勢力的利益,那樣太累了,皇權也無時無刻受到威脅.”

“科考取寒門之士,才是朝堂擺脫世家門閥的根源辦法,打壓世家的同時,也給天下寒門士子一線出頭的希望,更令天下歸心.”

李治深深地道:“景初,明算科本由太史局李淳風出題,但李淳風本是修道之人,而且年事已高,近年早已深居簡出,潛心求長生之道,甚少過問凡俗事,明算科出題朕只好交給你了.”

李欽載露出猶豫之色,這樁差事他是真不想應,不僅吃力不討好,而且很容易結仇,招惹麻煩。

背靠李治也不一定是百無禁忌,若與人真正結下大仇,人家一刀捅來,他總不好意思讓李治幫他擋刀吧?“陛下,天下精於明算的人才多矣,據臣所知,國子監明算科就有不少當時博士大家,陛下何不讓他們出題?臣無書無籍立世,又是年紀輕輕,聲望資歷皆不夠,實在擔心士子們不服,最後鬧出事來.”

李欽載試圖拒絕,他很清楚李治對科考多重視,李欽載實在負擔不起搞砸的責任。

李治擺了擺手,道:“若論明算一道之精通,天下何人能與你比?怕是李淳風先生都不如你,這是長安城所有權貴公認的事實,否則你以為為何大家都把族中子弟送來你處求學?”

“大唐每次科考,報明經科者多如過江之鯽,而報明算科者寥寥無幾,一來明經是主流,朝廷取士名額甚多,二來,世上實在沒有太多精於明算的人才.”

“這一次朕已頒下旨意,今年科考,明算科比以往多取士五十人,要從萬眾考子之中選出合適的人才,朕只能請景初出題,審卷,取士.”

李治拍了拍他的肩,道:“景初不要拒絕朕,朕需要你的輔佐.”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欽載實在無法拒絕。

“臣……願為陛下分憂.”

李欽載嘆了口氣,又道:“若臣因此而與人結仇,還請陛下果斷下旨剁了他.”

“景初放心,科考裡的種種陰暗事朕多少也明白幾分的,有朕在,誰也不敢為難你.”

…………李治每次交給李欽載的差事都不簡單,李欽載每次都想拒絕,每次最後還是被迫答應下來,搞得很矯揉造作的樣子,特別綠茶。

第二天一早,李治武后便帶著朝臣們離開了甘井莊。

昨日大喜,君臣皆醉,據說後來朝臣們在李家的前堂載歌載舞,差點把前堂拆了。

幸好李勣昨晚也在,最後實在忍不了眾人放浪形骸的樣子,親自下場踹了上官儀一腳,眾人才老實了許多。

番薯豐收,接下來便是留種繼續種植,這件事也是李欽載負責,還有一位輔佐他的,剛封為司農的滕王,據說在趕來甘井莊的路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魂穿胡亥,被始皇偷聽心聲

書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