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瘋。

我這麼做,自然有我的道理.”

胡榘待著臉,慢慢地道:“當年丞相誅韓以消除禍變,其於國本不為無助。

但丞相也因此而極度提防意外,遂專用左右親信之人。

用人愈親,天下的讀書人愈容易歸咎於丞相,丞相不堪其咎,難免將親信屏逐而去之,而親信愈少,其用愈專.”

“比如我胡某人,算是丞相的親信了吧?我的祖父、父親,當年因為力主抗金而遭貶謫,是史相公的尊親在丞相任上赦免了他們,而使我胡家重見光明。

後來我在在監慶元府比較務、攝象山縣的任上,與正在家中讀書的史相頗有往來,結下了善緣,又因為我祖、我父都力主抗金,所以在丞相身邊,一向負責與應純之、李珏等江淮主戰之人聯絡.”

“結果北方局勢變得太快,史相沒法在北面撈到好處,也就對應純之和李珏等人失去了興趣。

他讓我做福州知州,要我監管北人滲透,其實真正的目的,是要我坐鎮福建,利用那一大批支援應純之和李珏的福建士子,在福州路抵制北人的商賈或船隊.”

“結果,我剛要啟程,應純之死了,李珏成了個光桿的制置使,淮東的局勢也變了。

於是丞相再也沒有與北方對抗的意思。

莫說李珏和他的鄉黨,就連我這個主戰派的後人,也被他投閒置散,皆因我一露面,行在朝野就有人回想起淮東的歸屬,那局面太尷尬了。

為了避免尷尬,我當然就只有不露面.”

“一轉眼,兩年過去了。

你們這些留在史相身邊的人,錢撈著了,官位升了,權柄愈發重了。

還有如章良能之流,本不在丞相的親近人裡,就因為撒錢厲害,你們拼命的替他說好話,眼看著回朝之後少不了由御史中丞而參政知政事!”

“我呢?還有被扔到四川去做制置使的聶子述呢?”

“這兩年,三年,四年,一步慢了,步步都要慢!”

“我胡榘胡仲方,憑什麼要吃這樣的虧?”

“我動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在海上生一點事,然後就能以此為由,去向史相爺要求錢糧物資的支撐。

然後在福建編練水師,為大宋奪取海上的利益,有什麼不對嗎?”

“我身邊也有親朋故舊,我在福建,也要拉攏人。

這些人也想去海上生髮,難道我能攔著他們,不替他們想辦法嗎?”

宣繒忍不住拍了桌子:“讓你當幾年知州,就很委屈嗎?你煽動海寇生事,導致我們損失了多少船?多少人?多少錢財?這些損失,你一百年也賺不回來!你算過這筆賬嗎?你知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誰的飯,又砸得是誰的碗?”

“你急什麼?損失的船隻裡,就有你宣繒的是吧!是不是在圍頭被劫的那艘運香料的?你這是廣營產業與民爭利!你這麼說話,當我不敢彈劾你嗎?”

兩人的嗓音都提高了,忽然又都嘆氣。

都是讀聖賢書的人,何至於此?張口閉口都是好處,都是錢,不要臉的嗎?

歸根到底,大宋立國兩百年,每年的收益大致是恆定的,在大宋這池塘裡嬉戲計程車大夫,數量也大致是恆定的。

既然這兩項恆定,士大夫們彼此爭竟一般也能勉強維持體面。

除了極少時候,比如史相上臺前的暗殺和政變,池塘裡的魚兒總得優雅游動,講究游魚之樂。

可是,隨著海貿驟然興盛,多達數百萬貫的經濟利益湧現,而事關海上的政治利益也在漸漸明朗。

隨之而來的,則是許多本該穩定不移的東西,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因為深潭靜水裡優哉遊哉的魚兒們全都被驚動了,所有的魚兒都兩眼放光,都開始拼命撲騰,拼命爭奪。

因為你不爭,別的魚兒會爭;別的魚兒吃多了,你就少了;別的魚兒都吃了,你就沒了!

況且前有人詩曰,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誰曉得這一大團的魚餌能吃多久?萬一慢了一拍,以後就永遠吃不著,那不是更叫人難受?

這怎麼能忍?

於是各顯神通,動作越來越大,吃相越來越難看;於是明裡暗裡的手段一起來;於是舊有的規矩接連被打破,甚至就連圍繞在史相身邊的、整個大宋朝裡利益最豐厚的一群人裡,也會出現不擇手段之人。

站在胡榘的角度來看,史相自己吃肉,身邊人啃骨頭,那是理所應當。

但我胡仲方原來也能輪到啃骨頭,怎麼就成了喝湯的?包括宣繒在內,你們幾位敢說,沒有有意無意地阻止我吃到該我的那一口?

你們全都不厚道,有什麼臉來說我?

兩人虎著臉,默然對坐了一會兒。

胡榘終究心虛,對自家前途的恐懼,對史相的敬畏,使他對利益的渴望漸漸消褪。

他長嘆一聲道:“我這兩年,往海上埋了許多暗線、暗樁。

雖說被那史天倪狠殺了一通,剩下的還是不少。

運用好了,能糾合上千名亡命之徒,史相一定用得著。

另外,此前那幾次劫掠,我得了二三十萬貫的好處。

這些好處,我分一半給你,剩下的一半獻給史相,怎麼樣?”

宣繒沉吟片刻,低聲道:“仲方,這件事情鬧得不小。

你這作派,還損害了沿海各地官吏豪紳的利益!”

胡榘怒道:“鬧得這麼大,難道是我的責任?分明是那定海軍的賊在藉機生事!再說他們敢怎麼樣?他們敢動史相的人?”

宣繒搖頭:“史相畢竟是平流進取而成的的大宋重臣,不是那種一手遮天,視皇帝如無物的權臣!仲方你剛才也說了,史相用人愈親,天下的讀書人愈容易歸咎於丞相,丞相不堪其咎,難免將親信屏逐而去之.”

“你什麼意思?嚇唬我嗎!”

胡榘的臉色愈發難看。

這兩人唇槍舌劍的時候,官衙側面一座頗具規模的客舍裡,有一行人備了馬,收束了行李,正慢慢地往外走。

為首的一個眼睛明亮的年輕人作客商打扮,臉色黝黑,顴骨凸起,兩鬢和下巴上的絡腮鬍須連在一處,臉上滿是風霜之色,透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身後數人,俱都剽悍精幹,馬匹也都是健壯擅走的那種。

沿途經過幾道門,僕役們都認識這年輕人,無不笑著打個招呼。

護衛們都知道,這隊人是從利州東路來的,手裡拿著興元府開出的憑由,還有四川制置使聶子述頒下的一面牙牌。

他們來這裡兩三個月了,走訪了許多船廠、港口和水寨,查問了許多瑣碎。

比如海船的價格如何、船隻製造的流程怎樣、海上商貿的大宗貨物是哪些,週轉的時間、佔用的人力又有多少,大宋在這上頭的投入產出如何。

隨著話題展開,他又時常打聽這兩年裡,北方大周做到什麼程度,大周在海上的投入如何,什麼樣的貨物在大周賣的最好,大周的船隊管理可嚴明,船員們的精氣神如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疑惑這年輕人為什麼問到這些,他解釋道,自己是為川中的富商巨賈打個前站,那關係到鉅額錢財出入,不得不緊盯天下大勢,所以非得問得細緻才行。

因為每次探訪,他都給出優厚的好處,所以時間久了,大家也很歡迎他。

這陣子大食海寇作亂,沿海各地不是很太平。

這隊人膽子也真大,照舊到處探訪,還曾經殺死過幾個劫道的小賊。

不過,看他們現在的模樣,這場遠道而來的探訪即將告一段落了?

一名僕役格外熟絡地問道:“小官人,這一趟是要去哪裡?去城南的船廠?去泉州的市舶司?又或者……”

他看看一行人的打扮:“這是要走遠途?”

年輕人拍了拍身後馬背上的包裹,客氣地道:“叨擾了許久,差不多也該回去覆命啦!”

“要回興元府嗎?這一程可須得好走了!”

僕役有些遺憾,想著這麼慷慨大方的住客可不多見。

“先回興元府,接著說不定還要走遠路.”

年輕人說話的聲音裡,帶著天南海北的口音混合,好像川陝的口音重些,吐字又有點怪。

因為來自大宋的北部邊境,這年輕人身邊的護衛們,有好幾人都是異族,看髮型像是党項羌,或者其它什麼番部、韃部的人,而且裸露在外的面龐和胳膊上傷疤很多。

護衛們的漢話說不利落,這會兒只默然候著。

在僕役想來,興元府就已經相隔千山萬水,是遠得不能再遠的地方了。

聽到這年輕人還要再走,他忍不住笑道:“離了興元府,還有多遠的路途能走?”

年輕人也笑:“有,有。

要做事就得受得辛苦,那路走起來,上萬裡都有呢!”

上萬裡以外,那是什麼地方?僕役的腦海裡對此毫無概念。

他只當年輕人在吹牛,哈哈大笑。

說過了閒話,年輕人一行出了門沿街慢步,恰好讓過了堵在知州衙門前的史天倪一行。

有部下敏銳地感覺到,史天倪等人挾裹氣勢,非同小可。

他想要回頭去看,年輕人低聲道:“別回頭,照舊慢走.”

聽他說得嚴肅,眾人微凜。

年輕人又道:“也別摸刀柄.”

牽著馬悠然走過裡許,穿過了宜興門;到了街道開闊,行人較少的地帶,眾人翻身上馬。

一上馬,每個人都如猛虎插翅,精神勁足了,也露出了輕鬆的表情。

年輕人回頭看了看街上人潮洶湧,足能阻斷任何視線,才鬆了口氣。

他輕笑道:“倒也巧合,定海軍的手也伸到宋國的福州來了,還這麼毫無顧忌!方才堵著州衙那人是父汗當年南下時,收服的中都有名宗帥史天倪。

他麾下有兵馬萬人,甚是擅戰,多有功勳,曾得授也克蒙古兀魯思的右副都元帥,得賜金虎符……他見過我的.”

部下冷哼道:“一個隨風倒的叛徒罷了!遲早死路一條.”

“不要小覷他們!”

年輕人略微提高嗓門,隨即又壓低:

“狼群規模大了以後,年輕的公狼隨時會向頭狼發起挑戰,也難免會投入其他的狼群,這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要說叛徒,定海軍的郭寧便是大金國的叛徒,我還不是在他手底下吃了大虧?直到此刻,我們又拿他有什麼辦法?”

說話間,有個海商從騎隊旁側走過,聽得他們所用的言語很有趣。

有些話明顯非是漢兒言辭,又混了幾句燕地口音的詞彙在內。

不過,福州城裡本來就常能見到交趾、占城、三佛齊乃至注輦、大食等國的商人,再有南北口音不計其數,大家見怪不怪,反正一句也聽不懂。

年輕人一行遠離城池的時候,史天倪正在發愣。

他隱約覺得,自己的視野裡,好像張舊日熟人的面龐一晃而過,卻怎也想不起究竟是誰。

奇怪了,難不成陛下還派了別人南下福州?盤算了中都、北京等地熟悉的同僚相貌,好像又都不是……

待要苦思出個結果,宣繒攏著袖子從州衙裡出來,向史天倪微微頷首:“該給貴主的交待,很快會給.”

史天倪拋開臨時產生的疑惑,向宣繒行了一禮:“有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跪了:你管這叫村子?

會員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