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里心中有些猶豫,趙泰畢竟不是宋臣,不受宋朝約束。

若是受宋廷約束,趙泰巧取豪奪,他可以狀告,讓宋廷來處罰他。

宋朝商業發達,百餘年間,各行各業都有商業行會,可以影響到官府。

趙泰並不是宋朝的官,而是個軍閥,他把船廠搬到海州,要是趙泰要據為己有,那他豈不血本無歸。

趙泰在東海島上,有個船廠,不過規模很小,沒有製造遠洋海船的技術。

雖說船廠小,但是畢竟能夠造船,便可以成為趙泰的籌碼。

孫百里垂涎造船的利益,可又擔心趙泰不守信用,心中十分猶豫。

趙泰本想告訴他,若是他不同意,便扶持自己的船廠。

這樣一來,等他的船廠起來,孫百里的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

不過,趙泰看孫百里的神情,仔細一想,便明白了他的顧慮。

趙泰想了想,要吸引南宋的商人,來到海州辦廠,首先還是要讓他們相信,來這裡沒有風險。

商人在利益和風險之間,會有一個權衡,對於這種辦實業的商人來說,賺錢很重要,可地方是穩定,經營環境好不好,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

想到這裡,趙泰改變語氣,“孫員外,你在海州經營,也有一段時間,當了解孤是怎麼對待商人。

孤向來誠信,絕對不會因為你一座船廠,而葬送藩府的信譽.”

孫百里聽趙泰這麼說,才勉強打消顧慮,給趙泰行禮,“大王,草民願意在海州辦工坊!”

趙泰聽聞大喜,當即道:“哈哈哈~好!既然你答應來海州辦廠,那麼孤王自然會給你最優惠的政策。

周縣令!”

“臣在!”

周榮連忙行禮。

趙泰囑咐道:“孫員外來海州投資建設造船工坊,縣裡必須為周員外,提供所需土地,另外在稅收上,要進行減免!”

周榮點頭,“臣一定照辦!”

趙泰又看向孫百里,“孫員外,藩府以土地,還有賦稅減免,充做入股本金,並且保證每年至少訂購五艘五千料海船。

你可有什麼意見!”

孫百里心頭有些震驚,這也就是說,趙泰一分錢不出,就要走他六成股。

這完全是空手套白狼啊!不過仔細一想,說趙泰什麼不出也不對,他出了土地,還有稅收政策,以及帶來了大筆訂單。

孫員外想了想,“草民沒有意見!”

趙泰並非不想出錢,主要是他手上沒錢。

這兩年來,他組建軍隊,四處征戰,花費大量錢財,另外又遷徙百姓到山東,也花費了一大筆錢糧。

現在趙泰的府庫,可以說比臉還乾淨,連這次出征的獎賞,都發不出來。

因此趙泰根本沒有錢,去投資建設造船工坊,所以才要拉孫百里來投資。

現在趙泰沒錢,趙泰控制下的百姓,也是窮得叮噹響。

他們被趙泰遷徙到山東,等安頓下來,可以說都是一貧如洗。

此時趙泰想要發展,想要搞商業,最快的辦法就是找有錢的來投資。

若是這孫百里同意建造造船工坊,便需要聘請泥瓦匠,木匠,漆匠,還要招募大批工匠。

這不僅能夠幫助他造出戰船和遠洋商船,還能夠為海州提供上千個工作崗位,而這些僱工脫離農業生產,領了薪水後,又會購買糧食、布匹,便會帶動一大批小商販,整個海州的經濟就會飛速發展,藩府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趙泰見他應下,高興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儘快將工坊建起來,然後立刻開工造船.”

孫百里卻道:“大王,這工坊容易建起來,可是船短時間內,卻造不出來.”

趙泰皺眉,“這是為何啊?”

孫百里解釋道:“回稟大王,主要是造船的原料,需要進行處理,特別是木材,並非砍伐後,立刻就能使用.”

趙泰想起來,好像造船的木材,需要特殊處理,才能保證造船後,長期泡在水中,也不會腐爛。

“那需要多久!”

趙泰詢問。

孫百里道:“應該需要三年!”

趙泰立時搖頭,“三年時間太久了!”

三年時間,趙泰早就破產了。

孫百里道:“若是從大宋購買材料,那成本極高,還不如在臺州直接建造,然後買船開回來.”

趙泰盯著孫百里,見他目光有些閃躲,知道他還是想著,拿訂單後在臺州建造。

這樣他既賺了錢,有不會擔心工坊被趙泰控制。

趙泰估計,從南宋購買原料,運到海州成本確實比在臺州建造要高,不過也不會到離譜的地步。

“不!”

趙泰沉聲道:“原料可以從大宋購買,船必須在海州建造.”

趙泰要的不僅僅是船,更是自己有製造海船的能力。

孫百里見盤算落空,只能道:“如此造出來的海船,市價至少比從台州購買要貴三成.”

趙泰大手一揮,“無妨!只要你造出來,孤王立刻給錢!”

趙泰手頭其實沒有錢,不過卻擺出一副不差錢的樣子。

孫百里見此,只以為遇見了不在乎錢的大主顧,便也就欣然接受了。

當下,趙泰又在孫百里的帶領下,參觀了一下船廠。

其實也沒什麼可看,就是個大點的作坊,趙泰轉了一圈,就返回了海州。

海州縣衙。

趙泰回來吃了東西,便召周榮前來商議。

這時趙泰負手站在一副海州地圖前,周榮來到身後,“大王!”

趙泰回過神來,走回座位坐下,微笑道:“坐吧!”

周蓉隨即入座,等趙泰喝了口茶,他詢問道:“不知道大王召見臣,有何事吩咐.”

趙泰沉聲道:“孤有個設想,需要你去實現.”

趙泰頓了頓,繼續說道:“現在藩府的情況,你應該也瞭解一些。

如今孤雖控制兗、滕、邳、海、沂五州,人口三百餘萬,可每年的賦稅卻不多,無法滿足軍隊的消耗和征戰.”

周蓉頷首:“現在藩府能夠收上來的田賦有限,全靠幾個工坊生產出的貨物,來支撐藩府的消耗。

再就是依靠宋朝的援助。

現在金國被滅,宋朝的援助如果停止,那藩府的賦稅,恐怕養不了那麼多兵馬.”

打仗極為費錢,趙泰此前能夠維持一支三萬人的大軍,連續征戰,主要是靠宋朝的援助,還有他鼓搗出來的貨物,以及再南宋的投資收益,來維持政權和軍隊的運轉。

現在金國被滅,南宋自己佔據開封,直接面對蒙古,肯定不會再像之前,繼續給趙泰援助,甚至直接停止援助,都有可能。

這種情況之下,趙泰的財政便會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屆時趙泰想借錢都沒地方去借。

趙泰沉聲道:“孤麾下百姓,大多剛剛遷徙過來,他們開墾土地,前兩年都是免稅,分到衛所的百姓,更是直接不用上繳田賦。

因此田賦肯定是無法滿足藩府開支,孤要維持軍隊,抗擊蒙古,要國富兵強,就只能發展商業.”

周榮明白了趙泰的意思,“大王放心,臣一定敦促孫百里,儘快造出大船,方便藩府貿易出海.”

趙泰卻搖了搖頭,“造船一事,確實要敦促。

不過,造船之事,卻不能全部交給孫百里。

孤準備在海州一地,劃出一片土地,專門用來招商引資。

今天你帶孤去看的那片荒地就不錯,面積夠大,又臨近碼頭,可以用來劃給商人投資建設工坊.”

“招商引資!”

周榮琢磨著這個新詞。

趙泰解釋道:“就是請更多南宋商人,來海州建設工坊。

這樣一來,海州的商業便會飛速發展,藩府的賦稅就會水漲船高.”

南邊的南宋,是歷代以來,少有不抑制商業的王朝。

宋朝猶豫建立者得位不正,統治者為了拉攏讀書人,讓他們不說閒話,所以從王朝建立之初,就不抑制兼併。

這就導致宋朝土地兼併嚴重,大批土地掌握在士紳貴族手中,而他們這些人,許多都是不用上繳賦稅的。

因此南宋朝廷便需要開闢新的稅源,只能在商業上做文章。

有南宋這樣一個重商的大國,人們對商業的影響,也比歷代都看得清楚一些。

有這種氛圍在,周榮很快就理解了趙泰的意思,就是吸引南宋商人過來,藉助南宋商人,來發展藩府的商業,從而提高藩府的商業稅收。

周榮點點頭,“臣明白了,大王讓城怎麼做?”

趙泰道:“孤準備讓胡貞前往江南,去說服那邊的商人,來海州投資建立工坊,或者前來貿易。

你是海州縣令,孤希望你派遣人員,或者親自跟隨胡貞,去說服那些商人,來你治下的海州投資。

這第一批引進的商人,主要就是造船,還有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

雖說孫百里答應建造造船工坊,但是趙泰擔心,只有這一家,以後海船的價格壓不下來,對藩府採購不利。

另外,只有這麼一家,趙泰也擔心,難以獲得最新最好的海船。

因此他還想引進幾家,讓他們相互競爭,同時等自己有了錢,也會投資官辦造船工坊。

在趙泰的規劃中,海州下一步,就是發展造船業,同時發展海貿,將捕鯨業生產出來的各種產品,銷往海外。

在來海州之前,趙泰已經把胡貞從楚州招來,並囑咐了他去招商引資。

為了增加胡貞的成功率,同時也為了讓南宋的商人,感受到他的誠意,趙泰便讓海州派遣官員,當面講解趙泰的政策,並做出保證。

那些商人見有地方官保證,或許就會派人過來考察,屆時趙泰便有機會,讓他們投資自己。

周榮聽完,沒有猶豫,當即行禮,“臣聽從大王安排.”

趙泰頷首,隨即與周榮秉燭夜談,詳細講解他的規劃,以及如何招商引資。

在與周榮談一夜後,趙泰次日便啟程,返回了邳州。

趙泰在海州等地轉了一圈,對自己的地盤,大致有了一定的瞭解。

眼下各地農業雖在恢復,但是卻收不了多少賦稅,增加稅收的方法,只能是商業。

邳州,節度使府邸。

趙泰騎馬回來,剛到府門前,就遇見了軍師王文統。

“大王回來,怎麼不提前通知,臣好帶領大家前去迎接!”

王文統道。

趙泰翻身下馬,擺擺手,“眼下財政緊張,不用搞那些虛的。

我不在這些天,可有什麼要事?”

王文統沉聲道:“還真有兩件事,一件好,一件壞,大王先聽哪一件!”

趙泰看了他一眼,一邊往裡走,一邊說道:“進去說!”

回到府邸,趙泰先喝了一大碗粗茶解渴,然後坐下道:“先聽壞的吧!”

王文統道:“不出大王所料,這個月本來該給我們的援助,南宋方面沒有派人送來.”

趙泰皺起眉頭,“派人去詢問沒?”

王文統道:“去問過了。

南宋方面說,金國已經滅亡,援金的錢糧,便將全面停止.”

趙泰撥出一口濁氣,宋朝停止援助,在他的預料之中。

南宋三路北伐,出動的只有主戰派控制的兩淮,荊湖的史嵩之,四川的趙彥吶都不鳥主戰派,主戰派能夠調動的資源,估計也十分有限。

現在淮軍在洛陽受挫,又要守衛無險可守的開封,肯定要投入海量的錢糧,自然沒有餘糧來養趙泰。

另外,南宋朝廷支援金國,是利用金國消耗蒙古,南宋好坐收漁利。

現在南宋直接面對蒙古,錢糧自然首先用在自己身上。

趙泰早前就判斷,滅金之後,可能就拿不到宋援,卻不想宋援斷得這麼快。

趙泰不禁嘆道:“這還真是個壞得不能再壞的訊息。

那好訊息呢?”

王文統道:“好訊息乃是李璮派人過來,催促大王儘快前去完婚.”

在趙泰出征前,趙泰決定和李璮聯姻,以鞏固雙方之間的關係。

趙泰沒有家長和長輩,在出徵期間,便委託王文統,走完了提親的流程,選好了大婚的日子。

趙泰苦笑,“這算不得什麼好事.”

王文統道:“大王成婚,一可安定人心,二可增強與李璮的關係,三能夠依靠王妃的身份,拉攏紅襖軍舊部,如何不是好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跪了:你管這叫村子?

會員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