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政事堂。

痛定思痛之後,祖士衡攜著最新的方案來到了政事堂,他要當面向丁謂彙報。

關於如何支援西北地區修城築寨,祖士衡給出的答桉是拆東牆,補西牆。

畢竟,每年的財稅收入就那麼多,古代又沒有超發的機率,在錢財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從別地挪移。

為了完成丁相的‘交待’,祖士衡當真是發了狠。

第一刀就砍在了興學的經費上,而且是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二。

本來的計劃是修建五十所州學,現在嘛,目標只剩下十幾所,其他州的州學暫時押後。

待到明年財政有所盈餘,再繼續啟動。

祖士衡很清楚,這麼做無疑會讓自己背上罵名。

但罵名又如何?

只要相爺滿意,官家滿意,那些書生就是再罵,又能如何?

祖士衡有這麼大的膽子,其中大半是因為丁謂。

大宋三代之治,鮮有獨相的例子,即便有,時間也很短,像丁謂這樣擔任獨相,且至今仍然沒有罷相苗頭的。

開國至今八十餘載,僅此一例!

由此可見,現在的官家是多麼的‘特立獨行’。

那些言官們,也不是沒有上諫過,但對待此類札子,官家的意見是通通留中不發。

而丁相為何能穩居獨相之位?

一切都是源自於官家的支援。

正是領悟到了這一點,祖士衡才有膽子削減興學的開支。

不僅如此,他的第二刀更狠,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官員的俸祿上。

當然,直接削減的事,祖士衡是不敢做的。

哪怕他背後站著丁相,他也不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官員的待遇是很優握的,俸祿遠比其他朝代要高。

然而,事實情況卻和常人的印象有所出入。

宋朝官員俸祿的構成部分很是複雜,主要有俸料、衣賜、祿粟、添支、職田租五個部分,另外還有一次頒給和津貼。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料錢和衣賜,按照本官而定,不過,似三司使、宰輔之類的重臣,多依差遣而定。

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似三司使、宰輔這樣的重臣,本官往往並不高。

如現在的參政呂夷簡,他的本官僅僅是給事中,如果俸料錢依照本官而定,他的月俸僅有45貫錢。

一國宰輔大臣,月俸僅僅45貫,未免太低了一些。

如果是按照差遣來定,呂夷簡每月的月俸則高達200貫,相比於本官,提高了近五倍。

如此月俸,方才符合他的職位。

然而,俸祿歸俸祿,實際上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宋初的制度,基本都是沿襲晚唐和五代之制,百官定下的俸錢雖多,但實際上卻是減半而支取。

並且,在太祖和太宗朝,所支的半俸,往往還會折支,即不發現錢,以其他物資,如茶、鹽、酒之類的實物替代現錢。

立國之初,縣令的月俸不足十貫,並且三分之二還折支菸酒茶,綜合而言,其收入並不豐厚,只能算是微薄。

畢竟,這些官員並不是那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絕大多數官員背後都有一大家子人。

雖然太祖、太宗、真宗都注意到了官員俸祿的事,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又如何能讓官員俸祿的水平遠超前代?

錢,不是憑空出現的。

因此,直至現在,雖然官員俸祿歷有調整,但除少部分近臣(侍從官等),絕大部分官員的料錢仍是以折支為主。

三分之一現錢,剩下的三分之二折支。

另外,用於折支的實物,往往會高估其價。

比如市價百文一斤的茶葉,折支的估價往往會是一百五十文,甚至兩百文。

當然,折支兩百文的情況較為少見,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八分為十分。

而這正是祖士衡打主意的地方。

稍微改變一下折支比例,從原來的八分為十分,改為七分,或者六分。

(ps:現在大家看到的宋朝官員俸祿,大多都是源於嘉佑祿令,但嘉佑距離天聖還有三十多年,依照當前時間線,宋朝官員的俸祿還是相對比較混亂的。

另外,即便嘉佑祿令問世,官員的俸祿仍然存在折支,除了部分中高階官員、皇子親王,以及部分幕職州縣官,其他官員仍然折支。

具體折支比例,則是根據官員的品級以及差遣的重要性,部分是一半現錢,一半折支,部分是三分之一現錢,三分之二折支。

最後,最最不重要的官員,則是全部折支他物,這類多是閒散官以及致仕官。

歧視鏈,無處不在。

另外,多說一句,正因為折支的存在,宋代官員的收入中,才會有添支(增給)、職錢、貼職錢、茶湯錢、公用錢、職田錢等等,五花八門的補貼。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掛的我令神明迎接終焉

十二月的春風

從鐵襠功開始天下無敵

仲夏老柳

元始神尊

大丈夫的貓

未曰一遊

執筆墨仙

一人飛昇,不如一起飛昇

千尺舟

我,劫修!殺人放火,天生純良

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