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個月時間便已滅掉了吐谷渾,張君武的心情自是相當之不錯,哪怕善後事宜頗多,他也自不曾有絲毫的不耐,每日裡皆與政事堂諸宰輔們就此交換意見,甚或也提到了下一步軍事革新的一些想法,並就此事與此番留京的徐世勣詳加探討了一番,小日子過得可謂是充實無比,然則他的好心情並未能保持多久,便被一封彈劾奏本給攪亂了去——右武衛中郎將高甑生狀告李靖欲反,言稱其在伏俟城大肆收刮王宮財貨,並屢屢向吐谷渾諸部酋長示好,又言稱李靖暗自收藏吐谷渾國璽,反意已明云云。

高甑生其人,張君武只有些許的印象,依稀記得其原本是李淵手下一名校尉,在關中一戰時隨李仲文歸降了帝國,其後被編入齊郡軍中任隊正,因作戰勇敢,故而累功晉升到了中郎將之位,外放天水為鎮守使,一直在牛進達手下效力,從其生平來看,並無甚出彩之處,若不是其晉升中郎將時曾來京師覲見過,張君武怕是根本就不知道其人究竟是誰來著,很顯然,似這等無名下將狀告李靖這等重臣,可信度顯然高不到哪去,再者,張君武對李靖之忠心素來不疑,本待將此事置之不理,可轉念一想,卻又改了主意,詔令在朝之從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皆到兩儀殿中商榷此事。

“諸位愛卿聽過了高甑生的奏本,那就議議好了.”

張君武既是有旨意,諸般臣工們自是不敢有片刻的耽擱,很快便全都趕到了兩儀殿中,見禮一畢,張君武也自沒甚寒暄之言,揮手示意趙登高將高甑生的奏本宣讀了一通,而後方才面無表情地吩咐眾文武們對此事加以商討。

“陛下,微臣以為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今,李靖掌控二十餘萬大軍,若別有異心,實難制之,當須得早作綢繆方好.”

事涉政事堂宰輔,又事關謀逆大案,諸般臣工們自不敢輕易發表意見,唯有蕭瑀一向耿直,毫無顧忌地便站出來開了頭炮,雖不曾明言要拿下李靖,可話語間明顯就是這麼個意思。

“陛下,微臣以為此事恐別有蹊蹺,那高甑生不過中郎將之銜,位與李公相隔甚遠,又非親非故,何得以知曉李公密事,且高甑生所言諸般皆不見軍中眾將之佐證言辭,故,竊以為此恐是誣告之成分居多.”

魏徵同樣也是個敢直言之人,只不過他所提出的觀點與蕭瑀正好反了過來,認定高甑生此折乃是誣告之本章。

“玄成(魏徵的字)此言差矣,自古以來,上位者之私密事被撞破往往皆是小人物之所為,光從高甑生位卑而言其誣,實太過臆斷了罷?此社稷大事也,豈可輕忽了去,陛下,微臣提議急召李靖回朝,所部姑且由秦大將軍與兵部蘇尚書共同署理,如此,方可儘快釐清事實真相.”

蕭瑀一向固執得很,只要認定的事,他根本不會管旁人的感受如何,於朝議時,可是沒少當庭頂撞張君武,自然不會輕易被魏徵所言折服了去,這不,魏徵話音方才剛落,也不等張君武有所表示,蕭瑀便已是慷慨激昂地扯了一大通。

“不可,陛下,微臣以為蕭大人之提議實不可為,如今吐谷渾初定,人心未安,倉促易帥,恐軍心有所不穩,一旦其國中有變,後果實不堪設想.”

一聽蕭瑀這等提議,主管軍政的徐世勣可就有些穩不住了,儘管他對一直屈居於李靖之下深感憋屈,也自沒少想著要超越李靖,然則落井下石之事,他徐世勣還是做不出來的,尤其是關乎到此番征戰吐谷渾的最終戰果一事時,徐世勣只會從有利社稷與否的角度來思忖問題。

“陛下,微臣以為徐大人這是杞人憂天了,我朝大軍所向無敵,區區一吐谷渾而已,不說已被我軍徹底擊垮,就算全盛時期,都難擋我軍之兵鋒,何來不能易帥之說,且,自古以來,謀逆大案皆須得從快從速查處,為防有異,非須得斷然措施不可,故,微臣與蕭大人一般想法,還請陛下聖裁.”

徐世勣的話語方才剛說完,就見一身著紅袍的青年官員昂然從旁閃了出來,朗聲提出了反對的意見,赫然正是因張昭一案得以晉升為御史中丞的杜楚客——御史中丞,正四品上,因言官的特殊性,無論大小朝會,皆可參與其中。

“好了,諸公都不必爭了,藥師之忠心,朕素來是知曉的,朕自不信其會反,倒是這個上本的高甑生頗是可疑,朕意已決,兵、刑二部即刻趕去伏俟城,將此人押回京師嚴查,另,將朕的佩刀送去軍中,交予藥師,但凡有不服其令的,將軍以下者,皆可先斬後奏.”

張君武任由豬般臣工們爭執了一番之後,這才一壓手,止住了眾臣們的爭議,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便下了最後的決斷,不單不打算降罪於李靖,反倒是格外恩寵地賜予了“尚方寶刀”。

“陛下聖明.”

聽得張君武這般言語,蕭瑀明顯有所不服,張嘴欲辯,然則沒等他將話說出,群臣們已是齊齊稱頌了起來,而張君武更是起身回後殿去了,一見及此,蕭瑀也自沒得奈何,只能是隨大流地退出了大殿,只是回去後卻是緊著上了本章,長篇大論地重申了廷議時的主張,對此,張君武並無任何表示,將其奏本來了個留中不發……果然不出張君武之所料,派去伏俟城提調高甑生的刑部侍郎諸遂良只花了半天的時間,便已查明瞭真相——高甑生因在軍中酗酒,被李靖當了典型,重打了數十軍棍,以儆效尤,此獠懷恨在心,故而捏造罪名構陷李靖,所言所述無一真實,張君武聞知奏報後,雷霆震怒,著即下詔將高甑生流放雷州,遇赦不免。

瑞明十三年十二月初九,天降大雪,李靖率新一軍等西征軍主力凱旋迴到京師,張君武親率文武百官到灞橋郊迎,並下令犒賞三軍,於宴席中,對李靖更是頗多賞賜,格外恩寵,李靖雖是坦然受之,然,次日一早便即上了本章,言稱足有疾,不便於行,請辭政事堂之職,張君武接到奏本之後,並未有甚批語,而是親攜一支龍頭柺杖去了李靖府上,李靖聞訊,大驚,趕忙率府中人等跪伏於府門處迎駕。

“藥師不必如此,來,陪朕一道去廳堂裡敘話好了.”

張君武下了馬車之後,幾步便行到了李靖的身前,很是和煦地伸手將其攙扶了起來,笑呵呵地提議了一句道。

“諾.”

李靖素來寡言,儘管對張君武親臨一事誠惶誠恐得很,卻並無多的言語,也就只是恭謹萬分地應了一聲,小心翼翼地陪著張君武便進了廳堂。

“藥師之軍功彪炳,當屬開國諸將之首,有大功而不驕,知進退,古之賢臣亦不過如此罷,朕能得藥師,實是生平之幸也.”

張君武並未急著道明來意,而是一上來便好生嘉許了李靖一番。

“陛下謬讚了,老臣實當不起啊.”

這一聽張君武給了自己如此高的評價,李靖不單不曾沾沾自喜,誠惶誠恐之色反倒是更濃了幾分。

“朕向不虛言夸人,此一條,卿隨朕多年,應是知曉的,罷了,不說這個了,卿之請辭摺子,朕已閱過,依朕看來,卿之所以急流勇退其實不過是畏懼人言罷了,如此,又將置朕於何地哉?後世之人若言朕卸磨殺驢,又叫朕該如何自辯了去方好?”

張君武心下里雖是很欣賞李靖的知進退,可從口中說出來的話卻未免太誅心了些。

“老臣不敢,老臣不敢,老臣死罪,死罪.”

這一聽張君武如此說法,李靖可就坐不住了,趕忙一頭跪倒在地,連道著不敢。

“卿且請起,朕非因言而罪人者,卿之心,朕其實明白得很,必是以為如今天下已太平,周邊也已大體綏靖,將軍難有用武之地,故而方才想著馬放南山罷,此般想法倒也不能說錯,此乃為臣應有之謙遜,然,朕卻以為國之長治久安光文治實如瘸腿之人,忘武者,數代必亡,為後世子孫計,朕不得不謹慎綢繆,武備之不斷革新只是治標,卻不能治本,朕日思夜想,終歸有了一得,那便是設立軍事學院,以源源不斷地培訓軍旅人才,如此,方可保得我帝國將才不致有斷層之虞也,此軍事學院關乎帝國萬事之基業,朕自當兼任院長,只是朕政務纏身,實難有餘裕管理學院之常務,卿若是就任副院長之職,一來可為我帝國之永昌而盡一份心力,二來也可不負卿一身之所學,此是朕之私心作祟了,倒叫卿不得安享晚年,朕當向愛卿道個不是,還請愛卿助朕一臂之力可好?”

張君武先是言語和煦地安撫了李靖一番,而後方才話鋒一轉,長篇大論地道明瞭此來的目的之所在。

“陛下聖明,老臣遵旨.”

好話歹話都讓張君武給說盡了,到了這麼個份上,李靖除了恭謙稱頌之外,也真沒啥旁的路可走了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磐堂

塵市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