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拍攝的照片,周至很容易就分辨出了此次發掘工作裡表現出的大溪文化特點。

不是周至的水平高,而是大溪文化的喪葬方式實在是過於的獨特,幾乎就是全中國獨一份兒,知道的人誰都可以一眼就看出來。

因為大溪文化採用的是屈肢葬。

照片當中的墓穴為橢圓形雙人合葬墓,左邊為側身屈肢,右邊為仰身屈肢,是典型的大溪文化中期墓葬。

見周至拿起了葬坑的照片,盛兆明乾脆就從喪葬方式上講起:“這裡的葬俗很獨特,到目前我們共發現三百餘座大溪文化的墓葬,其中大溪墓地最多,人骨儲存也較好。”

“早期墓葬裡,以仰身直肢葬為主,同時也有俯身葬和側身葬。”

“這次發掘的墓地死者頭向普遍朝南,除個別為成年女性和兒童的合葬墓外,絕大多數實行單人葬。”

“直肢葬數量佔半數以上,以仰身直肢為主。基本都是早期墓葬。”

“中期一般為屈肢葬,其中多數是仰身屈肢,不過也有幾種特殊的方式:一種以雙腳壓在髖骨下,構成仰身跪屈的姿勢下葬;一種則是下肢向上彎曲的仰身蹲屈葬。”

“後面這兩種葬式下肢彎程度很大,說明有一定的喪葬儀式,死者是經過捆綁以後才埋葬的。”

“那這幾種葬式的意義破解出來了嗎?”周至感覺古代巴山蜀水的文明當真是充滿了神秘感。

“現在的說法倒是有很多,不過都是猜測。”盛兆明指著一個抱做一團的仰身蹲屈葬骨架正要說話,周至就先開口了:“這個感覺像是嬰兒在母體內的形象。”

“對。”盛兆明表示沒錯:“這也是目前最多的一種猜測,但是缺乏其他的左證,也無法解釋為何它會與其餘幾種葬式並存。”

“比如這個。”盛兆明又挑出一張照片:“這是一個直肢葬合葬墓,墓裡一共有六個人。”

“這樣的特例知道就好了,多想浪費腦筋。”周至哭笑不得:“就好像甲骨文裡的孤字,破解可能幾乎為零。”

“哈哈哈……”盛兆明笑道:“那我們就還是談普遍性的規律。”

“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墓有隨葬品,最多的三十餘件,說明隨葬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甚至儀式。”

說完又將幾張照片擺在周至的面前:“一般女性墓隨葬品,較男性墓多,有的石鐲、象牙鐲等飾物,出土時還佩戴在死者臂骨上。”

“而在晚期墓葬裡,開始呈現出男性隨葬品比女性多的現象。但是隨葬品整體數量卻比中期要少。”

“這就說明大溪文化在母系氏族社會晚期,是它最繁華時代,之後在走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程匯總,逐漸走向了沒落?”

“有沒有可能是反過來?”盛兆明說道:“因為人口增加,導致人均生活物資減少,需要更多的漁獵和探索,才讓男性變成了社會中的主力,最終形成了父系氏族社會?”…。。

這個推論明顯比周至的說法更加的科學,周至對比著盛兆明遞給他的大溪文化早期,中期,晚期的照片,發現還是大溪文化中期,母系社會晚期的時候,最為“豪橫”。

“在這幾座中期墓裡,發現了整條的魚骨和龜甲,有的把魚擺放在死者身上,有些置於口邊,還有將兩條大魚分別墊壓在兩臂之下。”盛兆明說道:“這種以魚隨葬的現象,在中國新石器文化中非常少見,除了大溪文化中有成系列的發現外,在其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裡發現得很少。”

“良渚文化裡倒是有綠松石龍形隨葬物,三星堆有大量的魚型雕刻和水鳥裝飾,會不會也是這個隨葬形制的濫觴?”

“你這想象力就有點太豐富了。”盛兆明搖頭:“如果是如你所說,那麼以魚隨葬就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就算貴族和上層會採用魚型裝飾的玉、金屬為隨葬物,那平民呢?是不是也該保留舊有的風俗習慣?”

“所以我更傾向於它們是各自獨立的文化形式。”

“不說和外部文化的差別,就連大溪文化體系內的各遺址,其實都是存在差別的。”盛兆明繼續說道:“比如我們在江陵毛家山,就發現了以狗作為犧牲的現象。而大溪墓地兒童與成人的葬制基本相同,但在紅花套和關廟山兩處遺址,則採用的甕棺葬。”

周至真正明白了業餘和專業的區別,也不由得想起了後世網路上的許多民科,說到底還是因為利用普通民族所知太少,利用他們有限的知識加上腦補加工,打造出一些驚世駭俗的結論來博取流量。

換用老郭的一個比喻,就是網友們可以認真討論用火柴發射火箭的可能性,但是真正的火箭專家參與進這話題裡來,他就已經輸了。

好比周至將大溪文化以魚隨葬的儀式和長江上游的古蜀文化的魚鳥崇拜,以及下游的良渚文化的魚龍崇拜關聯起來,看似有道理,其實專家一聽就得搖頭。

“不過文化間的交流的確是存在的。”盛兆明說道:“關於這方面,我們有許許多多的證據。”

“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農業為主。我們在房屋建築遺蹟的紅燒土塊中,經常發現有稻草、稻殼印痕。紅花套遺址的稻殼印痕,經鑑定為梗稻。”

“除飼養豬、狗外,從大溪、三元宮、丁家崗遺址的發現看,雞、牛、羊可能也已成為家禽家畜。”

“同時,漁獵、採集等輔助經濟仍佔一定比重。特別是在大溪有些地段的文化層內,夾雜著較多魚骨渣和獸骨,包括魚、龜、鱉、蚌、螺等水生動物以及野豬、鹿、虎、豹、犀、象等的遺骸。”

“當然了,這些遺骸當中,最厚的還是魚骨堆積,說明捕魚在當時的三峽地區已成為主要的生產活動。”

“這些特點,尤其是水稻農耕,完全可以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化遺址關聯起來。”

“還有就是建築,在紅花套、關廟山發現的房屋基址,普遍都經過燒烤,以加強地基,已成紅燒土建築。”

“建材較多使用竹材。建築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兩類,前者常呈圓形,後者多屬方形、長方形。地面起建的房子,往往先挖牆基槽,再用粘土摻和燒土碎塊填實,牆內夾柱之間編扎竹片或小型樹幹,裡外抹泥。”

“室內分佈柱洞,挖有灶坑或用土埂圍築起方形火塘。居住硬麵的下部,常用大量紅燒土塊鋪築起厚實的墊層,既堅固又防潮。”

“房頂系鋪排竹片和植物莖稈,再塗抹摻有少量稻殼、稻草末的粘土。有的房子還有撐簷柱洞或專門的簷廊,或在牆外鋪墊一段紅燒土渣地面,形成原始的散水。”

“這些特徵,也和長江中下流流域的諸多文化遺址特徵非常接近。”

39314271。。

...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園大摸底,你把校長送進去了?

猴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