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不用楊林做飯了,按照周至的習慣,每到一地自然是要探訪美食的。

巫山當地的美食有幾樣很有特色,其一就是烤魚。

雖然周至萬般不願意承認,但是夾川烤魚的確是從巫山傳出去的,甚至後世著名的萬州烤魚,也是將巫溪烤魚加以改良之後,這才蜚聲全國的。

在這裡,周至一行吃到了最“原始”的烤魚——巫溪烤魚。

烤魚用的是大寧河裡的魚,和夾川烤魚,萬州烤魚都用兩三斤的草魚製作不同的是,這裡的烤魚不拘大小,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

小魚是用的當地一種叫做“油桶子”的小魚製作的,這魚也就只有指頭長,一串有個四五條,一元錢一串。

小魚都是提前炸好的,待到客人點好,那邊大師傅調好醬汁,將小魚放入烹飪入味,然後倒入食盤端上來。

這種小魚炸的時候還不去掉魚鱗,經過烹飪後鱗片變得軟糯,非常好吃。

大魚就要去鱗現炸了。

說是烤魚,其實是先炸後煮,做法其實和周至拿手的乾燒手法有點類似,烤的意思僅是指魚上桌的時候底下還點著火保溫而已

總體說來巫溪的烤魚重傳統,而夾川和萬州的烤魚重改良,然後兩者改良的方向還不一樣,萬州喜歡用“新式”調料如蠔油,洋蔥,甜椒,而夾川則吸收周邊元素,喜歡用折耳根,木姜油等雲貴愛用的調料。

但是巫溪的烤魚用的是鮓辣椒,豆豉,酸菜三種傳統的調味,強調酥脆幹鹹,用鹽是口味的關鍵。

除了倆港島來的土包子,大家都是吃慣了烤魚的,不過巫溪特色的烤魚卻還是第一次接觸,大家一邊品評一邊研究地域風味的差異,因為口味有點偏鹹,這啤酒就喝得有些多。

當然也不能全靠烤魚打通關,烤魚店邊上就是飯店,楊林進去點了幾樣菜過來湊桌。

一盆鍋子叫做“洋芋果果”,其實就是周至最喜歡的臘豬腿燉土豆。

不過這裡的土豆不是新鮮土豆,而是晾曬到脫水的土豆乾,就好像豬腿燉鮮蘿蔔和燉風蘿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口味,這個也是截然不同,土豆乾煮出來更綿韌,湯色更清白,喝起來沒有鮮土豆湯那種糊嘴的感覺,味道當真是不錯。

這道菜李老三和林婉秋也都非常喜歡,這是他們從來沒有吃到過的風味美食。

大昌鎮上好吃的東西還有很多,不過大多都是周至他們熟悉的,除了一些小特殊的如用白果粉蒸羊肉的“碗碗羊肉”,介於豆花和豆腐腦之間的龍水豆花,和夾川箜紅薯飯有些區別的洋芋箜飯,還有最後的甜點,所有人都沒怎麼吃過的“頂兒糕”,這幾樣算是讓周至吃出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吃過晚飯,大家在鎮子上閒逛,鎮子本來就不算太大,周至一行人到來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鎮子,大家對於他們也都充滿了好奇,但是好奇中也帶著禮貌和熱情。

鎮子上還有老茶館,茶館裡唱著地方戲曲,充滿了川劇高腔的風格,配樂就是二胡,小鑼,鉸子,二胡,堂鼓,梆子,釘釘咣咣地頗為熱鬧。

關鍵是六樣樂器是三個人在控制,一個打梆子加唱戲,一個拉二胡加幫腔,剩下的金屬打擊樂歸最後一個人控制,李老三一看就走不動道了,非得要進去看一看。

對於周至來說大晚上的喝茶那就別想睡覺了,不過也不好打擊李老三的“雅興”,畢竟推廣保護非遺人人有責,於是大家便又走進茶館混時間。

茶館用的蓋碗,泡的茉莉花茶,水用的井水,味道居然還相當不錯,配上瓜子,花生,本地一種特產叫“雪棗”的甜點,消費低到李老三和林婉秋面面相覷,心想這樣做生意跟搞慈善有什麼區別?

瓜子一塊,花生兩塊,雪棗兩塊,再加上一塊錢一杯的茶,關鍵是臺上表演者還不收消費,只和老闆從茶錢裡分成,看是烏泱泱一群人到來,結果消費還不到三十塊錢。

對於動則花個幾百萬買車的港島大富豪李老三來講,這樣的消費只讓他覺得汗顏。

不過到此他心裡的一個疑問也總算是解開了,為什麼基金會用一千八百萬就能夠盤下鎮上幾乎所有的古建築,原來基本邏輯就在這裡了。

戲文唱的是《挑袍》,這出戏是頗受群眾歡迎的老戲,各大麴種裡邊基本都有,不過戲文完全是偏向古文,加上川戲音腔,別說李老三和林婉秋了,估計在這茶館裡邊坐著的人,真正能夠聽得懂七八成的,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粉,恐怕就周至一個人了。

不過聽不聽得懂唱詞其實並不重要,鎮子上娛樂專案不多,大家聽個響都覺得很開心了。

於是周至又低聲給大家科普這出戏,卻是也和三國有關,是關羽從汝南歸來,得知劉備去向,決意辭曹,曹操張遼都避而不見,於是關羽只能掛印封金,保護兩位夫人出城。

曹操知道關羽志不可奪,只得帶著張遼許褚到灞陵橋送別關羽,曹操命張遼敬關羽三杯酒,好言勸留,被關羽嚴詞拒絕;又脫下自己身上的紅袍,命許褚送給關羽,關羽恐其有詐,便以刀挑袍,揚長而去。

李老三翹著二郎腿,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懂了。

其實三個人裡面唱關羽打梆子的那位實力還比不上拉二胡幫腔的,幫腔的這位忙得很,拉二胡不說,還要身兼多角,曹操張遼許褚甘糜二夫人都是他,每當模仿女聲的假音高音一出來,茶館裡便發出一片叫好聲。

林婉秋有些受不了茶館裡的煙味兒,先走出了茶館,等到大家盡興出來,林婉秋舉起手裡的一個塑膠袋:“肘子,這是什麼呀?鎮子上的小孩子們給我的。他們說這是梅麻子。”

“婉秋姐你人緣兒還挺好呀。”周至抬手接過塑膠袋,朝裡邊一看,然後指向碼頭石階盡處小廣場上一棵老樹:“那裡,這些都是那棵樹的種子,在我們老家叫做‘無患子’,果肉和皂角一樣可以製作洗髮水,種子可以製作成佛珠,在佛經裡叫‘木槵’,又稱鬼見愁、打鬼木,傳說可以驅邪避災,保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是嗎?”林婉秋可開心了:“那這個可要好好留作紀念。”

“我挑好的給你做個手串吧。”周至也不怕麻煩:“這個業務我熟悉。”

“那我們也要。”梁紅立即說道。

“那你們自己把鎮上的小孩子發動起來收集種子。”周至吩咐著:“越多越好,因為能夠挑出來合用的,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園大摸底,你把校長送進去了?

猴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