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未來的蒙古之王

郭靖聽了楊康的話,頓時神情一怔,顯然對楊康的言語有些不可置信,驚道:“你說什麼?”

楊康微微一笑,道:“這很值得驚訝嗎?我們畢竟不可能將蒙古人全部殺光,而且蒙古那片地區偏遠荒涼,說是苦寒之地毫不為過,讓善於耕種的漢人去那些地方,即便是建立了堅固的城牆,也無法住下太多人,因為那片土地根本不適宜耕種!”

“這樣一來,一座城市中居住的人口不可能太多,否則必將消耗國家大量的經濟投入,所以說漢人即便到了那些地方,也必須將自己的習慣改成他們草原上的民族那樣,才能夠生存,這一點想必郭大哥你已經很清楚這些了吧。”

郭靖點了點頭,他就是從草原上長大的,對於楊康所說的這些稍加思考便能夠理解了,但他還是未能立即明白楊康讓他去做蒙古人的王的緣由。

楊康見狀,便耐著性子繼續為郭靖解釋道:“既然住在草原上的人無論是什麼人,他們都會是遊牧民族,那麼我們又何必一定要將蒙古人消滅呢?”

郭靖這次沒有說話,但楊康已經從他的眼神之中能夠看到他已經理解了,便又繼續說道:“至於選擇你去做蒙古人的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對你很信任,因為你在蒙古人中頗受人歡迎。”

“畢竟,若是我們未來能夠征服蒙古,若要分封一個人到這個地方去,這個人自然必須是我所信任的人,而郭大哥,我深信你未來不會不利於我!”

郭靖顯然被楊康這話說得很是感動,連連點頭道:“好兄弟,我也相信你!”

楊康微微一笑,接著將剩下的話說了出來。

“第二條嘛,自然是因為你和成吉思汗他們一家的關係較為密切,也和相當多的蒙古人親切,有著這層關係,他們不會過於反對你的統治。”

“並且,由於出生於蒙古的關係,你很能夠和蒙古人共情,你能夠在不背叛我的同時又為蒙古人的利益著想。畢竟無論你如何和他們蒙古人的關係密切,但若是他們的領袖是一個不會為他們著想的人,蒙古人必然也不會接受的。”

郭靖對於楊康的話實在是大感有理,不由得對自己這位結義兄弟更加欽佩了三分。

“當然,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我知道成吉思汗的那位華箏公主對你傾心已久,如果你將她娶了,不正好將所有矛盾都解決了嗎?”

楊康突然不壞好意地開了一個玩笑。

郭靖一聽頓時老臉一紅,連忙道:“賢弟你不要開玩笑,我已經娶了瑤迦了。”

楊康露出了那種男人都會懂得笑容,“怎麼,郭大哥莫不是怕我師妹吃醋?要不要我替去你勸一勸?”

郭靖擺了擺手,“這就不必了。”

楊康正色道:“大丈夫三妻四妾在現在也算得上正常,師妹她不會怪罪郭大哥的,何況,我看那華箏公主其實長得也是極為的不錯,娶了她不僅對你有好處,對日後蒙漢兩組能夠和平相處也有好處。”

郭靖臉色微紅,終於還是道:“八字還沒有一撇呢,我們就開始商討這些幹嘛?等我們先將拖雷他們擊敗後再說吧。”

“哈哈,有備無患嘛,而且現在你不也是安心了許多,可以和你那位拖雷安達好好的打一場嗎?”楊康笑著說。

郭靖對此,也不得不承認楊康的話語很有效,確實將他之前的憂慮給笑出掉,楊康顯然是很尊重他的感受,居然為了讓他能夠好受而想出這種絕妙的方法。

只不過,楊康也有些東西沒有直接告訴郭靖。

他只告訴了郭靖分封制的優點,卻沒有提及分封制的缺點。

在分封制下,他郭靖雖然與楊康關係親密,絕對不會互相猜忌,但郭靖的子孫後代和楊康的子孫後代會如何可就沒人敢保證了。

畢竟歷史上多少人因為權利的爭奪而父子反目,兄弟相殘?楊康也是知道郭靖未來的事蹟而對他的人品深信不疑,若是換成其他人,如朱子柳、武三通,楊康可不敢保證。

唯一值得楊康安心的便是自己已經在開始準備設定發展君主立憲制了,等到日後平定了蒙古,對蒙古也參考未來的民族自治區建立一個分封的君主立憲王國。

不過,這些都得等楊康解決了那支正在關中大鬧的蒙古軍隊,再北上徹底將蒙古打服後再說吧。

一行人便就這麼趕路,不過數日便已經到達了潼關。

潼關歷來都是長安城的門戶,守衛著長安的東部,只不過這次蒙古大軍乃是從北部而來。

楊康率領的明軍穿越了潼關,來到了一片險峻的山區。他們沿著山道前行,急踏之間,紅旗獵獵,甲冑生輝。

突然,前方傳來了馬蹄聲,一支規模不小的騎兵部隊遠遠地迎面而來。

楊康心中一緊,警覺地掃視著對方的裝飾。他發現,這些騎兵並不像是蒙古人,反而有些像吐蕃人。他立即下令,讓士兵們嚴陣以待,準備迎戰。

隨著對方越來越近,楊康發現這些騎兵身著華麗的羊毛衫,頭戴寶羊角冠,手持彎弓長矛,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他們的面容深邃,面板黝黑,眼神幽深,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楊康心中不禁想起了傳說中的吐蕃人,他們曾經是唐朝的強敵,後來也曾與蒙古人有過一番恩怨。但是,眼下這些人乃是他們的敵人。

楊康眉頭緊皺,他沒有立即下令進攻,而是派出了幾名偵查兵,試圖探明對方的來意。這些偵查兵身手矯健,潛行隱蹤,很快就掌握了對方的情報。

而這些吐蕃人也顯然發現了楊康的部隊,但居然直接朝他們衝了過來。

楊康不由得覺得有些好笑,也不用楊康吩咐,“天字門”的火槍士兵便舉著槍瞄準,一般士兵在前廝殺,“地字門”的武林高手便混雜在廝殺的前線中。

這套打法很快便將吐蕃的部隊打蒙了,在第一陣衝殺中失敗後,他們便極為識相地撤了回去,而楊康由於部隊大多數都是步兵,實在是追不上敵軍,只好將戰場打理一下,往長安城中趕去。

(本章完)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狄仁傑之老子是薛青鱗

愛吃天麻燉烏雞的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