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東宮諸臣,未來大考

東宮,內外紛亂。

無數人在裡面進進出出。

姚令璋,蘇良嗣,蔣儼等人,正在東宮前院當中,指揮太子詹事府,太子左右春坊的官員各自進入官廨。

李絢和薛元超低聲商量著進入,關係親密。

“薛相,王爺。”眾人對著薛元超和李絢拱手行禮。

李絢和薛元超同時回禮。

“諸司安排如何了?”薛元超看向四周,低聲詢問。

“都還是適應當中,今日畢竟是第一天。”姚令璋拱手上前。

姚令璋是真正的東宮大管家。

左右春坊,太子三寺,太子六率。

所有的公文往來都需要經過太子詹事府,才能通行朝廷各部。

所以姚令璋這個太子詹事,是正三品。

薛元超是宰相,真正最後一錘定音的人。

李絢有外職,檢校太子少詹事,多數時候是建議和規勸監督的職權。

其他人,包括蘇良嗣,蔣儼,韋弘敏,程務忠等太子三寺官員,才是東宮真正的中堅,從四品下,正五品上的官職。

下面的舍人,太子舍人,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崇文館學士,才是辦事的人。

其他的太子三寺內屬,多是東宮內務。

至於說東宮六率,他們是太子府動不了的人。

他們的職責就是守衛東宮,但只要有人持聖旨而來,那麼他們立刻就會開啟大門。

東宮六率的排程權,也不在東宮自己手裡,而是在皇帝和武后的手裡。

……

言談之間,整個東宮前院已經逐漸變得整齊有序起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顯帶著兩隊千牛衛從外面而回。

“姑父,王叔,長史,我們裡面說。”李顯看著要施禮的眾人,趕緊擺擺手,神色輕鬆的說道:“接下來,孤就要去諸卿商量一下,接下來東宮的事務。”

聽到李顯已經自己變了稱呼,眾人跟著笑了起來。

明德殿中,韋弘敏從內院出來,向坐在中堂之下的李顯,稟報東宮內院的安置情況。

李顯如今有一妃一嬪,太子妃韋氏和太子嬪崔氏。

韋氏如今即便是懷有八月身孕,但依舊好動,反而是崔氏,雖然沒有身孕,但也安靜。

而且崔氏也沒有多少野心,這也是韋氏如今還和崔氏相處愉快的原因。

太子家令歷來是太子最信任的人,韋弘敏雖然是新調入東宮的人,但他畢竟是韋氏的族兄,相處起來也容易。

李顯輕輕點頭,將內院事務暫時的放在一旁,然後才看向眼前各自在矮几後跽坐的眾人,這才輕鬆說道:“父皇教誨,孤在東宮,當以學習為要,除姑父,王叔,長史,還是有司馬……呵呵,如今還是舊有稱呼親切。”

薛元超是和李治一起長大的東宮舊人,他的妻子是李元吉的女兒和靜縣主,所以李顯稱一句姑父,也沒有什麼不妥當。

姚令璋如今是東宮詹事,但詹事同音長史,這麼叫也沒有區別。

蘇良嗣以雍州司馬,檢校太子率更令,稱呼司馬也較為妥帖。

當李顯短短的一句話,就將東宮的職限劃分了出來。

薛元超,李絢,姚令璋和蘇良嗣為獨一檔,東宮核心。

其他蔣儼,韋弘敏,以及還沒有報到的程務忠,都還差上一些。

“東宮之內,一切隨殿下稱呼,但是出了東宮,還需要按規制而來。”稍微停頓,薛元超認真說道:“殿下既然要學習,那麼東宮講學之事,就要重新拾起來,以後每日上午講學,下午學習朝政,諸位以為如何?”

“可!”李絢,姚令璋和蘇良嗣紛紛點頭。

“如此,每日兩人,各講一個時辰,明日薛某和蘇司馬,後日,姚詹事和王爺。”薛元超簡單的劃分了時間,隨即又說道:“如此,太子崇文館的兩名學士就要補起來,如此,三日一輪,然後休息一日,然後再行開始。”

李顯嘴角微微抽搐,下意識的看向李絢。

李絢略微沉吟,說道:“若是加上休息,便算五日一次吧,正好抽一日時間,考核一下,也不能只讀書不出成績;十日恰好一休,對各官也都比較合適。”

“善!”薛元超,姚令璋,還有蘇良嗣同時贊同。

終究還是要對李顯進行考核。

他能學成什麼樣子,不是任由他隨波流散的,終究是查一查。

李顯的臉色頓時就苦了起來,一旦涉及考核,考核成績必定要送到皇帝和皇后的手裡,到時候,要是成績不好,就難了。

“那麼太子崇文館的兩位學士,諸位有什麼推薦的?”薛元超坐在左側上首,目光看向眾人。

“孔家這一代有出色的人選嗎?”李絢第一個開口。

薛元超,姚令璋和蘇良嗣頓時肅然起來。

孔家兩個字,代表儒家正統,如此孝悌之義便能夠長久的加在李顯身上。

姚令璋略微思索,說道:“褒聖侯孔德倫年長,行動不便,其有二子,孔崇基、孔子嘆都資質普通,但孔子嘆次子孔賢,自幼端穎,十歲能文章,上元元年登進士第。”

“算了吧。”蘇良嗣搖搖頭,沒有再開口。

眾人沉默了下來。

李顯低頭,他知道眾人為什麼不願意選孔賢,就是因為他的名字和李賢只有一字之差,但這也已經足夠讓人否掉他了。

“楊炯如何?”薛元超突然開口,一下子就將眾人目光吸引了過去。

李絢緩緩的點頭,但同時又說道:“可以是可以,不瞞薛公,絢也想過楊炯,但他為人太過年輕,如此會否對其有害?”

有時候,別人說你太年輕,可能就是以因為你太年輕來壓制你。

有時候,說伱太年輕,並不是擔心你的能力,而是擔心你的資歷,容易遭到別人攻訐。

楊炯便是如此,李絢可是記得,初唐四傑可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楊炯九歲及第,被舉神童,年十一,待制弘文館,待制十六年,上元三年應制舉,補秘書省校書郎,如今已經三十歲了,不年輕了。”薛元超突然輕嘆一聲。

他知道,李絢並不是在壓制楊炯,而且李絢和楊炯的關係,也還算不錯。

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楊炯給人神童的印象太深刻,讓人下意識的以為他很年輕。

木秀於林,風必吹之。

文章雖然千古事,但也容易一時被吹散。

“是啊,本王還沒有覺察到楊炯已經三十了,那麼也好,便就楊炯吧,他的才華,足夠教導殿下了。”李絢臉上露出了笑容。

李顯詫異的看向李絢,說道:“孤如果沒記錯的話,楊炯在為王叔寫檄文,不知道成就沒有?”

“有一段時間沒問了,畢竟這是明年的事。”李絢笑笑,然後說道:“楊炯說,這等檄文,還是杜審言更擅長,所以此事主要看杜審言,但杜審言是出了名的慢。”

“那麼就將杜審言也召入崇文館如何?”李顯忍不住有些躍躍欲試。

他一句話,在場眾人不由得有些發愣。

隨即,蘇良嗣開口道:“殿下只知杜審言文聲驚人,卻不知道其人狂傲,整個長安文壇,沒幾個人不被他罵過的。”

“太子舍人還有幾個空缺,可以填補。”李絢突然冷不丁的開口,然後認真看向薛元超。

薛元超肅然起來,看著李絢說道:“那麼另外一位崇文館學士呢?”

“盧照鄰,宋之問,蘇味道,李嶠,從中選其一,其他若有願來者,可任太子舍人。”李絢認真看著薛元超。

其他人這個時候都緊緊閉上了嘴,不發一言。

當世才子,除了王勃沒在,其他人都已經在此了。

薛元超看向李絢,說道:“王爺可是在想修書之事?”

修書。

不管是太宗李世民,還是皇帝李治,哪怕李建成和李承乾,李弘,李賢都有過修書之事。

李絢轉頭看向李顯,問道:“殿下,如何想?”

眾人同一時間看向李顯。

雖然說東宮修書是必然,但終究是李顯做主。

“是要修《漢書》嗎?”李顯略帶擔憂,但又認真的看向李絢。

眾人同時沉默了下來。

李賢被廢,便是李賢自己也說,如果當初,他聽李絢的話,直接編注《漢書》就好了,也就不會走到被廢的一步。

如今李顯繼位,想要編著書籍,第一個印象也是《漢書》。

“臣不建議直接上手《漢書》。”李絢一句話說完,明德殿的氣氛頓時為之一鬆。

《漢書》之中,雖然李絢主要針對的是漢景帝時期的竇太后,但是別忘了,在竇太后之前,還有一個呂后。

想要全面編著《漢書》也沒有那麼容易。

李絢看向薛元超,說道:“殿下參與編書,終究要自身文采超眾……等到在諸多賢才教導之下,殿下能有自己獨到之見,如此方可入手,如此也方能在說服眾臣的同時,讓天下士子欽佩。”

李絢說話,殿中群臣同時跟著點頭。

編纂書籍,的確是出名捷徑,但如果只是為了出名而行編書之道,也大可不必。

李顯要做此事,終究需要讓天下士子欽服。

薛元超抬眼看著李絢,緩緩點頭道:“王爺目光長遠,用心良苦,實在難得。”

其他眾人還沒有聽明白什麼意思,姚令璋和蘇良嗣已經詫異的看向李絢。

李絢笑笑,然後轉口說道:“不論如何,先將東宮的編書底子先搭好。”

“好!”薛元超果斷的應了下來,然後看向李顯:“如此,便從明日上午開始,殿下精研史集。”

“喏!”李顯雖然滿臉苦澀,但還是拱手應下。

他聽的出來,薛元超說了,李絢這麼計劃,明顯是有很長遠的計劃。

該聽還是要聽的。

“下來便是政務。”薛元超看向眾人,說道:“諸位舍人要時刻了解六部九寺五監動向,但有覺得需要太子過問之事,即刻呈上,東宮觀察研習,以使太子早日掌握政務。”

“喏!”眾人齊齊躬身。

大唐太子歷來都有監國之務,李建成,李承乾,李弘,李賢,都是如此。

尤其如今,皇帝明年都要東巡洛陽,以減輕朝中就食要害。

一旦皇帝離京,多數時候,都是太子監國。

李顯將來也少不了要如此,而距離最近的一次,很可能是在明年三月。

到時,很有可能是李顯的第一次大考。

唐永隆二年(681年),經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推薦,楊炯為崇文館學士,這裡提早兩年。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逼婚:躺平後攜妻復仇

遊走金魚

英倫狂潮

笨宅貓